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超前点播却引来近四万条盗播链?观众和业界能否最终达成和解
第2673期文化产业评论
电视剧《庆余年》的热度持续发酵,除了精彩的剧情引发大家关注之外,更有涉及到的行业问题和版权现象引发社会热议。又一次“付费超前点播”开启,观众与行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而随之而来的盗版链接一事更是对电视剧的版权问题推到了公众眼中。
撰文|邱枫
编辑|张菁芮
正文共计375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12月9日,《庆余年》开启VIP专享付费超前点播,更新日可花费50元再多看6集。消息一出,即成网络上的讨论热点,不仅登上微博热搜榜首,而后的一系列讨论都成为虎扑、知乎、豆瓣等各大社交平台的热议话题。到底《庆余年》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收割观众,激化矛盾
作为观众,对于超前点播的做法当然是不可接受。
文章《50元钱看6集<庆余年>,你怕了吗?》就提到,超前点播让会员们有一种被二次宰割的感觉。
点播模式早前也有先例,有数据称,先前《陈情令》点播就让腾讯大赚1.5亿,虽然当时也是怨声载道,但显然让腾讯尝到了甜头。点播模式日渐泛滥,其背后是在线视频网站对盈利的渴望。更让人担忧的是,面对用户增长触顶的行业瓶颈,竭泽而渔式的付费模式探索恐怕会让本就在陷在亏损泥沼中的视频网站更容易走向穷途末路。
“我为了看这个剧特地充了腾讯的会员,今天看到21集,被这个骚操作惊了。”“腾讯这是年底为了冲业绩不顾一切了么?”“VIP会员再也不香了”……骂归骂,还是有用户为此买单。有数据称,《陈情令》付费点播当晚就让腾讯赚了1.5亿,或许是尝到了甜头,之后各视频平台也纷纷开始效仿。《没有秘密的你》《从前有座灵剑山》等都采用了超前付费点播大结局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陈情令》只不过是最后六集才开启这个模式,而《庆余年》刚刚开播不久就开启点播模式,引来观众的反感更甚。有网友直接回应称,“不是每一部剧都叫陈情令”。
《又一波“付费超前点播”来袭,视频会员有点慌?》一文就指出,超前点播击中网友“痛点”,付费会员的优越感顿减。
从《庆余年》点播规则来看,会员的既定更新节奏也没有变化,始终比非会员多看6集。但愿意在此基础上再花50元的用户,能在该剧播出期间始终比会员多看6集。
也就是说,这部剧会根据网友的消费等级划分出三个梯队,一是完全没有付费的“观光客”,需要观看冗长的广告,观看进度最慢;第二梯队为数量基数破亿的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比“观光客”们少看了片头广告,也能多看6集;第三梯队为愿意多花50元的付费会员,比观光客早看12集。这也意味着,在该剧更新期间,付费会员将持续感受到来自第三梯队的“优越感”打击。
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的受众更为多元,这种模式带来的情绪反弹并不局限在圈层内,所以这一次引发的讨论声量也更为激烈。
行业趋势,市场试水
于行业而言,超前点播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
文章《用户需求分层催生的创新服务,超前点播模式或许需宽容对待!》认为,这是用户需求分层催生新商业模式,应宽容对待会员付费+超前点播的尝试。
所谓的用户分层是指用户由于地理、性别、年龄、喜好、购买力等原因的不同而对内容作品的态度不同:有人喜欢免费的商业模式,在忍受90秒的广告之后再欣赏内容;也有人喜欢VIP付费模式,用少量的付费金额对冲广告,享受纯净的观影体验;也有人喜欢付费会员+超前点播的商业模式,愿意用付费的方式提前解锁更多优质内容。
用户有分层就会有需求的分层,相应地就会形成消费金字塔,目前塔基部分仍是付费意识不强烈的用户,而中间部分则是愿意为会员付费买单的群体,据现在不完全统计,这一用户群体的数量接近3亿人次,他们的消费购买力较强、愿意为优质内容付出一定的费用;而金字塔尖的则是为了想看的内容愿意超前点播,这一部分人的数量目前来看仍是有限的。
从用户需求分层这个逻辑去理解付费会员+超前点播的用户就能得出来一个清晰的结论:有一小部分人会为了解锁更多优质内容而选择追加付费,况且这个在国外也已经被验证是可行的模式。
《你愿意为提前看<庆余年>买单吗?》提出,每当新商业模式出现,都会与用户都会有磨合期,单点付费的模式并不针对单一剧集,和剧集本身是否热映更没有必然的联系。
其实超前点播并不是由《庆余年》而始的,也不是只存在剧集这一品类。《陈情令》开启试水后,在《明月照我心》《没有秘密的你》和《从前有座灵剑山》等剧集包括《明星大侦探》等综艺,单点付费的超前点播也曾反复试验过,均没有引起如此强烈的用户反弹。相比现象级的大剧,这些体量小一些的剧集在关注度、阵容、受众、流量和话题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此反复的试验,只能说是平台在对用户需求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精耕细作”。
也就是说,这实质上是一种平台通用商业模式的探讨。单点付费的模式并不针对单一剧集,和剧集本身是否热映更没有必然的联系。
对于观众来说,实际上多了更多选择服务的空间和权利。用户可以在免费、付费、抢先看、局部看等多种模式上作出自己的选择,部分会员的不良情绪可能更多来自心理层面。
当然,任何摸索中的商业模式,都具备优化的空间。
《讲真,视频行业需要一场“庆余年”式的超前点播》表示,超前点播只是平台提供的一种额外可选服务,如果不购买,会员仍然是可以按照既定节奏继续观看的,权益并未受损。
过去几年,视频平台已经在内容精品化、肃清行业泡沫等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整个行业建立于免费阶段,要想引导用户进入付费时代,步履维艰。
不用避讳地说,目前腾讯视频、爱奇艺在会员均破亿的情况下,仍处于亏损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超前点播”更不该被苛责——它以可选项的形态出现,并没有损害已有会员的权益。更重要的是,它是除了会员涨价以外,为平台及行业带来正循环可能性的超前探索。
过去,版权方把剧集卖给平台就算大功告成,一个完全toB的生意,播出好不好、用户反映如何,与制作方几乎“无关”。但按照目前的试验,如果用户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内容多付费,平台是否可以更进一步地关联用户的反馈与制作方的收益,从而风险共担,利益共赢。
盗版乱生,屡禁不止
争论之间,盗版视频趁虚而入。
对于盗版现象,《<庆余年>超前点播与“盗版”赛跑?》表示,资源泄露途径众多,防不胜防。
国产剧在正式拍摄、杀青之后,大致要经历后期制作团队要收集素材、与导演等沟通,形成“样片”,供内部人员讨论;再经过讨论、修改,完成后期制作,样片送审;再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而后与视频平台、电视台沟通,完成售卖、播出等流程。样片、成片也会提前给到负责营销、宣传的公司。
环节很多,且相互之间的传输方式都很单一。一位影视营销公司的相关人员透露,“哪些环节易成为资源泄露的‘重灾区’并不好说,后期制作公司、片方、平台方等等都有可能。”
在一般情况下看来,因为水印的关系,似乎资源泄露方很容易被确定。从这个方面来说,泄露资源的风险和伤害十分明朗。但仍未能阻止影视剧资源的泄露。
除了低价付费得到资源之外,微博上相关点赞、评论、加微信即可获得剧集资源,微信搜索也能找到与平台同步更新的内容,只需扫个二维码,点个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资源,网盘、在线多种途径可观看,基本为免费形式。
《<庆余年>亿级损失盗版背后:是泄愤式传播还是产业链猖獗?》一文中表示,后续连锁反应,恐造成亿级损失。
首先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后续播放量的下滑。而播放量下滑带来的直观影响就是,《庆余年》后续的广告招商难度陡增。很多剧都是边播边招商的,尤其是大热剧,因为播放效果好,上线后吸引的广告收入往往占大头。去年的大爆剧《延禧攻略》,演员都在开播后被叫去拍中插广告,开播后带来的广告招商收入占总收入的95%以上。
短期利益的受损只是一方面,粉丝更担心的是,因为《庆余年》后续市场表现不佳,片方和平台就不拍第二季了。在《庆余年》官微发出的声明下,有粉丝疾呼“拒绝盗版才能稳住第二季”。
但更多的是一种对之前点播策略不满的泄愤式传播。
谁都知道这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但很多看盗版的用户都会以此合理化他们的行为,好像平台不做超前点播他们就不会看盗版了一样。
谴责盗版,提高版权意识是一方面,但观念的进步有赖于技术和制度的完善,什么时候买卖盗版、看盗版的成本高了,什么时候《庆余年》们才能迎来真正的好时代。
结语
超前点播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发展究竟如何,是否能够适应观众的观剧心理,我们不得而知,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会给我们指出方向。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观看盗版视频和分享盗版链接,于情于理都不可以接受。增强国民的版权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END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欢迎转载、加入作者成长体系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研习社」,获得更多专业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