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青年影展 | 真实还原《公务员》的封闭内训生活
【第12届FIRST青年影展7月21日在西宁拉开帷幕】
FIRST青年电影展致力于推广青年电影人早期作品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
忻钰坤(《暴裂无声》、《心迷宫》)等
优秀青年导演就是从此出发的
「DOCO热纪录」此次作为为数不多的纪录片媒体参加了影展,并会持续关注展映中的纪录片,在现场为大家同步推荐“青年人眼中的真实世界”。
《公务员》导演谢卓颖
出生于1991年的导演谢卓颖,经历了身边很多朋友们报考公务员、成为公务员的曲折历程,这燃起了他用自己的视角、平视当代中国年轻人择业就职的真实故事。
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
导演简介
谢卓颖,出生于1991年
2016年,娄烨导演电影《天边有朵雨做的云》(纪录片组)
2017年,张杨导演三部电影(执行导演)
公务员考试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欧洲都有覆盖,如今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现象。
它的考试难度之大、录取率之低、入职门槛之高,一度备受讨论,甚至比高考更加受人关注。
纪录片《公务员》描述的是体制内的机密影像吗?还是社会事件引发的矛盾冲突?是另一个《大同》吗?
如果怀着这样主题先行的预设来观看此片,那可就错了。
影片并没有去直面某种极端的社会矛盾,而是难得将视角聚焦在参加【10天10夜封闭式公考面试集训】的“公务员预备生”身上,冷静客观地记录了这些“准公务员”们的备考生活和战斗状态。
这些隐秘的、几乎从未被报道和拍摄过的“公务员内训生活”,在90后导演谢卓颖的镜头下,就这样哗啦一下展开在我们眼前了——
2018年2月初春,广东深圳,某酒店会议厅。
在国歌的背景声中,考生们诵读着一句句模式化的宣誓词。
接下来,等待他们的便是10天10夜封闭式公考面试班的集训课程。
不疯魔 不成活
备考群像
在拥挤的酒店房间外:走廊里、过道上、大堂中,考生们都穿着厚厚的外套,拿着书本,对着空气各自练习着语言表达。
在这些人里面,有刚大学毕业的应届生,有已经工作的社会人,有失败多次依然坚持考试的人,还有因为结婚放弃公务员职位之后重新再来考的。
尽管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但他们备考的激情与紧张感似乎足以给自身提供充足的热量,借以取暖。
房间外闹哄哄的声浪渐渐平息,镜头转向一间小型会议室——
这是检验检疫班的备考战场,也是影片中所占篇幅最多的一个小集体。
在这里,正在进行的是面试中的礼仪培训,老师叫到号码的同学依次进场:
向考官问好、鞠躬、双手需放在桌子上、面带微笑、与考官致谢、转身离场。
因为是培训的第一天,考生们大多表情紧张、肢体僵硬。
而此时培训老师的亲和力,却冲淡了尴尬的气氛,她是一位面容清秀、声音甜美的90后女孩,桌上摆着一杯奶茶。
这显然打破了许多人所以为的“公务员老师都是教导主任”的刻板印象。
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考生们每天需要用超过10个小时的时间来接受培训,每天都要参加一次模拟面试,并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考试顺序。
如果抽到两个题目,那么答题时间为十分钟,包括老师的题目叙述、考生的思考时间和正式答题时间。
所以,大家在平时练习时,都会用视频拍摄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答题状态和对时间的把控,以便于不断修改和精炼回答的内容,呈现出更自然通顺并富有逻辑性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之间、考生与老师之间逐渐熟悉起来并“打成一片”,互相帮助和鼓励,努力学习的气氛逐渐渲染开来。
一场游戏与生活细缝
备考中的小确幸
影片中多次出现考生一起玩 “你说我猜” 游戏的搞笑场景,并引发了电影节现场观众“杠铃般的笑声”。
当封闭训练进行到一大半时,考生们便需要这种自娱自乐来缓解紧张的情绪。
DOCO君看到此处时不免思考了一个问题——
你来表达我来猜,是否映射了考官与考生之间相互的心理揣摩?
在映后交流中,谢卓颖导演的阐述证实了DOCO君的这一观点。
游戏环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亮点。
一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在自己备考间隙与她可爱的女儿进行视频通话——这是一个出现了两次以上的场景。
通过导演的阐述,我们得知:
原来这位妈妈曾经考上了四川的公务员,后来却辞去四川的工作来深圳结婚生子。现在孩子长大了,她又想重新再次参加考试。
这个看起来不足为奇的个体事件,被放置在公务员考试这个宏观大环境下,便也显得尤为温馨了。
导演用近景与特写,屏蔽了物理大环境的干扰,把尽可能的温柔深情都聚焦在了这位年轻母亲的身上。
还有一位非常健谈、自来熟的男考生,在复习之余经常主动打开话匣子。
同学问他为什么报考公务员?他用半带玩笑的口吻说:“妈妈告诉我要么考研究生、要么考公务员,你总得考一个。我心想考研没那个能力,考个公务员玩玩为国家做点贡献。”
还有一次,大家偷偷在走廊里闲谈,说到不同城市培训班的费用不同,价格在2万到5万元不等,没考过就全额退款;
更甚者,在临近集训的最后一天,状态不好,悄悄向老师“求助”,让老师多夸夸自己、鼓励自己……
虽然现在,在搜索引擎上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词条多达两千七百多万条,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社会现象;
但也许,考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群普通人做出的普通选择”而已。
正如影片海报上的英文题词:“the circles asked : to be or not to be.”
《公务员》关注了备考公务员的考生群体,在这一极少、极难被拍摄到的群体外围,找到了有效的切入口,游走在真诚与不真诚之间的人物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导演抛弃了愤怒或讽刺的作者态度,以纯粹旁观的方式呈现出群像的挣扎和抉择。
《公务员》导演谢卓颖的创作阐述
很多年轻人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确立了报考公务员的目标,所以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他们报各种专业的培训班,学习有关公务员的知识。
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学生去报考这个公务员考试?
而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所以,我很想通过拍摄纪录片,来了解这些未来的公务员究竟是怎么样培养出来的。
公务员热背后折射的是,当代年轻人就业、经济压力和缺乏安全感的体现,目的是追求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
不过,不少年轻公务员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却出现了极大的心理落差,他们需要面对工作高压、生活高压、舆论高压。
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否应该去做公务员,已经成为很多即将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鉴于此,DOCO君在影片首映结束后,与《公务员》导演谢卓颖来了一次“年轻人面对年轻人”的探讨与专访——
Q:专门拍摄公务员这一群体的纪录片作品非常少,拍摄真实的公务员生活也很不容易,你为什么会选择公务员培训机构这个拍摄主题和角度呢?
A:两年前开始接触到这个领域,但最初接触的是笔试部分,切入点不是太理想。从而转向面试部分,发现它的形态更丰富,而且是很少人能触及到的封闭式训练。
公务员考试在日本、韩国、印度、欧洲都有覆盖,已经是个全球化的社会议题了。
再加上身边选择公考的朋友比较多,与我的生活更加接近,容易感同身受。况且公考已经逐渐发展为比高考更加备受关注的考试形式。
Q:你在拍摄之前,心中会有一定的预设吗?
A:会的。开始认为集训中会有比较多的紧张和矛盾,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大家都是很普通很日常的状态,就这样一点点打破先前的预设,与想象中截然不同。
Q:考生的年龄层不同,老师们也都很年轻,他们的身份背景是什么?
A:老师的构成,一部分人之前已经考上了公务员,后来辞职来到培训中心当老师;一部分人也是研究生学历以上,单独成立了考试研究院,研究考题、制定学习方案等。
Q:培训时,老师和考生对于你的拍摄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A:记录时的状态很真实,我会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他们也不会太管我,是比较自然的状态。
Q:成为公务员前与成为公务员后,你认为有什么差异化的表现?
A:跟常规的想象不同,公务员其实压力很大,工作内容也比较多比较累。公众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考生在“进门”前,并没有接收到这种事实。
Q:这部纪录片感觉不像是拍摄公务员题材,而更多的是在展现年轻人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你对此是怎么认为的?
A:主题是考试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抉择其实也是一场小型的考试。
Q:关于考题,有些是宏观目标,有些是基层工作,你觉得考题方面呈现的语言逻辑是什么?
A:题型设置与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是符合岗位能力的。面试中的问答环节最吸引人,考官在问考生,同时也是在问我们自己,可以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一同思考。
Q:影片运用了4:3的画幅,而不是16:9,这是有什么用意吗?
A:4:3画幅,可以更多关注到人以及人的状态,避免多余环境因素的干扰,包括剪辑时跳切的运用等。
Q:你本人打算过成为一名公务员吗?
A:我本身是没有考公务员的打算的,因为周围的朋友报考的比较多,所以觉得这个题材会有一定的看点。
Q:为什么单单选择了广东地区进行集中拍摄?
A:广东地区(深圳)在拍摄时,联络方面比较顺畅,培训机构的种类也比较丰富。
Q:接下来的拍摄计划都有哪些?
A:近期在筹备一部剧情片和一部纪录片,纪录片是比较靠近实验性的探索。
*点击【阅读原文】
浏览FIRST青年电影展官网,了解更多
◆ 撰文&现场记者 | 佐伊
◆ 排版编辑 | 康诗蕾
转载授权或合作
请联系 docokun
诚意支持原创
赞赏真实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