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幻烂片还是史诗电影?《封神》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第3950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7月20日,乌尔善执导的电影《封神》第一部上映,不尽如人意的营销、打磨三年历尽波折终于上映、让北京文化股价跌停等争议,使大众将目光迅速聚集到了《封神》之上。《封神》号称中国首部史诗电影,作为一部投资超十亿的商业大片,它真的做到了营销所宣称的内容吗?它又和近年来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为代表,取材于《封神榜》的电影有何区别,能否创造出一个独属于中国的,磅礴浩瀚的“封神宇宙”呢?


作者 | 范圆圆(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7月20日,《封神第一部》终于上映了。


△《封神第一部》海报


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封神第一部》(以下简称《封神》)的上映可谓是一波三折。《封神》从筹备到面世经历了将近十年,2014年已经开始筹划,2018年开始拍摄,再往后快公映时遭遇疫情,直接延迟三年,这次能和观众见面实属不易。


上映不易,但《封神》引起的争议并没有因为“不易”停止。在上映之前,《封神》放出了不少宣传物料,其中关于电影人物妲己的真身——九尾狐妖的设计,引发了众多网友不满,海报中九尾狐的性别特征过于明显,与常识相悖,被网友怒指低俗下流。


△《封神》的九尾狐设计图


不仅是妲己,雷震子、龙须虎的设计同样也遭到了炮轰。


△《封神》的雷震子


紧接着面世的预告片也难逃类似的命运,不少网友看完后直接表明态度:“大概率又是一部奇幻烂片。”电影开启预售五天,《封神》仅有124万票房。更让投资方悲伤的是,在电影宣布公映之后,7月21日午间,《封神》的主要投资方北京文化的股票直接跌停。


△北京文化惨淡的股价


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封神》这部电影大概率是完蛋了。可神奇的事发生了,在前期一致唱衰的情况下,公映之后,《封神》的口碑竟然“不降反升”,豆瓣开分7.7,还有上涨的趋势,引得吐槽过它的网友感叹,没有预期那么差,是“真·中国神话史诗级大片”。


△豆瓣网友锐评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截止发稿前,《封神》在上映的10天中,已经取得8.16亿的票房,以实时百分之31.5的票房占比位居暑期档日均第一。能否收回30亿投资成本尚且未知,但《封神》两级反转的口碑和上升的日均票房,说明它正在“支棱”起来。那么,《封神》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让它遭遇暴风般的口碑逆转呢?

又是烂片?《封神》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


客观来说,观众在《封神》公映前调低预期并不是无理取闹。除了《封神》宣发的争议,以及宣发与市场、目标群体关注点、痛点的错位之外,《封神》之前的影视作品可谓是“功不可没”。2016年许安导演的电影《封神传奇》豆瓣3.0评分,喜提金扫帚奖。

△《封神传奇》海报


2019年杨晓明导演的电视剧《封神演义》豆瓣3.3分。

△《封神演义》海报


与《封神》几乎同一时间上映的网大《封神:祸商》也没好到哪里去,豆瓣3.2,相似的名字还让大众傻傻分不清楚它与《封神》的区别。

△《封神:祸商》海报


除了这些根据《封神演义》改编的“封神系列”作品,还有前些年主打一个视觉奇幻效果,故事讲的稀烂的大片,比如《西游记之三大白骨精》等,已经让观众深受其害,《封神》放出的预告片又精准撞上了“奇幻烂片”的必备元素:恢弘的场面、炫目的特效、不太看得出来的故事线,让观众提高了警惕。在这样的情况下,《封神》在公映之后,能够做到豆瓣7.7分实属不易了。

△《封神》豆瓣评分


那么,《封神》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为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正如该片副标题“朝歌风云”以及英译名“Creation of the Gods I: Kingdom of Storms”显示的那样,电影主要围绕朝歌波谲云诡的政局展开,分为两条叙事线索。

首先就是从主角姬发的视角出发,展示商王真面目逐渐暴露的全过程。费翔饰演的纣王是一位善用权谋,工于心计的野心家,他想要登上权力的顶峰,于是和被九尾狐妖附身的苏妲己联手,害死了自己的哥哥与父亲,成功上位,成为“天下共主”。

△费翔饰演的纣王


但同时,他又极度害怕他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让各大诸侯主动献出自己的孩子作为“质子”入贡,如果诸侯胆敢谋反,就先杀掉质子,然后灭掉整族。商王殷寿将质子们养在身边,运用一系列话术和手段,让质子们顺从他、崇拜他,将他认作英雄般的父亲。主角姬发就是这样的质子,他是西伯侯姬昌的小儿子,和殷寿的亲儿子殷郊一样,都是殷寿的崇拜者。

△主角姬发


但在目睹殷寿在朝堂上逼迫质子们杀掉自己的亲生父亲;在祖先灵位面前与狐妖合流,不惜让忠臣比干枉死;误以为殷郊觊觎王位而追杀自己的亲儿子这些事件之后,姬发产生了转变,最终下定决心“弑父”,回到亲生父亲姬昌身边。

与主角姬发视角并行的另一条叙事线索,来自神界的姜子牙。殷寿的暴虐引发了天谴,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姜子牙主动请命携带封神榜下界,希望将之交给天下共主打开,届时天谴将会消失。在哪吒和杨戬的陪同下,他有惊无险的来到了朝歌,见到了殷寿,但殷寿的残忍、对人命的漠视让姜子牙动摇,最终姜子牙没有交出封神榜。

△姜子牙献封神榜


但见识过封神榜力量的纣王与魔道的申公豹都不愿放弃,为了争夺封神榜,他们都使出了各自的手段,封神榜的命运至此与神界、魔界、人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同于预告片,《封神》的故事线还是比较完整和清晰的,对底本《封神演义》的创造性改编,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弑父”是《封神》的主题,“父”在剧中,是一个多重含义的词,它是以姬发为代表的质子们的养父纣王,也是质子们的亲生父亲,更是精神与现实层面上的强权与压迫,正如狱中的姬昌对姬发说的那样,“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找到自己,成长为自己是主角需要探索的课题,这无疑是具有现代意味的。

同时,《封神》对纣王、妲己等人物的刻画也比较精彩,不同于之前的作品大多将纣王塑造成昏庸无能、十恶不赦的坏人,《封神》中的纣王心狠手辣,却也骁勇善战,对权力不择手段的追求更是展露了他野心家的形象。妲己一直被塑造成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仿佛天下的问题都是她一个人的过错。

《封神》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妲己有自己的立场,她与纣王是合作的关系,而且知恩图报,救了纣王的命。这种塑造使人物没有流于简单,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

△妲己与纣王


不可忽视的是,《封神》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姬发虽然作为主角,但电影对他的刻画还稍显不足,前期他对商王的崇拜有着充足的铺垫,后期他的转变理由充分,但情感转变、心理活动四舍五入几乎没有,让观众很难代入,以至于削弱了“弑父”的艰难抉择感以及结尾他策马回乡的悲壮与苍凉,这种“平”无疑损伤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策马回乡的姬发


△回乡的画面


在商业价值上,《封神》虽然讲了一个不错的故事,但是却没有安排好故事的节奏,在信息密度密集的当下,缺乏燃点、爆点的故事,在商业上可能不会特别受欢迎,这也是一部分观众对此片评价一般的原因。

从故事层面上来说,将《封神》称做烂片多少有点冤枉了。在宣传中,《封神》将自己定位为“中国首部史诗奇幻电影”,那么,从“史诗奇幻电影”的角度来说,《封神》算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吗?它又是否开启了中国史诗奇幻电影的大门呢?

《封神》:一脚踢开中国奇幻史诗电影的大门


奇幻史诗电影是当代电影的一种类型,具体说来,是两大成熟的电影类型——奇幻与史诗的结合。奇幻一直是电影的重要表现形式,目前学界对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可以较为宽泛地概括为“通过想象,运用虚构手段架构新时空、塑造超自然形象和编排神奇惊险情节,具有奇幻审美品质和令人惊奇审美效果的电影类型。”

至于史诗片,根据学者苏珊·梅沃德的定义,是由“耗费空前的庞大资金”“有不朽的英雄”“不朽的明星”,主题“常常取材于历史,而且常常是遥远的过去。”

总体来说,史诗电影在工业、影像美学、题材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在工业上表现为资本、制作的高投入、知名演员的参与;在影像美学上表现为全景式的大场面、精致的布景、服装以及宏伟的配乐;在题材方面,多以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家族兴衰为主题,将宏大历史嵌入叙事当中,情节具有传奇色彩,或将英雄人物的发展变化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之中,影片时间通常比较长。奇幻史诗电影融合了奇幻片与史诗片的特征,通常在史诗片磅礴、广阔的背景之上,加入了超自然元素或者神奇的能力,《指环王》《权力的游戏》等电影,都可归为奇幻史诗电影的类型之下。

△《指环王》海报


那么,从奇幻史诗类型片的角度出发,《封神》是否算得上一部合格的作品呢?

首先从工业制作上看,《封神》的投入无疑是符合条件的,30亿的投资规模,哪怕是放在今天都是巨大的。根据剧组官方发布的幕后制作花絮,可以看出剧组在特效、服装道具上都投入巨大,花了不少心思,还邀请了费翔、黄渤、李雪健、袁泉等一干知名演员加盟。

△《封神》的工作剧照


从题材和情节上,《封神》改编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与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目前上映的第一部,把重心放在了朝歌的政治斗争与姬发的初步成长之上,并初步展露了神界、魔界与人界的纠葛。恢弘的战争场面、复杂的权谋斗争,《封神》都比较好地表现出来了。

△《封神》的战斗场面


尤其是姬发从离家到归家的这条线,颇有西方史诗《奥德赛》的韵味,但可惜没有很好的拍出来。神界与天神们作为《封神》奇幻色彩的重点表现对象,塑造的力度也不够,杨戬哪吒更像是工具人。在这方面,《封神》基本符合史诗片关于情节和题材的条件,但存在一些暇疵。

影像美学上的史诗感,导演乌尔善拿捏的比较好。影片开头。观众跟随一片飘落在阵亡将士🧐眼睛里的雪花,窥见了这场庞大战争的残酷与冰冷。无论是冀州城之战,还是修建摘星楼的画面,都以广博的视角凸显了人的渺小与场面的浩瀚,极富美感与史诗感。

△《封神》的恢弘场面


△人与建筑的对比


可以说,《封神》基本做到了奇幻史诗电影的标准,虽然还有暇疵,但瑕不掩瑜,基本可以算作一部较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封神》的出现对中国的奇幻史诗电影来说意义非凡。

在《封神》之前,国内并没有奇幻史诗这一类型的电影,只有奇幻电影和史诗电影。如果简要梳理中国先前的史诗电影和奇幻电影,可以发现两者的类别都比较固定。

中国的史诗电影主要有四类,一是诸如《红河谷》这样的少数民族史诗电影,二是继承了中国文学传奇小说传统的史诗性情节剧如《霸王别姬》《黄金时代》等,三是以《大决战》《建国伟业》等为代表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史诗电影,四是《荆轲刺秦王》《英雄》这类武侠古装史诗。

△《英雄》海报


而中国的奇幻电影大部分基于对志怪小说、神话与民间传说、古典小说等中国传统故事的改编,诸如《画皮》《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这类电影,也与其他类型诸如仙侠、魔幻紧密相关,比如《诛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类。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海报


《封神》创造性的将奇幻、史诗两大元素融合,在创造性地改编中国传统故事的同时,从武侠古装史诗、史诗情节剧中汲取营养,用想象重新打开了殷商更替的那段遥远历史,让观众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这无疑给今后的中国奇幻史诗电影开了一个还不错的头。

更为重要的是,《封神》在电影制作上的投入是巨大的,是一部真正能够体现电影工业的大片,这种大投入的影片在国内较为稀缺,如果今后没有电影敢像《封神》一般做出工业化的尝试,非常不利于国内电影工业与市场的发展与进步。中国需要自己的大片,《封神》的勇敢尝试,可以说是一脚踢开了中国奇幻史诗片的大门,它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今后该类型影片能否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从这一点来说,《封神》的意义超越了电影本身。

除了对中国的电影类型、电影工业的影响,《封神》还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以“封神IP”创作的电影,这些年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但没有一部可以像《指环王》《权力的游戏》那样,创造出独属自己的奇幻宇宙,那么,立志于创造中国自己的奇幻史诗电影的《封神》,能否让大家看到希望呢?

万里长征才开始,“封神宇宙”能不能成?


“封神宇宙”这个概念,不是在《封神》这部电影上映后才出现的。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都盯上了《封神演义》这个大IP,以其为底本改编的电影作品不计其数,尤其是2019年奇幻动画《哪吒:魔童降世》爆火,结尾处预告了动画电影《姜子牙》将要诞生,把“封神宇宙”这一概念推到了观众面前。

△2019年的《哪吒:魔童降世》


对国漫的热情让观众们热血沸腾,甚至喊出了“封神宇宙,比肩漫威”的口号,但2020年同为彩条屋出品的《姜子牙》,并没能复制《哪吒:魔童降世》的成功,其世界观庞大有余,却充满了故事的硬伤,这也让观众们心里犯嘀咕:预想中的封神宇宙,还能成吗?

△《姜子牙》海报


同样,当采用三部曲式拍法的《封神》上映,再一次唤起了大众关于“封神宇宙”的思考,“封神宇宙”,这回能不能让观众看到希望?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何为“封神宇宙”。简单来说,就是由“封神IP”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统一的世界。以中国观众熟知的“漫威宇宙”为例,“漫威宇宙”中蜘蛛侠、绿巨人、钢铁侠等角色,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立的故事,但又互相联系,遵循着统一的价值观,每部英雄电影中又留下了充足联系的伏笔,以保证每部剧情都可以衔接起来,最后组成一个由共同元素、设定、表演以及角色组成的,具有统一世界观的漫威宇宙,延伸的周边、主题乐园之类的产品创造了叠加倍增的经济效益。

△漫威宇宙


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IP宇宙”必须要有统一的价值观,通过鲜明的形象诉说自身的故事,运用多样的呈现方式以实现良好的商业变现。

那么,《封神》是否做到了上述条件呢?我们可以先从价值观这一IP宇宙建立的基石来看。《封神》将三部曲的基调定为少年姬发的成长与寻找自我之旅,这是一个不错的切口,也是对原著的良好改编。每个人从出生都面临这一存在主义问题,我是谁,我要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共同的问题超越了阶级、性别、地区、国家的限制,更易为观众接受,也更能激起观众的共鸣。

比较遗憾的是《封神》在第一部中并没有把这个构想很好地实践。而且,如果将整个“封神宇宙”的价值观仅仅设定为“个人成长”,多少有些单薄了,如果能在“封神宇宙”中看到诸如“仁义礼智信”等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观,或许“封神宇宙”的根基能够更加牢固一点,不过当前《封神》只上映了一部,之后会如何呈现全部的价值观,还需要等待。

除了价值观之外,“IP宇宙”还要有统一的故事架构和形象呈现。《封神》的故事围绕着殷商与周这两大阵营展开,第一部已经立住了纣王、妲己、西伯侯姬昌等人物角色,如果想要拓展“封神宇宙”的版图,还需要立住三界的故事设定,以及不同人物的主线故事,多个人物或事件的串联交叉故事等,最后以“封神榜”链接到一起。目前《封神》的“封神宇宙”的核心道具——封神榜的来历与故事,在原著中交代的很模糊,这恰恰给改编和延展留下了余地,比如可作为“封神宇宙”的前传,填充“封神”的世界观。

△关键道具:封神榜


至于呈现方式和商业变现方面,因为目前只有一部《封神》上映,在这方面并不好做评价,但可资借鉴的思路是,“封神宇宙”可以把电影作品为起点,将触手伸向演艺、游戏、文创、主题乐园等方面。一个有价值的IP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影视或者书本之上,走进大家的生活、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才是正确的道路。《封神》可以先借助电影立住世界观与人物,再借助原创内容的多元演绎推出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

△漫威主题公园


最后,《封神》如果想要实现“封神宇宙”这一宏伟目标,还需要注意,“封神宇宙”是建立在“封神IP”,这个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老经典之上的,这个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封神宇宙”不可以像“漫威宇宙”一样完全“平地起高楼”,还需要考虑到对原著《封神演义》的创造性改编,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能否击中观众的心。一方面,《封神演义》作为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其中的不少人物与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如果“魔改”,必然会导致观众情感上难以接受。另一方面,时代在流转,让经典焕发生命必须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所以,在后续的作品中,《封神》应该延续以旧故事之瓶装新精神之酒的道路,让观众能够产生共鸣,同时也可以好好整合、利用原著中瑰奇的设定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宝贵资源。

总结来说,《封神》第一部在建立“封神宇宙”方面做出了初步的尝试。想要构建“封神宇宙”,必须要有统一的价值观、精彩的故事与丰富的形象,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最终转化为良好的商业变现能力。建立庞大的“封神宇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里长征才刚开始,期待《封神》今后的作品能够给观众惊喜。

结语


历经波折上映的《封神第一部》,虽饱含争议,但在奇幻史诗电影的范畴之下,也基本达到了一部较好作品的标准,其对纣王、妲己等人物的创造性改编、对身份认同等现代议题的探寻,颇有巧思,对中国电影工业以及奇幻史诗这一类型的发展,也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它引出了人们对于“封神宇宙”能否实现的思考。“封神IP”本身包罗万象,要改编好绝非易事,想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奇幻史诗宇宙,《封神第一部》踏出了勇敢的一步,希望第二部、第三部以及未来的更多系列衍生能够展露更多构思,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出现,助力中国神话宇宙早日建立。

参考文献:
李小杰《概念与可能:中国奇幻电影谱系学考察》,载于《电影文学杂志》。
程功《作为一种类型的当代史诗电影:类型惯例、流行风潮与身体奇观》,载于《当代电影》。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暑期档动画电影盘点:数量、类型、票房、投资
王长田内部信全文:AI在电影生产主要环节的应用
瞬息全宇宙:全球化时代电影文化隔阂如何跨越?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维近4000期(持续10年有余,跨越近4000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范圆圆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