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出海,《长安十二时辰》开启新征程?
第2501期文化产业评论
《长安十二时辰》最近热播,这把火不仅在国内熊熊燃烧,也被美、日等国家引进播出,尤其值得提到的是,该剧将会在Viki、Amazon和youtube以“付费”的形式在北美地区上线,这也是华语剧首次在这三个平台同时付费播出。一直以来,文化走出去--国剧出海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借由《长安十二时辰》“出海”的亮眼成绩,其中诸多经验或许可以给国剧出海带来一定的参考。
作者 | 王乐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2784字 |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作为岁末年初最受期待的历史文化剧,根据作家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超级剧集《长安十二时辰》在6.27日突然在优酷上线,一时间口碑持续发酵,好评如潮。这部剧故事节奏感极强,同时剧集的服、化、道,画面质量、审美品位、拍摄技巧也代表近年来国剧最好的影视工业水准。在海外,该剧也是华语剧首次在美国三大主流平台同时付费播出。我们必须肯定,这部有着美剧硬核内容的国剧对以后影视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叙事方式:强节奏+硬核故事,堪比美剧
《长安十二时辰》由优酷、微影时代、留白影视、娱跃影业、仨仁传媒、十间传媒出品,《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上元节当天,死囚张小敬与少年名士李必一路烧脑用十二个时辰拯救长安百姓的故事。全剧以十二个时辰为整,半个时辰为度,《长安十二时辰》的叙事方式不管是悬疑网剧,还是整个国内剧集市场,都是首例。
这部剧从拯救长安的故事主脉络出发,然后顺藤摸瓜牵扯出狼卫、“阙勒霍多”等多个与主线密切相关的悬疑点和伏笔,再加上每半个小时打更一次的倒计时叙事方式,在让故事节奏变得明快有力的同时,也强化了探案的悬疑氛围和剧集的紧迫感,让观众有一种新鲜且更具紧张感的观剧体验。
这部剧也一时间拿来与类似题材的高分美剧《反恐24小时》和《国土安全》作比较,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从已播剧集能清楚看到,《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呈现方式也不是常见的“单案式”或者“案中案”,而是主线与多线并行。
《长安十二时辰》是典型的强情节剧,该类剧都是通过事件推动故事发展。从目前播出的内容来看,该剧的核心故事大概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长安“恐怖分子”(狼卫)密谋摧毁长安。第二:“特警”张小敬“反恐”。第三:李必不断面临来自“上面”的施压。第四:“上面”的党派斗争。第五:张小敬的前史。
除了节奏上的把控,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剧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也别具匠心。比如,旅贲军旅帅崔器在头盔里给死去的哥哥放了一张饼,是因为他哥哥之前用身体夹带珍珠,十多年来,只能吃流食。突厥狼卫曹破延,从水渠中逃跑后,想要剃了胡须躲避搜查,却被理发店的掌柜发现了内衣尽湿。本准备杀人灭口,却因为掌柜的女儿而没有下手。因为他也有个女儿。诸如这些关联的细节,让这部剧的逻辑更加缜密,前后连接更加顺畅。
道具扎实:国剧工业水准新典范
《长安十二时辰》剧组,把唐人衣食住行、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做成了教科书式一般。而在摄制的专业程度上,该剧以工业化的模式制作,镜头语言和打光手法上显得更为游刃有余,剧中的光线自然,明暗交错,不同时辰的场景层次分明。全剧一开始,就是一个长达2分多的长镜头:胡姬楼里的歌姬,牵马的公人,挂灯笼的小厮,举着花灯的小女孩,卖饼的小贩,覆甲的士兵,宣令的官员,以及宵禁一年,因上元节解除宵禁而欢呼雀跃,人头攒动的百姓。就在这摇移推进间,大唐长安的盛景一览无余。巍峨的望楼、热闹的街市、繁华的坊铺,属于那个时代的瑰丽与高级跃然眼前。
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长女黑泽和子担任了《长安十二时辰》的造型指导。她带领的团队,对剧中人物的服饰、发型、武器等都做了大量的考古还原,展现了唐朝时的风貌。
从服饰上看,主角李必身上的绿色服饰,不仅严格遵守了唐代道士的道袍、环裙、鹤氅的先后顺序,连头上的莲冠也采取了当时道家流行的纵向(即“子午向”)插簪方式,十分还原历史。《三洞法服科戒文》中曾提及,“上法三光,如彼莲花,处世无染,圆通无碍”。按照李必的资历,是有资格佩戴道门三冠中的“玉清莲花冠”。
张小敬一身织锦缺胯袍配六合靴,这是当时公职人员的常见装束,他也穿过一件西域狮子连珠纹的袍服,体现了胡风在唐朝的广泛流行。而专属于太子、听候靖安司调配的旅贲军的蓝底黑甲,为右相服务的右骁卫的银甲,以及龙武军和神武军分别特有的金边银甲和金甲,也都是剧组经过认真考量和研究后呈现的结果。
女性角色的服饰造型,参考了唐朝时期的仕女图和陶俑造型。剧中重要人物之一闻染常穿的“半臂齐胸裙”,属于盛唐女子常见装束。剧中一位长安著名歌女的造型,高度还原了唐代“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这个女舞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之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唐代·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
此外,剧中张小敬点名要吃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狼卫要喝的“三勒浆”等,也都在历史上有严格对应。唐朝名酒“三勒浆”就可在历史典籍中找到出处。李肇所著的《唐国史补》中曾经提到并解释了“三勒浆”的具体含义,“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摩勒,毗梨勒,诃梨勒。”而马球、昆仑奴、募兵、里正等这些具有历史性的符号也从典籍中走出来,生动地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正如曹盾所言,“我的要求并不是还原大唐,我是努力想要还原大唐的一天”。早在2017年,曹盾因执导《海上牧云记》,被粉丝们盛赞为“曹盾美学”。而这次拍摄《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细节的真实是撑起这部剧的关键点。
海外发行:国剧出海2.0时代
当下,对标国际剧集水准已成为国产剧的制作关键词,但真正做到对标的寥寥无几。国内很多影视从业者还是不能够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长安十二时辰》借剧中日常生活的细碎承载着传统文化,又用剧中人物的言谈举止等具化不同文化的不同内涵,进而为国产剧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范本,并以对标国际的制作水准推动了国产剧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
此次《长安十二时辰》之所以进入国剧出海2.0阶段,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实现了付费。据悉,这部剧除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亚洲国家外,更会在Viki、Amazon和youtube以“付费”的形式在北美地区上线,这也是华语剧首次在这三个平台同时付费播出。以往的国剧都是先在国内走红,继而出海。这一次《长安十二时辰》海内外准同步的模式从侧面也说明了国剧在海外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毋庸置疑,《长安十二时辰》无疑拥有能够与世界顶尖剧集一较高下的硬核底气。但除了内容质量外,我们需要思考“国剧出海”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即“文化差异”问题。如何让西方观众认可国剧一直是业内探讨的话题,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也向来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但是,我们不能丧失中国特有的文化辨识度。
《长安十二时辰》首先根植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中国人的侠客思想和家国天下的英雄主义:剧中,张小敬不计性命,为救长安百姓身先士卒的无畏就相当可敬,而靖安司司丞李必勇担使命,将个人荣辱置之脑后的责任感也有强烈的人格魅力,剧集对正面英雄形象的塑造,与西方主流个人主义相符合。有媒体评论为:该剧实现了与全球主流影视作品创作方向的合流,形成了全球通用的影视创作语言。此语一言中的。
结语
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在《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高兴。”当下的国剧发展与大众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发展趋势偏向娱乐化、消费化、快餐化,但我们也应该对这种“娱乐至死”的弊端保持警惕。国剧正在经历“快餐”的深加工,创作人员必须将作品的娱乐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把故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统一起来,使其向国际化工业水准迈进,成为代表东方文化和中国国特色的百科全书。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今国剧的生存空间不易,目前国剧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大多数剧集的质量或许在制作更精良、创作更自由的英美剧面前不值一提,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确信: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探索,摒弃投机取巧或可占得一时的便宜的短视手段,中国电视剧必将走出低谷,涅槃重生。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