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造假?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发明人多篇论文遭质疑…… | 医闻天下
导读
本周医疗圈大事件回顾。
来源:医脉通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1月3日,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阿尔兹海默病新药九期一®刷屏了。“22年坚持”“填补全球17年空白”“中国原创”,这些夺人眼球的宣传语不绝于耳,然而,在媒体一致赞誉的背后,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详见下文“热闻一”)。随着一片质疑声,很多媒体发问:到底是惊天突破还是欺世盗名?
然而,一波三折,近日,该新药的主要发明人,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的4篇论文被曝出现在了著名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pubpeer.com),网友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等人质疑这些论文存在图片不当裁剪、一图多用等问题,这4篇论文和该团队开发的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并无关联。然而,随后,PubPeer网站再次指出,耿美玉团队今年9月份发表的Cell Research论文存在多个图片问题。这篇Cell Research论文,正是涉及本次新药的关键性论文。
PubPeer对于该论文的质疑之一为一图多用,将这两张图片放大后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这两张图片是经过旋转后裁剪的同一张图片。
这篇Cell Research论文,除了PubPeer网站指出的图片问题外,著名微生物学家,肠道菌群研究专家赵立平教授认为,论文中肠道菌群的变化不能支持通过改变菌群来降低炎症的结论。
到底是惊天突破还是欺世盗名?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周医疗圈热闻吧!
热闻一:17年无药获批!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今获批上市引争议……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的一种,全球约有5000万患者,社会痴呆相关成本达1万亿美元。中国大约有1000万患者。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有着极其强烈的临床需求。至今全球药企已经投入上千亿美元进行研发,但可以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现在为止,只有5款延缓病情的药物获批上市,而且效果都不明显。从2002年开始,已经17年没有新药上市。
11月2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公告,有条件批准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特钠胶囊上市。这是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新药,代号:GV-971,商品名九期一® 。九期一®的获批,称得上是历史性的消息。但是,九期一®也带来了巨大的争议。
相关链接:
热闻二:南北“协和维E乳”之争:7天卖51万瓶,没有一瓶与协和医院有关
近期,一款名为“协和维E乳”的护肤品通过网红带货火了,顶峰时期有超100个主播同时推广,但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不生产维E乳,只有硅霜和硅E乳。对此,苏州协和药厂工作人员也作出了回应:“协和”为其注册商标,且使用多年,早年也和协和医院打过官司,维E乳没有真假,只有质量不同,要求医院撤回不当言论。
那么,“协和维E乳”和“协和”,到底是什么关系?
相关链接:
南北“协和维E乳”之争:7天卖51万瓶,没有一瓶与协和医院有关
热闻三:她自杀于一个患者来电,而他却被迫公开了私人手机号……
她叫张娟,28岁,是某医院儿科的一名医生,某天晚上9点左右,她接到了一位患儿家属打来的电话,原来是自己曾经负责过的一名婴儿,烧到了40℃。通过电话询问后,她从家属那里了解到婴儿吃奶良好,无异常症状,考虑到家属也称曾带其坐公共汽车,包被可能比较严实,于是她告诉家属可以口服点退热药,并叮嘱他们要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喝药半个小时后再给她打电话。
但一整夜过去了,她再也没有接到电话。
第二天上午,家属将婴儿送到了她所在医院进行治疗,在9点半左右,婴儿停止了呼吸。家属认为是她没有让婴儿及时到医院治疗,而造成了死亡。于次日上午,家属到她所在科室大闹,进行追打和辱骂,并提出索赔15万元。
由于不堪忍受家属的侮辱和高额索赔,在几天后的下午3点左右,她留下了一张题为《一个医生的血泪书》的遗书后,在家中服下了700粒毒性很大的强心药“地高辛”……
手机,虽然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衍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底该不该给患者留私人电话?
相关链接:
热闻四:一盎司预防,胜于一磅治疗:记儿童卫生学家叶恭绍 | 医学史上的11月7日
“一盎司的预防,胜于一磅的治疗。”这句最早出自富兰克林之口的话,后来成为了预防医学领域的箴言。
这句箴言,曾左右了我国一位医学家的人生。她在193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后,受这句话的启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方兴未艾的儿童青少年预防医学,并毕生投身于公共卫生事业。她就是我国儿童青少年卫生学奠基人、医学教育家叶恭绍(1908.11.7-1998.4.5),11月7日是她的111周年诞辰。
临床实习时,叶恭绍常常感到爱莫能助。由于临床检测技术的局限,很多病人检查半天还得不到确诊,再加上有效药物的稀缺,医生常常对疾病束手无策。而“治未病”的预防医学, 不正是解决之道吗?于是,叶恭绍在毕业时,坚定地选择了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卫生的方向。
相关链接:
一盎司预防,胜于一磅治疗:记儿童卫生学家叶恭绍 | 医学史上的11月7日
热闻五:“退热贴”骗了多少中国父母!国内外指南从来没有承认过!
在中国,“退热贴”好像已经成为发烧标配,只要孩子发烧,无论热度多少、精神状态如何,先给额头来上一贴。
“退热贴”可以说是代购圈儿里一年四季的宠儿!在妈妈群里可以说是“红到发紫”!在各个电商平台,月销量从几千到几万不等,最高的几款销量甚至高达75万+件!可以说,只要是家里有小孩的家庭,都会囤一些“退热贴”,以备不时之需。可是,退热贴真的有这么神吗?一贴上,孩子体温就降下来了?
“退热贴”退热机理是:退热贴中凝胶层为其主体部分,由具有良好的能量转换功能的亲水性高分子凝胶(含有水、冰片、薄荷、色素等)为载体,载体中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它跟凉毛巾或冰袋敷头达到的效果差不多,只能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给宝宝带去暂时的舒适感,让烦躁哭闹的情绪得以安抚,对降低体内温度起不到太大作用!
所以,不仅不退热,反而让孩子过敏等不适感!更尴尬的是,国内外指南、学会从来没有承认过退热贴!
相关链接:
热闻六:是他选错职业了吗?网传上海猝死医生妻子的一封信
2019年11月1日,上海瑞金医院一个麻醉科医生早交班时猝死,据瑞金的同僚称,早交班时,这位医生没来交班,同事去寻他时方才发现,猝死在办公桌上。消息在医疗圈不胫而走,到下午时候,瑞金医院出了一纸讣告,称:2019年11月1日上午8点15分,我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被发现心脏骤停,医院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全力抢救,江金健同志仍不幸离世,终年30岁。
11月6日,一封故者遗属的信在网络传播,希望可以为已故江医生过劳猝死争取到合理的权益与说法,此信引发医疗圈广泛关注,11月7日,上海瑞金医院再次发文,悼念江金健医生,并称医院将尽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工作,让逝者安息。
相关链接:
热闻七:甘肃女医生被害后:医院同事见面拼命握手,害怕见不到了
“扶贫任务圆满完成,回到自己熟悉的办公室,见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导和同事,继续努力工作,今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祝未来的日子里一切顺顺顺……”甘肃省人民医院的冯医生2019年10月17日8:43发布的一条朋友圈里,写满了对于医生职业的热爱和未来的期待。只是,冯医生的朋友圈不会再更新了。
2019年10月22日上午,是冯医生结束扶贫工作回医院出诊的第一天,却不料成了生命的最后一天。甘肃省人民医院大屏幕上播放着事故通告: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持刀对医生冯某某行凶,虽经全力抢救,不幸离世。至今,没有人知道诊室里发生了什么,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唯一确认的是,冯医生永远地离开了,年仅42岁。
从事医生职业的人,更多的体会到的是悲痛和心酸。冯医生所在医院的医生说,“我现在一走到医院大门就开始哭,眼泪根本控制不住。”“现在基本上每天同事见面都使劲地握手,害怕啥时候见不到了,医生都在担心每天上班能不能活着回来,从没想到这样的事儿就发生在我的身边,真的觉得不能接受不能想象……”
相关链接:
热闻八:28岁上海金融女硬核抗癌的380天
身穿病号服和高跟鞋的柱子哥
在逼仄拥挤的医院走廊,人群的主色调是灰暗的,周韵娇很容易成为焦点。她穿着杏粉色小香风外套,米白色高领打底,格纹西装裤,一双细跟乳白小皮靴噔噔作响。她原本个子就高,一米68,不到90斤的体重让她更显得修长。周边的人眼神略过她时会忍不住移回来看第二眼。
从外表看,眼前这个精致的女人,是一个典型的上海新市民。复旦研究生毕业,金融从业者,时髦精干,说话中英交替。29岁,爱美,爱撒娇。而在网络上,她笔名“柱子哥”,小有名气,追随者众。出名的原因,是她的另一个身份——淋巴癌患者,晚期。
她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救治经历?
相关链接:
本周寄语
因为信任,所以珍重;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因为担当,所以追求。
让我们每周相约【医闻天下】,这周先到这里,我们下周见!
精彩回顾
➤ “医生,我从小就吃阿莫西林胶囊,能不做皮试吗?” | 医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