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影响空气捻接稳定性的因素

2017-03-22 潘忠明 纺织器材在线

 

当前,纺织业面临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现状,空气捻接器作为自动络筒机的关键元件,与新型纱线、特种纱线捻接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问题已严重影响纺织企业新品种纱线和特种纱线的开发和生产,也迫使用户选择自动络筒机时首先要考虑空气捻接器性能,甚至为满足捻接的需要而更换原有自络主机。

空气捻接技术的最佳应用范围

从空气捻接的工作原理和当前各种型号空气捻接器的结构形式看,目前空气捻接技术的最佳捻接范围基本是以18.2 tex棉纤维纱线品种为中心,处于38.9 tex~7.3 tex的大区域中。新型纱线与特种纱线的某些品种正处在现有空气捻接器有效作用范围的边缘,而有些则已超出,如何解决此问题呢?

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研究发现,解决这些问题有2个途径:① 尽量挖掘现有捻接器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效用;② 研发适应新型纱线和特种纱线捻接的新型空气捻接器。

影响捻接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空气捻接稳定性的因素很多,笔者从退捻和加捻两个因素入手研究。

退捻

要保证在工艺设定范围内得到充分的,且上、下纱一致的退捻效果,应特别注意影响退捻效果的3个因素。

保证剪刀的剪切时序和一致性

剪刀的剪切时序和一致性涉及到剪刀质量及剪刀控制机构的稳定性,从机构上进行修复和调整就可解决。但由此引发的问题有:① 剪刀能否保证每次都能剪断纱;② 纱线在剪刀上是否有滑移问题;③ 上下两把剪刀能否保证在同一时刻剪断纱线。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因退捻效果不良影响到加捻效果,表现为接头滑脱和强度不高;如果这些问题随机出现,就会影响到接头强度的稳定性。

保证纱线被剪断后立即进入退捻管中

粗号纱不同于中号纱和细号纱,一方面因为它的曲挠性较大,剪断后脱离管口的负压吸入区域而不能被吸入退捻管中;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空捻器退捻管的口径相对粗号纱偏小,易出现粗号纱被横置在退捻管口不能吸入的问题。上、下两根纱线只要有一根未被吸入退捻管中进行退捻,捻接效果就会受影响;如果两根都不能被吸入的话,那么接头脱节问题就在所难免。

在捻接粗号纱时,车间温湿度应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尽量降低粗号纱的硬性,因为粗号纱捻接时,退捻管口径太粗或太细都会对退捻有影响。可在现有空气捻接器中选择合适的退捻管,并选择包芯纱捻接模式;建议使用专用退捻管解决该问题。

上、下两个退捻管设定不同的退捻捻度

上、下两个退捻管设定不同的退捻捻度,有时需从设备整体进行考虑,如空气捻接器以外的因素和捻接时大小吸嘴的气旋会造成原纱捻度的变化。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纱线退捻质量要求不高时容易被忽视;而特种纱线对退捻质量要求较高,此问题可通过设计新型空气捻接器或调整现有空气捻接器,使上、下两个退捻管产生不同的气旋和气流强度,分别使上、下两根纱线产生不同捻度,但调整工作量很大。

加捻          

加捻器材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粗号纱有专用的捻接块,它会影响捻接效果的稳定性,但是因为粗号纱已处于可捻区域的边缘,需考虑捻接器材对纱线的适应性,因此利用现有捻接器材对粗号纱进行捻接时,首先要对捻接块进行优选。

加捻气压的选择

加捻气压对粗号纱捻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一般选择0.75 MPa~0.85 MPa的气压较为合适。捻接粗号纱时,机器最好配一个增压泵提升压力,以保证捻接块的出口气压,要注意并检查相应的电磁气阀是否处于完好状态。这里的出口气压,是指每锭电磁阀的出气口气压,而不是车头的总气压。采取这种捻接方法和措施,可以改善现有捻接器材对粗号纱以及股线的捻接效果,提升捻接质量。

加捻气压提升太高后,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即气压超出现有某些捻接器材的受压范围,从而导致器材受损,所以最好采用耐高压的加捻器材,如耐高压捻接块。

 

 

本文为“纺织器材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经典文章

1.通知|首届“金猫杯”2016/2017论文征评颁奖典礼 暨钢领钢丝圈新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会议通知

2.重磅|“圈领达人”招募令

3.喜讯|首届“金猫杯”获奖论文落地啦!

4.《钢丝圈的几点使用体会》

5.《回花回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6.《胶辊胶圈的存储环境对纺纱质量有什么影响?

7.《导致自动络筒机回丝团附入的原因?

8.《根据企业实际找出影响毛羽的关键因素

9.《战略合作  助飞金猫

10.《工厂车间十大管理利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