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地方 | 文化浙江40年

权威的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223期文化产业评论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脚步,浙江持续发挥人文优势,推进文化领域改革,完成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再进一步上升到文化浙江的跨越发展。在先后经历了恢复发展、全面进步、快速发展三个发展阶段后,浙江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了高速蓬勃发展阶段,并在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三大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来源 | 浙江统计信息网

编辑 | 顾君盈

 

正文共7442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浙江持续推进文化领域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事业发展模式。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人文优势,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自信得到彰显,谱写了浙江文化发展新篇章。

  

一、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文化建设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一)文化建设恢复发展阶段(1979—1991年)

  

文化事业恢复发展。1979年,恢复建立浙江省群众艺术馆,之后,市级群众艺术馆、县级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相继恢复建立。1984年,全面将乡镇、街道文化站确定为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单位,是全国最早启动文化站建设的省份之一。同时,文化市场开始起步,音像业、娱乐业相继进入市场,录像放映厅、歌厅、舞厅、音乐茶座等大众参与型的娱乐方式相继出现,并迅速掀起热潮,成为广大群众追求的文化时尚。

 

但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束缚,社会上对新兴的文化市场认识不一,1985年,杭州华侨饭店舞会对外开放,引起轩然大波。文化市场在艰难中起步成长。1991年末,全省文化(文物)事业机构8664个;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91个;文化馆(站)3695个,为历史上数量最多的年份。


  

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1983年,党中央确定“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的方针后,浙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全省无线广播电台从1978年的4座发展至1991年的10座,无线电视台从1978年的1座1套节目发展至1991年的39座41套节目。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听到听好、看到看好广播电视节目,从1984年起,浙江花5年时间建成了联通9个市(地)的微波电路传输网,总长为801.5公里,可下传2套、回传1套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

  

新闻出版业迅速发展。1985年开始,各出版社实行社长负责制,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以提高出版物质量为中心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调动了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1987年,省新闻出版局和省版权局相继成立。1990年,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级政府图书出版最高奖——树人出版奖。这一阶段,出书品种大幅度增长,浙版图书的质量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如《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作为中国第一部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1991年出版以来,畅销不衰。

  

(二)文化建设全面进步阶段(1992—2002年)

  

文化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率先实施文化大省战略。1992年至2000年间,浙江博物馆、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杭良渚文化博物馆、浙江省图书馆新馆和浙江省音乐厅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标志着浙江省文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从1999年开始,浙江把文化建设上升为重要战略任务,率先实施文化大省战略,2000年制定“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年出台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推动浙江文化加快发展。文化市场逐步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


  

广电传输网络系统基本建成,实现了“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张网”的发展战略。1993年底建成浙江卫星地球站。从1994年元旦起,省级两套广播、一套电视节目通过卫星传送,信号可覆盖全国及周边41个国家和地区近20亿人口,全省各地发射台、转播台、卫星地面接收站星罗棋布。2002年,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3%和97.3%。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线电视蓬勃兴起,全省11个市都先后办起了有线电视台,符合条件的县(市、区)都办了广播电视台,成为全国第一个省、市(地)、县三级都完整地办有播出机构的省。

  

浙江出版界开始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版体制。1993年,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出版总社提出“优质高效促繁荣”的工作思路,促进出版业从总量增长向优质高效转变。同时,对新华书店体制进行改革,1999年12月,组建成立浙江新华发行集团,理顺了全省新华书店的人、财、物关系,为发展连锁经营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持续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加快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文化浙江建设顺利推进。文化工作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分别被中央和文化部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全国文化市场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试点省、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省,还被文化部定为对台文化交流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新要求,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的新目标。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意见》,对推进文化浙江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城乡广播电视协调发展。开展广电“村村通”建设,实施广播“村村响”和中波转播台改造工程,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条件、综合传输和覆盖能力显著提高,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迅速,2017年,覆盖用户1780万户。

  

新闻出版整体实力跃升。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根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大省”向“文化浙江”迈进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动浙江由出版大省、报刊大省、印刷大省向出版强省、报刊强省、印刷强省跃升,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文化产业建设辉煌成就

  

(一)文化艺术丰富活跃

  

1.文化产业总量不断增加。文化产业增加值[1]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2010、2014和2016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突破1000、2000和3000亿大关。2017年,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为3745亿元,比2002年增长16.4倍;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7.2%,比2002年提高4.3个百分点,自2013年以来占比均超过5%,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


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仅次于京沪苏,居全国第4位。新闻出版、影视服务和数字内容与动漫等已经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2017年,新闻出版总体经济规模居全国第4位,其中,营业收入1596亿元,居全国第4位;资产总额2199亿元,居第3位;利润总额99.3亿元,居第5位;纳税总额94.1亿元,居第2位。广播影视实际收入514.7亿元,其中,广告收入141.6亿元,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78.3亿元,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91.3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2.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改革开放40年,舞台艺术创作繁荣,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演出市场日益活跃,艺术活动蓬勃开展。1979年至今,累计举办省戏剧节13届、省音乐舞蹈节(专业)10届、省曲艺杂技节5届(之前举办省曲艺会演4届)。进入新世纪后,举办了一系列有全国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2004年承办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2006年承办了越剧诞辰百年庆典等,涌现出顾锡东、杨小青、茅威涛等众多的拔尖艺术人才。


众多优秀作品在国际或全国性艺术大赛中取得佳绩。1991年以来,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十大精品剧目”2个,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或者资助项目7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49个;文化部“文华大奖”4个,“文华大奖特别奖”1个,“文华剧目奖”26个,“群星奖”201个。其中,婺剧《宫锦袍》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话剧《谁主沉浮》和京剧《飞虎将军》分别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和资助剧目,并分别获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和剧目奖。音乐剧《告诉海》、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歌剧《红帮裁缝》等作品入选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杂技《禅武·头顶技巧》获第十六届意大利拉蒂娜国际马戏节银奖,京剧《王者俄狄》获“土库曼斯坦国金质戏剧荣誉奖牌”。


  

3.文化惠民工作成效显著。改革开放40年,浙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入,布局更加合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基层文化阵地进一步健全。2017年,全省县级以上文化馆101家,公共图书馆101家,县图书馆乡镇分馆894个,文化馆乡镇分馆312个,城市书房(自助图书馆)13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基本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总藏量7813万册,比1982年增长9.3倍。

 

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完善“建、管、用、育”长效机制,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916个,比试点建设年2013年增长4.9倍,成为基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举办第九届曲艺新作大赛、全省农村文化礼堂优秀文艺作品展演等活动。送戏下乡2.26万余场次,送书下乡280万余册次,送讲座展览5010场次,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500场次,举办各类图书馆活动612场。

  

4.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由1978年的3处增至2017年的231处。1978年,浙江仅有文物保护管理单位48个,博物馆19个。2017年,共有文物机构476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4个,博物馆308个。浙江自然博物馆获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温州博物馆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至2017年末,全省共有杭州、绍兴、宁波、临海、衢州、金华、嘉兴、湖州、温州和龙泉1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6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浙江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良渚遗址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浙江是全国首个由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省份,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连续多年居首位。至2017年,全省10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尤其是“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入围,实现了我省独立项目入选世界级文化遗产领域零的突破。2017年,成立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文献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馆。

  

5.对外文化交流富有成效。改革开放前,浙江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实行改革开放后,浙江恢复对外文化交流。本世纪初,文化部进一步下放了文化交流项目的审批权限,随着对外经贸活动迅猛发展,浙江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打造“浙江文化节”文化交流品牌,在美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举办“浙江文化周”重大文化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在台湾举办“台湾·浙江文化节”活动。组织对外文化精品生产,鼓励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有效扩展了浙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举办首届“意会中国”——“一带一路”艺术大师工作坊,组派优秀院团赴摩洛哥、罗马尼亚、格鲁吉亚、埃及、以色列参加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节庆活动;由文化部和宁波市共建的保加利亚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揭牌运行,这是我国在中东欧建设的第一家中国文化中心。2017年,全省共实施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1889起,其中对外文化交流项目1595起,对台文化交流活动184起,对港澳文化交流项目110起;引进项目1706起,派出项目183起。

  

6.文化产业市场发展步伐加快。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传统的文化事业,文化市场处于次要位置。1978年,全省艺术表演团体、电影放映点,全部为国有单位。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加强引导、优化服务,文化市场规范有序繁荣发展,市场主体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国有文化集团和民营文化企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2017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报传媒、华策影视、宋城演艺、华谊兄弟等5家文化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华数传媒、思美传媒获得提名奖,入选数量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创历史新高。至2017年,共成功举办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和13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其中,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及国内27个省市的企业和机构参展参会;第13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共有82个国家和地区的2587家企业机构、5600多名客商展商和观众参展参会,涉及交易金额150多亿元。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文化“走出去”格局。2017年,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55.3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文化服务出口27.0亿元,覆盖184个国家和地区。


  

7.文化投入大幅提高,文化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主要领域的投入力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2017年,全省文化事业费59.4亿元,比1978年增长501倍,年均增长17.3%。民营资本投入文化建设的总量也逐年加大,民营文化企业成长迅速,文化产业区块特色明显。浙江民营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广厦集团、横店集团、宋城集团等一批民营文化龙头企业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既有以区域文化特色和传统工艺为基础的青田石雕、龙泉宝剑、东阳木雕等传统工艺文化制造区;以宗教文化和江南水乡为特色的普陀山、天台山、南浔、乌镇等文化旅游区块;也有杭州现代传媒、横店影视、滨江高新文化等新兴文化区块等。

  

(二)广播电视成效显著

  

1.广播电视功能不断完善。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在发挥好传达政令、宣传教育功能的同时,不断开发信息、娱乐和服务等多种功能,节目内容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2017年,各级广播电台节目从1978年的6套增至112套;电视节目从1978年的1套增至116套。在节目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浙江卫视的《浙江卫视新闻》《奔跑吧兄弟》《王牌对王牌》和浙江民生休闲频道的《1818黄金眼》等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名牌节目。至2017年末,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73122公里;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1846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覆盖用户数1780万户。


  

2.影视动画产量品质齐头并进。影视业得到较快发展,节目制作经营活动日益活跃。全省已有横店影视城、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象山影视城)、湖州影视城等多个影视拍摄基地。2003年底成立的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已吸引了博纳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唐人电影、本山传媒、长城影视等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大力推动影视精品创作生产,近年来陆续推出《向东是大海》《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荡寇风云》等,掀起影视剧的“浙江现象”。其中,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和《鸡毛飞上天》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电视剧“飞天奖”。2017年,全省影视制作单位2690家;生产电视剧53部,其中,获发行许可证45部1887集,产量居全国第2位;制作动画片38部1420集,10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优,居全国第1位;纪录片题材备案137部,6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优,居全国前列。

  

3.广电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1997年开展广电“村村通”建设,实施广播“村村响”和中波转播台改造工程以来,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条件、综合传输和覆盖能力显著提高,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2017年,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等工程圆满完成。全省所有乡镇和99.9%的行政村通上有线电视,农村用户达906.4万户,有线电视农村入户率达90.7%。农村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发展国内领先,分别达97%和92%。全省2759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1007个乡镇广电站的设备设施全面完成改造。广电低保工程使近40万农村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20余万渔民能收听收看直播卫星节目。

  


(三)新闻出版日益壮大

  

1.新闻出版综合发展。新闻出版日益壮大,出版发行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加。2017年,新闻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居全国第4位,共出版报纸66种,总印数23.1亿份,分别是1978年的22和9.6倍;共出版期刊229种,总印数7534万册,分别是1978年的10.4和19.2倍。共有印刷企业15061家,印刷园区10个。印刷企业资产总额1777亿元,营业收入1299亿元,总产出1343亿元;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营业收入140亿元、总产出144亿元。光盘复制企业3家,总资产0.6亿元。音像电子出版社7家,出版音像制品275种、340万盒(张),出版电子出版物326种、802万张。各类出版物发行单位和经营户8329家,其中,批发企业420家、零售单位7909家。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销售出版物13.7亿册、销售金额198.5亿元。新闻出版业已从单一纸介质向纸、磁、光、电多媒体发展,形成了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门类齐全,编辑、印刷、发行等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

  

2.图书出版优质高效。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的图书结构较单一,图书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图书出版市场迅速发展,精品图书不断涌现,新闻出版业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图书出版社由1978年的2家发展成今天各具专业特色的图书出版社14家,音像电子出版社7家。2017年,出版图书14462种,总印数4.0亿册,分别是1978年的52.8和3.3倍。积极培育图书市场主体。新华书店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2013年,阿里巴巴天猫书城正式上线,初期即入驻书商1000多家,推出在线图书130万种。继续扶持民营发行业规范有序经营,出现了晓风书屋、枫林晚书店等一些有特色、有影响的书店。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的出版物,《陈云家风》等12种作品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78个图书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浙江科技出版社的农业科普类图书多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3.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家书屋、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等工程建设不断深入,浙江全民阅读节、西湖阅读节等活动持续升温,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以城乡公共阅报屏(栏)工程、服务“三农”重点出版工程、出版物发行小连锁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为载体,不断改善基层农村阅读条件。2013年,在丽水、舟山试点建设300个“少儿之家”,捐赠少儿读物9万册。截至2017年,全省城乡公共阅报栏(屏)7670个(其中传统阅报栏5230个,电子阅报屏2440个),农家书屋22363家,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488家。2017年,浙江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86.4%;组织全民阅读专家巡展巡讲系列活动300场,制作播出《书香浙江》电视专栏节目40期。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40年,也是浙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40年。从文化大省建设实践,到文化强省发展战略,再进一步上升到文化浙江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始终引领着浙江文化产业不断走向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进入新时代,浙江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以更高的标准推进文化浙江建设,不断开创浙江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生动局面。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全文”,在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