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妇儿中心夏慧敏:医生应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引领者和导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HIT专家网 Author 姜浩根据录音整理

导读

想做好医院智慧建设规划,要求医院管理者要有远见与洞察力、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协同合作和执行能力。

“将客观现象数据化,将纷杂数据标准化,将不同标准比较化,将群体比较个性化;面向临床实现智慧医疗,面向患者提供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实现智慧管理,这就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内涵。”夏慧敏认为,“在智慧医院的建设中,‘智慧医疗’是核心。而医生应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引领者与导师、智慧医院建设标准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在2021年3月1日举办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全场景智能战略发布会暨华为医院智能体峰会”上,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广州妇儿中心)党委书记夏慧敏就智慧医院建设发表了演讲。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 夏慧敏


智慧医疗是智慧医院的核心

在智慧医院的建设中,“智慧医疗”是核心。“而智慧医疗的核心工作,则是基于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业务的全面、全程、闭环、专业、移动、集成、智能。”夏慧敏认为,要实现智慧医疗,需要引入以下关键技术。
首先是数据集成。在系统重构的基础上确保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任意行为的可追溯。数据集成需要做到六个统一,也即系统接口统一、架构编码统一、人员识别统一、医患门户统一、监控平台统一、系统管理统一。
其次是数据采集与分析。构建医院大数据中心,建立个性化、一体化的科研服务平台,为临床科研提供数据仓库模型、数据挖掘、数据清洗等服务。
第三是端口兼容。通过打造开放的数据集成平台,广州妇儿中心目前已接入31个核心业务系统、179个标准服务,各系统调用服务总次数超过360万次/天。“端口兼容才能实现数据互通。对于不兼容的系统,我们将毫不犹豫地放弃。”夏慧敏说。
第四是结构化的电子病历,这是智慧医疗的核心,也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业务主线。建设结构化的电子病历,需要知识驱动型的病历模型,符合病历书写规范和临床要求,能完整描述病历内容,病历中的80%以上文本信息应实现结构化,整体结构化程度达到90%以上;同时需要结构化的处理内核,以实现结构化数据到自由文本的映射,以及基于结构化的病历内容生成和自动处理等需求。
第五是辅助决策。“辅助决策是构建智慧医疗的重要基础。”据夏慧敏介绍,广州妇儿中心广泛开展CDSS(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已覆盖查体、诊断、检验、检查、药物、手术、治疗、护理8大类业务场景、167个专科临床路径,超过3200个决策点。
第六是全流程闭环管理。广州妇儿中心以闭环管理为核心,建立持续数据质量改进体系,实现医疗全过程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与事后追溯,目前已建成医疗类闭环32个、管理类闭环9个。
第七是无纸化建设。据夏慧敏介绍,2016年,广州妇儿中心实现无纸化,目前全院上线各类电子化文书235张。
第八是互联互通。广州妇儿中心已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首家实现医联体间病历数据全面联通,可以共享患者信息,实现药品、治疗、检验、检查项目的跨院申请与执行。

智慧医院建设将带来四大机遇

夏慧敏认为,智慧医院的建设将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首先,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使医疗服务更安全、更高效。夯实医院信息化建设,基于电子病历系统与数据平台收集数据,可形成诊疗流程,实现精细化病程管理。在疾病管理中,有助于医护人员把握关键节点,进行分级授权,患者出现危急值与临床危象时自动报警,医护患三者之间实时互联互通,利用辅助决策系统防止常见错误的发生。对于整个医疗过程,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回顾”的闭环管理、全程监控。据夏慧敏介绍,广州妇儿中心已针对60多种疾病实现了临床路径管理。
其次,有助于探索新的诊断方式与治疗方法。2020年11月,广州妇儿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表了关于胆道闭锁的致病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夏慧敏团队首先规范了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后结构化处理;随后运用数据清洗工具,将多模态、多维度的患者数据进行分类集成与综合分析。在这一研究中,由外科医生提出临床问题,结合现有标本库及基础研究,对数据进行再处理,从而对疾病形成新认识,并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整个过程从临床到基础,再回到临床,形成团队合作的完整链条。”夏慧敏认为这种研究方式将有助于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第三个机遇是基于院内集成数据构建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管理系统。夏慧敏表示:“医院可以全面、深层次、多维度地记录人类生命周期中最重要时刻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延伸到社区、家庭,形成动态管理。”具体做法如:通过大数据自动测算患者状况及风险,定向推送健康管理信息;通过大数据建立循证诊治模型,建立标准化方案;结合“3S”技术集成,获取大气、环境动态变化数据,利用数据探索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间的相关性等。
第四个机遇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应用。基于医院准确、完整、动态的数据,人工智能可通过多形态解决方案助力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将有可能在医学助理、疾病风险预测、患者管理、医学研究平台、医学影像处理、药物研发及辅助诊断等领域大展身手。2019年,广州妇儿中心借助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50多万个发烧儿童的数据进行分类并构建数据库、建立逻辑树,形成了一个可以对儿童发烧进行自动诊断并提供相应治疗策略的诊断模型。此项研究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成为全球首个在顶级医学杂志发表的有关NLP技术基于中文文本型电子病历(EMR)进行临床智能诊断的研究成果。

智慧医院面临四大挑战

“智慧医院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很多挑战。”夏慧敏总结分析了在智慧医院建设中面临的四重挑战。
第一重挑战是源头数据质量问题。高质量数据是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临床辅助决策的重要基础。夏慧敏认为,为解决源头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首先应基于数据平台和结构化电子病历实现闭环管理与辅助决策,对贯穿生命周期、全程、动态、高质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其次要统一行业标准;最后应采取有效的保护和监管措施,解决数据使用的可溯源、合法性及伦理问题。
第二重挑战是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握问题。“将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到智慧医院的建设中,无论是从理解层面,还是从相关知识及技术的掌握层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夏慧敏说。
第三重挑战是复合型人才稀缺,目前普遍缺乏能与临床人员高效交流、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掌握智慧医疗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医生应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引领者与导师、智慧医院建设标准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夏慧敏认为,在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医生是需求提出者、方向选择者、研究启动者和模型训练者,医生行为比数据技术更能有效改善数据质量;机器则应成为人类的助手,负责分析与判断工作,而非成为竞争者。为帮助医生更好地承担起这些工作,AI产品应从改善医生现有工作体验、提升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成为医生身边24小时不休息的“医疗助理”。
第四重挑战是对医院领导力、团结协作能力的考验。以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为例,这一评审工作包括39个项目,覆盖全院11大角色,涉及多个业务系统,要求院长作为一条“纽带”进行统筹谋划,将全院人员统一到全新标准上来,放弃过去不连贯的运作系统,基于数据平台和电子病历系统重建体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智慧医院建设是一场管理的革命。”夏慧敏认为,财政、环境和医疗组织等因素,决定了新的信息技术工具的成功与否和影响力大小。想做好医院智慧建设规划,要求医院管理者要有远见与洞察力、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协同合作和执行能力。
“革命刚刚开始,成功远未到来。形势催人,我们要以一种创新的精神,一种深度参与、亲身体验、谨慎接受的态度,迎接这种挑战,才能够真正屹立潮头,永不落后。”夏慧敏说。
近期热文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投稿:gong_chen@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