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11天后手术,患者次日死亡,医方错过手术时机被判存在过错!该如何规避?丨医眼看法
导读
任何人都不会做到完美,每一份病历都可以挑出过错,但不能因为害怕赔偿就畏首畏尾。
医疗纠纷案件中,医方“过错”被反复提及,《民法典》规定医疗损害侵权以过错为基本归责原则。简单来说,就是错得多,赔得多。
前两期文章总结了诊断(精彩回顾»»2岁儿童24小时内4次就诊两家医院后死亡!被指“错误诊断”时,医生该怎么办?)和用药(精彩回顾»»遵医嘱用药,患者治好眼睛却瘸了腿;未做头孢皮试,患者过敏身亡医方被判主责!医生该如何规避用药过错?)相关过错,本周分析一下“与手术有关的过错”。先来看个案例。
案件回顾
患者为男性,44岁,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天,伴腹痛及呕吐1天”入住某医院诊治。既往因“外伤性脾破裂”于1年前行脾切除术。入院查体:体温38.5℃、心率92次/分、血压130/88mmHg,神志清楚,腹部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脐周轻度压痛,肠鸣音不亢进,未闻及气过水声及金属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6%。腹部透视可见数个气液平。入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非手术治疗。住院期间患者腹痛一直时轻时重,亦未排便通气,病情无明显好转,于11天后转上级医院治疗。
患者转入上级医院时查体:38.5℃、心率160次/分、血压70/40mmHg,腹部膨隆、全腹压痛、移动性浊音(+),左上腹叩诊鼓音。腹部X线示:腹部散在多个气液平。入院诊断为急性肠梗阻、感染性休克。立即给予吸氧、继续胃肠减压、监测生命体征、抗休克等综合抢救措施。当日下午患者腹胀加剧,呈板样腹,血压一度测不出,腹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当晚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重度扩张、呈紫黑色,部分已坏死。术中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至30mmHg,患者家属要求结束抢救治疗,自动出院。据家属在鉴定会上陈述,患者于出院次日凌晨死亡。
鉴定意见认为,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各项检查分析,医方对患者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明确,在首诊医院住院期间无明显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当时采取非手术治疗未违反治疗原则。然而,医方对粘连性肠梗阻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从病因分类上粘连性肠梗阻归属于机械性肠梗阻,起病时可能是不完全梗阻,随着病情进展可以发展至完全性梗阻。完全性梗阻时,患者将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感染、中毒等严重并发症,重者有生命危险。患者不可能长期承受这种损害,而且完全性肠梗阻发生绞窄的可能性也很大。
医方在施行非手术治疗阶段存在以下过失:
1.本案在非手术治疗阶段病程观察不细致,病程记录欠认真、欠完整,上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分析不深刻,无法反映患者病情演变真实过程,一旦时机掌握不够及时,诊治行为上出现失误必将对患者造成难以预测的不良结局。
2.对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应严格遵循相关原则,特别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科学观察临床表现的变化,并对是否需中转手术的时机做出准确的评估。继续非手术治疗还是转为手术治疗,是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性问题。本例患者入院时处于粘连性不全梗阻状态,采取非手术治疗是可取方法,但诊治过程中疗效不明显,应认真分析病情、考虑是否需转为手术治疗这是临床外科医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完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11天,事实上该患者早已具备了手术适应证,如果早些进行手术,结果可能不是这样。
3.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时已处于休克状态,事实上转院所需时间并不长,病情恶化出现如此快,无疑与前期非手术治疗不当有关。
手术有风险,其过错行为存在多方面
在临床科室中,与手术相关的科室绝对是医疗诉讼高风险科室,也是赔偿金额较大的科室,特别是外科和妇产科。同样,在医疗损害鉴定中,与手术有关的案件较多,而且鉴定出医方过错比例较高。
与手术有关的过错行为主要包括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时机把握、术中具体操作、围手术期观察等方面。鉴定专家在分析与手术有关的过错时会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且还会根据过错的具体情形,结合患者疾病的复杂性、患者本人的身体状况与疾病特点、具体的损害后果及当时的医疗水平,综合分析因果关系。
相对于非手术病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往往诊断是明确的,一旦产生损害后果,因果关系相对较好评判。换句话说,一旦手术后效果“不尽如人意”,通常医方都会面临赔偿风险(医方大概率败诉)。这就是如今的现状。
很多医生对这种现状十分不理解,认为手术本身就是一种损伤,同时伴随着各种风险。麻醉过错和手术过程中有风险,术后并发症更是危机四伏,谁也不能保证手术都能得到完美的结局。如果不满意就赔偿,谁还做手术?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最开始的医责险就是从外科开始的,如今拓展到所有科室的医务人员。
如果结局是糟糕的(有损害后果),医方在诊疗过程中一定会存在过错(如果没有过错,足够谨慎注意,就会规避风险,获得满意疗效),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或多或少会有因果关系,最终医方赔偿就是结果。
如何规避与手术有关的过错?
作为手术科室的医生,应该认识到执业生涯的高风险性,持续保持高度的谨慎注意,尽量规避风险。
1.提高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
作为一个手术科室的医生,不单要练就一双巧手,还要有较高的诊断能力、综合治疗水平、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能力。诊断正确,手术做得漂亮,医路不坎坷。另外,医生对于自己的能力要有清晰的认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超出自己能力的手术不要轻易尝试,做不了的赶快另请高明。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医眼看法》系列栏目中反复提到过,除了术中谨慎操作,术前术后的评估和治疗也要特别谨慎。
首先,术前评估要到位,治疗要到位。做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谨慎评估,术前检查要完善,包括术区解剖结构、周围组织器官的影像学检查(通常只做超声不太够,CT、MRI或增强有时不能省,都是有前车之鉴的),全身生理状态的实验室检查,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麻醉评估,既往基础疾病的检查和专科会诊。在术前评估后,需要对高风险因素进行提前干预,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问题给出预案。血压、血糖控制达标,有感染风险给予抗炎治疗,检测和干预出血或血栓风险等。
暂时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护理记录、病程记录需要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需要进一步完善,阶段性对手术必要性进行评估。
其次,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手术并不是越早做越好,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在有感染情况下,可能需要抗感染后再进行手术;已出现休克情况时,一般需要先抗休克治疗,再根据休克性质决定何时进行手术。外科疾病保守治疗无效后,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就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未能及时手术也是严重过错。
另外,合理选择手术术式,术中谨慎操作。术式是医方推荐的,就算医方给出替代方案供患方选择,最终采取的术式如果不是优选的,医方仍旧有过错。所以,术前讨论不能只是病历上的一段话,一定要多思多想,权衡利弊。手术有适应症,无绝对禁忌症,在所有可以实施的术式中,需要针对个体化选择最佳的方案。另外,术中谨慎操作至关重要,可能损伤神经的需要显微手术,术中神经保护和监测改上得上。微创做不下来,别硬做,需要改术式告知家属签字都能理解。
最后,术后观察、治疗、护理上点儿心。外科手术对于术后治疗有时候容易忽略,直接后果就是手术做得很漂亮,但患者最终还是死了。患者术后不能只看伤口,血压、血糖、心脑血管、脏器功能、离子紊乱等等,都得监测好,处理好。该检查检查,该会诊会诊,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严格掌握出院指征,详细告知出院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恢复期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如果未达到出院标准需要腾出床位,建议将患者做转院处理,而不是直接出院回家。在出院时,应对出院后的护理、药物治疗、病情观察、复诊等情况做详细说明(最好是纸质版告知书)。
虽然说了这么多的手术风险,还有各种过错,以及那些不可能完全避开的“坑”,但是希望大家还是对专业要充满热情,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有些时候,一些赔偿是难免的,这是目前的司法制度和医疗现状决定的。任何人都不会做到完美,每一份病历都可以挑出过错,但不能因为害怕赔偿就畏首畏尾。患者要收,手术要做,赔偿的事情由保险来分担风险。
本文案件来自于:夏文涛,徐洪新,蒋士浩. 医疗损害鉴定技术指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栏目顾问律师:北京市高顿律师事务所 梁雨 向海曼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联合平安保险共同推出的“医路平安医责险”自上线以来,受到了广大医生群体的广泛关注。
因此,是时候为自己的执业风险再添一份保障了,关于:
1.如果医疗机构没有买保险,应该怎么赔付?2.在投保后如果发生事故,应该如何走理赔流程?3.关于责任保障范围及程度、投保金额,赔付额度等问题
请扫码下方海报二维码,添加小助手,邀请您加入医责险交流群。
专业产品客服为您解答全面了解医责险投保理赔知识新春团购活动火热进行中🔥
精彩回顾
➤ “我爸住院是为了复查脑脊液,怎么就要气管切开?”家属质疑的“医生过度医疗”到底成不成立丨医起推理吧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