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平:文旅融合背景下,我认为北京应在这四个品类上下功夫

陈平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485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日,2019首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在论坛上,北京市文联主席,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先生在演讲中指出,在北京市的文旅融合发展中,还需要在演出集聚区、驻场演出节目、新型演艺空间、多屏时代舞台艺术作品的电影化呈现四个方面发力。


 

作者 | 陈平(北京市文联主席,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

来源 | 一线文旅谈

 

近日,2019首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在论坛上,北京市文联主席,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先生发表了演讲。



在演讲中,陈平先生首先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剧院建设快速发展,已成为文旅融合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第二,面对这种快速发展形势,我们应该做什么准备?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

 

在这两个问题中,陈平先生认为,当前,我国处在文艺事业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在演艺行业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剧场快速发展,第二个特点是舞台艺术业与旅游业加速融合。

 


而具体到北京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中,除了加大全市159家表演艺术场馆内容建设,提升演出质量,加大演出频次外,似乎还需要在演出集聚区、驻场演出节目、新型演艺空间、多屏时代舞台艺术作品的电影化呈现四个方面发力。

 

下面,文化产业评论特将陈平先生的演讲全文分享给大家。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首都演艺发展思考》

 

大家上午好!感谢厉教授邀请,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下,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书写好首都演艺这篇大文章。具体围绕两个问题:

 

第一,剧院建设快速发展,已成为文旅融合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北京2015年艺术表演场馆全年总收入16.59亿元,观众人次807.3万人次。2016年总收入18.15亿元,观众人次1173万人次。2017年总收入19.07亿元,观众人次1061万人次(三年,演艺收入均排在全国第一)。

 

第二,面对这种快速发展形势,我们应该做什么准备?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

 

剧院已成为文旅融合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当前,我国处在文艺事业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在演艺行业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剧场快速发展,第二个特点是舞台艺术业与旅游业加速融合。

 

  • 剧场快速发展

我国剧场建设,起于50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当时兴建了一批剧场如天桥剧场、首都剧场等。加速期始于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上海大剧院作为中国首座表演艺术中心,是国内第一座采取国际公开招标建设的剧场,1998年建设落成后带动兴建了一批剧场。特别是国家大剧院落成投入运营,从此全国剧场建设进入高潮期(河南文化艺术中心、武汉琴台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甘肃大剧院、天津大剧院、青海大剧院、沈阳盛京大剧院、新疆大剧院、长沙梅溪湖大剧院、哈尔滨大剧院、珠海大剧院、陕西大剧院、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等)(年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17年,我们建设了740座剧院(不含港澳台,不含旅游演艺)全国5000多个高校,多少开设剧院管理专业?目前只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开设,算下来从2000年开始中国大陆,平均每八天就有一座新剧场落成。

 

这一结论验证我在2018年所做的预测,2018年2月17日我给雒部长做了一次汇报,预测“十三五”结束后(2021年),我国艺术表演场馆总数将达到2950个。“十四五”结束后(2026年)全国艺术表演场馆数将达到4000个。看来这个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这个数据既让人兴奋又让人们感觉到压力巨大。

 

北京剧场建设速度也十分迅猛。2015年我们做了一个“北京市剧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当时全市艺术表演场馆数是135个,筛除停业的剧场一共132个。就在前几天得到的最新数据是159个。在未来几年,还会有一批新剧场建成,如中央歌剧院(4万平米)、中国爱乐音乐厅(2.65万平米)、副中心文化粮仓(12万平米,歌剧厅、戏剧厅、音乐厅、多功能厅)、北京人艺新剧场(2万平米,两个剧场)、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基地(6万平米,合成剧场、排练厅、制作车间、舞美存放库房等),“回天地区”也要建剧场,东方演艺集团正与北京商洽新建一座剧场,国家交响乐团也要建。



测算起来,新建剧院总面积会有几个国家大剧院体量。这么多的剧场,谁去经营?演什么内容,得有多少节目才能支撑以上剧院的需求?

 

环京地区剧场建设也十分迅猛。南部的廊坊要建十个剧场、固安大剧院已经运营;东部的北三县都建设了剧场,三河(文化艺术中心)、香河(文化艺术中心)、大厂(民族文化宫剧场)、大厂还要与国家京剧院建中国戏剧小镇;西部的张家口据说也要建大剧院。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也新建了一批剧场,如天津大剧院、唐山大剧院、衡水大剧院、邯郸大剧院、石家庄大剧院、关汉卿大剧院等等。原来徐坚在保利仅负责中山音乐堂的运营,现在负责整个京津冀大区的剧院管理。加上十几天前,在“十二艺节”上宣布,“十三届艺术节”将在京津冀举办,相信京津冀地区还会建一些剧场。

 


上个月13号,我去江苏省调研,走访了南京、扬州、南通、苏州等地,不是已经有了就是正在建,如江苏大剧院(27万平米,歌剧厅、戏剧厅、音乐厅、综艺厅、报告厅)、扬州大剧院(15万平米,600座的综合大剧场、800座戏曲厅、500座曲艺场和300座多功能厅)、南通大剧院(10.5万平米,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创意中心及儿童活动中心)、苏州文化艺术中心(15万平米,歌剧厅、演艺厅、音乐厅)、苏州狮山艺术剧院(2万平米,一个大剧场、一个小剧场)。

 

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剧场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剧场的壳子有了、装什么内容?怎么运营?谁来运营?运营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下个阶段留给我们的课题。

 

  • 文旅加快融合下的演艺产业

 

我国旅游演艺业发展也十分迅猛形成了实景旅游演出、剧场旅游演出、主题公园演出等三种主要类型;印象(又见)、山水盛典、千古情三大系列;《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长恨歌》等知名产品。

 


近年来,文旅小镇也发展迅猛,仅乌镇就有乌镇大剧院、水剧场、国乐剧场、沈家戏园等近10家演艺场所;浙江嵊州越剧小镇要建设三个大剧场以及十多个中小型戏剧场——戏剧工坊;梦廊坊要建5个剧场;太湖龙之梦据说要10个大剧场和10个小剧场,投资251亿元;汤显祖戏曲小镇也建设多个演艺空间。北京通州台湖演艺小镇也在规划之中。



可以说,新时代是一个剧场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演艺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看来这个趋势已不可避免。上海市在去年底推出了文创50条、提出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规划并实施8大演艺集聚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围绕一城三带建设、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首都演艺这篇文章怎么做?上个月在北京演艺人才论坛上,面对当前剧场快速建设发展的现状,我提出了三个问题:北京做好思想准备了吗?做好实施人才战略的准备了吗?做好应对“抢人大战”的准备了吗?今天,面对当前剧院发展的态势,我想同样问三个问题:我们做好内容生产的准备了吗?我们在演出品类上做好准备了吗?我们所提供的节目彰显北京文化特色了吗?老百姓和游客喜欢吗?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演艺内容建议

 

对一个剧院而言,把内容做好,形成品牌效应,比盖一座剧院还要难,但遗憾的是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认为剧院建起来以后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种肤浅的、错误的政绩观,必须要纠正和摒弃。我常常讲,国家大剧院成功,是因为他的节目运营、制作的剧目的成功,而不是因为经营场地和租场子而成功!

 


在内容上,山水实景演出在全国已经比较多了,北京在这方面没有优势、也没有,我觉得很好的,不会对自然保护、对古城保护形成压力、甚至破坏。主题公园演出方面,2021年环球影城即将建成,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文旅项目,建成后必将会有力推动北京旅游业发展。在旅游演艺方面,这些年北京总体上做了不少,但品类都比较传统、特色不够突出,主要以茶馆、酒店等一些中小型演出为主。

 

从北京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加大全市159家表演艺术场馆内容建设,提升演出质量,加大演出频次外,似乎还缺四个品类:

 

  • 打造演出集聚区

 

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都有一定规模的演艺集聚区,集聚区对于吸引游客、拉动消费、促进就业发挥了很大作用(图)。

 


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也应该对标纽约、伦敦等大都市,选择适当的区域,打造百老汇、西区等类似的演艺集聚区。在此方面,北京很早也提出了建设天桥、天坛演艺集聚区,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搁浅了。2017年规划设想的台湖演艺小镇也还在规划中,上海市规划了8大演艺集聚区并已经付诸实施。就在十几天前,上海“十二艺节”颁奖晚会上宣布“十三艺节”(2022年)将由京津冀筹办。北京应借此契机,抓紧制定“十四五”时期首都剧场发展专项规划,在旅游线路及人口密集的地区,建设具有北京特色的驻场演出街区,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提升观众体验。

 

  • 打造驻场演出节目

 

演艺街区和剧场群不是剧场数量的简单增加,而是节目有机的组合,百老汇和西区等演艺街区的细胞核,是一台台以音乐剧、话剧为主打品类的、效益非常好的驻场演出,是能够持续不断演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剧目(表),是几十台或上百台驻场演出形成的演艺生态圈。

 


北京有几台有质量的,能够长期驻场演出的节目吗?还没有!在此方面上海已经有了,前段时间去上海调研,SMG利用了一个烂尾写字楼打造了一台节目,sleeping no more(不眠之夜)(图),改编自《麦克白》,很好的融入了上海元素,两年来共演出650余场,售票超199050张,累计票房收入1.3亿元,已成为文艺青年到上海必去的打卡地。北京在这方面也应该抓紧布局了,打造不是一部、而是几十部能够长演不衰的剧目。

 

  • 扩充新型演艺空间

 

什么是新型演艺空间?我给下的定义是:“将城市已有的建筑空间、老厂房、车间、仓库、商业设施、写字楼、工业园区等,改造、设计、装修成为能够从事艺术表演的新型演艺空间”。有舞台、表演区(可以是镜框式舞台,也可以是非镜框式舞台)、演出化妆及各种功能用房、观众席,并配备相应的灯光、音响、多媒体投影设备,可进行中小型艺术表演和时尚展示发布活动,观众席规模一般在50人—800人之间。上海老船厂1862(图),就是一座由老船厂改造的时尚艺术空间,目前由保利运营,我们也去过调研,发现定位非常清晰,主打时尚的、年轻人喜欢的、探索性的剧目,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第一年就做到“零”补贴运营收支平衡

 


上海艺术评论刊载的一篇题为《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筑底——都市新演艺空间的发展趋向》的文章指出(图),上海可供利用与闲置的空间有4000多个,提出10%的转化目标,而且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也已出台了《上海市演艺新空间营运标准》(图)。我在想,北京是否也做过这方面统计?北京有多少这类的闲置空间。北京在2017年就开过现场会,对工业遗存进行保护、利用。也孵化出一些类似798文创园。试想如果北京也有4000个闲置空间,如果有10%转换为演艺空间就是400个,北京的演艺资源是全国最集中、最丰富的都市,应在这方面抓紧布局,拓展新型演艺空间。对一个城市来讲,这种新型演艺空间将来就像一盘闪亮的艺术珍珠一样,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届时,北京的夜晚将形成众多剧院与新型演艺空间错落分布、功能互补、大小相宜、交相辉映的怡人景色和美丽画卷。

 

  • 多屏时代舞台艺术作品的电影化呈现

 

随着4K和5G技术的发展,我们处在一个多屏时代,这对演艺作品数字化传播提出了新的课题,小屏、中屏的应用已经很多了,今天就不说了。大屏方面,5月11日国家大剧院全球首次采用4K+5G高清技术,在首都电影院进行舞剧《天路》直播(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在前几天,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图)。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舞台艺术电影化呈现的可行性,大都会歌剧院在此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其“高清直播”系列已经进入7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影院,全球票房收入达到6000万美元。“英国国家剧院现场”自2009年推出以来到现在,已走进65个国家的2500个场馆,吸引全世界近900万观众观看,2017至2018演出季,“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全球票房收入约5200万英镑。科技的发展为舞台作品的多维度呈现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可能会出现一个百亿级的市场。就在上周,我们去上海调研时,走访了长宁区商场里的OMS剧场,观看了戏剧电影《女王召见》效果很好。(场均60%上座率,票价100-150/电影场均上座率10-15%,票价50-70)

 


北京市呢?我们有那么多的艺术家、那么多的剧场、那么多的精品演出和精品剧目,集合着全国最优秀的演艺资源,我们在此方面有考虑吗?我觉得有必要对此类新兴业态予以关注和扶持,为舞台艺术作品传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游客和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更好的彰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

 

文旅融合背景下,我认为北京应在打造这四个品类上下功夫。然而,四个品类的基础是什么?是内容、是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剧目和节目。什么样的才是好节目呢?我觉得是带有浓郁地域特色、彰显首都文化元素的节目;是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的节目;是有格调、有艺术品质、制作精良的、长演不衰的节目。而不是那些质量低的、媚俗的、应付的、粗制滥造的节目;不是让游客观众看一次,再也不想看第二次的节目。

 

剧院是城市文化标志,其功能和属性决定了,他所提供的节目应该是那些上乘的、有品位的,看了还想来看的作品。提升首都文旅演艺空间,关键是要把反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的深厚文化积淀、鲜明的北京元素、当代北京人民的精神风貌,通过文旅演艺作品搬上舞台,给中外游客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这就是成功的作品,就会形成可持续的状态。



北京在内容打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又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有世界体量最大的环球影城(将来会吸纳大量的游客,形成南有迪士尼、北有环球影城的格局),有那么多的剧场(在剧场数量上我们超过上海),聚集着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光职业交响乐团就有10支,全世界没有一座城市能够超过北京),有了这么的剧场,将来会有多大的节目吞吐量,我觉得北京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有总体的考虑。未来北京文旅演艺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即形成环球影城+台湖演艺小镇+众多演艺剧场+几百个新型演艺空间+成千上万块大中小屏的文旅演艺格局。我相信总体布局有了,在内容建设上抓好了,人才培养上再跟上,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相信首都旅游演艺一定会展现新篇章!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