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驱散“海上阴霾”的抗坏血酸,何处寻? | 医学史上的10月22日

芭比 医脉通 2022-09-21


医 史 铭 文


抗坏血酸/维生素C,酒精中毒之父,噬菌体


来源:医脉通

作者:芭比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 日 封 面 



坏血病之敌——从1公斤到11万吨


老鼠生活在病原体肆虐的下水道,流浪狗以垃圾堆的残羹剩饭维生,秃鹫的食源是腐烂的动物尸体,但它们却都能安全存活,不被细菌所侵害,这是为何?原来,这些动物的解毒能力,来自于体内的维生素C——这种维生素的免疫保护能力,是许多物种赖以生存的安全盾牌。


对于我们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说维生素A是“维生素之母”,维生素C则称得上是“维生素之祖”。


如今我们知道,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人体不能自我合成,只能通过饮食摄取,通过小肠上段吸收。以一个150斤体重的人为例,每日推荐的维生素C摄入量为60mg,而大多数人从饮食中得到的摄入量却远低于此。


缺乏维生素C,人就容易罹患各种传染病、慢性病;补充维生素C,也成为提高健康水平的必备环节。但在几百年前,受限于知识与技术,人类曾对大量提取、合成维生素C望洋兴叹。从天然物质中提纯出1kg维生素C,更是难于登天——


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匈牙利生化学家Albert Szent-Gyorgyi(1893.9.16-1986.10.22),则因此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天 ,便是这位“维生素C合成之父”的33周年忌辰。


图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海上阴霾”坏血病


人类历史上曾有一种“不治之症”——坏血病。早在希波克拉底时期,坏血病就被记载于医学古籍。15世纪之后,文献中记录的坏血病高发于海员、海盗,因其死亡率颇高更是犹如一片黑暗的“海上阴霾”。


患上坏血病的海员,一开始会出现四肢无力、烦躁不安,皮肤易红肿、肌肉疼痛。随后脸部肿胀、牙龈出血、牙齿脱落。最终皮下大片出血,严重疲惫、腹泻、呼吸困难,往往因器官肾衰竭而死亡。


奇怪的是,15世纪我国郑和下西洋的文献中却无大量船员因坏血病死亡的记录,与西方航海习惯相比,东方长途航海多会备上大量蔬菜与水果。虽然古代东方人并不清楚其中发挥作用的是什么,却无妨在实践中大为获益。


相比之下,西方探险家、航海家,则很少有人意识到柠檬等水果、蔬菜在航海中预防坏血病的作用,客观原因是当时缺乏保存新鲜蔬菜、水果的技术。


患坏血病的船员们 | New Zealand Geographic


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海军军医James Lind通过严密的临床试验,确认坏血病与海员饮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Lind制备了橘子汁作为治疗坏血病的药物,出售给海军部门。但不巧的是,Lind自制的“桔汁药”由于氧化导致维生素C失活收效甚微,英国海军部门因此对其嗤之以鼻。


几十年后,另一负责海军医疗的Gilbert Blane坚信Lind的理论,再次强制船员应摄食新鲜橘子与柠檬汁,英国海军才根除了坏血病。


➤知其所以然:抗坏血酸的发现


虽然摄食新鲜水果,驱赶走了覆盖在海员头顶的坏血病阴霾,但对其中发挥治疗与预防作用的关键物质,人们仍迷惑不解。许多学者不懈地研究水果中的成分,仍无法分离出那种神秘的“治疗因子”。

  

图 | Pixabay


这样的探索延续了百年——1907年,两位挪威生理学家才成功地在小白鼠身上,建立了坏血病的动物模型。后来我们知道,能成功建立起动物模型,恰好是因为小白鼠与人类相似,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C。


机缘巧合之下,1928年,新鲜蔬菜、水果中的这种“抗坏血病因子”被确认为维生素家族中的一员,并被命名为“水溶性因子C”。


➤辣椒or牛肾上腺:整整1公斤


此时,轮到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匈牙利生化学家Albert Szent-Gyorgyi登场了。他早年曾在多国求学,对生物氧化还原机制颇有见地。1927年,他受邀赴英国剑桥大学工作,几个月时间便在实验室中成功地从牛肾上腺中分离出1克较纯的抗氧化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


两年后,Szent-Gyorgyi前往美国梅奥医院,再次从牛肾上腺中分离出大量该物质。但由于当时生化技术尚不成熟,再加之提取量仍较少,这种抗氧化物质的结构仍然不明。


1930年,Szent-Gyorgyi回到自己的故土匈牙利,他意外发现,就在祖国有一种常见的辣椒作物中,含有大量这种抗氧化物质。他成功地从辣椒中分离出整整1公斤己糖醛酸,并继续探究其结构,终于发现该提取物可以进而合成维生素C。


1932年,美国科学家从Szent-Gyorgyi的实验室间接得到这种物质,并通过动物模型试验,确定己糖醛酸便是此前被发现对坏血病有治疗作用的维生素C。1937年,Szent-Gyorgyi因发现“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 | med-health.net


而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则颁发给了正确描述维生素C化学构造的生化学家Walter H. Haworth,其还发现了制造维生素C的多种方法。维生素C的另一名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则由Szent-Gyorgyi与Haworth共同命名。



END



评古论今•从“斤斤计较”到批量生产


曾几何时,提取出1公斤维生素C就难于上青天,是诺贝尔奖级的发现;后来,化学家们发明了维生素C的大规模合成方法。最早的生产方法被命名为Reichstein过程,其包括一个六步反应,涉及微生物的发酵等复杂工艺。如今,工业生产维生素C已不再困难。


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提高健康人每日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部分地区已达到90mg/天。而维生素C作为药品和食品添加剂,全世界平均每年的需求已达11万吨。每一个不再缺乏维生素C的现代人,今天都应纪念迈出维生素C合成第一步的科学家Albert Szent-Gyorgyi。



10月22日•医史拾遗




➤首次报道噬菌体的英国细菌学家诞辰


今天是英国细菌学家Frederick William Twort(1877.10.22-1950.3.20)的142周年诞辰。他首次报道了一种可以感染细菌的病毒,并称之为噬菌体;法国的Felix d’ Herelle也独立报道了这种新型微生物。


➤酒精中毒研究的先驱生理学家忌辰


今天是美国生理学家Elvin Morton Jellinek(1890.8.15-1963.10.22)的56周年忌辰,他是研究酒精中毒症状与生理机制的先驱,其著作《The Disease Concept of Alcoholism》等为酒精中毒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1] 《极简新药发现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

[2]  Albert Szent-Györgyi,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精彩回顾


➤ 附属医院无限制压榨规培研究生?成都中医大回应

➤ “量子波动速读”爆红,医生:无任何科学依据 | 医脉3分钟

➤ 杂草亦良药:记“英国李时珍”卡尔佩珀 | 医学史上的10月18日

➤ 那天上完药理课,我就中了肉毒杆菌的毒 | 医本好书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