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们能够看到2022年文化产业所经历的艰难历程,也能从历史变化中看到2023年迎来迅猛发展的希望。统计公报中数据的选择呈现代表着文化产业的初心与方向,而未来的产业发展呼唤更为详实有效的数据与方法。
作者 | 李尽沙(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对于文化产业而言,2022年恐怕是情感最复杂的一年,也是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最值得回味的一年。面对2022年统计公报,我们想问的,不仅是在国内外环境的重重压力与变化挑战、我国文化产业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更希望了解的是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公报为什么会承载这些数据、我们又期待有哪些数据,指引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国民经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与艰巨的国内任务下坚定发展。宏观情况上,公报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3.0%,达1210207亿元人民币。具体到文化产业相关数据,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2180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0.9%,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文化产业在2022年经受了极其严峻的考验。但面向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仍然有着乐观的前景。一方面,是尽管营业增速有较快的下降,但是占总体国民收入(下图黄色柱状图应为GNI)的比例却保持了超过10%的水平,为2023年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对比历史数据可见,尽管疫情会冲击文化产业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但2021年疫情缓和期的相关数据显示出文化产业的巨大弹性和潜力,也预示着在2023年的文化产业甚至会超过2021年,迎来更加迅猛的增长态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画出W型增长折线。△图1 2018年-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对比
文化旅游市场数据也是重要的晴雨表。2022年我国国内游客25.3亿人次,比上年下降22.1%,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下降30.0%,由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农村游下降幅度远超城镇游。对比往年数据可见,文旅市场虽然2022年再次经历冲击,但是抵御风险能力与总体发展水平明显好于2020年。同时,文旅部公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数据中,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尽管文旅市场总体回归疫情前水平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今年能够取得怎样的成绩仍然值得期待。△图2 近五年国内游客人次增速、国内旅游收入增速与人均消费额度对比
在居民消费特别是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方面,2022年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同比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10.1%,进一步印证了全年文化消费受到的巨大压力。对比五年来人均收入实际增速、人均消费实际增速和教育文化娱乐占比可见,总体的W型曲线态势与其他宏观数据一致,并且疫情因素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总体消费意愿,呈现出与2019年前截然不同的巨大波动,人们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占比也会随着宏观发展预期的变化而改变。由此可以预见,2023年不仅会将上一年的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使得人均消费增速远超过人均收入增速,并且其中的教育文化娱乐占比会进一步提升,甚至可能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图3 五年来人均收入实际增速、人均消费实际增速和教育文化娱乐占比对比
电信服务数据能够为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2022年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7498亿元,移动互联网流量2618亿GB。对比近五年数据可见,电信与移动互联业务的总体变化与宏观产业数据有所区别,在经历过2018年和2019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每年增速基本稳定,并未出现明显的数据波动,这既代表着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基础在不断稳固,也意味着互联网的增量竞争将会进一步转向存量竞争。考虑到2022年和2021年手机上网人数增幅分别为4.4%和3.5%(2019年以前无此统计项),人均移动互联网流量使用量在2022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说明以5G为代表的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尽管迅速拓展,但是家用无线网络等的建设普及在疫情的带动下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基于5G技术开发的各类数字文化产业新应用,需要进一步调整策略、培养用户习惯,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发展。△图4 近五年电信业务与移动互联网流量变化增幅对比
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最早可查的《统计公报》可以追溯到1978年。45年间,《统计公报》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变化。在文化产业相关指标呈现的变与不变中,可以窥见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心与方向。早在1978年的《统计公报中》,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就被列为专项,统计文化相关的数据包括电影产量以及艺术团体、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台、报纸、杂志、图书等的总体数量。直至今日,上述许多指标仍然存在于《统计公报》当中,并且随着文化艺术生产的总体发展加入了电视节目和各类细分电影种类的生产数量。指标的设定,一方面体现了统计口径和数据的一致性与连续性,为长期社会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另一方面,体现了《统计公报》的基本定位,始终是反映国家总体的建设情况,展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建设进展,也反映出广播、电视等媒介形态对于我国文化公共服务事业的重要基础性地位。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统计指标已经“过时”了,难以反映文化产业的前沿发展,但这是其他专项数据统计应当承担的使命。△电视媒介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 图源:美篇
当然,《统计公报》也会体现出方向性的指引。例如自2017年《统计公报》起,统计报告在第一部分新增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与增长幅度,并且自2019年起,在原有七大产业的基础上新增数字创意产业。尽管仅呈现总体数据,缺少具体的数据指标,但能够反映出国家近年来对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视。在电信相关数据中,2021年起新增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量。相比于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数据,蜂窝物联网数据与智慧工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能穿戴等建设密切相关,反映出数字智能生活的整体水平。蜂窝物联网的发展完善,对于推动线上与线下文化消费场景融合、深化文化活动体验和社交连接互动融合、加强文化内容创意和数字技术创新融合有着重要意义。[1]对于文化产业的全面升级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渗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统计公报》是对于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反映,因此对于文化产业的相关数据基本为宏观描述。为了更好地指引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需要用更详实有效的数据和办法。在此仅列举几种以供探讨。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以适当的指标对文化产品进行质量评估和效用评估,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数字技术极大发展、文化供给极大丰富的今天,单纯依靠数量来衡量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已经参考作用有限。突出高质量作品的占比情况、深入研究现象级作品的参考价值,才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电影行业为例,电影作品的总体产出数量值得参考,但是其中不同类型电影能否诞生出受到高度认可的优质作品,其实更为重要。△一部《流浪地球2》对于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参考价值,远大于电影生产数量的总体情况以重要的文化艺术基金项目或政府支持项目为依托,进行长期的数据跟踪与详情探究是一种方式。目前,我国针对各类文化艺术的内容创作已经有着较为健全的基金资助体系。但是对于这些受资助项目的长期跟踪与呈现却是缺失的。这些受到国家资助的项目和作品,本应是每年指引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参考,但是在国家主导的基金资助名单和评优名单公示后,一些几乎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根本无从得知这些项目是如何发展的,也难以从中进行学习借鉴。以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推出垂直性强、展现全面的数据报告是另一种方式。例如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于博物馆自身的存续和文化创意消费的繁荣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网上查询可知,相关的销售数据、盈亏情况等非常模糊,既无法了解现在总体的市场规模,也无法判断文博文创的总体发展走向。能够直接查询到的基本只有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的较早数据,以及零星被官方提及的数据。在原本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报告中丰富项目、优化数据结构也是一种思路。文化产业不是孑然独立的产业部门,随着其不断发展完善,正在逐渐渗透到其他产业形态当中。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对农业、工业等产业门类的渗透作用。然而,现有的各类统计报告,许多仅局限于纯粹的文化娱乐消费,却难以体现对其他产业门类的辐射带动作用。然而正如国家推动全域旅游所期望的,文化旅游的重要价值,应当是对于城市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详尽的消费者调研和产业形态划分,抽丝剥茧分析文化产业的这一独特作用,也将对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丰富多样的创意农业,体现了文化产业与农业的交融发展注释:
[1] 周锦,刘柏阳.物联网赋能家庭文化消费的机理及效应[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9(06):52-62.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