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撕不吵不毒舌的综艺,我不看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2997期文化产业评论

李诚儒宣布不再参加《演员的诞生2》,这一消息让吃瓜观众不禁流下了“遗憾”的泪水。“当代诡辩家”郭敬明和“名嘴”李诚儒之间的唇枪舌战,一直是节目的一大看点,从第一季开始,他们两个就争得面红耳赤,而观众也看的津津有味。基于此,网友在线策划了一档原创节目《中国吵架王》,大家积极响应,纷纷要求芒果台“搞快点”。古有《快乐女声》何以敏,今有《演员请就位》李诚儒,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看人吵架?越来越爱吵架的嘉宾们到底是在捍卫真理,还是想收割流量?


 
作者 | 圆圆点了点头
编辑 | 董婧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正文共计5194字 |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我不喜欢翻手为雨覆手为云的各种做法”。


“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


李诚儒和郭敬明之间的在线battle,从《演员请就位》第一季掰到第二季,精彩至极,让人大呼过瘾。

而该节目其他导师的表现也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尔冬升批评流量演员时的一针见血,让小姑娘当场落泪。


“像你这种外形的演员,全中国有多少”这句话的内容有多真实,听起来就有多逆耳。

赵薇的鉴婊能力也同样喜人,琼瑶女郎出身的她什么样的渣男浪女没瞧过,只见她白眼一翻,小嘴一撅,毫不客气地指出台上的女演员“太矫情”,一度让“戏太多”的女演员陷入社会性死亡,眼泪当场凝固在脸上。

△赵薇点评李溪芮孟子义

如此精彩的针锋相对让网友大开脑洞,建议新办一档《中国吵架王》的节目。

△网友脑洞节目《中国吵架王》


鉴于近几年娱乐圈毒舌导师、暴躁老妹的出圈表现,这档节目不仅能办,而且必成爆款。


学院对街头,儒雅对诡辩
吵架技术哪家强?


内娱在歌曲、舞蹈方面的造诣,我们不敢妄加评论,但吵架的艺术绝对炉火纯青,“中国吵架之王”的桂冠绝非等闲之辈能摘得的。

根据娱乐圈不同的吵架风格,按照专业与否的标准,我们首先可以将其分为学院派和街头派两类。

学院派以《奇葩说》和《脱口秀大会》两档节目的选手为代表人物,展现的是专业水准的犀利与毒舌,讲究的是从学术的角度出发,用最高深的哲学和诚恳的语气将对方绕晕,遣词造句的精妙程度有时让挨骂对象都忍不住叫好。

《奇葩说》作为一档辩论节目,说白了就是有逻辑的吵架,因此能参加节目的选手各个都是吵架中的战斗机。

前有马薇薇对着“没爱了还不愿离婚”的人大吼:“你没有爱了,你需要陪伴,所有我就需要你,一辈子不离开我,养条狗啊!”


后有以吵架为人生快乐的傅首尔告诉你“不要怪童话骗你,你是哪国的公主呢?你只是个女的,童话可从来没有告诉过你一个女的爱上一个男的,他们可真幸福。”


△傅首尔辩论名场面


舞台前他们为了辩题吵得不可开交,现实生活中他们同样可以撕出一部大戏。无论是马薇薇抱团排挤新人,还是傅首尔打人,这无一不证明学院派的多才多艺,能文能武。


另一档节目出来的人才也不差,《脱口秀大会》中杨笠“普男自信”理论一下踩中攻击对象的痛脚,占据吵架局面的上风。


“祖师爷”李诞则用嬉皮笑脸的态度讲最惹人嫌的话,还让你不好意思打他。


△李诞吐槽朱丹“卑微”

个别表现突出的作家也可以算在这一门派中,比如大胆的“放荡”女诗人余秀华,面对网络喷子,她完全没有任何文人包袱,脏话、比喻、排比等自如运用,真真是别开生面的优秀代表。


而另一个街头派就人才辈出了,就像华山论剑一样,每个类型都各自有自己的风格,按照表现方式的差异,我们粗浅地将其划分为以下几派。

以陈凯歌为代表的儒雅派

这派的做法是言语儒雅,笑里藏刀,用最温和的语气说最刻薄的话。

在《演员请就位2》中,当李诚儒说自己没看过《无极》以及陈凯歌后期的戏时,陈凯歌淡定接话。


优雅从容又不失礼貌的一段话,在表达了对李诚儒那番话不满的同时,还明晃晃地给李诚儒作出“守旧”的评价。

以尔冬升为代表的直接派

暴躁、不好惹、犀利,是这派的特点。

同样在《演员请就位2》中担任导师的尔冬升以直接、不留情面著称,在点评张大大演技时,他不听任何解释,犀利地指出他演的像小偷。


对于流量小生,他也毫不含糊,在否认男演员演技的同时,还对其颜值进行了一番打击,句句在理,句句扎心。


与郭敬明、陈凯歌轮番开战的李诚儒同样不是“省油的灯”,继上一季点评的“如学三连”: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后,第二季又贡献出了“三味真火”:味同嚼蜡、味如鸡肋、如此乏味。


“排比有气势”的道理,在他身上得到生动地展现。

而擅长于“辣手摧花”的金星也是这派的杰出代表,无论是批评范冰冰没作品,还是吐槽靳东是“成功凤凰男”专业户,金星扎起心来,没有人的遮羞布能被保留下来。

△金星说范丞丞没有代表作


以郭敬明为代表的诡辩派

诡辩大师郭敬明既不师承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也不研习相对主义诡辩论,但他的能量输出一不注意就能把你架上道德的制高点,让人丢盔弃甲,偏离争论的初衷,最终走向“他好像也挺有道理”的自我怀疑。

《演员请就位2》中,郭敬明跳出来给了新人演员何昶希一张S卡,在其它导师和嘉宾的质疑中,他用一通答非所问的道理将“这个演员的演技配不上S卡”的质疑上升到了“存在即合理”的道德高地。


以郑爽为代表的自由派

这个派别最早可以追溯到《快乐女声》的何以敏,正是“两个食指就像两个窜天猴”的何老师开创了犀利点评之先河。

△命令张靓颖,“来,唱给我听,快!”的何老师

如今小花郑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该门派发扬光大。

2018年,综艺《这就是铁甲》上,她因为读秒问题情绪失控,吓得现场的男嘉宾手足无措。


前不久在快手的首次带货直播上,她又因情绪奔溃“翻了车”,委屈哭诉“我真的很反感这样的销售行为”,其中的弯弯曲曲不做深究,但这直接给主播难堪的勇气值得在吵架史上留名。


被誉为“人间小炮仗”的黄子韬,也值得大书特书。在选秀节目上骂哭无数妹妹后,他又在《这就是街舞》《说唱新时代‍‍‍‍‍‍‍‍‍‍‍‍‍‍‍‍‍‍‍‍‍‍‍‍‍‍‍‍‍‍‍‍‍‍‍‍‍‍‍‍‍‍‍》等综艺里频频用“愤而离场”“扔道具”等方式,牺牲自己为剪辑提供素材。


“醉骂祖师”乐嘉也可圈可点,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上,他借酒发飙,对金星进行人身攻击,“在面对情感的诱惑上,就连一个大圣人都比不过一个小太监”一句话既包含对个人的人身攻击,又有对特殊群体的歧视。


△把其他嘉宾吓得全离场了

以章子怡为代表的女王派‍‍‍‍‍‍‍‍‍‍‍‍‍‍‍‍‍‍

《我就是演员》中,章子怡就郑爽表现的问题与同为导师的刘烨发生冲突,矛盾的高潮是章子怡将刘烨的鞋子扔向观众席,让刘烨下不来台。


尽管最后两人解释说是“表演示范”,但国际章吵架的气势之凶悍不容小觑。

同样类型的“女王”还有浪姐中闪婚闪离、和前夫呼扇耳光又肢解八爪鱼的张雨绮,以及人红脾气大的宁静。


另一位大花赵薇则看起来慈眉善目,实则笑里藏刀,没有她“火眼金睛”鉴不出来的“矫情鬼”。


不得不说,娱乐圈卧虎藏龙,明星怼起人来,实力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久经沙场的“泼辣户”,而且每个流派都发展成熟,输出密度极高,战斗力爆表,《中国吵架王》要是能制作播出,估计热搜能被预定满。

又痛快又真实的吵架是艺术


作为一种群居动物,看人热闹几乎是我们的本性,只要房子没塌到自己家,每个人都愿意伸长脖子看上这么几眼。

近年,综艺中矛盾冲突场面的增多,正是节目组抓住了人们爱看热闹的小心理,迎合大众的结果。

正如小说在情节上,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几个部分,综艺的叙事结构也需要一定的情节支撑,一以贯之的平淡只会让观众失去耐心。

刻意地制造冲突,一方面可以吸引人们前来经典场景“观光”,获得曝光与流量。

另一方面能够形成一个“开始-冲突-主题升华”的闭环叙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青春有你2》第二期主题

能产生冲突的矛盾点,本身就具备讨论的价值。在郭敬明和李诚儒的争吵中,人们讨论“关于演员S标准的定义”。黄子韬在《创造营2020》吓哭没勇气上场的妹妹,引发人们关于“泪失禁体质”的讨论。



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总有人能与事件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这便是人们喜爱围观吵架的原因之一,相似的经历唤起强烈的情感,牵引着我们对事件加以关注。

然而,这届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看人吵架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

中国青年报曾对2002名年轻人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



拜年时说几句吉祥话都扭扭捏捏半天找不出词的年轻人,在吵架这方面更是表现出技术“缺憾”。



每每遇到需要加足马力、大撕一番的场景,都会提前泄气,没说到两句气势就弱了下来,稍不注意还能被理不直气也壮的对手说得抹眼泪,哪怕平时在网上骚话一箩筐,在此情境下也是声颤手抖,只能在午夜梦回时惊坐起,幡然醒悟“我当时应该这么说的”,可惜事后思路再怎么清晰,用词再怎么狠毒都是无法补牢的马后炮。



因此,当看到有人代替自己条分缕析、气势十足地吵架时,屏幕前的我们感受到的是一股从头到脚直冲天灵盖的舒爽,这是吵架吗?这明明是行为艺术!

生活中吵架失败的委屈与不甘都消解于他人吵架的表演中,在心理上对自己达成一种平衡与补偿,这正是围观吵架的现实效用。

另外,我们热衷看人吵架这一行为的诞生与当下网络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无论是选秀还是竞赛,内娱始终极力营造一种peach&love的氛围,即使嘻哈、街舞这样反叛的文化,选手间讲求的仍然是“respect“。导师对选手一般也是鼓励式的教育,绞尽脑汁地夸奖。


△Jonyj说秦牛振威的rap可以“自成风格”


在这些夸奖与表面和平堆积起来的“电子乌托邦”里,会引起追骂的忠言反倒成了弥足珍贵的“少数人意见”,传达反对意见的“中坚分子”自然成了网友关注的对象,即便TA并不完全正确,但起码TA表达出了另一派的心声,让真相拥有在舆论中争辩的机会,而不是陷入一边倒的集体失语。


△GAI劝秦牛别说唱引起观众“舒适”

吵架的界限:吵架是不是越激烈越好?


网友在《中国吵架王》的企划中大开脑洞,要求在上场嘉宾的腰部捆上安全铁链,保持双方拉长身体后指尖刚好触碰的安全距离,让观众观赏到双方面红耳赤却无法暴揍对方的综艺名场面。


这个大胆的设计,光是想象就让人感到热血沸腾,吵架双方或是妙语连珠、舌灿莲花,或是气急败坏、口无遮拦,这样的热闹谁不爱看?

但激烈的交锋后,又剩下什么了呢?强烈的情绪宣泄后,我们收获的恐怕只有更深的精神空虚。

现实生活中的台湾就时时上演如此的“铁血战”,用行动实践闽南人“爱拚才会赢,敢打才会出头天”的哲理。吵架已经算是小儿科了,就在2019年,前高雄市长韩国瑜用浅白的话语、条理分明的方式为公众又提供了吵架的一种新方式


翻开湾湾“立法院”的打架史,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立委“朱高正不满“立法院长”刘阔才处理议程,跳上主席台挥出“立院”第一拳,自此以后吵架、打架就成了“立法院”必备的项目。


不可调和的矛盾看似是议员们为民众维护民众利益,不惜牺牲自我,实质上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吵架逐渐沦为争取群众谅解与支持的政治作秀。

而反观国内娱乐圈,为了迎合受众,综艺开始推出所谓的吵架名场面,它们时常是名为“真性情”的“真·情商不足”,或是节目组通过剪辑刻意制造的矛盾。

以《中餐厅3》为例,“明学”梗有多好笑,黄晓明的路人缘就有多差。而另一位嘉宾秦海璐的负面评价也直线上升,节目引来流量的同时也败坏了口碑。在乌烟瘴气的争吵中,节目组不像是要“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而是要“发扬民间吵架艺术”。


不少节目组将吵架综艺鼻祖《花儿与少年2》当做教科书,企图学习它渲染吵架的本领,却没看到它挖掘人物关系,制造矛盾的精髓,东施效颦,最终只学了个四不像。


一味地追求辛辣犀利的毒舌和互扯头花的冲突,只会暴露嘉宾情商的短板和节目组制作的无力,网友对《中国吵架王》这一提议的热烈响应,是在欢迎毒舌道出的真实,其实亦是在讽刺这刻意制造的矛盾。
 

总结


中国娱乐圈里吵架能人辈出,如果《中国吵架王》真的能播出,其中经典的案例值得每一个词语匮乏、人未语泪先落的年轻人反复观看,这既能消解日常吵架败局中的委屈,又能提供揭开人间真实的舒爽。

但值得注意的是,吵架这个夺回话语权、蕴含巨大力量的武器最终会不会沦为形式主义?而以吵架为噱头的内娱又是否会因此更加乌烟瘴气?

小吵怡情,大吵伤身,架可以吵,只是吵架的初心应当是为了长远的PEACE&LOVE,而不是单纯的宣泄情绪、制造营销话题。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综艺当中的吵架现象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推荐阅读 

 主题搜索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欢迎给圆圆打赏,您的支持就是她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