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亿万精神病人摘下枷锁的法国医生 | 医学史上的10月25日

芭比 医脉通 2022-09-21


医 史 铭 文


精神病学之父,受精卵,活体供体肺移植手术


来源:医脉通

作者:芭比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 日 封 面 



还精神病人以尊严的“道德疗法”


你能想象一所精神病院,为了赚门票钱,将精神分裂症患者戴上手铐,圈养起来出演“活人秀”吗?你能想象一个病人,像被驯化的野兽一样,被戴上沉重的枷锁,几十年关在地牢里的墙上,不见天日吗?


这不是恐怖小说家幻象出的情节,而是200多年前精神病院的真实场景。在那个时代,精神病人在世人眼中与野性未脱的动物无异,没有权利分享文明与尊严。


而今天的精神病院,窗明几净、阳光普照,除了有暴力倾向的严重病患会被约束起来,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能在病房中,上集体美术课、瑜伽课,身心都得到治疗。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帮助全世界精神病人摘下枷锁、重获尊严的,是200年多前的一名法国医生——菲利普•皮内尔(Philippe Pinel,1745.4.20-1826.10.25),他被后世誉为“现代精神医学之父”。今天,是皮内尔医生的193周年忌辰。


巴黎建筑物上的皮内尔画像 | Jorge Rodriguez-Gerada


18世纪末,皮内尔在巴黎首创了精神病的“道德疗法”,他反抗当时主流精神病学界对病人的非人道对待,提倡在医患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他大胆而仁慈的创举,可谓改写了精神病学的历史。


➤好友惨死后,他投身精神医学


皮内尔的父亲是名理发师,母亲出身医学世家,虽然家人有从医的传统,但皮内尔起初选择了文学道路,他还是哲学家卢梭的忠实拥趸。直到大学时期,皮内尔弃文从医,28岁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像大多数聪明人一样,皮内尔年轻时涉猎颇广。40岁以前,皮内尔游走在编辑、翻译、解剖学家、数理学家等多种角色之间,曾为《巴黎日报》撰写医学评论,也曾钻研数学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还曾经将英国物理研究理论翻译成法语。


直到40岁时,发生在好朋友身上的一件事,改写了皮内尔的人生轨迹。


1785年,皮内尔的一个好朋友发作精神病,意识纷乱之际狂奔到农田里,被一匹狼残忍地活活吃掉。好友的惨死令皮内尔大为震惊,他从此决定投身精神疾病的研究。


描绘被约束的精神病人的油画 | Tony Robert-Fleury(1837-1912)


➤被“拴在墙上”整整40年的病人


经过七年的刻苦学习,1792年皮内尔以精神病医生的身份进入了巴黎比赛特疯人院工作,这里专门收治无法治愈的重度精神病患。进入比赛特,皮内尔恍然发现,这里与自己想象中的精神病院相距千里。


地窖中,精神病人被拴在墙上动弹不得,许多人被禁锢了30-40年之久,还不如圈养的牲畜自由。更恶劣的是,这些病人时不时还要被当成“展览品”,丢弃最后一点尊严演出活人秀,赚取无聊看客的目光与金钱。皮内尔震惊了,也愤怒了。


他的内心,逐渐燃起改革的火种。次年,皮内尔当选比赛特疯人院院长,得以实施人道对待病人的计划。今天,如果你在网上搜索皮内尔的名字,会出现一张著名的版画,描绘的便是皮内尔亲自下令,为精神病人摘下手链枷锁的画面。


画面上,皮内尔身后的人们津津有味地围观,而匍匐在地的精神病人无一不是垂头丧气、衣不蔽体,仿佛早已屈服于命运。


图 | Medscape


皮内尔的举动并非作秀,他的动机很单纯。人们都觉得精神病人是“被魔鬼附身的人”,但皮内尔却盛情赞美他们:


“除了仰望,我简直不知对他们的品格该如何形容。医院里那些病情稳定期的病人,有着你能见到的最纯洁、最宽容的心灵。没有比他们更忠诚的爱国者、更温柔的父亲、更热情的爱人了。如果你是个感情丰沛的人,可以随时去医院,在和他们慈悲、温柔的共处中,享受到乐趣。”


哲学家黑格尔曾赞誉:“(皮内尔)这种人道的方法,不仅是仁慈的,更是合理的,也就是先假定患者有恢复理智的可能性。就像治疗躯体疾病时,医生得先想着,病人能恢复健康。”


此后,皮内尔又在多所精神病院发起解救行动,改革在法国盛行开来。皮内尔还在《论精神错乱》中,指出医患之间应建立信任,尽量减少患者与刺激源的接触,并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渐渐地,“道德疗法”开始受到了英美精神病学研究者的关注。


然而好景不长,接连的战乱加上世俗的偏见,精神病人不久再次被打回地狱,镣铐等惩罚措施再度流行。直到200年后的今天,人道关怀才终于成为精神病治疗的主流。



END



评古论今•“解锁”在继续


即使在今天,精神障碍仍是人们谈之色变的话题,污名化相当严重。虽然精神病人在医院里已能得到较为人性化的治疗,但在偏僻的农村,仍有许多精神病人锁在地窖里不见天日,他国也曾曝出精神病人被关在笼子里几十年之久的新闻。


幸运的是,世界各地的“皮内尔”越来越多,许多地方都在发起“解救关锁精神病人”的行动。虽然解救尚属杯水车薪,但至少我们知道什么是错的,这种明辨是非、回归人性的精神,正是皮内尔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10月25日•医史拾遗



➤德国胚胎学家Oskar Hertwig忌辰


减数分裂过程 | ThoughtCo


97年前的今天(1922年10月25日),德国胚胎学家和细胞学家Oskar Hertwig(1849.4.21-1922.10.25)去世,他是首个认识到精卵结合是受孕关键的学者,并认识到在细胞核不能从其他物质中凭空产生,而只能来自细胞核。


➤世界首例活体供体肺移植手术


29年前的今天(1990年10月25日),世界首例活体供体肺移植手术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进行,手术对象为一名12岁女孩,供体取自她的母亲。此外,第一例成功肺移植手术于1983年在加拿大完成。


参考资料:

[1] http://www.pinelschool.org/index.htm.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ilippe_Pinel.





精彩回顾


➤ 实至名归!刚刚,屠呦呦又获国际大奖

➤ 我的第一个患者,出院第二天就结束了生命……

➤ 胶布上写医嘱,这位医生暖哭了无数网友!

➤ 患者高空坠落治疗无效死亡,家属起诉医院索赔110万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