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用装置艺术讲述人类灾难史
策划 | DOCO编辑部
编译 | 孟浪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各奖项于今天凌晨揭晓(柏林时间2月29日晚),其中,伊朗电影《无邪》斩获金熊奖最佳影片,韩国导演洪尚秀凭借《逃走的女人》摘得银熊奖最佳导演奖,一度爆出好评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获评审团大奖,而备受争议的《列夫·朗道:娜塔莎》则拿下杰出艺术贡献奖。
此外,最佳纪录片最终颁给了柬埔寨著名导演潘礼德所执导的《辐射》,这也是他以纪录片导演的身份在欧洲三大获得的又一次殊荣。
《辐射》剧照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潘礼德是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的一名幸存者。他出生于1964年,在11岁时他就和家人一起被红色高棉政府投入了劳改营。在劳改营中他度过了四年之久的囚徒生活,后来他又亡命于泰国,在泰国的一个难民营呆了一年后他才逃跑至法国巴黎,并考取了巴黎高等电影学院。
而正是由于他这段颠沛流离的亲身经历,所以一直以来,潘礼德都对柬埔寨的历史和现状非常关心,也致力于用影像表现过去与现实。
潘礼德曾与安吉丽娜朱莉有过合作
潘礼德的纪录片以表现种族灭绝、人民流离失所和极权政府而闻名。1989年,他的第一部纪录片《战地2》就记录了在柬泰边境地区难民营中的生活。此后,他又以《稻田里的人们》《战后的一夜》《游魂之地》《吴哥人民》等影片展示了柬埔寨在经历红色高棉政权后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持续思考。
2003年,导演潘礼德走访了位于金边的TuolSleng监狱,在长达三年的拍摄时间里,他通过对当年狱卒和受刑者的大量采访,制作出了《S-21:红色高棉杀人机器》这部纪录片,影片以记忆重演的方式向世人再现了那段令人不忍卒睹的残酷历史,并在当年荣获欧洲多项电影大奖。
《S-21:红色高棉杀人机器》海报
2013年,他的另一部作品《残缺影像》又以手工泥偶+口述史+历史档案的方式讲述了70年代发生于柬埔寨国内的种族屠杀经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体现了他在纪录片美学上所做出的新的探索。该片不仅使其拿到了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大奖,还让他成为了柬埔寨第一个被奥斯卡奖提名的导演。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潘礼德用纪实影像和实验美学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电影与记忆、视觉表现与伦理、媒体见证与正义审判之间复杂关系的关注。
《残破影像》官方海报
而在此次的柏林电影节中,潘礼德的新作《辐射》不仅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主题,他还将关切投向整个人类灾难史,犹太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越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广岛核爆炸、福岛核泄漏等事件都成为了构成影片内容的素材之一。
除此之外,他还用影像装置艺术、融媒体艺术将影片的风格进行重构与升级,使得自己的创作超越了单一纪实的局限,并更具抽象色彩。
这部《辐射》究竟为观众呈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或许下面这篇文章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原文刊发于《VARIETY》,原标题:‘Irradiated’: Film Review ,作者:JESSICA KIANG
柬埔寨导演潘礼德执导的纪录片《辐射》描述了一种让很多人都曾感到震撼的历史记忆。在被分成三个面板的屏幕上,黑白战争档案影像一分为三地移动着,讲述者说,“我在士兵的眼睛里搜寻……但什么也没找到。”
任何一个曾长时间盯着已故亲人的照片(影片中出现了许多这样的照片,在潘礼德的创作中,他一直是这样做的),或盯着一张描写冲突性场景的照片的人,都可能会相信他们从图像中必然地会寻找到一些关于悲剧的线索,但令人失望的是,此片并没有给予我们这样的觉悟。
《辐射》剧照
这种矛盾让《辐射》变得更有信息,也让它变得更为复杂。影片所涉及的范围很广,野心很大,甚至超过了潘礼德此前最著名的奥斯卡提名作品《残缺影像》。在那部影片中,潘礼德对恐怖事件的挖掘主要集中在柬埔寨的种族灭绝史。而在此片中,虽然也涉及到红色高棉杀戮场景,但它们与广岛核爆炸、纳粹死亡集中营、越南战争以及无数其他全球暴行是并列的。
此外,潘礼德还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装置性艺术,包括玩偶、照片、纽扣等,当这些东西叠加在档案影像中时,简直就像幽灵一样。同时,Andre Wilms和Rebecca Marder带有哲学意味的双重画外音也让人联想到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他们为影片注入了一种柔和的诗意。
《辐射》剧照
不过,影片中也有一首不幸被过度使用、持续不断的Marc Marder配乐,这首曲子的意象实在太过残忍、残酷,它无时不给人以一种忧郁的感觉。
在影片前半段,两名跪在土坑里的男子被随意击中头部。目睹一个真实的人及其真实的死亡时刻一直是我们在电影中最后的禁忌之一,但它在这部影片中是被随意打破的。后来,有一大段镜头是表现尸体被扔进万人坑的画面,有些人会忍不住说“他们就像布娃娃一样”,但我们明显知道,布娃娃始终是不会移动的,它们不会倒在冰冷的死人堆里。只有在这个片段中,潘礼德才把音乐完全剪掉,也没有画外音去解释画面。它完全是无声地在播放,这似乎是这个特定序列的正确选择。
《辐射》剧照
《辐射》在表现人类的灾难史方面确实是成功的,但影片在表现这一系列主题是引用了如此多的骇人景象,也让人不得不发问: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盯着这些图片(我们常常想躲开)确实会害怕,但我们实际上从死者的眼睛中意识到了什么呢?
潘礼德做出最引人注目的选择是把银幕分割成三个相等的方框,通常这三个方框会展示相似的画面,这给人一种对称的、万花筒般的效果,例如,希特勒会在一个集会上大步走在一条几何形状的笔直大道上,向围观者敬礼。另一些时候,它的呈现效果又是非常立体的,我们的视觉似乎沉浸在了可怕的大屠杀中,以至于无法逃离。
这部影片的关键就在于重复,在之后的讲述中,有一句旁白就说到:“你需要重复你自己,因为邪恶是根深蒂固的。” 当没有重复性图像出现的时候,或当不同的画框显示同一整体的不同部分时,影片就像是Hieronymus Bosch设计的三联画一样。
《辐射》剧照
因为潘礼德想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地狱般惨无人道的悲惨景象,在影片的最后,我们只能勉强看到一丝乐观的曙光,这让人非常沮丧。当影片的画面从广岛废墟转向纳粹集中营时,一组可怕的镜头展示了一篮子被斩首的头颅,从这些尸首的惨烈景象看,甚至很难去确定受害者的民族,因此也很难确定这幅画面所指的到底是哪种野蛮行为。
因此,尽管影片在表面上看来是在遏制一种遗忘历史、否认暴行的错误政治化浪潮,但影片的大部分效果却又是将所有的种族屠杀和大屠杀行为压制成一种痛苦而凄凉的绝望性表达。在最后,影片将画面停留在了战争公墓上,白色十字架的田野在阳光下看起来如此美丽,以至于你可以忘记它们代表了什么。
《辐射》剧照
虽然这部影片不够宁静或阳光,但它却以一种风格化的方式,将图像与意义分离开来:在一场场毁灭中,人类个体经历着异常惨烈的死亡,但他们似乎与这些惨像又脱离不了关系,任何人都好像是构成这种灭亡的一份子。战争好似地狱,但这个地狱却是人类造成的。
深度好文
第一部新冠疫情纪录片为什么是他们拍出的?
贾樟柯纪录片柏林首映,第一波影评来了!
独家采访
面对新冠疫情,这九位纪录片人如是说
奥斯卡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完整获奖名单
2020立春特辑
坚守 | 当我们谈论树的时候
抗争 | 战争爆发,她用镜头为女儿谱写了一部编年史
和解 | 泰勒·斯威夫特的自我和解
释然 | 《蜂蜜之地》:奥斯卡游戏规则的颠覆者
找片儿不过夜·往期回顾
2020.1.1-1.7
2020.1.8-1.14
2020.1.15-1.21
2020.1.29-2.4
2020.2.5-2.11
2020.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