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在大三甲熬夜爆肝,所以自甘堕落?请别给临床躺学误贴标签!
导读
临床躺学,不是给精英准备的。
没想到,号称“与其去大三甲拼命,不如回基层躺平”的临床躺学要真正登堂入室,发扬光大了。
起因是知乎上一众医学生、年轻医护群体,在目前森严的医学阶层结构中,处于被剥削、被画饼的地位,其话语权极弱,职业前景不明朗;由于医疗职业成长曲线漫长,他们往往还未尝到什么职业收益,就先接触到诸如医患纠纷、杀医袭医、分配不公和白热化竞争的负面因素。
另外,随着临床医疗改革的推进和“以药养医”时代的落幕,医疗行业的平均收入实质上在不断降低——至少对年轻医生来说。年轻医护群体就像在房价高企时代上车的刚需族,妥妥的韭菜。
在这种大环境下,知乎医护群体急切地渴求逃离内卷、远离竞争的方法论,至少在网络上的闲暇时光,能暂时放松紧绷的神经,获得内心的宁静。
摄图网
就这样,临床躺学应运而生。
在我看来,很多人对临床躺学的定义可以总结为:规避恶性竞争,追求高性价比的职业生活。
但临床躺学想真正发扬光大,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临床躺学
让谁躺?
就像教员关于首先“分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的著名问题一样,临床躺学如果想脱离梗的范畴,在现实中成为可以指导人生抉择的思潮,就必须界定受众。
临床躺学,是让谁躺?
私以为,适合临床躺学的群体,是各种意义上的普通医疗工作者。临床躺学,不是给精英准备的。
医学行业本身是个高要求的精英化行业,但在几百万医疗工作者中,精英只是小部分——这话看似得罪人,却是咱们这个发展中国家绝对的事实。
所谓精英,至少是从业者中的前十个百分点,他们拥有极高的禀赋,专业的素养,经受优质的教育,有大展宏图的雄心和能力——对他们来说,临床躺学更像是引人堕落的消极思想。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冠军,但有人不做冠军誓不为人。
摄图网
改变世界、改变规则,甚至主导时代变革的,就是这类人;他们需要高平台、勤磨练,勇奋斗,去攀爬职业高峰,造福全人类——这是适合他们的活法。
但我们也要看到,精英之外,还有占比90%以上的普通医疗工作者们:他们在基层卫生院、私立小诊所、社区医务点默默付出,在老少边穷坚守;他们毕业于二本医学院校,是专升本,要考助理医师证,他们是托底我国庞大人口健康的主要医疗力量。
绝大部分人是普通人,临床躺学就是普通人的最优生存方式:不追求钱最多的执业地点和科室门类,追求有假有闲病人情况较轻,老婆孩子热炕头,过年关病房,夜里少急诊。
打一句岔:是普通人,就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生而为普通人,不丢脸。
应试教育和“人口红利”的弊端之一,就是泛滥的“奋斗逼”思想;一娱乐就负罪感满满,稍落后就自我否定;不是天才却追求天才的成绩,没有金刚钻然而无限向往瓷器活儿。
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审慎地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躺,要务实的躺。
二
临床躺学
在规避什么?
前面说了,躺学是规避恶性竞争。确实,我国分级诊疗到目前为止仍然一塌糊涂,老百姓普遍只信赖大医院,造成了大医院高平台被踩破门槛,病人住院动辄排到一个月后,床位流转速度极限加快,做个CA切除的病人住院时间被压缩到三四天。
在头部医院往巨无霸方向膨胀的当下,医学生为了进大医院争的头破血流,顶级医院根本不缺人干活,需要的是实验狗出文章:文章多——学术地位提高——医院声誉提高——财政拨款倾斜——扩建住院部——床位增加——管床医师扩招——更多实验狗(边管床边做实验)——出文章……
大医院的扩张之路莫不如此,而年轻医生只是扩张路上的人肉螺丝钉。而他们引以为豪的学历,在快速贬值——以某宇宙附院为例,五六年前硕士可以留大外科科室,现在本院博士都不一定能留;高考650+的八年制学生曾是天之骄子,现在毕业后统一读两年+的博士后,还不给定岗——学历在极速通胀,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疯长的房价,是我国临床服务突飞猛进,普通医学硕士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了吗?
是太内卷了。
从供需关系来看,大医院是傲慢的甲方。
对于大医院的运行逻辑的认识, @邓铂鋆 有一段话我印象深刻:
我国医疗3个关键词:投入不足,低冗余运行,短缺经济。
你是管理岗位,日常要基于3个关键词思考问题。如何利用职场霸凌、道德绑架,以及KPI考核手段,让一线医务人员承担医院的经营风险,让他们自愿通过超量劳动能换来合理回报,让他们克服医院硬件不足导致的困难。
你在县医院,可以清楚感受到上层门阀化和底层丛林化的影响。
从全局来看,大医院的确能提供相对较好的报酬——可问题是,从单位劳动时间的报酬来看,大医院太TM不划算了。
摄图网
以我接触的卫健委管医院外科医生为例:实际工作状态为毫无节假日,四五天一个夜班,上完夜班上手术,上完手术写病程,写完病程再谈话,谈话后又要开始一个手术日了……有的大夫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工作外还要兼顾科研和做领导PPT。许多人一周回家一趟,回去换身衣服,剩下时间都住在值班室……这种状态还不是忍受一时就过去了,是长时间的普遍现象;对他们来说,顾不了家是常态,孩子不亲老婆有气,和手术室护士相处时间绝对超过陪伴家人时间……
伟不伟大?伟大啊,燃烧自己奉献给病人。
值不值得?我很想听听实话。
网络截图
那么这些爆肝超时工作的医护们,拿的收入会比上班摸鱼的躺学医生高很多吗?
高是一定的,高很多不一定。
下面这个回答很有意思 @王子卿
↓↓↓
知乎截图
根据我个人认知,宇宙附院的年轻医生收入绝对不算低,但和一线城市高回报率的IT、金融行业比毫无优势;同年龄的医生,在宇宙附院的月收入比在县城人民医院的会高5K到1W左右,并且随着医疗改革、收入透明化,这个差距有缩窄的可能(毕竟县城医生相对年资高)。
所以把整个生活卖给宇宙附院的医生,每个钟的单价比县医院的医生高不了多少,看似美好的收入纯粹是点辛苦钱。
并且,钱之外,是毫无议价能力的医院底层地位;还是那句话:大医院不缺干活的人,您受不了想挪窝?请自便。
说到底还是医生的劳动太廉价了。
“理所应当”的无薪加班,“理所应当”的放弃私人生活;等锐意进取的年轻人早生华发、熬得油尽灯枯,升副高的通道里还挤满了翘首以待的同僚;而此时,家庭不睦、情感不合、亲子疏远和身心疾病早就把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摧残成危机中年。
支撑他们走下去的,除了梦想,一般还有“盼头”。
啥盼头?盼着早日荣升副高(正高),位列仙班,翻身做主人,从被剥削者变成剥削阶级,指着年轻的韭菜干活。
可大医院卷啊!附院每年手指头数得出来的副高名额,凭什么给你?知道现在评个副高要多少论文多少基金吗?
成为宇宙附院“人上人”的,终归是少数。
摄图网
对一个资质一般、天赋一般、各类社会关系一般,也不打算一辈子抗压的普通医生来说,去宇宙附院,是最优解吗?
很显然不是。
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宁做鸡头,不为凤尾。
三
临床躺学
是不负责任的堕落吗?
国运向上,繁荣是奋斗出来的,那么临床躺学这种与努力奋斗看似截然相反的思想,是否有违时代精神?
还真不是。
临床躺学在全局上是人才资源合理调配,对个体是差异化竞争和追求最优性价比;临床躺学和“堕落”挂不上钩。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走躺学路线的医生,可能更“负责任”。
不看收入的话,中国活得最像美国医生的医疗群体是哪个?
私以为,县市级医院主力科室的骨干医生:在本地社会地位高,人脉广,临床压力小生活轻松,作息固定休闲时间长。
摄图网
临床压力小意味着对每个病人都可以和蔼可亲,深入了解,慢慢磨细细问;而不像宇宙附院的同僚,门诊病人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住院病人批量谈话签字,查房蜻蜓点水,术后立马赶人。
在宇宙附院,由于医生长期超时工作,医疗安全永远在如履薄冰的警戒线上,对患者构成事实上的不负责:手术台数和工作量太大了——骨科手术一天排10台,半夜接病人,做了12个小时的外科医生给你开夜车挑灯夜战,怕不怕?内科门诊医生前一天值了个大夜班,一晚上抢救俩重症,排到给你看病时,眼睛已经快睁不开了,你啥感受?
当超时工作成为常态,出事故是迟早的事儿——所以印象里宇宙附院的医生停手术一定不能说:太累了不想做了,要诚恳地一脸担忧:保证不了医疗安全啊……
对医生来说,医疗的质与量往往很难兼得;而遗憾的是,在头部医院后者被领导疯狂推动,前者流于表面,全凭人品和良心。
摄图网
躺学躺了,医疗质量不能躺;减量以加质,给手头的病人提供优质、亲切的医疗服务——这样,你才真正掌握了躺学精髓。
人生沧海,不过数十年;什么重要,什么值得,全看你个人抉择。
责编 | 苏暄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暴力杀医被判死刑不服上诉,二审开庭竟是这结果?网友:让他死
➤ 患者过河拆桥?“飞刀”医生收钱被偷拍被网曝被要求退还专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