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4期目录及提要

以下文章来源于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作者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目录


提要

新文科、新外语、新导向

——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创新

何 宁  王守仁

南京大学


提要:随着新文科建设在高校全面推进,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再次引发思考和讨论。本文认为,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局,外语专业的发展应该遵循新文科建设目标和路径,以建设“新外语”为思路,突出国际传播能力培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外语课程改革,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亟需的人才,让更多的外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关键词:新文科;“新外语”;国际传播能力;外语专业教学改革

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思政的新探索

杨 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要:培养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高校外语课程教学的关键交叉点,也是外语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大学生使用短视频对外讲述真实生活故事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叙事理论、外语能力理论及跨文化能力理论的相关内容,构建我国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新思路。本研究构建的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框架由相互联系的叙事结构、叙事话语、跨文化意识组成;外语数字化叙事与思政教育具有本质联系,体现在大学生叙事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塑造和文化自觉。本文使用大学生真实故事的讲稿数据,分析和展示了外语数字化叙事中的思政内涵。


关键词: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外语课程思政

大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模块的思政课程探究

崔琳琳

首都师范大学


提要: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的自然契合点已成为学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但相关实证研究还非常有限。本文以某高校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疫情故事实践课程的演讲模块教学为例,探讨英语演讲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方式。本文以话题主题选择、素材选取两个核心教学环节为例,通过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的叙事文本、叙事视频、自我反思、学生互评以及中外教师联合点评,展示如何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充分展现英语演讲课的育人价值,以期对如何提炼整合外语实践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如何有机融入育人目标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英语演讲教学;话题主题选择;素材选取;思政元素

思政教育融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实践课程的研究

孙曙光

北京体育大学


提要:本研究以某高校开展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实践课程的跨文化模块教学为例,围绕“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好”三项教学内容,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基于线上教师讲授、学生互评、教师反馈的屏幕录制和录音,学生撰写的故事文稿和反思,本文总结出外语类课程价值观培养的具体做法,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呈现。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隐性育人目标;课中,教师通过课程讲授渗透目标,学生通过参与互评活动强化目标;课后,学生通过反思、故事文稿修改巩固目标。本研究旨在为外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实践课程;中国故事;外语课程思政;价值观培养;跨文化意识

文化学理论框架下的德语国情教学研究

郭 祺

四川外国语大学


提要:德国的对外德语学科出现了国情教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文化学被当作新的研究范式。以跨学科的工作方法和以研究文化的可建构性为出发点,形成了文化学理论框架下的两种德语国情教学研究模式,即文化阐释模式和记忆场模式。面对这种新的研究趋势,本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以期为我国的德语国情教学与研究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对外德语;国情教学研究;文化学模式;改革

运用会谈式反馈提升拔尖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

王筱晶  郭乙瑶

北京师范大学


提要:大学外语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提升学生的文字水平,而且要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不同的反馈方式对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会谈式反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外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本文以北京某高校拔尖实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认知与情感的角度出发,通过一学期的行动研究,不断调整会谈式反馈的互动模式和指导方式:在反馈前做好学情分析,在反馈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导互动,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反应不断调整反馈模式,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提升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会谈式反馈;行动研究;写作能力;拔尖学生

字幕翻译项目教学的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陈翔灵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提要:翻译项目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本研究根据翻译项目的特点,归纳出字幕翻译项目教学应重点培养的两项翻译子能力:策略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并设计和实施教学环节,从翻译过程的维度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另外,本研究收集了学生的初稿和修改稿,运用Python编程语言和中国传媒大学平行语料检索软件(CUC_ParaConc)等工具,从翻译成品的维度分析学生的策略能力发展情况。


关键词:字幕翻译项目;项目教学;翻译能力

互动分析视角下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评价——以I平台为例

彭 卓

西安外国语大学 韶关学院


提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内许多高校开展了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课堂教学,但大多数平台未能为学生的课堂互动提供科学精准的评价。鉴于此,本文借助互动分析视角,以I平台为例,探究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互动评价体系的应用方法与效能。研究发现:教师可借助三个维度(课程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的组构要素,利用多话轮互动分析法,从五个档次评价学生的课堂互动;同时,此评价体系具有显著的以评促学效能。本文能为完善线上学习平台的课堂互动评价体系提供启示,并能推动英语教学的课堂互动研究。


关键词:互动分析;网络学习平台;大学英语;课堂互动;评价体系

后疫情时代的跨文化交流课程建设

李战子  刘博怡

国防科技大学


提要:随着国际的深度交往和利益摩擦日益增多,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新时代外语人才必备的能力素养。新冠疫情的蔓延从各个层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讨论后疫情时代跨文化交流话语的新变化:文化间的交流放缓,歧视话语成为疫情的次生灾难,然而不同文化的密切联系和频繁沟通已成定势。结合授课步骤示例,本文提出在后疫情时代,跨文化交流课程的着力点应聚焦提升对刻板印象的认知,努力超越偏见和歧视,并结合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境,讨论在教学中针对跨文化交流话语建构与传播的四种具体路径。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课程建设;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

基于隐喻分析的ESP教材使用体验研究

刘传江  焦培慧

广东金融学院 赣南医学院


提要:本文采用隐喻分析法,调查学生使用一套医学英语教材的体验情况。分析显示,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生的使用体验存在差异,英语水平、学习动机以及专业知识熟悉度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隐喻归因涵盖了教材在认知、审美和情感三个维度的用户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认知和审美体验的影响。理想的ESP教材要充分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认知需求,同时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情感依恋的对象。隐喻分析可获得学生对教材直观且全面的看法,可揭示教材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对教材开发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教材评估;ESP;隐喻分析;教材开发

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教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苏莹莹  董希骁

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规模大幅增长,但教材建设依然滞后。除了总量不足外,各语种教材资源严重失衡,教材建设的持续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有待完善,对外版教材的监管也亟须加强。本文建议结合当前国家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语种的人才培养规模、师资队伍状况和对象国所能提供的资源,对非通用语种的教材建设进行分类规划,逐步推进。


关键词:非通用语种;教材;问题;对策

《学术英语导论》评介

许宏晨

北京语言大学


提要:学术英语相关著作众多,但面向一线教师、从教学角度专门讨论这一话题的图书并不多见。《学术英语导论》(Introducing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面向学术英语教师群体,从宏观背景、课程规划、教学与评估三大部分介绍这一领域概貌。该书是一部难得的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入门级指导手册,既有对核心理论的介绍,也有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书中案例极具启发性,所列资料颇具参考性,便于读者进一步拓展和探索。该书不仅是可供个人阅读的学术专著,也可作为学术英语教师培训的参考教材。


关键词: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导论》评介

莫莉莉

浙江万里学院


提要:专门用途英语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专门用途英语导论》(Introducing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一书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客观、全面的梳理和描述。该书研究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语言简洁易懂,研究视角和方法新颖独特,实践性强,适用面广,对我国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四大支柱;真实语境


精彩回顾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4期目录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3期目录及提要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2期目录及提要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1期目录及提要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诚征投稿


【提示】在线阅读/下载:

1)点击“阅读原文”在期刊网页(http://www.celea.org.cn/class/25)阅读本期刊讯;


2)在CNKI下载论文全文: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WYQY


【声明】本文版权归《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035或发送邮件至fleic@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