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乐传》:笔蘸东方美学,梦融家国情怀

文化产业评论团队 文化产业评论 2023-08-31

第3940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近日,古装剧《安乐传》在优酷播出,节奏紧凑、人物立体、服化道在线,一经播出便热议不断。随着剧情渐入佳境,该剧热度与口碑也不断上升。笔蘸东方美学,梦融家国情怀,《安乐传》在剧情层面打响家国、江湖、爱情“三重奏”;在人物层面通过个体、镜像、群像人物塑造织密人间烟火气;在台词、动作、置景、服装上匠心营造古风美韵,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细腻又动人心魄的故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可行路径。


作者 | 见鸣(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时光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由成子瑜执导,龚俊、迪丽热巴、刘宇宁领衔主演的古装剧《安乐传》正在优酷热播。随着剧情的不断展开,情感的张弛渐进,该剧的关注和口碑也在升温中,优酷热度已破10000。轻喜外壳下的家国情怀、撼动人心的人物塑造、贯穿始终的文化气韵,让我们看到,《安乐传》不但悦目,更赏心。


家国至上,爱情不渝

跨越时空的价值和鸣

万古江河,唯家与国。仰观历史寰宇,俯察泱泱大地,“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我们走过的每座城池,描摹的每方色彩,洞见的每张面庞,或许,都潜藏着家国的隐喻。

正因如此,“家国情怀”“个体与苍生”,在时下的古装剧中,愈来愈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密码。这诚然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但其中也不乏缺憾和不足。譬如有些剧集简单地将天下苍生凝练为一种工具符码,主人公似乎只需要动动嘴、献献身,就能够救苍生、渡世人,情怀流于表面;有些剧集则试图规避宏大的家国叙事,却反而拘泥于小情小爱、宫闱争斗之中,难有厚重之感。

个体生命的诉求与宏大的家国理想之间如何融合?显然是当下古装剧创作的一个难题。《安乐传》对此交出了自己的高分答卷。


从叙事结构看,该剧以三线并进的模式,实现了家国、江湖、爱情的“三重奏”创新表达。

朝堂线的核心在于书写“英雄的归来”,这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典型母题。女主帝梓元幼年家族遭逢变故,她背负使命纵横谋划,以身入局,在这一过程中,她是英雄之旅,也是明心之旅,家国大义成为最终的归宿。


江湖线的要旨在于启发“民本的辉光”。大靖太子韩烨虽然生长于庙堂,但却内心坚毅清明,为了家国忠义屡次涉险。而江湖中的历练见闻,则弥补了他的认知局限,真正让他成长,切实践行“君重不如国,国重不如民”的承诺。


情感线的张力则在于任安乐/帝梓元和韩烨之间山海千重,精神与共的契合。一方面,男女主虽然相爱,却又隔着父辈纠葛、隔着十年离散、隔着虚名假面,被命运的巨澜裹挟前行。另一方面,前方虽然横亘着千岩万壑,仍无法阻碍心灵的联结,看似针锋相对的死局,却因为男女主人公展现出的超越个体困境的理想诉求,因为他们“四海升平,天下长安”的家国信念,最终殊途同归,豁然开朗。


家国、江湖、爱情,如三重奏鸣,让剧集更为丰富和厚重。冲波逆折处,山河壮丽,舍生取义时,家国大我。剧中展现的家国情怀,也是对当下现实的一种慰藉和鼓舞,它将产生跨越时空的价值和鸣,激发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认同,唤起他们对孰为大义的内心观照,成为现实奋斗的力量源泉。

向上生长,对外求索

极具能量的人物塑造

人物是剧本的灵魂,鲜活的人物,可以促动故事的自然生长,饱满的弧光,能够镌刻更多的人文表达。诚然,《安乐传》中极具吸引力的,正是其中复杂而有层次感的人物图谱。

以人为本: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

成导在采访中提到,“我们整部剧也是有一个主题的,就是承诺。”承诺,也贯穿在任安乐与韩烨心中。

任安乐是一个活泼狡黠,能拨会撩的江湖侠客,而帝梓元(任安乐与帝梓元是同一个人)却是卧薪尝胆,内有胸壑的帝家孤女。虽有明暗两面,但内核却融为一色。她踏遍荆棘,却未曾忘却自己的承诺;完成家族使命后,她也没有沉迷于小情小爱,而是踏上沙场,守护正义。


韩烨是成长于皇城之内的储君,他克己复礼、含蓄温和,从小便知道自己身上背负了许多责任,也始终将家国大义摆在自己前面。面对危难险阻,他说“天下的子民乃是臣的手足,臣岂敢因一人之安危,而置天下人于水火。”他的毕生心愿就是大靖安宁,百姓和乐。


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家国至上的庄严承诺,让他们能够将内心的力量传递给观众,用灵魂的火光照亮昏暗的角落。

镜像为观:女性力量的正面突围

剧中的女性镜像也为剧集开拓了新思。在幼时,帝梓元让胆小怯懦的安宁公主知道了何为山河壮丽,海阔天高,于是长大后的安宁用血肉与坚毅筑成了盔甲,成为大漠沙场翱翔的鹰。即便归来不再识得旧人,安宁与任安乐也一见如故,彼此欣赏,义结金兰。


无论面临何种抉择和考验,她们都靠坚强的品格和意志支撑下来。她们不仅是彼此情感的支撑者,更是独当一面的巾帼英雄,这样的女性智慧与力量,更令观众深受触动。

群像为底:时代精神的凝结彰显

除了主要人物之外,全剧还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傲娇毒舌、武功高强的温朔;浩然正气、热血满怀的黄浦;娇美可人,心思细腻的琳琅;一文一武的苑琴苑书......


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有血肉的大靖。观众会被黄浦脱帽辞官的弘毅之举震撼打动,也会在聆听琳琅边塞安魂曲时心生共鸣,会为小人物的辉光感到欣喜,也会因配角的离去而深感痛惜。而这些,才是时代的全景,人间的星火。

《安乐传》创作出这些向上生长,对外求索的人物,织造了一个鲜活热腾的大靖时代,将人物内心的力量透过荧幕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古意盎然,有韵东方

匠心打造的文化样本

古装剧是独具中国特色的题材,也是一个具有强大承载力的文化空间,在其中,既可以表现古人烟火鼎盛的生活日常,也能够描摹诗意典雅的器物古建,既有衣袂飘逸的东方服饰,也有恍若桃源的世外仙山.....古意盎然,有韵东方,既是链接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脉络,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渊薮。因此,如何在古装剧中植入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东方意蕴,是创作者不可忽视的议题。


吟耀古今的雅词典句

台词,是营造古韵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安乐传》中,便有许多内涵深刻,读来口齿留香的雅词典句。如剧中台词“民惟邦本,本固,方得邦宁”,充分表达了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的价值观。


韩仲远告诉韩烨,“君子藏器于身,需待时而动”,引自《周易·系辞下》。任安乐形容韩烨“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源自《吕氏春秋·纪·孟春纪》。此外,剧中对“小人足谄媚,君子无猜忌”“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归”等中国诗词文化的植入,也让此剧的文化空间更诗意盎然,回味无穷。

写意动感的侠舞气韵

从绚丽华彩的花魁之舞到悲情浓烈的边塞安魂曲,从东方写意的武侠动作到动感淋漓的镜头语言,《安乐传》呈现出一种坚毅而有美感的侠舞气韵。



导演成子瑜说:“舞与武有相通之处,一个是舞蹈的舞,一种是身体动作。”

△图源:微博@小媛花

中国传统文化中,“武”与“舞”本就为通假字。《释名·释言记》中记有:“武,舞也,征伐行动,如物鼓舞也。”制作团队在舞与武、飘与实、力量与美感之间进行了多番设计,最终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舞中含侠气,武中蕴美意。

质感浓烈的色彩美学

触达观众内心的,除了侠舞气韵,还有浓烈的色彩感受。

色彩是人物内心的映射。剧中深情而高冷腹黑的男二洛铭西,其服装搭配就以灰白黑为主,十分贴合他的个性和处境。女主任安乐最初的服饰色泽明丽,与人物活泼狡黠的性格相适配,后期身份暴露及从军时,她的妆发和服饰也将根据她不同阶段的心境而变化。


色彩也是建筑个性的彰显。翎湘楼作为剧中一个重要的场景,雕梁画栋、灯火明媚、雅致辉煌,成为承载诗酒剑舞等传统文化元素的不二之选。御宸殿则以黑黄色搭配,显出一股沉郁富贵之气,也暗示了暗潮涌动的境况。

△图源:微博@小媛花

正是在台词、动作、置景、服饰等多方面的匠心设计,《安乐传》才拥有了诗的光影、侠的气韵、色的美感。一帧一景,古意盎然,弦外之音,回味悠长。

总结


《安乐传》在层层递进的情感中,蕴藏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迭荡起伏的节奏中,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正向价值,将“有形”的文化元素与“无形”的中国精神熔铸于古装剧中,以更具文化传播力的形式承古韵,启新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探索出了一条独特路径,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带来启发。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拍100集成本不到10万,小程序短剧正成为一门好生意?
爱奇艺和腾讯在东南亚风生水起,原因竟是电视剧出口再加工?
剧集衍生综艺,如何实现IP“二创”?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维近4000期(持续10年有余,跨越近4000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见鸣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