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年后看懂《影》:电影内外都在上演绝地反击

想和你分享的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296期文化产业评论


2018年是影视行业的寒冬。上市公司市值连续三年下滑,文化传媒行业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成功上市。我们看到除了票房头部作品,越来越多的电影上映后,票房远低于预期,成本难以回收,项目无以为继……行业飞速发展这几年,其实大家都意识到,行业有泡沫。我们对爆款、流量、IP、明星都在用不正确地方式去追逐,我们正在一步步被资本拱上风口。如何活下去,如何走出寒冬?这是行业所思考的共同话题,也是从业者们所关心的核心议题。我们今天要借张艺谋《影》这部电影来讨论这个话题。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什么是影视寒冬?或许你所在的公司也遭遇了项目冻结、回款困难、企业裁员,或许你所在的公司也在资本市场估值下挫,融资受阻……如果你经历了这些,或许也深感严寒。

 

如何活下去,如何走出寒冬?这是行业所思考的共同话题,也是从业者们所关心的核心议题。我们今天要借一部电影来讨论这个话题。

 

3月17日晚间,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上,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影》获得了四项大奖、两项提名,成为本届最大的赢家。《影》的获奖信息一公布,就有自媒体从技术层面解读影的工业化成就。不过,我这里却想聊聊《影》的故事内核。


 

《影》自上映以来,获得众多荣誉,也存在不少争议。电影上映超过半年,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当我们在谈论《影》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在电影圈讨论了一整年“寒冬”这样的大背景下,它为我们呈现一个2018年最具逆转色彩的求生故事。

 

一个关于人性与绝地反击的故事

 

《影》说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沛国大都督子虞,启用替身境州,布下一局大棋,将妻子、君主、同僚乃至敌国大将都算计其中,以图收复失地,甚至夺取更大的权力。结果,原本将沦为“弃子”的替身境州,却奋起反击,不仅击败敌国大将,也击败子虞,杀出了一条生路……

 

境州、子虞,到底象征着什么?如果简简单单地把历史上的荆州,历史上东吴大都督周瑜对照过来,看似成立,但总让人觉得缺了一些什么。电影预告片里有一句话,说的很暧昧:谁是真身,谁是影子?所以,子虞与镜州,他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子虞阴鸷凶狠、急功近利,为了达成心中目标不惜牺牲一切,所有人都可以是他的“弃子”,这是集各类阴谋家的“恶”于一身者。

 

如果子虞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恶人,那么,他只能是躲在斗室里阴谋家,如何能成为万民景仰的国之都督?如何能成为青萍、田战心中景仰的英雄?如何能与天下无敌的杨苍惺惺相惜?如何能成小艾心中钟情的爱人。



境州是另一类人,他虽有懦弱的一面,但亦有纯良、勇敢的一面,他心中有爱,有想要守护的爱人与母亲——其实,境州恰恰拥有子虞所缺失的一面。

 

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之中,“枭雄”总是被浓墨重彩,往往性格丰满,同时具有阴险与忠贞、恶与善两面的人物。这样复杂而又真实的人物,甚至有点可爱——是的,人往往就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高级动物,境州与子虞,恰恰可以构成人的一体两面。

 

那么,真身与影子的关系背后,其实张艺谋在刻画一个枭雄般人物的“一体两面”,他们是构筑在一个同一个本我上的自我与超我。

 

所以,境州被逼上的绝路,这时,他内心中恶的一面要战胜善的一面,他反而将永远生活在阴影里。此时,他只有选择在绝境中奋起,在绝地里反击。

 

境州杀死子虞,逃出生天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奔跑在绝路上的人,如何战胜自我,获得蜕变的过程。

 

《影》的价值内核,或许可以用这两句话总结:


“生存,从来都是血淋淋。

蜕变,就是一场“谋杀”。

 

不是子虞杀死境州,就是境州杀死子虞,《影》展示了逆袭的艰难,表现了一个人如何克服怯懦,如何“杀死”自己心中的恶,选择保留自己本真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看,《影》的大悲剧结构走到最后,或许未必是悲剧结局;按这个方向理解,小艾最终从宫殿逃走,却没有选择揭露境州,因为境州和子虞,原本就是同一个人。



境州的最后一次狂奔,正是隐喻,战胜自己者找到了出路。

 

如此来看,《影》可能在暗喻一个人与自己搏斗的故事。向死而生,勇敢地去做更好的自己,走出困境反转之路。

 

可以说,电影浓郁而纯粹的“中国风”是其第一重电影文化价值,那么,电影对人性的刻画,就是其文化价值的第二重。

 

反转不仅在电影里,也在于电影本身

 

电影《影》上映后最终票房6.3亿,它有不少争议,票房总额也不算去年的“爆款”。但在我们看来,《影》的市场发行过程,其实也是一部困境反转大片。

 

关于《影》的争议早在电影上映之前就已悄悄展开。去年9月,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那时,在参与观影的影评人及业内人士之间,就已经引发争议。

 

争议的第一个焦点是:这会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吗?电影能收回投资吗?

 

不少影评人赞赏,电影好看,或许是张艺谋近年最好的作品。但《影》的卖相,太像一部文艺片了,这与当前商业电影市场流行的商业大片,几乎完全背道而驰。对于《影》未来在商业片市场的表现,大多数人不敢看好。有人预测《影》的票房只有1亿出头,也说猜票房2至3亿,认为票房能超越3亿的人,寥寥无几。

 

这时候,作为《影》的第一出品方及主发行方,乐创文娱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种绝境。

 

对于刚刚改名、更换大股东的乐创文娱来说,由于18年另一个重要项目《爵迹2》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上映,《影》成了一个不能失败的项目。乐创文娱面临着重振军心,面向行业展示实力,也面临着收回现金流的巨大压力。



就在2017年,乐创文娱,这个公司以“乐视影业”之名盛于业界,却因为“乐视风波”的影响,资金枯竭,几乎难以为继,陷入“至暗时刻”。最终,经历了无数个深夜长考,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下决心战略转型,迎来了企业新的发展机遇。

 

刚刚走出“至暗”,又要陷入绝境,怎么办?只能绝地反击了。


不过,这一次对于张昭和他的伙伴而言,是危机也是机遇,他们选择了品牌化的发展方向,而《影》正具有打造品牌的底子。最终,乐创文娱选择了不再把它当成一部电影去操作,而是要将它当成一个文化产品,尝试品牌化运营。

 

其实,成功的市场营销,有一个方向,就是打破产品的受众圈层,不断为产品扩展受众,将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影》要在院线市场成功,必须要打破“文艺片”圈层,走向下沉市场。



去年9月份的“影邀中秋”品牌体验会上,我与其他媒体记者第一次完整体验到《影》的文化产品:从“影月”月饼等各种食品,到服饰、美妆、保健品等消费品,从同名网文、漫画到小程序游戏等衍生产品,从线下道具展到与快手合作的UGC伞舞到线下广场舞……

 

以品牌化的方式去运作,除了衍生收入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拓展不同的受众群体,如通过各种衍生消费品与大众提前接触,把映后口碑与广场舞等活动结合,推动更广泛的人群了解《影》;通过小程序游戏提升人群感知,通过同名网文、漫画面向二次元受众推广《影》。

 

这些品牌产品,除了本身可以获得一定的衍生收入外,核心意义在于将受众圈层,从核心影迷扩散开。

 

实际上,在刚刚结束的春节档中,乐创文娱参与出品、发行的动画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也在实践着他们的“品牌化”战略,内容升级、6种方言版本、与抖音等平台的合作,也在帮助它不断打穿不同用户群体。



另一方面,通过《谋面》《晓说》《十三邀》等不同类型的视频节目,以及大量的媒体专访,这可能是张艺谋第一次如此敞开心扉,面向媒体与大众影迷,不断解读电影,阐述自己的理念。这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电影的极致呈现,不致出现观影后“预期差”的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营销营造的预期与观影效果完全不同,不少电影出现了上映后口碑塌陷的问题。不过,《影》最终上映后,无比论国际还是国内口碑,都保持在较高水准。在海外,烂番茄新鲜度90%,Matecritic评分88,IMDB评分7.3;在国内,豆瓣评分7.4,猫眼82分,淘票票83分,可谓“内外两开花”。

 

从市场穿透力上看,《影》收获6.3亿票房,这意味着大约2100万人/次进场观影。《影》从观感上,与主流商业大片有所不同,票房能超越这种反差,说明在张艺谋电影的核心影迷群体之外,有更广大的观影群体接受了《影》。

 

电影走向文化产品化,这是文化价值的第三重。相信所有的影视人都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电影冲出核心圈层,《影》提供了一种范式。

 

电影之外的长久共鸣……

 

《影》的穿透力量,不仅在于市场,更在于它的价值内核:关于如何面对困境,如何自我战胜,如何走出困境,这种价值的力量,是作者内心的写照,也照见了世间百态,让人长久感到共鸣,这正是“电影文化价值”第四重所在。



2018年,张艺谋的生日被戏称为“40岁生日”,因为以他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计算,到2018年,正好是从影40年。为自己从影40年,献上怎样一部作品?

 

这部电影的研发早在2015年已经开始。此时,电影《长城》也在拍摄制作中。

 

2016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长城》上映,它披着华丽的中美合拍外衣,3.3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虽然是导演的个人纪录,但却低于各方预期。与票房比,更糟心的是,电影在全球各地口碑负面评论不断。

 

那时,一句“张艺谋已死”的极端评价,曾伤透了他的心。

 

《长城》是纠结于中国导演的创作与好莱坞制片团队之间,是纠结于张艺谋的艺术感知与好莱坞制片人想打造的全球“爆米花”大片之间的产物,最终差点难产。张艺谋之所以纠结,某个层面上看,或许是受到“全球大片”这种新方向的引诱,放弃了自己一贯的坚持。

 

《影》则是张艺谋寻找初心之作。他不再选择文化冲突剧烈的美国人,而是选择“全华班”合作,他不再考虑要照顾各种不同类型观众而去拍“爆米花”电影,而是选择 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创作。

 

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其实,可能是对张艺谋初心的褒奖。从威尼斯到多伦多,《影》广受海外专业人士好评,评价甚至高过《长城》。

 

从《影》中,我们看见了作者自己的所抉择,看见张艺谋杀死了自己的另一面,寻回初心。



从《影》中我们看见了乐创文娱的蜕变。乐创文娱的司标是一只蝴蝶,蝴蝶不正是抛弃了过去的躯壳,才能迎来蜕变吗?

 

那这当然可以说成是关于行业的电影。我们看到行业正遇寒冬,上市公司市值连续三年下滑,文化传媒行业2018年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成功上市。我们看到,除了票房头部作品,越来越多的电影上映后,票房远低于预期,成本难以回收,项目无以为继……

 

行业飞速发展这几年,其实大家都意识到,行业有泡沫。我们对爆款、流量、IP、明星都在用不正确地方式去追逐,我们正在一步步被资本拱上风口。



真的到了去除泡沫、行业需要转型的进程中,大家又发现,这几乎是把人逼上绝境呀?不得不说,《影》相较于原著剧本,境州作为替身不再是权斗的牺牲品,而是实现了自我逆袭,杀出一条血路。这是每个人心中向善的一面的胜利,也是每个人初心的力量。踏出惯性的桎梏,这正是电影改编上的点睛之笔。

 

现在的大环境下,如果我们再不断强调深不见底的“绝境”,不过是贩卖焦虑。我们已是被逼上绝路的境州,不如寻找自己的蜕变之路,来一场绝地反击。其实,每个影视人从踏进行业的那天,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在微店上购买最新文创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