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的60岁女患者:白天血压高,晚上血压低,究竟是怎么回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听李医生说 Author 李鸿政
导读
有可能这已经是第10例了,前面9例都误诊了。
来源:“听李医生说”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鸿政
一大早上班,急诊科老马就打电话过来,说有个胸痛、心衰的病人,病情很严重,要我们去会诊。
“病人好像是什么市委书记的亲戚,领导挺重视的,赶紧过来!”老马补充了一句。
“别吓我,我脚软。”我跟老马皮了一句。
到了急诊抢救室,老马正好给病人做完心电图,拿给我看,皱着眉头说:“这是第二份心电图,跟第一份相比没有多大变化,另外也抽血化验了心肌酶、肌钙蛋白等,看这样子,不太像心梗啊。”
“不是心梗,不是挺好吗?”我笑着小声说。
病人躺在抢救床上,神志清醒,估计听到了我们说话,有点紧张,问我们问题大不大,需不需要住院。病人是位60岁的女性。
老马说:“肯定需要住院的,看是去心内科,还是去ICU。你稍等,不用害怕,我们先检查清楚了再说。”
老马安慰完病人后,把我拉到一旁,说:“门外站着的那几个都是病人的家属,是他们送病人过来的。病人今天一早突然出现了胸痛,还有头晕、大汗淋漓,家属急了,赶紧送来我们医院,还说病人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但没有放过支架。”
那是要警惕心梗可能,我边听边点头,隐隐觉得这可能是个定时炸弹。
图源:摄图网
“但前后两次心电图,都没有发现很明显的心梗图形,只有ST段偏低一点。”老马说完后,把化验结果翻开给我看,心肌酶、肌钙蛋白也基本是正常的,不太支持心梗。
我接过老马手中的化验单,快速翻阅了一下,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偏高,脑钠肽也显著升高,脑钠肽这个指标显著升高,这个时候就要警惕心衰,这是常规思维。其他指标没什么异常。
“有拍胸片吗?”我问老马,该不会是肺炎吧,肺炎也可能有胸痛表现。
“有没有发烧?”老马呻吟了一下,说是有发热,来的时候体温38.2°C,还有畏寒。
“但胸片还没拍,我准备给她直接做个胸部CT。”说完后,老马转身望着心电监护,继续说,“你看她的血压,190/110mmHg,这么高的血压,我担心有其他问题。”
“嗯,有点复杂。”我低声回了老马一句,并迅速总结了一下病人的特点:60岁女性,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有胸痛、发热,感染指标高,血压高,但心电图、心肌酶等未见太明显异常。
“还是不能排除心梗的可能,现在距离发病还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说不定心电图、心肌酶等还没升高而已,还得继续观察、复查。”我跟老马说。
“心内科王主任也看过了,认为确实不太像急性心梗,所以我才找你ICU啊。”老马微微笑了笑。
“关键是病人还有发热、畏寒。”我补充了一句,“难怪她还盖了被子,更像是感染方面的疾病。”
“你竟然还没拍胸片,太过分了吧。”我抱怨老马。
老马点点头,说:“病人血压那么高,又有胸痛,既然暂时不能确诊是心梗,那么要考虑别的原因了,比如急诊科常见的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所以我打算直接给她做胸部CT,增强扫描。”
“这个情况去做增强,行吗?安不安全?”我有点担心,问老马。我看病人轻微有点气促,不是很能躺平,加上脑钠肽这么高,心衰可能性很高。
心衰的病人,尤其是左心衰的时候,病人是无法躺平的,因为一旦躺平,下肢血管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就会增多,会加剧肺水肿,引起严重呼吸困难,所以急性左心衰的病人都喜欢坐位,而不喜欢躺着。
“趁现在走得开,我快去快回,做完胸部CT,不管有没有问题,都去你们科,你看怎么样?”老马咨询我的意见,问我有没有床,这么一个炸弹放在这里实在不放心。老马眼睛闪过一丝担忧,稍纵即逝,我知道他肯定是想起了上个月那个意外死亡的病人,那个病人给老马留下了心理阴影。
我说:“没问题,我们还有两张床,等下我跟家属沟通,做完检查就去我们科。如果真是心梗,再找心内科介入也不迟。”
老马见我答应收病人,有点开心,笑起来跟个孩子似的,“那我去跟家属签字,联系CT室,你安排床位去吧。”
我也找了家属,家属比较好说话,虽然是权贵之人,但比较客气,签字什么的都很爽快,说一切交给医生,靠医生了,谢谢你们等等。
签完字后我就回科室了,等老马电话。
20分钟后,老马电话来了,语气很急,说刚刚病人在CT室差点就没了。
我一惊,问怎么回事。
老马说:“暂时不方便说这么多,到你们科再慢慢跟你解释。床位准备好了吗?”
我说已经跟我们主任请示了,已经预留好床位,随时过来吧。
很快,老马护送病人转运到我们ICU。入室时我看到病人已经被插上了气管插管,接上了转运呼吸机辅助通气,她昏迷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图源:pixabay
老马满头大汗,等病人顺利过床后,才跟我详细描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就在你走后,病人就去做CT了,可能是躺的时间长了,或是转运颠簸什么的。”老马继续说,“刚做完CT,病人呼吸就急促起来,躺不平,她非要做起来,人变得很烦躁,并且咳出了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我们考虑是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当时测的血氧饱和度只有60%不到,吓坏了,赶紧推病人回到抢救室,迅速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吸出很多粉红色泡沫痰。粉红色泡沫痰,意味着病人的肺泡有红细胞,往往提示是左心衰。而心力衰竭的发生是有原因的,我们一开始考虑是心梗,但是心电图和心肌酶都不是很支持心梗,肯定是有问题的,但现在诊断不明。刚刚做了第三次心电图,还是差不多,就是心率快了些。”
“家属知道了吗?”我问老马。
老马擦了擦汗,说:“家属全程都在旁边,看得一清二楚,还好没有耽误抢救,否则又该被处分了。”老马顿了顿,“即便是这样,也够呛。”
说完后无奈苦笑。
“CT有没有问题?”
“CT还好,我大致看了,没有肺栓塞,没有主动脉夹层,倒是双肺有点渗出,心影偏大,心衰是肯定的。”老马说,“但是肺部感染也是存在。”
我突然看到病人床头有个微量泵,靠近一看原来是在静脉泵入多巴胺。老马才跟我说,“插了气管插管后,病人的血压就很低,最低到70/40mmHg,所以临时静脉泵入多巴胺升压治疗。”
“这血压波动太大了吧。”我嘀咕了一句,“刚刚去看她的时候,收缩压接近200,现在才80,而且还靠着升压药维持。”
老马说可能跟机械通气有关,另外还用过一点镇静药,都有关系吧。
我缓缓点点头,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暂时说不上来。
老马回去后,我重新认真分析了病人的情况。
病人现在血压偏低,需要静脉泵入升压药提升血压。加上老马的描述,病人是有左心衰发作,而目前的检查还不能支持心梗,难道会有心肌炎?但心肌炎的时候也会有心肌细胞坏死,按理来说心肌酶也会升高的,但病人的心肌酶并没有明显升高。
另外,病人有发热、畏寒、感染指标高,单纯用心脏的因素来说不好解释,除非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如果心脏的瓣膜(比如二尖瓣、三尖瓣)有感染、坏掉,也会严重影响心功能,甚至出现心衰,而且也会有感染表现,似乎能解释所有情况。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话,一般心脏听诊都能听到有杂音的,而我反复认真听诊都没有听到很明显的收缩期或者舒张期杂音。
为了进一步排除,我们安排了心脏彩超检查,如果彩超能看到心内膜有赘生物,那么诊断就明确了。
事情却没那么简单。
彩超做完了,心内膜很干净,没有问题。
诊断思路断了,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但病人肯定是跟感染相关的疾病,我们还是这样考虑。那么是哪里的感染呢?肺部感染?会不会是肺部感染严重,诱发了心力衰竭?但胸部CT也看了,肺部感染并不严重,不至于对病人影响巨大。
接下来两天,我们跟病人家属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她有高血压十几年了,但一直没怎么吃药,血压也是时好时坏,最高的时候血压升到了220mmHg,也有比较好的时候,只有120mmHg左右。
“这不出奇,人体的血压都是波动的,时高时低很正常。”我跟家属解释。
“但如果长期患有高血压不吃药,势必会对心脏、肾脏等造成影响,说不定病人现在的心衰就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如果血压这边没稳住,很有可能会发生肾功能衰竭。”我跟家属说,这么说的目的是给家属打预防针。
家属还算理解,没表现出不满情绪,一直拜托我们,感谢我们。
后来我们请了心内科会诊,他们主任说:“还是不能完全排除心梗,等病人病情稳定一些,可以考虑做冠脉造影看看。”
那天夜班,护士告诉我病人血压又低了,并且心率很快。
我百思不得其解,白天血压还高,我们停了升压药,怎么到了晚上血压又低了呢?这不符合常理啊,其他治疗都没有调整。
如果是像老马说的那样,考虑感染性休克,但病人血压不会时好时坏,多数会一直坏下去,或者侥幸好起来。
如果是心源性休克导致的血压低,那应该有心脏的表现或者病因啊,但目前没证据表明有心梗、重症心肌炎、心内膜炎等情况。
忽高忽低的血压,让我的思维活跃了起来。
我们见惯了感染性休克,那么所有血压低都是感染性休克吗?不见得。我们天天见心梗,那么胸痛、低血压就是心梗了吗?也不见得。
或许一开始我们的思路就错了。
图源:pixabay
“忽高忽低的血压,有没有跟内分泌有关呢?”我问老马。
老马在电话那头,沉吟了一会,才说,“你是说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我说:“只是怀疑而已,要证实也很简单,明天给她做一个腹部CT就行了。如果是嗜铬细胞瘤,那么病人的肾上腺可能有肿瘤,CT能看到,这个嗜铬细胞瘤可能会分泌很多儿茶酚胺类激素(比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多的时候血压就彪升,时间长了这些激素也会损害心脏造成心衰,心衰过后或者激素少了,血压会降低。”
似乎完美解释了病人的病情,我越说越激动。
老马说,“别提CT了,我都有心理阴影了。”
“你当时要是把腹部CT一起做了,就什么事都没了,说不定当时就可以诊断清楚了。”我嘟囔了一句。
老马叫起来了,“当时再拖一分钟,病人就挂了,我也没机会跟你站这里打电话聊了。”
挂断老马电话后,我思绪泉涌,设想着各种诊断的可能性,但想来想去,只有肾上腺长肿瘤、分泌过多升血压强心激素(儿茶酚胺类)从而引起一系列改变可能性最大,当然了,这也许是我先入为主,或者思维局限所致。
是的,我希望她就是这个病,那就简单了。
第二天我把想法跟主任说了,经过慎重评估后,主任同意做腹部CT检查,同时给病人抽血查相关项目。
我跟家属说:“去做CT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是目前诊断不明,腹部CT也只能非做不可。”
家属见我说得坚定,签字同意外出检查。
我说:“如果真的跟上次一样发生意外,我们会及时抢救的。”
家属还是很配合,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开始对这些家属改观了。
那天早晨我们全副武装,准备好转运呼吸机,还有相关抢救药物,我特意多安排了一个规培医生跟着去,以防万一。
还好,一路平安。
很快,CT室口头报告回来了,没错,大家猜对了,就是有问题,右侧肾上腺有占位!
后来抽血结果也回报了,血液中儿茶酚胺类药物浓度显著升高!
我跟家属说,“这次CT没白做,找到了病人真正的病因了!病人真的是嗜铬细胞瘤,她所有的症状,都可以用嗜铬细胞瘤来解释,包括心衰、血压高、血压低等。”
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病人中患病率为0.05%~0.2%,发病高峰为20~50岁。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肾上腺外的瘤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动脉旁。多良性,恶性者占10%。与大部分肿瘤一样,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
病人最终转到了泌尿外科,进行了手术治疗,切掉了肾上腺肿瘤。
病人血压虽然恢复了,但因为长期儿茶酚胺类激素作用于心脏,而且一直没有降压治疗,所以心功能有受损,出院时仍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老马说,“这是我从业10多年来第一例亲身经历的嗜铬细胞瘤案例,让人印象深刻,胆战心惊。”
我笑着说:“有可能这已经是第10例了,前面9例都误诊了。”
精彩回顾
➤ 英国货车事件:首批11具遗体已运往医院验尸 | 医脉3分钟
➤ 为亿万精神病人摘下枷锁的法国医生 | 医学史上的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