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晖:信息化抗疫的五点感悟 | 回顾2020 展望2021

王晖 HIT专家网官微 2022-11-03

编者按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无数卫生信息人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疫情加速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落地,国家相关政策标准频繁推出,从管理到业务部门的各种需求呼啸而至,医院信息化建设任务空前繁重,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产品纷纷亮相。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全球疫情短期依然难以平静,太多的不确定性摆在面前。走过跌宕起伏的2020年,展望波澜壮阔的2021年。HIT专家网诚邀医疗信息化同仁分享真知灼见,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问题、经验与规律,对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可能走向做出评估、判断和预测。

【回顾2020 展望2021】主题征文投稿邮箱:gong_chen@HIT180.com。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信息处处长 王晖
2020年对我个人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8月以前,我借调到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从事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主要工作是“大数据抗疫”,包括查找密切接触人员、病例溯源、防疫健康信息码(入境人员版)、疫情预测等大数据应用;8月以后,借调到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主要从事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的设计等。
可以说,“大数据”真正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是在2020年。关于我对“大数据”的感悟,前一段时间已经在HIT专家网上发表了,这里想谈谈个人2020年对卫生健康信息化的几点感悟和对2021年的发展设想,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面向公众服务的小程序入口极其重要
以前,我们上网搜索资讯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用“百度”,“百度”就成为面向公众的服务通用查询入口。我们可以看看现如今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用户入口分布情况:使用传统PC端的用户在100万左右,使用原生App的用户在1000万左右,使用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的用户超过1.5亿。再看看我们2020年最常使用的健康码,也基本是基于微信或者支付宝小程序。
卫生健康部门是民生部门,要提供更多面向老百姓的民生服务应用,在设计应用时应该从用户体验和易用性出发,多设计开发小程序应用。
2.合适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
疫情防控期间,最关键的工作是第一时间找到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手机就成为一个最理想的工具。不过,依靠基站进行定位,范围太大;而蓝牙具有可实现手机之间8-10米的短距离传输特性,因此成为最理想的技术之一。谷歌和苹果宣称要打通安卓和IOS的底层,使蓝牙信息能共享;国内一些单位也开发了一些基于蓝牙的App,想通过蓝牙来寻找密接人员,但后来证明都不成功,原因是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安装这个App,而且还要保证蓝牙始终是开着的。
最终,实现快速查找密接人员,除了现场流调,还是依靠多源数据汇聚和分析比对。各地健康码也是依靠后台数据的比对。可见,合适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
3.面向应急应用的开发,简单就是美
我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再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再简单的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面向应急的业务应用,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要简单,只有简单才能用得起来。简单不仅仅是对业务应用的功能而言的,系统的架构也要简单。
疫情期间,数据汇聚最好的部门是民航和国铁,其原因是他们的业务系统都是从国家一级开始部署,数据汇集及时,能够满足密接人员数据比对的需求。而使用多级架构的部门数据汇聚往往不及时,很难满足应急业务的需要。
再来看看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应该说本次疫情应对,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发挥了基础作用:在新冠肺炎被确定为法定传染病之后,直报系统迅速启动,实时提供确诊和疑似病例信息,成为查找密接人员的基础。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同样也是国家一级部署。所以,面向应急应用的开发,简单就是美。
4.医防信息协同是信息化发展的下一步重点
根据多年来新发传染病的发现经验和教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新发传染病的早期发现,都依赖于有高度警惕性的医生,向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及时报告临床异常信号,以便能够启动对疫情的快速调查,早期识别病因,迅速控制疫情。如何从医院信息系统自动将相关信息传输到公共卫生部门,实现医防信息协同,成为下一步卫生健康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各地普遍建立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各医疗机构采集数据。但由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开始的设计侧重不同,时效有异,实际上很难满足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的需求:一是定位不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目标是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而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则是以重大疾病分析评估为主线开展,通过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二是由于定位、侧重点的不同,两者对数据时效性的要求也相差较大,根据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设计,基本上一天传输一次信息,而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需要较为实时的数据,根据设计需要在2个小时内在监测医院实现数据抓取和深度建模运算。
下一步,要真正实现医防信息协同,医院信息系统的改造是重点,应该建立专门的公共卫生模块,满足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自动采集数据的需要。这也体现了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5.多用“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特点,创新性地发展生态。
按照工作安排,我目前负责“医疗资源的可视化展现”,利用互联网第三方获取的数据,可以实时看到各个医院每天的人流情况,通过算法,计算出就诊人员的相关情况。从人员流向上看,可以看到有些大医院的就诊人员除了本地患者,外地病人占了20%以上。我想现在有不少机构都在评价医院的医疗水平,评价维度包括论文、科研等因素,其实最客观的指标是患者的“拿脚投票”,而这些指标依靠传统方式是获取不到的。在我们的很多工作中,要多用“互联网+”的思维和理念,不能局限于自己系统产生的数据,而要更多地使用互联网第三方的数据,这也是下一步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近期热文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投稿:gong_chen@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