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信息技术处徐向东:应对从医疗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挑战

孙鹏 HIT专家网news 2022-07-03

导读

纵观对比医疗信息化和医疗数字化两个发展阶段,两者在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管理体系、接入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信息技术处副处长 徐向东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医疗信息化已经不单纯是信息中心的事,而是迎来了数字化的挑战。”日前,在由HIT专家网主办的“2019年HIT热点趋势研讨会暨北京医疗CIO年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信息技术处副处长徐向东表示,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给未来医院数字化建设带来一个质的飞跃,对原来医院传统业务流程的冲击也非常大。

一方面,从线上到线下,从移动端到PC端,虚拟技术和平台融合,将打破交互边界和工作界限;另一方面,从IT到DT,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将走向开放,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将投入到实际工作和任务要求。与此同时,计算将无处不在,网络连接也将随时随地,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的阶段,连接的人和物也越来越多。

从几组数据看医疗信息化进展

据了解,2016年和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相继发布了《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指引》,先后明确了9类122项医院信息平台基本功能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适宜技术,9类分为医疗业务、医疗管理、医疗协同、运营管理、移动医疗、基础功能等。

“从2017年起,我们开始对全国2000多家医院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按照医疗业务、移动业务、医疗管理、医疗协同等基本功能分类,把目前的医院信息系统做了归类整理和分析。今年我们又做了新一轮调查,将形成全国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分析报告。”徐向东表示。

在2017年的调查报告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分析结果大致反映出了各级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和医疗信息化水平。

首先,医院运营类信息系统的比例非常高,包括患者出入转、挂号管理、门诊管理等医院流程管理类信息系统的覆盖率高,二、三级医院差别较小。而覆盖越小的流程类信息系统,二、三级医院的差别越大。

第二,医疗业务类信息系统的覆盖率也较高,包括住院医生管理、医嘱管理、病历书写等医院主流业务,而且覆盖越大的信息系统,二、三级医院的差别越小。

第三,医疗协同类信息系统的覆盖率较低。其中,除电子病历的调阅覆盖率较高,以及远程医疗和远程诊断之外,其他医疗协同类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类信息系统相比较低。

第四,数据应用类主要在院长查询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覆盖率高,而在质控、数据管理等方面,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差距较大。

此外,在针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反映最多的是缺少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同时,“投资回报无法衡量”、“供应商缺乏满足需求的产品”、“缺乏临床的指导”、“难以得到院领导支持”、“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其中,“缺乏临床的指导”反映出当医院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数据时,专业人员的切入显得愈发重要;“难以得到院领导支持”也反映出很多医院的IT治理体系还未有效建立。

医院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迎来新的挑战

“结合摸底调查反映的情况,在建设国家信息平台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也在反复思考现在的医院信息化到了一个什么阶段,接下来应该怎样继续推进。”徐向东表示,目前医疗信息化主要面临着四点挑战。

一是参与主体多元化,原来主要以医院信息中心为主,与相关主管院领导共同推进院内各个流程的信息化建设。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出现了更多科研和数据需求,参与团队越来越多,各团队诉求不同、想法不同,难以统一。

二是管理的持续变革,包括医改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同时医院管理的颗粒度和数据分析深度也在不断增加。

三是专业需求的层面越来越多,涵盖医院已积累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利用问题、需要接入的医疗数字化设备和穿戴式设备也越来越多,同时也产生了更多健康和疾病需求。

四是信息集成越来越复杂,参与的IT厂商越来越多,需要掌握的技术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也越来越多。

徐向东表示,纵观对比整个医疗信息化医疗数字化两个发展阶段,两者在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管理体系、接入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首先是应用架构。信息化阶段是功能驱动,主要解决医院内部如门诊收费、发药、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等流程类问题;而数字化时代是数据驱动,比如某科室主任因临床分析、人工智能应用或科研分析工作,需要马上获取和汇总相关数据,出发角度完全不同。

其次是技术架构。原来的技术架构几乎从上到下“垂直”建设,多个信息系统之间通过接口或数据共享建设实现互联互通;数字化阶段推动的是平台化,要求统一底层的基础能力。

再次是管控体系。原来是IT作支撑,只需要某个小组成员就能垂直管控和解决问题。在数字化阶段,管控体系需要从原来的垂直化过渡到网络化,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工作任务都不同,需要发挥每一个参与工作人员的作用。

最后是接入体系。信息化最早的接入就是人与系统,即人用系统产生数据。而在数字化阶段,除了人与系统之外,还有大量医疗数字化设备和穿戴式设备需要接入。同时,大量不同的内部或外围系统的数据和资源要尽快汇聚到平台,以产生其他融合的发展和分析应用。

应对数字化挑战的六点思考

徐向东建议,针对新的挑战,应考虑从几个层面来应对。

一是构建开放稳健的基础架构。目前,业内正经历IT基础架构升级换代或大范围提升的过程。首先,传统的核心IT架构,如HIS、电子病历、CDR(临床数据中心)等仍然要求高可用、高标准、低风险,尽量做到安全、稳定、影响可控。同时,互联网技术快速推进的过程将产生大量数据和交互,这对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都提出了新要求。此外,由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要不断将数据进行重新清洗、集合汇集之后发挥价值,但对生产系统不能产生影响,这些新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也将产生非常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二是构建云化的基础设施,即进行云数据中心层面的基础建设。“原来只是物理机资源和虚拟机资源,其实在真正上云时,就要建成各种资源池,比如计算资源池,其中可能有物理机,也可能有虚拟机,但我们可将其集合成一个可动态使用的计算资源。”徐向东表示,除计算资源池外,还包括存储资源池、安全资源池、数据资源池等,通过构建各种资源池实现针对资源的快速动态划拨,能支持大量数据处理的任务,但现在多数医院的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要求。此外,还要结合等保2.0的要求,重视云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建设。

三是加强统一中台支撑应用部署。原来的信息系统建设只是一个单纯的系统,随着医院持续推进集成平台建设,可把某些统一的标准和能调用的服务逐步封装沉淀至平台中。“我们在建设国家信息平台时,参考了其他单位的建设经验,构建了应用支撑平台,把能提供基础能力的服务在中台进行封装,通过中台为业务系统提供服务,核心的能力和数据都会被沉淀下来,这可能对未来医院建设有好处,信息系统不再是某一个条线的信息系统,要把中台做‘健壮’。”

四是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治理体系。一直以来,很多医疗机构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比如,一些HIT厂商可能需要与信息中心、临床医技、管理科室,甚至与医院领导直接接触,这种分散的格局反映了信息化治理体系的不够完善,信息中心在后续进行信息集成和运维管理时经常会遇到很多麻烦。即使医院在整体推进信息化建设时成立一个包括所有部门负责同志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真正高效快速地进行运转也比较困难。

“我们在构建国家平台时,包括在给区域平台制定相关指导文件时,都在思考如何构建一个高效扁平化的共同治理体系,我想到的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治理体系,通过构建一个IT平台来支撑。”徐向东表示,数据的产生是依靠基础设施系统,包括人员和服务,以数据为核心构建的治理体系,可以做一个类似整个医院管理的‘台账’,能从上到下进行绩效考核或评价体系,逐渐形成信息化的核心管理能力。

五是从数据角度构建医院信息安全体系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安全建设,除了关注传统的基础设施安全外,要在数据的隐私保护上做文章。既要注重关键数据的匿名化处理和隐私保护策略,也要考虑数据的关联关系和逻辑关系不被破坏,可以进行有效的业务分析。加强对数据运营安全管理,有效开放与风险管控并重。

六是根据不同层面的自身需求,选择与不同战略方向的公司展开合作。对于医疗IT来说,不管是HIS、集成平台,还是数据中心的建设,其实每个成熟的IT产品都有一个不断稳定到成熟的进展阶段,厂商对医院的贡献或者医院对厂商的要求,双方产生的合作机会都是非常不同的。

最后,徐向东援引《战略节奏》一书的内容:该书作者将成功的公司形象地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农耕者,在一个行业里持续春播秋收,跟着市场节奏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和资源投入;二是狩猎者,凭借某种独特的能力——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或特殊资源,跨越不同的产品市场寻找增长机遇的公司;三是圈地者,感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产业政策的变动,凭借自身的储备同时涉足好几个产业,最终成长为“巨无霸”。“哪些公司的技术是成熟的,那么在医疗行业可能就会得到落地应用。我们可以寻找一些适当的合作者,共同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徐向东说。


 近期热门文章: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

请扫码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

微信订阅号:HIT180com

微信服务号:chinaHIT

投稿: tan_xiao@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