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上海患者拎不清就医行为大赏!

医脉通 2022-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只柱柱柱柱子哥 Author 一只柱柱柱柱子哥




导读

对于整体的就医秩序,我们也是秩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守护者。


来源:“一只柱柱柱柱子哥”微信公众号

作者:一只柱柱柱柱子哥





Hello大家好,我是医院常驻选手柱子哥。我上周去医院又干了一件拎不清的挫事,于是决定索性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各种就医当中值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事写下来,大家以后遇到也可以多个维度看待类似的事情。

 

先来说说我经历的其他拎不清行为,后面再反思自己。当然,我也在这些行为当中看到了无数个过去的自己和家人。



 



一、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型

 

看病也是一件极其反映一个人处事方式的事情。

 

我经常看到一类人,在诊区门口焦躁地踱步嘀咕“这医生怎么看病这么慢”、“前面的病人怎么回事还没看完”,轮到自己看病了半天讲不清楚病情,出门就吐槽医生“这就是个庸医,三两句话把我打发了,根本什么也没看,就这么点时间够搞懂个什么”。

 

还有几种典型的:

 

1.只想于己方便、不考虑与人方便

 

有时在门诊经常看到一些自己从来没有整理和保存过报告的病人(以我们父母那代人为主),就医面诊时全凭一张嘴说“以前做过**检查”,医生没有纸面的明确的诊疗依据,多加询问便被质疑水平不够;再开检查,就被指责“乱开检查,为了赚钱”。

 

再不就在线上平台或者微信上,给医生发面目模糊、光线昏暗、歪歪扭扭、字迹不清、难以辨认的一堆连续的消息,问医生“严不严重”,医生连看清楚都实现不了,还要理顺时间顺序、检查顺序、诊疗思路等等。医生回复少了,病人觉得被怠慢和漠视;医生索要进一步资料,病人回复“我都提供了,你还要啥啊”。

 

2.阅读障碍

 

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不看出院小结上的医嘱、护理方法等,一定要医生亲自当面再说一遍的病友;病房拿好药后,有明确的处方单告知服用剂量和频次,也一定要返诊找医生清点一遍;从不看医院的指示牌和告知,不听广播通知。

 

我有次在门诊坐着,有一大家子人蹲在诊室门口骂医生“上班溜了,等一天也不叫我看”等等,我搭腔问“诊区签到了么”,马上愣住“我又不知道要签到”。可是诊区签到的规则旁边的喇叭播报一天,诊区到处都贴着“诊区签到”的告知,有些病友可能习惯性地觉得应该有人主动地给他讲一遍才对。


还有我经常去护理输液港看到很多人反复揪住护士问护理细节,可是啊,诊区座位对面明明就是一面墙的“护理须知”“注意事项”“维护流程”,要是能自己认真看看可能好些。 

                               


3. 强人所难不遵守规则


我奔波于门诊的日常还经常看到一类患者,在“便民服务中心”问诊处让分诊护士盖异地医保的章,在MRI预约登记处让人把B超时间约了,在系统自动分配检查时间时要求医生开出符合他时间需求的单子,有些病友不考虑对方职责权限,并直接给对方扣帽子“你什么态度”、“为什么不帮我办”。


最让我瞠目结舌的是有一次我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急诊抽血,有个军人专窗人少,几个半夜夜宵喝大了吐成狗的东北同龄人在这个窗口大闹,不肯像我一样在普通窗口排队五分钟,非要大声闹事“不是军人怎么了,我没给国家纳税吗,瞧不起人么什么东西”,“不是军人就没给看病么,我都要死了”然后歪到一边抱着垃圾桶吐。



 



二、缺乏共情能力型

 

少数时候,会遇到有些病友,明明自己作为病人或家属总是要求额外照顾,却很少对同病相怜的人有共情心。


上个月我在肿瘤医院特需门诊蹲着,雨天很闷,特需诊区人满为患。医院为患者摆放在诊室门口的座椅上总有一群家属占据。一人看病带4个家属可以,家属也累轮流坐下休息也可以,我无法理解的是,明知治疗中的淋巴瘤病人体力很差,站个一个小时肯定是站不住的,还直接占了一排4人位低头打游戏,全然不顾旁边的病人累到蹲在地上。

 

 

还有那种只顾自己舒服侵占专属座位的人。长海医院的脊柱专病门诊给不方便坐很硬的诊区金属座椅的患者准备了一排有柔软靠垫的高脚凳子,我昨天陪老人去这个诊区发现,坐着这些座位玩手机的等待患者和家属真的不是脊柱病患者,真正的脊柱病患者坐不得低矮的金属座椅,只得站着。

 


还有几种住院就会遇到的典型:

 

1.把医院当酒店,把护士当服务员


女孩子如果住过男女混住的多人病房,就会知道上厕所是一件多么糟心的事,因为有的病人和家属会不敲门直接推开厕所门,所以我每次一个人住院的时候都被上厕所的恐惧所支配。


还有一些病房的常客,可能会觉得自己被疏忽对待,比如我总遇见的一个大叔,有一次床角有一处不好用了,让护士报修,护士小姑娘帮他报修了,但是修理团队也不是随叫随到的,到下午还没来,大叔就怒了,反复揪着这个护士问怎么回事,护士正忙得人仰马翻,回复了几次“在催了”,大叔觉得护士态度有问题就破口大骂争吵起来,只要进来一个护士就要揪住人家痛骂一次,大叔一定要投诉对方要求她赔礼道歉。


2.我的事情最重要,我的感受最重要


住院等报告宣判是非常煎熬的事情,医生都可以理解,但是有的病人和家属,会在医生已经明确三次以上告知结果要具体几点出来的时候,全程贴身盯着医生,让医生无法处理别的事情。我有一次蹲病房,亲眼所见有个资深家属搬个板凳坐在医生边上,一个小时问了好几次是不是结果出来了,医生还在管床和安排下药,根本忙不过来,看着家属焦虑的脸也不好说什么。


我还有一次下午去病房抽血见到一个老太太,害怕见血,在我们其他人都给她让位的前提下,坐不下去凳子,全程喊疼流泪,家属心疼地不行觉得护士有问题,认为护士没有来扶老太太坐下,让病人抽血受苦了。要知道血液科病人抽血就是很多的,我自己每次抽血十几管,血管很疼是真的,可是我相信护士已经尽力了,而且血液科的护士真的已经是所有科室里抽血技术最好最麻利的了,她一个人要在固定时间段给这么多人完成抽血这个操作送检已经很紧张了,还让她尊老爱幼全程搀扶服务实在是超纲了。

 

3.凡事争前恐后不遵守秩序

 

每次去病房办住院都会遇到一些资深老病人,因为轻车熟路反倒失去对规则和秩序的敬畏心,扎堆在护士台不排队,乱哄哄一团要护士尽快处理自己的需求,亦或是跑到自己被分配的床位前催促上一个病人离开。明明自己当新病人的时候紧张、焦虑、躺在病床上休息不肯早出院,自己当了老病人了,反倒不顾别人的需求和护士的工作流程,觉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考虑自己的方便。


4.以为自己“好心办坏事”型


病房里不同病友聊天打探病情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不知道自己病情、医生和家属仍在商议如何告知、病人自己承受能力一般的情况,大多数老病人都是懂得三缄其口,不会冒然评头论足的。但是有些老病人呢,认为自己“懂”,所以主观认为新病人该知道,甚至会给一些可能挑拨的建议,就会非常不合时宜地告知新病人病情和严重程度,治疗费用等,殊不知一下子丢了一吨压力给对方。





三、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型

 

这类病人不仅是依从性差的问题,而是非常“有主意”。


这个大类的典型之多我写个一万字也说不完,就先说几种最典型的:


1.以己度人,不合时宜


有些病人就是天然地认为医生是因为“没给红包”而不给他好好治疗,亦或是医生必然是看人下菜碟。所以呢,不仅在同医生其他病人面前谈论此事搞得人心惶惶,还给医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我有次亲眼所见,一个家属在医生已经好心安慰半天“问题不大”的情况下,满走廊追着医生塞东西,一个走廊几十双眼睛看着这个场景,医生怎么躲闪都推不掉硬塞的双手,百口莫辩。

 

2.处事不当,缺乏边界感


仁济医院事件让我刷新了熟人请托就医还要闹事的三观。我一直觉得,本就是额外麻烦医生的时候,要减少别人的不方便。我有一次带老人去看神经外科的门诊,最早的时间段里医生办公室已经挤满了人。外科医生上午还有手术排期,时间有限,一对老夫妻直接挤出人堆大声疾呼“***让我来找你的,他跟我说你会**怎样怎样,我们还**(付出了)”,我真的是目瞪狗呆。医生面露难色,还是先帮老夫妻看了,旁边冷眼叹气的病人又再抱怨自己没关系,所以病房还没安排、手术还没安排。


3.迷信大神和伪科学,不尊重医生

 

久病成医不假,一方面是会有老病人成为分享经验给予指点的民间大神,一方面是自己关注养生学学疾病科普有了些见识,但是这些真的不是能够对抗主治医生专业意见的理由。尤其是有些病人会在面诊时引用病友的话、公众号的观点质问医生的安排,亦或是四处看专家后直接用大专家的权威性否定主治医生的观点。无论心里有多少想法,无论私下怎么多方了解,在直面医生的时候,也该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而不是连起码的尊重都做不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作主张。上个月我带我爸做PETCT复查,在窗口医生明确告知糖尿病要正常吃药的情况下,他不知道哪里道听途说的观点,非要自行停药,还欺瞒着我不肯说。要知道PETCT是7000块的自费检查啊,一旦不吃降糖药血糖过高就会看不清影响检查结果有效性。


虽说不懂装懂胡思乱想是很多病人的常态,但是能够优先相信医生、形成好的就医习惯,才是“久病成医”的另一层意思。





四、知耻而后勇的学习型患者

 

首先讲我干了一件什么挫事(我想把我的狗头按在病房门口真的)。由于我确诊淋巴瘤已经4期了,所以全身多发,在PET上看起来就是一棵瘦瘦的圣诞树。然后,我需要定期检查看这些被癌细胞攻占的淋巴结/肿块有没有变大或者病变。

 

我最近脖子上的淋巴结就又光速地长大了,医生建议我每个月做下全身浅表B超,靶向药维持之前再看。我上周做完B超又有变化,我就咚咚咚跑到血液科病房等着我主治医生查房的时候汇报下。我不知道他那天下午有门诊,看到五点多还没吃晚饭。因为我一直病房门口蹲着,所以他还是先来病房解决我的问题。

 

我一见面马上很焦虑地跟他说“医生,我脖子上的淋巴结果然又长大了”blabla,然后我医生问“你自己比较过了嘛?”,我说“比较过了”,然后我就意识到,自己只是在手机上对照了下尺寸,默认他应该知道我所说的结论背后的背景信息是不对的。要知道我有三次PETCT报告,多次多个部位的增强CT,一个月一次全身B超。要知道不同的影像学测量方法、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部位,报告里有不同的描述维度等等,我自己都背不出来,凭什么要求人家医生可以迅速地作出判断?


我都没有认真简明地整理过既往的影像报告,似乎没资格说“比较过了”。


医生还是很认真地点开住院系统帮我看了下我那繁多的报告,悉心安慰了我几句。


我事后非常后悔冲动地跑来办公室占用医生晚饭时间,自己却没有把自己的事情足够认真重视对待。


做过那么多PPT和表格,写过那么多报告和导图,难道就忘了就医本身也是要有专业精神在里面的么?

 

我回到家规规矩矩地(再也不偷懒了)按照类别整理了图表,希望下次医生可以免于翻我一沓子报告记数字做分析,而是可以有一些整理的结论可以看。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我认为我们是有必要成为学习型患者的,尤其是年轻人,有学习能力的时候多了解、减少医患间常识性的信息不对称、认真了解患者教育等活动,是有利的。另外,学习型也意味着,自己作为一个老病人,可以多反思总结下经验,减少弯路、减少误解、减少麻烦,方便自己也方便医生。





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始终认为,医患关系也是需要遵守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准则的一种社会关系。


不能因为自己是个病人,处于弱势的处境,就全然放弃了公序良俗的处事方式和为人准则。


我们是病人,也是社会人,纵然因为生病有很多困难、遭遇一些歧视和不公、也可能碰到医患纠纷这些糟心事,但是对于整体的就医秩序,我们也是秩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守护者。


我们不能边抱怨边破坏,不能边享受边自私,而是应该保有一定的专业精神、敬畏心、尊重,在向医生、医院托付性命的时候,也给予对等的尊重、理解、共情和体面。





精彩回顾


协和、华西、301、瑞金,凭什么被评为中国最好的医院?

➤ 盘点 | 这10大医学创新,或将改变2020年医学实践!

➤ 青海一实习医生利用麻醉药品实施故意杀人,被判死刑 | 医脉3分钟

➤ 学术造假?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发明人多篇论文遭质疑…… | 医闻天下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