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医院,最希望你活着的是他们,但有时候最希望你死的也是他们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生而学医,谁不想尽力多救几个人?


来源:医脉通

作者:银子

本文由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语:生命是一条永不回头的河,不管发源地何等雄伟,流域多么宽阔且肥沃,终有一天,这河必须带着天光云影流向最后一段路。那闪烁的光影不是欢迎,是辞行。


——《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关于人之一生,关于生老病死,我对于这句话深以为然!

 


最希望你活着的是他们,有时候最希望你死的也是他们

 

以前总觉得医护人员很伟大,治病救人。后来自己入了这一行之后,才知道原来不止治病救人这么简单,医务人员还承载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譬如那种眼睁睁看着一个人在你面前忍受着痛苦,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真真叫人绝望。

 

在ICU,这种无奈感会来得根据猛烈。相比于家属,医护人员的其实遭受着更大的心理冲击。因为家属在病房外,最多一天见一次,一次不超过半小时,他们看着病人被病痛折磨的难受情绪会集中在这半小时爆发。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所有的好的不好的情绪全部被医护人员接收。因为我们眼看着他们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偶尔会因为某些有创操作而引起生理反射,清理着他们翻身时从嘴角流出的分泌物,会看着他们紧闭着的眼角有泪流出……这些家属都看不见。


 摄图网


也许在他们心中,只要医生没说人走了,那就是还有救。生而学医,谁不想尽力多救几个人?但有句话说的好,最希望你活着的就是医生,但是有些时候,也许最希望你死的也是他们。因为看到了患者苦苦挣扎后的绝望,绝望后毫无质量的活着……太心疼、太无奈,与其遭遇这般折磨还不如让他们少受些苦,平平静静、没有痛苦地离开。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对生都有渴望……

 


第一次接触死亡

 

记忆中第一次真正接触死亡是实习的时候。

 

这种想法可能会让人不舒服,但是我依然觉得,但凡是一个老年人都会让我心里好过一点,可惜不是,是个孩子,十多岁。

 

刚转科到PICU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她就已经全身插着管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因此一开始心里并没有什么情绪波动。反正印象中病情很重就是了,基本靠药物和仪器维持着生命体征,除了监护仪显示屏上起起伏伏的波形,没有任何迹象让我觉得她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后来,他家人拿了一个录音机过来,我们每天白天都在她枕边播放家人的录音,类似于一些家常话。这个时候我看着她的脸,听着那些录音,想象着她曾经热烈盛放的样子,而不是如今死气沉沉地躺在这样一张小床上,就会觉得很难过,还是个孩子啊,这样痛苦地躺在这多难受。有时候会想她应该听得见吧,但是听得见为什么不醒呢,有时候又真的希望她听不见,这样才好放心走得无牵无挂。

 

记不得她究竟这样躺了多少天。

 

在一个中班的时候,听说家属放弃了,我们在子时送走了她,给她换上干净的新衣服,但是因为插管时间过长,脸上那些印记终究是抹不掉了。我想,如果是个爱美的小姑娘,知道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是这种形象,该多么难过。甚至有时候不免会想,如果死亡可以选择,她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离去吗?


 摄图网



那个想回家却回不了家的婆婆

 

后来工作后一直呆在监护室,便时常与死神打交道。因此,死亡这样的字眼便时不时呈现在眼前。

 

迄今为止,在我脑海中影响最深刻的是一位被家人放弃治疗的婆婆。

 

她在我们科住了很久,期间家里人天天都来看她,后来她病情稳定一些之后就开始要家人接她回家,家人每次都嘴上答应却从没付诸行动,仍旧是每天照常看她。

 

可人都是会被失望消磨的。

 

等了很久依然没等到想要的结果,于是我便眼看着她精神一天不如一天。后来有一次老伴来看她,依然说着同样宽慰她的话,等她再稳定一些就回家,她生气地一巴掌打过去,任爹爹抓着她的手一直解释都再没说一句话。

 

后来听同事说我才知道她已经肺癌晚期了,家属已经签字,任何有创操作都不做,不按压不抢救,其实就剩熬日子了。

 

有天恰逢我夜班,大概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婆婆说胸口疼,喊了医生来看她,开了止疼药,她还是疼,那个点正好没有那么忙,我就搬了凳子坐她旁边,摸着她的头和她说话,握着她的手安抚她,肺癌晚期能不疼吗?她很瘦,窝在病床上缩成一团,让人多看一眼都觉得难受。

 

还好没多久她就睡着了,我就走开去忙其他的事了。她一直安静地睡着,直到监护刺耳的报警声响起,我下意识望向她,她的监护红灯一直闪,立马喊医生,抬头看了一眼时间,23:55,医生联系家属,说婆婆走了。

 

很快家属就拿着寿衣过来了,明显是早有准备。他们一边流着泪一边给她换衣服,我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摄图网


于是忍不住想,为什么不能如她所愿回家,在家里安静地离开,而是非得呆在医院,最后绝望地走。如果是在家,那么那天晚上她最后握着的就是家人的手,最后一眼看到的是亲人,也许离开得会安心些。同时我也很庆幸那天不忙,我鬼使神差地去握了她的手陪着她安静地睡着了,她是在睡梦中离开的,也算是走的没有痛苦,但是有没有遗憾,我不敢说。

 

最后:

 

临床上,生老病死看多了,有时候看到靠各种机器维持生命的人心电终于成为一条直线的时候,我甚至忍不住长呼一口气,既有叹息又有释然,叹息的是为一个生命的离去而感到惋惜,释然的是也为其终于脱离苦海而感到轻松。

 

时至今日,我还是会被这样的情绪困扰,但是我不认为这是玻璃心,而是源于对生命的敬畏。

 

最后以《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书里的一句话结尾:我诚挚地希望因着我们勇敢地面对、摹画,老,这一段银色旅程不至于变成荒芜,相反地,展现了人生最后优雅地老去的身影,留下了尊贵地离席的那一份庄严。

 

希望我们也不要停止对生死的思考。


责编 亦一 小脉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有个医生男朋友,是什么体验?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酸了
“一场剖腹产后,我和孩子都得了艾滋。”
从“啤酒大王”事件到李建雪案,遇到这种患者,还是异地就医吧!
一台骨科手术,耗材中的秘密只有医生最清楚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