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慧菁专栏】医院集成平台认知过程:迷茫之后再出发

陆慧菁 HIT专家网news 2021-08-11

导读

集成平台将是医院信息化的一个里程碑,把原来以系统为单位的建设方式,逐步往功能导向、微服务的模式发展。


最近一年,咨询笔者关于集成平台建设的医院特别多,问题涵盖如何选型、如何建设、如何验收,以及最终平台能给医院带来什么。也有医院直奔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而来,关心集成平台建设时间多长、数据中心“长什么样子”等。在此,我把这几年对于集成平台的认识过程与读者分享。

集成平台并非我想象

最早接触集成平台在2010年,背景是论证医院HIS更换的必要性,结果无意中接触到集成平台。当时很是惊艳,感觉就是那种:确认过眼神,就是想要找的。之后五年,一直有接触集成平台资料,越看越觉得它“无所不能”,能够完全解决医院信息系统目前的困境。

终于,医院在2015年出手,开始建设集成平台。建设初期,我们花了近半年时间做整理:包括各类编码、患者主索引、各系统接口,然而在启动建设半年后,我就进入了迷茫期,发现平台和当初想的不太一样。

当初天真地认为:所有的交互都走平台,从平台旁路形成数据中心,摆脱原来的ETL采集方式;所有的系统都改造为使用患者主索引,不会再为患者有多个门诊或者住院号合并引发的问题而烦恼;所有系统都统一登录,在一个地方可以赋予所有权限,不再需要到各系统中设置;接口都在平台,彻底解耦,医院有足够的自由度更换系统。

但事实却是举步维艰:所有系统都引用患者主索引,改造量非常大,不是短时间内能彻底实现;所有交互走平台是理想化状态,但数据交互量巨大,必须考虑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单独登录容易实现,但权限的设置完全脱离各系统谈何容易,固定角色没问题,个性化设置还需回到各系统设置;各系统厂家配合程度不一,水平不一,改造难度超乎想象。

这些困难,一度让我反思方向是否有误,实施节奏和步骤是否需要调整。启动集成平台建设3年来,虽然我院通过了国家医院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四甲,但依然在不断完善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对于集成平台的理解,个人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充满信心到迷茫,再到理清思路继续前行。我可能还会进入第二个迷茫期,但起点已经不一样,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此小结归纳自己的心得如下。

究竟应如何选择集成平台合作伙伴

前来咨询笔者如何选择平台承建方的医院,其实一般都是没有选择权了,如:HIS公司自己有平台,威胁医院如果不把平台给它做,坚决不配合其他厂商。对于没有选择权的医院,只能提出如下建议:

1、集成引擎必须通用,如:IBM的IIB,微软的biztablk,InterSystems的Ensemble,以及Orion等,不建议公司自主产权的平台。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选择通用集成引擎的好处是,万一和供应商闹掰了,还可以找其他公司接手,医院不至于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2、验收标准最好是以国家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为依据。这样的目标,确保实施效果不会太离谱。如果狠一点,医院可以直接要求保证通过成熟度测评四级乙等或者甲等,有实验室测评和专家把关,保证实施质量。

对于有选择权的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HIS厂商、电子病历厂商或第三方建设平台,参照《医院信息平台技术与应用》中第十八章,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概述中第二节医院信息平台的选型,在此不重复说明。

建设集成平台的思路

1、接口改造:平台建设关键在于系统接口改造,医院如果原有系统是一个公司,关键在于公司是否真的把接口服务移植到平台(可以测出来);如果系统牵涉多个公司,改造接口从易到难,找技术好配合度高的系统先下手;HIS和电子病历占了数据交换量的70%以上,完成这两个系统的接口改造最为关键。

2、消息服务机制中接口类型的比例:集成平台中重要的功能就是消息服务机制,对于发布与接收消息服务时有四种方案,分别是:无应答、异步应答、同步应答和双模式(介乎于异步与同步之间,非完全同步),慎用同步应答,因为完全同步的消息机制很耗资源,也容易导致队列阻塞。建议能用异步不用同步,不能异步先考虑双模式。

3、主数据管理:除了ESB总线服务以外,还有主数据管理,这部分工作的难度也是非常大,大部分有相关的标准,尽量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等,实在没有才用院内自己的标准。以便于以后区域医疗的接入。

建设集成平台的步骤

很多医院问,想更换原有系统,又想上平台,到底是先换平台还是先换系统?也有医院是想上平台和数据中心,关心应该先做哪个?

个人认为,如果原系统配合度高,可以先上平台,把接口移植到平台后再逐步更换系统。因为数据都走平台,同时,两套系统并存,也不影响用户使用和报表的完整性。考虑到一般要被更换的系统的厂家配合度都不会高,因此平台和新系统同时上线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对于数据中心和平台的上线顺序,个人认为两种做法都可行,关键在于平台上跑多少数据。如果全部走平台,先建平台后建数据中心,在工作量上不会有重复。但这一方案过于理想化,实现难度很大,而且对于医院领导来说,数据中心的应用,更能体现信息化成果。集成平台的建立,更倾向于打通底层,架构上的调整,医院领导不大容易看到效果。大部分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平台和业务库两方面,既往数据只能从业务库采集,因此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的建设顺序并没有明确的优先级。

总之,对于集成平台建设,虽然曾经迷茫过,但是,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来说,集成平台建设将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把原来以系统为单位的建设方式逐步往功能导向也就是微服务的模式发展。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一方面,目前很多公司都推出了集成平台建设方案,也有不少的案例,但真正能够达到集成平台理想应用效果的医院确实还不多。另一方面,医院本身也缺乏能自己维护平台的人才,这也导致集成平台变成很多公司能更深入“绑架”医院的工具,实在是违背了建设集成平台的初衷。

【作者简介】

陆慧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信息科科长,软件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同时兼任广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组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经济协会信息分会副会长。


 近期热门文章: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

请扫码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

微信订阅号:HIT180com

微信服务号:chinaHIT

投稿: public@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