【e医疗原创】“广东模式”下的五大特色系统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东省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借助于现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了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信息系统,为群众提供了更为高效的医疗服务和更加优化的医疗资源。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为促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广东省建立起一批代表性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系统。
↑ 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系统架构。
▶文|广东省中医院信息处
曾宇平 王茂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管理等新兴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正经历着一场信息化“革命”,不断改变着传统的信息传播、传承研究、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模式。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中医药的现代化,中医药应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然成为中医药各行各业的统一认识。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康复等优势领域的特色,建设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系统,为中医药信息化提供强劲动力与支撑,是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广东省重视中医药强省建设,本着幸福导向型理念不断加快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覆盖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等多方面的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并在平台基础上,构建中医特色业务信息系统,满足中医药医疗服务需求,促进中医药信息化发展。
❶中医电子病历系统
广东省多家医院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建立了满足中医临床诊疗需求的电子病历系统。中医特色电子病历系统除包含现有西医的部分内容,还实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内容的规范化采集与存储,包括四诊、辨证、理法、方药等内容。
“理”即是根据辨证论治核心算法分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并形成疾病的因位性势编码。
“法”即是软件根据编码模拟中医思维得出合适治法。
“方”即是将现有处方的性味编码与疾病因位性势编码对比,将契合度最好的处方作为推荐处方,性味归经编码会根据医生修改而动态变化,以辅助医生开处方。
“药”即是系统根据药品功效推荐可供加减的药品。
以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思路对中医特色内容的规范化采集及量化诊疗分析,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中医药的诊断治疗参考。
同时,很多中医特色电子病历系统通过研究构建中医临床术语词库,为临床医生在书写病历时提供快捷、准确、方便及规范的录入途径,为中医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分析、盘活应用提供保障。
❷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
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是提高中医临床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规范化的临床术语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理统计、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可实现对中医临床数据和中医科研数据的同步采集。平台以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对各个临床子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集成整合,通过标准化临床与科研病历模型、建立中医术语体系规范来提高临床和科研病历的数据质量、结构化程度与语义化程度,实现语义化电子病历录入与采集,在医生录入信息的同时,通过语义化技术将这些信息以标准术语体系联系起来,产生计算机可以自动处理和分析的病历信息记录。
平台内嵌中医临床科研的数据整合及分析、利用中心,实现以海量数据积累、性能优越的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数据利用,充分挖掘中医临床医学数据内涵,以支持中医临床实践研究和探索复杂性理论体系创新,最终服务于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扬。
❸中医慢病管理系统
随着卫生模式由大病晚期治疗向预防保健的转变,中医以其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方面的独特天然优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患者自我管理、医护患互动,终身随访、全程跟踪的中医慢性病管理系统,实现慢性病防治工作可靠、准确、快速的管理,对探索中西结合的慢性疾病的管理模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的诊疗费用、预防疾病再发、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慢病管理系统的通过慢病管理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以及患者提供自助的慢病评估、信息咨询,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通过对患者的健康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转归情况,提高中医诊疗手段对疾病的主动干预能力;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将对于患者的服务延伸至医院之外,提高了对于院外慢病管理的可及性;通过海量慢病数据资源的积累,为中医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逐步应用,将为慢病服务、大众健康提供准确、全面、高效的信息资源。
❹中医知识管理平台
中医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平台的建立和文化建设,构建高效性学习型组织,使中医从业人员能够突破知识壁垒,进行知识分享、碰撞,善于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形成组织知识创新,并且享受其中乐趣。从中探索中医传承模式的新突破,提高中医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一方面,中医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充分运用现有先进技术,以知识仓库、病历库、个人中心和百家争鸣的社区(如爱问、专家黄页、圈子)为核心,创新了名医传承的方式,优化了名医传承的环境,能够使“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典师带徒模式在效率和效果上都获得飞跃式的提升。
另一方面,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激发知识价值的发挥,促进“知识存储——知识整合——知识应用”转化的速度,能够实现名中医经验的深度挖掘,大大提高了推广应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知识管理平台具有开放性,通过鼓励个体分享,营造群体学习的氛围,从而打破学术门户界限甚至是行业界限,能够使名中医知识更容易地实现“个体——组织——系统内外”的传播,从而为开展本学科或者多学科的研究创新奠定了基础。
❺中医大数据及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临床四诊信息及中医特色经络信息等的收集成为可能。随着中医临床数据量增加、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关联性不断复杂,传统BI及数据挖掘工具无法胜任医疗数据分析与挖掘任务。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提出,为目前中医医疗数据决策支持的应用提供了发展契机。
系统以中医电子病历、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慢病管理等平台数据为基础,对中医海量电子病历数据及中医“理法方药”等内涵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盘活中医数据价值,为医生做出准确诊断提供决策支持,有效降低医疗过错的发生概率,促进智慧医疗和个体化医疗。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对各类数据进行多元化采集及主题化汇集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Hadoop平台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处理,并在其上层通过数据挖掘算法训练预测模型形成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输入病人症状,可以实现全数据的实时重组及训练,形成新的模型并进行比对汇总,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可视化友好的诊断分析依据,支持临床医生的诊断及治疗决策的支持。
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及挑战。中医药有其特殊性,其信息化发展应保持中医药特色,重视中医药信息化内涵建设,不能照搬硬套综合医院的信息系统,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系统是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特别报道“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专题系列文章
【e医疗原创】广东省中医信息化建设与区域医疗
【e医疗原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践
点击阅读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8月刊
九月阅读
您可点击订阅号下方菜单栏阅读“推荐”、“特别报道”中的往期精彩内容。
重要行业资讯
刊首语
推荐关注
e医疗2015年8月刊
“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药房信息化建设”专题系列文章点击阅读:
【e医疗原创】门诊药房建设的新常态【e医疗原创】解放军总医院:多系统融合建设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典型案例
【e医疗原创】北京协和医院:“实时发药+预调配发药”模式下门诊药房自动化建设
【e医疗原创】北大人民医院:“后台摆药、前台发药”提升门诊药房服务质量
【e医疗原创】蝶和:“门诊药房信息化+”,从自动化到信息化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