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当医生后,他拯救了千千万万垂死挣扎的人……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这句话传播极广。仿佛不管有什么现象,只要抛出这句话,说话人就能把自己和其他的中国人区别开来……


来源:医脉通

作者:昨叶何草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我们应当好好怀念一下鲁迅先生。
 
提起鲁迅,大家对他是何印象?
 
弃医从文?文人风骨?愤世嫉俗?抑或是读书时代的全文背诵?在笔者心里,一直记着教科书上的一张照片:着深灰色长衫,执一杆笔,站得笔直,一脸冷峻,目光坚毅地看向远方,配以“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的注释。

 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人们还有一个很深的误解,那就是他爱骂人,尤其爱骂中国人。在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里,鲁迅好像一直在批评,在戳穿,在刺痛,在警醒,在愤世嫉俗。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仿佛已经变成了鲁迅先生的一个标签。每当有与“医”沾边的社会新闻出现,这句话好像就变成圭臬,总有人轻飘飘地丢下这么一句“清醒”的话然后扬长而去。
 
我写这一篇,不为别的,只想在鲁迅先生逝世的这一天,为先生说几句话。
 

“梦想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革命家并不是生来就是革命家,他们的拳拳之意和碧血丹心都有着从无到有的过程。
 
“弃医从文”的鲁迅,决不是因为“学医救不了中国人”才放弃学医这条道路,事实上,鲁迅根本就没说过这句话。

 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这句话并非出自鲁迅之口  图源:见水印

鲁迅出生在中国历史上最灰暗的年代,他的祖父是清廷的官员,周氏在浙江绍兴绝对称得上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十一岁时,他进私塾、拜孔子、修儒学,他是官宦人家的少爷,预设的是封建正统的科举之路。后来祖父因“科场案”入狱,周氏为救人几乎散尽家财,次年鲁迅的父亲便病了。
 
家道中落让鲁迅小小年纪便尝尽了世态炎凉,父亲的不治而亡又让幼时的他对中医有了些许成见。他“渐渐悟得中医其实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引起了对于被骗的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适逢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国力强大起来,并在甲午战争中打败北洋水师。鲁迅了解到日本的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的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
 
事实上鲁迅父亲的病是肝硬化,且已经严重到腹水、水肿的地步,即使是医疗发展到今日恐怕也是回天乏术,但在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心里,父亲的病是被庸医耽误了。
 
从这些经历和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描写我们知道,鲁迅学医的初衷只是为了学习现代医学去救治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我的愿望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若有战争便去当军医”。他学医只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疾苦,并不是一开始便怀着所谓“救国”的心志。
 
鲁迅的学医经历,他自己用两句话概括。对于学习,“可惜我那时不太用功,有时也任性”;对于考试,“同学一百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现在经常有人调侃鲁迅弃医是因为他学习不用功只能考个中等成绩,学不下去艰难晦涩的医学。其实这些完全是无稽之谈,鲁迅先生学医的困难比起今天的医学生来说完全不是一个层级。
 
鲁迅一开始留学是去东京,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战败,日本的同学讥讽中国人是“留着辫子的假和尚”,在日本求学的中国人也是处处受人歧视,但是与鲁迅同去的清政府的留学生多半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这时求知若渴、刻苦学习的鲁迅在这群人中便显得格格不入,又遭到排挤,他本人也及其瞧不上这群到处玩乐的同学,于是只身一人前往仙台学医。
 
鲁迅来日本之前是不会日语的,医学又是专业名词极多的学科。加上之前在洋务派班的学堂读书时常吃辣椒来提神,身体已经不好。鲁迅住不好,吃不好,体弱多病,被同学孤立,语言又不通,这才在全是日本人的学校里考了个中间的名次,这还有人觉得他不用功真是可笑。可以说这时期的鲁迅,真真切切地希望能够学到先进的医学,完成他解救像父亲似的病人的疾苦的心愿。
 
真正让鲁迅放弃学医之路的,是他寻找到的更迫切更紧要的需要他去做的事。这个民族生了很重的病,他要为我们寻药去。
 

“这历史没有年代,写满了‘仁义道德’ ”
“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看客”,他们麻木、冷漠,他们在同胞要被砍头的时候会喝出一声“万岁”来;他们也愚昧、无知,揣着馒头和一生的积蓄等在法场边上渴望用别人的血来换一条残喘的命;他们被奴役、压迫,可能反抗过但徒劳,只能在街头一遍遍地向路人诉说苦痛,怀念着那被恶狼吞食了五脏的希望。
 
 《药》
 
《祝福》祥林嫂
 
粉碎了鲁迅学医之路的导火索,便是“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
 
鲁迅学医期间,教员经常在授完课后放映些时事的录影,这其中就有日俄两国战争结束时将为俄国做侦探的中国人枪毙的片子,片子里,一群中国人围观;片子外面,一个只身在外,为了挽救国人疾苦远渡重洋的中国人也在参观。片子里的中国人们兴奋异常,枪响之后齐呼出“万岁”来,而片子外的鲁迅冷汗涔涔。
 
麻木的看客
 
为了学医救治国人,只身离开亲人故友,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无所有,无人依靠,可以忍受。
 
气候不适应,食物不习惯,体弱多病,恐怕也可以忍受。
 
语言不通,学习吃力,也可以通过加倍刻苦勤奋来弥补。
 
同学们的排挤、冷眼、讥讽、歧视,在鲁迅坚毅的性格前面,也能忍受。
 
但是围观同胞被枪毙还激动兴奋的喊“万岁”的情景,太令人绝望,这深深地刺痛了鲁迅。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是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这便是更紧要、更迫切的事。于是鲁迅便放弃了医学的学业,以笔为刀剑,刺破无边黑暗。
 
但先生的路走得并不顺利,一度碰壁,一度消沉。他曾终日躲在房间研究佛经,抄写古碑。钱玄同来请他为刚成立的《新青年》撰稿。鲁迅并不太愿意,钱一再劝说,鲁迅问他:
 
“假如有一件铁屋子,是绝无窗户且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然而现在你大嚷起来,惊醒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不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
 
钱玄同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决不能说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遂答应了他,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表了《狂人日记》等一系列白话文作品。在当时的中国引起轰动。
 

“此后若没有炬火
我便是唯一的光”
 
可惜的是,先生走得太早,于黑暗中觉醒,却没能见到黎明的曙光。
 

今天依旧有许多人借鲁迅的言论来批判社会,但多的是故作姿态的人,他们甚至都不曾读过先生的作品,仅靠几句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警句”便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来。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这句话传播极广。仿佛不管有什么现象,只要抛出这句话,说话人就能把自己和其他的中国人区别开来,显现出一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流氓论调来。在我看来,说这句话的人既不懂医学,也不懂鲁迅,更不懂中国。
 
很多人将鲁迅塑造成一个激进的斗士,好像是只有这样的形象才能相配他尖锐的文字和批评,他们觉得鲁迅总是爱骂人,总是批判社会,便觉得他刻薄、睚眦必报,甚至有人将鲁迅视作“民国时期的公知”、“恨国党”。这其实是很可笑的,鲁迅对国对民的深切情感是那些人永远都不能理解的。他尖锐,针对的是腐朽的封建礼教,针对的是压迫人民奴役人民的重重枷锁。
 
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民族危亡,古来便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政治问题从来不是靠科学和技术能够解决的,预设用医学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无稽之谈,毫无逻辑可言。
 
前面我已经说明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而“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看起来好像与先生的经历很契合,但其实掐头去尾断章取义。这句话看起来太过消极,没有希望,会让人感觉鲁迅对于国民只有批判性没有建设性,实际上,鲁迅对于中国的劳苦人民始终有着悲悯的情怀,他所创作的祥林嫂、闰土、孔乙己、华老栓甚至阿Q这些人物,都饱含着这种同情和悲悯。
 
他深爱着这个国家,真切地希望这片土地上地人们能够幸福。
 

“愿中国的青年摆脱冷气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说来可笑,笔者是个医生,但却将一个医学之路上“半途而废”的人视作人生的灯塔。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85周年,他曾经放弃医学,去了属于他的更为惨烈的战场。他的生命结束了,他的战斗却从来未曾止息,先生的战斗,为启蒙,为开智,为独立;而我辈的战斗,为繁荣,为幸福,为复兴。如今盛世中国,泱泱华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先生的碧血丹心已经得鉴,那么救治病痛的任务就让一代一代的医务人员来做。
 
事实上,他们做的很棒。
 
1949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在当时,农村地区的婴儿死亡率高达千分之两百,顺利出生的呢,缺吃少穿,没有医药,小病硬抗,扛不过去就小病拖大,大病拖垮,要是遇上寄生虫、传染病,更是万户萧疏鬼唱歌。
 
再看今日,依然是农村地区,孕妇们已大多能够接受定期产检、新生儿出生后便接受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制度日趋健全,“人活七十古来稀”已经变成过去式,从202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3岁,女性为79岁。
 
平均年龄翻倍的背后是无数同仁们的努力和汗水,先人前仆后继,成绩斐然,而今日,就是吾辈青年领命接棒的时刻。
 
今日之中国,已经是不需要我们去“血荐轩辕”,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已经有先辈们替我们完成了。今日的青年所能做的就是做好份内事,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万千溪流终将汇聚成磅礴的力量。如先生所说的那般“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你的笔尖是枪尖,刺破了旧中国的脸,你的发音是晨钟,唤醒了奴隶的迷梦”。
 
谨以此文纪念鲁迅先生。

责编 亦一 小脉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医生职称晋级制度改革落地!当不再唯论文时,论文反而是最容易的……

“沈阳疫情”登上热搜后,辽宁省卫健委紧急致歉!张文宏最新发声:疫苗已无法完全阻挡传播

想当好医生,要先学会“算计”

74岁老人术中死亡,家属索赔130余万!没想到医院“栽”在这个细节上……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