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漂”6年,这对艺术家夫妻用2000幅画致敬西藏

醍醐 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醍醐 2021-02-11

这是来自喜马拉雅的

第 914 份礼物


●●●


黑木和阿亮这对在大昭寺邂逅的艺术家夫妻,在西藏游历6年,阿亮怀抱巨大热情创作近2000幅画作。在离开西藏后,黑木为排解对西藏的思念,用一年时间坚持创作《顶礼西藏365》,在这过程中她慢慢放下,明白不论在哪里,只有内心平静,幸福才会如影随形。今日醍醐君特邀黑木来讲述他们与西藏的故事。


大昭寺 2006年


●●●


为一人,择一城


2002年之前,我在广州一家影视广告公司从事美术指导,经过几年打拼,小有成就。9月底我辞职来拉萨旅游,对路上的蓝天白云、村落建筑、牛羊家禽、人物服饰等等一切都充满热情和好奇,拿着DV不停拍,如同所有游客一般。


这次在西藏的见闻,颠覆了我的认知。在广州的时候,人很防备,面对陌生人的问路冷漠避开,双肩包通常背在身前。在拉萨却发现可以跟任何陌生人说话,包背在身后很放心,拉链开了也有人提醒,不设防的感觉很舒心。


金顶至上 2006年


缘分让我邂逅了现在的丈夫阿亮。到拉萨后,我住在著名的八郎学青旅,第二天我和同屋的室友一起去了大昭寺。当时可以免费上屋顶,到了大昭寺的金顶,我不停拍着:回廊、金顶、帏幔。过一个矮墙,镜头一转,突然一张棱角分明英俊的脸出现在我的镜头里,长头发,率直的眼神坚定地看着我,他当时正在画画,那一刻我心动了。


因为有着同样画画的爱好,我们聊了起来,靠着大昭寺顶上那两只羊下厚厚的矮墙,站着聊累了就坐到地上,从下午四点聊到了晚上九点,才依依不舍回去。次日中午,我赶到大昭寺,焦急地在人群中搜寻着,心里揣着可能再也见不到他的恐慌,眼神一晃,他咧嘴笑着出现在我面前。


真正的故事从玛吉阿米开始,我们从中午开始喝啤酒聊天,看着楼下转经的人流,一直喝到半夜的十二点。我得知了阿亮的过往:他10岁开始学习绘画,没有上过专业的美术学院,凭着一腔热情,14岁就经常独自骑车游走家乡郊外写生。今年8月从老家甘肃张掖骑单车来拉萨,一路写生,帮村民画素描,村民则请他吃饭和住宿,靠画画全程只花了50块钱到了拉萨,用时20多天。


阿亮在娘热乡写生


从这以后的半个月里,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他用那辆从甘肃骑到拉萨的自行车,带我走遍拉萨市内和近郊,去喝甜茶,去村里不认识的人家小坐,去东郊看夕阳,去西郊写生。


但是当时的我,只是准备游玩一番后重回大城市,回归“正常的”生活。在我收拾心情重返广州后,他送我用时一个月完成的《拉萨的画室》作为生日礼物,那是走的前一天我们一起装饰的墙。


拉萨的画室 2003年


回去后我们天天通电话1小时以上,开始聊今后的计划:去藏北藏东,走遍西藏,走遍全国全世界。我们眼前豁然开朗,对新生活产生憧憬,仿佛美好未来触手可及,我开始对既定的生活模式产生了动摇。


分开半年后,我决定回拉萨。许多地方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自行车辙印,我们用绘画、文字和影像记录看到的一切,后来养了两条小狗,画画吃饭,快乐简单。


黑木和阿亮


●●●


灵性俱足,画家天堂


我们走遍拉萨周边,阿亮专注画油画,我则带上相机去记录美好的瞬间,偶尔灵感一来,也画上几张。


我们在根敦群培艺术中心认识了画友谷源(汪仕民)。拉萨的秋天五彩斑斓,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和他约好,找喜爱的村庄,待上一段时间。(醍醐君曾专访好友谷源:点击查看:在山野间、在路上,他发现了绝美西藏 | 尾随一群牦牛,他闯进了世外桃源!


有一年秋天,谷源不知从哪里弄了辆吉普。热爱大自然的画家,常常想象自己带着一大堆的颜料画框,在山村旷野朝霞黄昏中,挥洒自如充满激情的样子,更不用说身处西藏这块风水宝地了,于是我们计划用一个月以上时间出行写生。


带着家当出门写生


因为时间长,我们准备了很多绘画用品和生活用品。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加上一人几十个画框,两个大画架,四个尺寸不等的画箱,两捆画布,若干颜料调色油等等。等把所有家当都塞到车里,车顶冒出好大一截。


这一趟沿着去日喀则的线路,一路寻找可以绘画的村庄,打算有合适的就停下来住上几天,然后再出发去下一个村庄。我们事先没有踩过点,结果在尼木县吞巴乡遇到去年认识的熟人仁青,他家就在这里,在他的邀请下,我们决定停留。尼木也就是后来十分有名的藏香之地。


在仁青家搭帐篷


每天阿亮和谷源醒来就开始画画,周围常常围着好多好奇的村民。有一次,阿亮画好一幅正举起来看时,一个小女孩大声说:“很好!”把大家都逗乐了。在阿佳米玛啦家的院子里画画时,阿亮将阿佳米玛啦画进了画里,好多人看了都笑,阿佳米玛啦得意了好久。村里一位大学生还认真地说:“这一张画得很出色。”


尼木乡 2004年


我则带上摄像机和相机,去拍阿佳们打青稞,录下村民们手工做藏香,跟着姑娘们去体验沐浴节。


在村子里的时候,碰上象征丰收的望果节,村民先分好所有要农忙的家庭,一天两三家,全村人都会在那天帮着别人家卖力干活:打青稞、装袋、背回家、打碎青稞杆做谷草、收拾等等一切工作。“今天替别人好好工作,明天别人也会为自己家好好工作。”当天打青稞的主人家还会准备糌粑、酥油茶等给所有帮忙的乡亲们吃。在休息的间隙,大家唱歌跳舞,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阿亮也在这十来天中画了大大小小60张写生,兴奋得就像农民看着满满口袋的青稞堆在家里一样,无比满足。


尼木乡 2004年


尼木乡 2004年


尼木乡 2004年


因为画画,我们常常深入本地的村庄,和村民像家人般相处,画画由着大自然给予的灵感自由挥洒,日子简单而纯粹。


常常有人问我,这种日子靠什么生活。我脱口而出:“活着就行了。”我讶异于心态的彻底颠覆。之前在广州崇尚精英式的生活,而现在只希望能够简简单单返璞归真。


黑木在写生


阿亮在写生


阿亮随时都带纸和笔,停下来时就勾勾速写,画画水彩和油画。他还捡了个很小的铝盒,可以装一叠明信片大小的纸,用颜料先做好底,看到风景好的地方,随时拿出来画几笔,他说是练习色彩小稿。后来自己做框子和画布,还自己自制调色油。画画于他而言,就像生命般的存在。而我在画画上则比较“懒”,常常被阿亮笑话不是个画画的人。


我们都是夜猫子,喜欢在大半夜画画,点上浓郁的藏香,诵经音乐声音开得很大,气场很足,全身心浸没在那个状态中,经常通宵兴奋地画完,搁下笔的那一刻,才发觉疲惫不堪。


东方布达拉 2007年


后山印象 2008年 

拉萨的家后山,在这里度过很多美好时光


众生鱼 2009年

阿亮最喜欢的作品


在拉萨的6年里,阿亮画了近2000张画,灵感来自在路上的每个角落。艺术本来就是非常具有灵性的表达,而西藏灵性俱足,饱满纯粹,在我们看来任何地方都无法取代。


星空下 2005年


●●●


6年拉漂,灵魂沉淀


大昭寺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尤其在冬天,阳光温暖,来做生意的汉族朋友回家了,大街上很多彩色头发的外国人,国内游客变少,因为农闲来朝拜的藏族人络绎不绝,大昭寺门口密密麻麻全都是磕头的垫子,整个广场也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回归拉萨本来的样子。


坐在大昭寺门口一旁的我,看着朝圣的人,常常想着:为什么我们的思想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我们求神拜佛是为了自己,浮躁自私的心里,一丝都装不下别人、也装不下慈悲。我们也没有耐心停下来,安静地坐一会儿。而这些朝圣的人,不为钱财名利,只为众生平等圆满,倾其所有地祈祷。


大昭寺桑烟 2007年


有一天,在大昭寺门口看到两个供曼扎的藏族女人。供曼扎,就是盘腿而坐,腿上铺块大绸布,盛着青稞、还有许多散碎的绿松石、红珊瑚等等宝石,有的还有一些金戒指类首饰,左手握青稞,执持曼陀罗的底边,再用右手抓一把青稞与宝石的混合物,依照仪轨撒在曼陀罗盘上,口中念诵着经文。


在路上 2008年


几颗小小的绿松石伴随青稞从曼陀罗上跌落到地上,一个藏族人走了过来,从地上捡起来了这几颗绿松石,用眼光示意供曼扎的女人:“可以拿走吗?”供曼扎的女人嘴里仍然低声念诵着,眼睛却露出了笑意,对着那人轻轻点头。


我被这样的一幕给惊到了,俗气地替她心疼:“这可是绿松石呀。”我观察她们的表情,依旧是微微闭目,念念有词,仿佛刚才无事发生。


我想,原来“放下”是这样的。


沉积的虚空 2005年


我们常常被人问,为什么要抛弃安稳多金的城市生活,在拉萨无所事事地晒太阳?或许有一句话能代表我的心声:“安全就像一根拐杖,你不丢掉它,就永远无法好好走路。” 这是一个人心动荡不安的时代。所有“拉漂”,或多或少内心里总有那么一点点反叛精神,不想遵循主流社会的条条框框。我喜欢真正热爱西藏的“拉漂”,他们的脸上总是流露出一种神情:拉萨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磕长头的孩子 2007年


我希望用时间让“漂”慢慢沉淀下来,踏实地把拉萨当作生命中最自然不过的人生一部分,随遇而安,扎根于此,除了喂养自己的灵魂,也让更多对西藏一无所知或错误理解的人,了解这个最高处“家园”的风情与文化。


我们用绘画传达着西藏的自然人文,表达内心的热爱。如无意外,我们愿意一辈子这么生活下去。


●●●


小佛成长,学会放下


人生总是无常,2008年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离开了生活了6年的西藏,当时计划1年以后回来,结果因缘际会一直没有再真正回来。


离开西藏后,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别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国大理,但没有一个地方能像西藏如此厚重温暖。我很多时候总是会想起西藏,和西藏做对比,让心里愈加不平静。



有一天晚上回家,我看见一位中年拾荒者在翻垃圾堆里的已经腐烂的食物。心里有些哀伤,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应该有家吧,但是没有人在意。


我想起在拉萨也给乞讨者饭吃,有次在饭馆,一位穿着厚厚的藏袍的老人家,希望我们能将没吃完的凉拉皮给他,阿亮用塑料袋装了之后给他,又想起没放筷子,拿了双筷子追出去,发现原来还有一位奶奶,他们一起坐在台阶上,吃完互相搀扶着离开。我和阿亮长久地看着他们的背影,没有可怜,而是感动,不知道我们老了,是否也能和自己的至亲,如此互相搀扶。


我在拉萨看见乞讨者时不悲伤,送点吃的,他们吃饱了就开心地去晒太阳,去歌唱。而在其他地方看见乞讨者,却难过得想流泪,脑海里只有两个字——挣扎。



种种对比,让我们对西藏的思念与日俱增,但身边朋友无法感同身受,无处诉说。直到2011年底,有一天几位朋友约着用一年时间每天完成一个内容,我决定每天完成一幅小佛的画,名为《顶礼西藏365》,以排解对西藏的思念。



画小佛是源于听过的一句话:“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妄想执着不可证得。”我想每一个人其实都有佛性,只是我们蒙尘太久。我的内心里也有一尊佛,她应该是位小小的、还没有成熟的小佛,每天都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慢慢长大,学会将痛苦的思念转化为微笑的回忆。


用365天致敬我最爱的西藏。坚持画小佛确实有效,当完成365张小佛后,我平和了很多。日子漫长,还得继续再投入这大世界中,去清醒地经历、痛并快乐地成长。




去年,我再次提笔在宣纸上画了几张小佛线描,时隔多年,小佛又有所成长,心境平和了,也放下了执着,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品。




以前紧紧抓住不放的东西,现在都能微笑着放下,不舍的东西,都能平静地舍弃。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的时候,不管在哪个城市生活,幸福都能如影随形。



【相关阅读】


不丹,终结常识之地

在拉萨,看见幸福的样子

1%的旅行:在八廓深处看见拉萨

治愈系摇滚诗人许巍:摇滚的尽头是信仰

隐藏在旧土房中的无价之宝,千岁阿基寺

那些不考公务员的藏族青年,现在过得好吗?

从牧民到鲁迅文学奖,一场画展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面





点击“阅读原文

寻找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招聘 | 加入我们,让世界遇见当代西藏!

查看醍醐开放职位


醍醐艺术中心·拉萨

拉萨市仙足岛环岛南路 0891 6626599

醍醐艺术中心·上海

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30号(衡山路口) 021 63152563

醍醐古城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转经道东街13号 0891 6500134

醍醐衙门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口 0891 6831926

醍醐古树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旁拉让宁巴古院口 0891 6549551


 觉得不错就顺便点个好看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