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6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冯小刚执导的网剧《北辙南辕》豆瓣开分4.7,周冬雨主演网剧《千古玦尘》被骂丑,从管虎、周迅到章子怡,电影咖的下凡之路跌宕起伏。在“电影咖”“下凡”等话语背后隐含着一道观念的鸿沟,也映照了网剧二十年来草生、风起、潮涌的过程。可知的是,不论创作者的身份是什么,网剧已然闯入了一个精英与草根共存,主流与边缘并济的时代。一方面释放着其多元、灵动、猎奇的色彩,另一方面也追寻着场景、镜语、服化道上的再升级。电影人的加入,不过是滔滔不绝的江水中的一簇热浪,生于水、成于水、融于水。
作者 | 周思艺(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周嘉瑜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671字 |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网剧、网大、网综……曾几何时,这些网生作品在观众眼中还是小成本、小演员、粗制滥造的代表,但近年来却风起潮涌,成了百花争妍的神仙殿。无论是管虎、陈可辛、冯小刚等知名电影导演,还是章子怡、周迅、周冬雨等“电影咖”,都纷纷下凡触网,抬首入世,争一缕金钞灿灿的网剧之光。
自7月11日冯小刚执导的网剧《北辙南辕》在爱奇艺上线就讨论不断,褒贬如云。人们不只是关心,冯导也下凡拍网剧了?更是关心,这下凡的到底是神仙还是妖魔? “冯小刚终于拍出了属于自己的小时代”“虚浮的中产无聊生活”“真以为大家都在天上飘啊”……冯小刚的新剧刚开播,便迎来了潮水一样的吐槽声,豆瓣评分4.7。是啊,人们固然无法理解,同样都是拍女性群像,怎么《北辙南辕》里的女人们就能出入平层别墅小洋楼,挥金酒局马场好风流呢?同样是写女性奋斗,怎么《北辙南辕》里的女性就没有一点儿人味儿,只有腻味儿呢?同样是浓重的京味儿、精致的布景、华丽的镜头,怎么《北辙南辕》就真的与观众南辕北辙了呢?同样不好过的或许还有近期上映的古装仙侠剧《千古玦尘》女主周冬雨。剧集上线后,对于主演扮相和演技的争议就不断袭来,“请周冬雨离开电视圈”“黄鸭还是别下凡了”“影后下凡演成表情包了”……本以为网剧是电影咖们的“奉神殿”,却偏偏成为了“诛仙台”,这并非只是某个人一城一地的得失,更成了一种现象,一纸迷津,一个疑惑:电影咖拍网剧,评价低迷,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电影和网剧,虽然同为幕前光影,但内里乾坤却大有不同。譬如从制作上说,同样的一段戏,电影拍三天,网剧拍三小时,拍电影的人习惯了打磨,便经不起流水的消磨,所以求质减量也就显而易见了。从画面上说,电影是大银幕,电视是小荧幕;一个重特写,一个吃动作;一个注重戏剧张力,一个则更加生活化。从前的表演节奏不再能契合观众的欣赏习惯,时不时怼上正脸,动则表情起飞,用力过猛,让人容易出戏也不难理解了。
从受众上说,看电影常常是主动选择的行为,因此主创团队和内容口碑的驱动力极强,观看时的专注度也最佳;而看网剧则更偏向于伴随性行为(下饭、打发时间、一心二用),观众第一时间所捕捉到的是剧情线和情感流,而非导演的调度功力。所以一部网剧,如果在前两集铺垫过多、故弄玄虚、格调不符,风评很容易在短期扑街。相比对电影的整体观感,观众对于网剧的评价往往是局部的,碎片化的,阶段性的。所谓下凡显形,一方面观众心理上对于电影和网剧原生的价值期望不同,以为是降维打击,实则是捉襟见肘,自然会失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咖位越大,争议越大”所引起的对电影咖身份的非正常关注。每每提到电影咖下凡,便是汤唯、周迅、章子怡……,而那些“隐秘的电影咖”,比如《隐秘的角落》中的秦昊、王景春、张颂文等却在这时隐身了,可见此言有虚。不管怎么说,虽然由电影转战网剧,对于导演和演员提出了种种新要求,但也并不代表壁垒是无法打破,翻车是值得理解的。比起它的孪生兄弟“网大”来说,网剧近几年的风评和待遇可都不要好太多。在大众品位层面,观众对网剧的感受有着质的变化。网剧不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而走上了精品化、差异化的竞争道路。从2014年迄今,《灵魂摆渡》《河神》《白夜追凶》《你好, 旧时光》《北京女子图鉴》《延禧攻略》《陈情令》《庆余年》《隐秘的角落》《我是余欢水》《摩天大楼》《司藤》《山河令》等诸多热议网剧都在观众心中留下了痕迹,成为有趣亦有品的代表。在主流认可层面,网剧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2019年白玉兰奖首次规定网剧可以参与奖项评选;2020年飞天奖有条件地向网剧开放;2020年金鹰奖向“纯网剧”打开了大门。这些事件不仅意味着传播方式和评奖体系的变化,更进一步说明网剧与传统电视剧之间的地位差异已经渐趋消弭。那么,网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质升级的呢?电影咖是从何时开始参与到网剧的创制之中?电影咖纷纷拍网剧,是出于怎样的诉求?他们的入场又会给网剧行业带来哪些可能?2000年,一部由5位在校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色》,敲开了“网剧”的大门。其后几年,网剧一直处在草生萌芽阶段,如山寨版《红楼梦》《水浒传》,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都是网友们自娱自乐的产物。2007年,一些头部平台嗅到了网络自制剧中的财富密码,开始涉足网剧的制作。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时广告主的偏好,寻找到新的营销空间;另一方面则为了打破电视剧制作公司垄断的局面,绕过版权泡沫,降低成本。而后,《嘻哈四重奏》《非常爱情狂》《天生运动狂》等携带着浓厚广告气息的网剧一经推出,便获得了数千万的播放量,甚至超过了同期不少电视剧。因此,与其称这个时期为网剧的初创期,不如称其为“网剧营销”时期。网剧更像是寄生于广告之中,成为流量与品牌的拥趸。2011年视频网站的争战十分热烈,对于网剧内容、阵容、制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搜狐视频便提出要“以‘搜狐制造’品牌打造专业、精品自制剧,将网络自制剧推入2.0时代。”在此基础上推出的网剧《钱多多嫁人记》,在当年掀起了一场“钱多多热”,也引入了“门户剧”的概念,希望以此对抗网剧的山寨感、劣质感,把网剧带上工业化生产的高速路。其他视频网站也不落下风,土豆网开展“橙色盒子”计划、乐视网提出“乐视制造”战略、新浪网出品了《杜拉拉升职记》、爱奇艺提出“超级网剧”的概念,推出《在线爱》《奇异家庭》、优酷网打造《万万没想到》。这些视角下沉、笑点密集、互动性强的作品铺满了当年的网剧市场,甚至还被冠以“网络神剧“的称号。2014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被搜狐CEO张朝阳称为“自制网剧元年”,因为这一年美剧《纸牌屋》的进入掀起了蝴蝶效应;因为这一年视频网站自制剧体量爆发增长,蓝图也更为宏大;更因为这一年出现了影响近十年生产逻辑的一个概念:“IP“。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剧开始从饭后甜点转为三时三餐,从猎奇之物走向不可或缺,这便是网剧开元的意义所在。一方面,储蓄池变大了,自然就能引来更精英的创作者,更精细的制作方,更成熟的团队。另一方面,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汇聚成的广阔IP库,为网剧的生长提供了强大的动能。因此,自2015年起,网剧与传统电视剧愈发有了平分秋色之势。首先,在投资力上,网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电视剧。据骨朵数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间,一部网络剧的平均制作成本每分钟仅600元左右,2014年这一数字已达平均每分钟1.5万元,2015年随着超级大剧的诞生,制作成本平均值被提高到每分钟3万元。比如2015年的《盗墓笔记》《鬼吹灯》《心理罪》的投资规模均超过300万/集,而2014年的电视剧剧王《武媚娘传奇》的制作成本也尚且300万元/集。其次,在创作力上,网剧也转化了更多优质的编剧、导演、制片人。以腾讯2015年的战略为例,它在“视全视美”V视界大会上宣布将联手导演李少红、编剧严歌苓打造《妈阁是座城》,联手金牌制片人侯鸿亮出品《如果蜗牛有爱情》,联手制片人唐丽君孵化《重生之名流巨星》及顶级IP《鬼吹灯》。第三,在影响力上,网剧开启了网台联动,亦或先网后台的反输出之路。比如2015年爱奇艺的《蜀山战纪剑侠传奇》便采用了“先网后台”模式,截至大结局,这部网剧在爱奇艺全网播放量累计突破20 亿,在安徽卫视CSM35城平均收视率则达到1.053,表现不俗。第四,在回报率上,网剧也让视频网站尝到了用户付费的甜头。《盗墓笔记》开启了视频网站的付费先河,《太子妃升职记》的爆火则为乐视转化了数百万会员,仅仅为了观看大结局,就有220万人买单。梧桐林已经种下,牵龙引凤便不是什么难事。网剧与电影人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供需关系。网剧想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值提质,推出审美丰沛、广受瞩目、更具质感的项目,便少不了要吸收电影人才。而电影人除了能在网剧这块福地捞金逐利之外,也能够把曾经无法在两小时中施展的才华用到长剧集之中,找到新的创作空间。所以,在这种情势之下,无论是类型创作经验丰富,商业意识浓厚的香港导演还是久富盛名,有知名代表作的内陆导演都纷纷入局。比如管虎执导了悬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韩三平监制了悬疑剧《无证之罪》、陈嘉上监制了穿越剧《唐砖》、冯小刚执导了女性群像剧《北辙南辕》、黄建新执导冒险剧《四海鲸骑》、陈凯歌监制民国悬疑剧《外八行》……而香港导演陈正道的《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李惠民的《飞虎之潜行极战》、游达志的《无心法师2》也为良莠不齐的网剧界带来了一些电影人的新意。电影明星也很快地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或许前两年还说着尊重艺术,只拍电影,一转头便投入了网剧的怀抱。毕竟时移事异,如今的网剧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鄙视链底端的网剧了,好剧本、好导演、大IP,还有丰厚的片酬,怎么看也不算太委屈。有趣的是,观众争议最大的几个演员,比如《如懿传》周迅、《大明风华》汤唯、《上阳赋》章子怡、《宸汐缘》张震、《千古玦尘》周冬雨,参演的无一不是古装剧。这也说明网剧升级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能够匹配明星咖位的头部IP往往集中在古装题材,而从年龄、扮相等角度来说,演员与角色的匹配度却并没有想象中高。但没有一家明星团队会同意让渡青年时期的扮演权,这导致在一二集角色青年时期,观众的违和感会十分强烈,口碑也极速下滑。比如倪妮、张震主演的《宸汐缘》,开播时豆瓣评分仅为5.5分,但在完结后其豆瓣评分已上涨至8.3分,这种迟到的口碑回流或许值得我们思考其背后的原因。但不论创作者的身份是什么,网剧已然闯入了一个精英与草根共存,主流与边缘并济的时代。一方面释放着其多元、灵动、猎奇的色彩,另一方面也追寻着场景、镜语、服化道上的再升级。电影人的加入,不过是滔滔不绝的江水中的一簇热浪,生于水、成于水、融于水。其实,“电影咖”“下凡”这些词语背后,本身就隐含着一条观念的鸿沟,将网剧和电影划分开来。但实际上,随着艺术媒介的趋新和受众审美方式的转变,不同的影视形式之间已经有了合流的趋势,人们越来越不需要用“网播”还是“上星”来评判一部剧的质量,也不需要以“电影咖”和“电视咖”来为演员分门别类。只有优质的内容,适配的场景与被尊重的观众而已。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6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请扫码加入读者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欢迎报名【北京大学唯一文旅培训班】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