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图录揭开的历史

苏丹 四面空间 2024-04-21


点击关注四面空间


《历史之巴士》,设计:岳祥▲





历史就是一辆满载图录和笔记的巴士,一路遗撒,扬尘而去。

史记就是追逐巴士、捡拾这些笔记和图录的行为,一路狂奔,永不停息。

但真正的历史,永远在窗外、在脚下,如穿掠发根的疾风……


苏丹 2019/6/7于佛罗伦萨





1999年我个人工作室曾经在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公司暂驻一年,国图公司大院因其特殊属性,总会有关于图书的奇遇。我在那里最令人难忘的一次购书经历发生在其家属院的门口,这个特殊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一个跨世纪的情结,就是对苏加诺(Sukarno)总统和印尼艺术的好奇。

国图公司大院是一个基本完整的社区,不仅有办公楼、库房和后勤用房,还有家属院。一次晚饭路过家属院时,恰逢一个家属在处理家藏的图书,一个收破烂的小贩面对地上一大堆图书正一筹莫展。趁着破烂王还没有装车,我蹲下来翻弄那堆书,就像沉浸在一堆草木灰里希望扒出一个烧糊的土豆一样,充满着期待。突然一本“巨作”闯入我的视野,尽管只露出一个角,但是从开本、厚度、封面的风采看得出它绝对是一本上等的货色。抢出来、端在手中翻开之后发现这是一本极少见的图集,其中画作彩页均由照片裱于书页之上。再细看封面,其上中英文混合编排,中文用繁体赫然写着“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工学学士、博士藏画集”。我不由得内心一阵狂喜,然后故作镇定压抑一下激荡的心情开始和小贩讨价还价。那贩子从我的表情和举止上还是看出一点端倪,立马将这堆书的售价整体提高了五倍,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终于双方妥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皆大欢喜。

《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


《投身火窟》,作者:伊·格·约曼·莫列-西达(印尼)▲

1

精彩纷呈且悬疑迭生


回到工作室后仔细翻阅,发现这其实就是一本图录。其中有几张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苏加诺总统的,比如毛泽东所赠齐白石、周恩来所赠徐悲鸿的作品,这些在当时都是代表中国大陆最高艺术水准的艺术家创作的,可见中国政府当时对中印(印尼)关系的重视程度。此外,该图录还展示了苏加诺总统的艺术视野,比如印度教题材的史诗性绘画和波斯细密画、巴厘岛风情的鬼怪题材绘画,另外还有一些来自欧洲以及东南亚国家艺术家的作品。除了中国国家领导人赠送的国礼之外,还有几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也在图录之列,比如任伯年、张乙欧、温悲鸥等,其中尤以一个叫李曼峰的艺术家作品出现次数最多。看得出李曼峰在当时的华人艺术家中绘画的水准堪称一流,但是在大陆地区却鲜为人知。

周恩来赠苏加诺作品《马》,作者:徐悲鸿(中国)▲

毛泽东赠苏加诺作品《松和牡丹》,作者:齐白石(中国)▲

月是故乡明,作者:温悲鸥(中国)▲

《买烤肉串的》,作者:李曼峰(中国)▲

面具、果子和水瓶》,作者:李曼峰中国)▲

浴后》,作者:李曼峰中国)▲

其二是关于这本画册的特殊装帧方式,大十六开精装本加了彩色的封套,翻拍的艺术品照片被逐一精心粘贴上等的纸本上,围绕着图片还加印了凹版。看得出,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画册,形式隆重、质量考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会有这样一种形式的图录出现呢?表面上看它和文化交流有关,背后一定有特别的政治语境和外交局势。

几年前波士顿的两位书商来访,交流中我聊到了当年在国图公司偶拾的那本特别的图录。令我欣慰的是,这两位书商当时就跟我表示他们知道这套书,他们认为这套图录是研究东南亚现代艺术发展历史重要的文献。但是他们也提到该套丛书一共有六册,为此我感觉到少许的遗憾,因为自己只有其中的一本。

青蛙跳嫦義舞》,作者:勒吉印尼)▲

祭神》,作者:伊·格·格·戈波特印尼)▲


总觉得这本书带有某种悲情的色彩,因为印尼这个政局动荡不安的国度,因为苏加诺总统悲惨的政治结局,还因为中印之间关系几次重大的转变。在艺术方面也颇有几分相似性,传统、文化殖民、民族主义不息的争斗……

 

2

现代艺术与民族独立运动


印尼的现代艺术发展有两个支点,其一是荷兰殖民者所建立的欧洲传统造型训练体系和审美体系;其二是印尼民族主义阵营。两个阵营各自有其专属的文化机构、教育机构以及社会规则,但路线上也时有交集,彼此对立又相互融合,影响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印尼的艺术在战争和独立运动中得到了发展,1946年Sukarno总统将共和国首都从雅加达转至日惹。许多艺术家都积极响应并追随领袖来到日惹,使之成为一个贴近革命的艺术中心。1950年ASRI视觉艺术学院在日惹成立,教师大都来自于抗荷游击队里的艺术家,他们注重于写实性的绘画技巧训练,但是在创作风格方面,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表达,这一体系也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扶持和认可。

岩厘少女,作者:奥克·孙泥卡(荷兰)▲

两个头顶水桶的女人》,作者:鲁·本纳(荷兰)▲

兰花和碗,作者:佐安·勃·纳·凡·庚特荷兰)▲

马都拉海滨》,作者:斯·勒·德克 荷兰)▲

风景》 ,作者:伊曼荷兰)▲

庙前小贩》,作者:佐·柯尼克德国)▲

与日惹的政治环境不同的是,战后爪哇岛西部仍然处于殖民政府的统治之下,万隆就处在这个被殖民力量统治的地区的中心。在独立战争以前,万隆已经是印尼现代科学和建筑的重要中心,它占据着印尼绘画史的重要地位,许多艺术家工作于此,特别是那些风景画家。万隆艺术学院是一所旨在为高中培养老师的师范学院,其教师从荷兰招聘。1954年,该学院的学生在雅加达文化宫展示了他们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全都基于欧洲立体派以及抽象主义的绘画原则,在当时一度被印尼批评家和作家所病垢,Trisno Sumardjo甚至在杂志撰文:万隆已成为西方试验场的奴隶。

《生活的享受》,作者:阿·耶·勒·玛耶尔·德·墨尔弗列斯(比利时)▲

海上黄昏》,作者:范厚平越南)▲

 

3

艺术赞助人的优良传统


印尼的艺术收藏始于精英阶层,在印尼的荷兰商人Regnault就是一位大收藏家,他的收藏包括欧洲艺术家的先锋艺术作品。20世纪30年代,Renault曾将他的收藏借给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然而当时博物馆的负责人认为这些艺术对于大众来说过于现代,就将这些作品移至地下室。遭遇冷遇之后,Renault决定把它们带到雅加达展示,于是这一批在欧洲艺术机构看来都过于先锋的艺术作品之后居然来到了印尼这样的一个受欧洲文化影响的边缘地区。正因为这样,印尼的荷兰人以及印尼的贵族阶层得以较早地接触到了梵高、毕加索、查格尔等伟大艺术家的作品。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工学士、博士像,作者:巴苏基·阿卜杜拉(印尼)▲

如果说荷兰人Renault是印尼社会现代艺术的启蒙者的话,那么Sukarno总统就是印尼社会崇尚艺术之风的重要引领者。Sukarno总统对艺术的追逐源于个人兴趣和政治运动两个动因,他曾委任画家兼共和国军队的上校Agus Djaya搜集绘画等艺术作品,为筹备国家艺术博物馆做准备。在我收藏的那本珍贵的藏画集的自序中Sukarno这样讲道:“活跃的民族的生命,是不曾停止过前进的。活跃的艺术也一样,从不会停止过前进的……”

印尼的收藏家大多也是当地的实业家和商人,他们多有自己的藏品空间,并且非常之专业。他们不仅支持和扶持本地的艺术,同时关注全球艺术的发展状态。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自二十一世纪初的兴起,和印尼的收藏机构和个人介入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丁绍光先生甚至认为,印尼的藏家在亚洲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林运强先生家里,苏丹与林先生在丁绍光作品前的合影▲

 

4

切身的认知印尼当代艺术

 

2019年的三月因为工作原因,我访问雅加达一周左右的时间,期间走访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机构和个人。首先是和当地的重要收藏家林运强先生有了密切的接触,林先生是清华大学六十年代毕业的校友,他的收藏极具经典性,几乎涵盖了整个印尼的现当代艺术历史中的经典作品。他在雅加达的住所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到处布置了他收藏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在庭院里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如王广义、杨少斌、向京、陈文令的作品,在起居室显赫的位置更是悬挂着方力钧的巨幅油画,以及印尼现代绘画的代表人物SUDJOJONO、AFANDI等人的油画作品。

林运强先生家中庭院中的艺术作品《Cold》,2007,作者:陈文令▲

林运强先生家中庭院中的艺术作品《Avalokitesvara》,1999,作者:Li Chen▲

Dudu on the sofa》,2005,作者:He Sen(林运强先生收藏)

Siiip dalam segala cuaca》,1980,作者:S.Sudjojono(林运强先生收藏)▲Keretaku tak berhenti lama》,1989,作者:Djoko Pekik(林运强先生收藏)▲

Gerobak dan Pantai》,1974,作者:Hendra Gunawan(林运强先生收藏)

通过林先生,我还访问了 National Gallery of Indonesia、Musium Macan, Akili Museum of Art、Ciputra Artpreneur Museum等机构,它们藏品的系统性、作品的代表性和经营上的专业性令我赞叹。展览Hendra Gunawan作品回顾展的美术馆(Ciputra Artpreneur Museum)是Ciputra资助的,这个展览非常完整地展示了这位印尼现代艺术代表人物作品风格演变的完整历程。该收藏家中文名叫徐清华,是印尼著名的地产商,他自1970年开始收藏Hendra Gunawan 的绘画作品,在三四十年内共计收购了一百多张。同时他还组织批评家和艺术史学家立足于这些作品展开研究梳理工作,先后出版了两本画集。近十年来他本人与本地雕塑家合作把多幅他最喜欢的Hendra Gunawan的绘画作品制成雕塑摆在他家和购物中心。

Rudy Akili 家中的美术馆 Akili Museum of Art▲

Ciputra Artpreneur Museum里展出的Hendra Gunawan作品回顾展▲

印尼收藏家的状态和收藏的作品的品相以及数量令我感到非常的震惊,他们的收藏系统性很强,且有批评家在其中指点,藏家们和艺术家本人也保持良好的合作。除了本土的艺术之外,他们还广泛关注全球文化艺术的动态。这种良好的传统对于促进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驱动力。

在印尼期间由林运强先生引荐,我还结识了印尼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Enin Suprijanto,他给我介绍了许多印尼现当代艺术历史中著名的人物和作品,使我受益匪浅。有一次话题又转到了二十年前我在国图大院里偶拾苏加诺藏画集的经历,Enin听后很兴奋,他说我收藏的那个版本是当年周恩来访问印尼时备的国礼,一共只做了200本。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印刷,就做了照片装裱的形式。他的介绍让我茅塞顿开,终于理解了这本特殊书籍的历史背景和装帧缘由。

苏丹和策展人Enin Suprijanto的合影▲

 

5

印尼当代艺术与2022年卡塞尔文献展


2019年当代艺术界一个轰动世界的新闻,就是印尼艺术团体 ruangrupa被选定为2022年第十五届文献展策展,并担任艺术总监。五年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世界三大艺术展之一,对世界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一直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其策展工作对全世界的理论家和艺术群体都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而这份权力一直牢牢掌控在欧洲和美国的艺术推手手中,悉迄今为止,除了出身尼日利亚的奥科维·恩维佐(Okwui Enwezor)策划了第十一届文献展,卡塞尔文献展的策展人都来自欧美。

这次印尼团队获此殊荣绝非偶然,它既证明了一些存在的事实,也给我们预言了一些未来世界艺术格局的变化趋势。印尼艺术之所以能够突破欧美艺术霸权的桎梏,实为其自身厚积薄发的结果。文化的复杂性、宗教的多元性为印尼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与此同时,早期由教育机构主导的对西方艺术训练体系的吸纳、得益于收藏家们所打开的世界化视野、进入现代化以后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及至当代对社会性、全球性问题的关注,种种这些举措和态度无不推动了印尼艺术发展的扎实前行。由此我们不难相信,未来的印尼艺术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可能。

2019年Ruangrupa团队成员: Ajeng Nurul Aini, Farid Rakun, Iswanto Hartono, Mirwan Andan, , Indra Ameng, Ade Darmawan, Daniella Fitria Praptono, Julia Sarisetiati, and Reza Afisina.(图片来自网络)▲

 

6

再回到那本图录 

 

我个人的直觉,印尼艺术当下的状况和2002年的中国非常相像,对于整个世界艺术界而言,它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耐人寻味。同时这里的一切都生机勃勃,不断生产着新的思想和新的图像。富有阶层的收藏传统、评论家和收藏机构的职业性,对于良性的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而对于社会而言,印尼的艺术依然左派、右派、中间派并存,批判、修正、温和三种态度对社会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艺术映照现实成为不同阶层的话题,生活真正成为艺术的土壤,同时艺术不断在精神层面反哺社会。从文化的角度来透析印尼当代艺术的基因,也可以看出传统艺术、来自西方的现代艺术共同构成了这个系统中的技术体系,它们有效地支撑着整个艺术群体的创作水准。

《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

在我眼中,Sukarno藏画集无疑是一个印尼现当代艺术史的样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尼艺术发展的DNA。Sukarno总统虽然是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的领袖,但他的艺术审美取向却是包容的、宽阔的,既关注民族的、传统的,也热爱现实的、尊重来自于荷兰的美术体系。

我的印度尼西亚艺术史之旅开启于20年前的那一次偶遇,其内容虽为艺术收藏,但本质上却是发生在上世纪中叶的一场热闹非凡的政治和外交活动,和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全球结盟相关。人类的艺术何曾摆脱过政治的影响呢?艺术经常作为政治的一种鼓噪方式而存在着,更有甚者艺术就是政治本身。结束对雅加达的访问之后,我来到了熙熙攘攘的雅加达国际机场准备回国,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穿梭往来一片繁忙。显然,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开启。

雅加达市区,场景中充斥着由于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冲突和矛盾,而环境中的这些特质恰恰也是艺术产生的重要因素。▲


苏丹完稿于2019/5/5成都双流机场





四面空间艺术中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




特别鸣谢

www.szyuan.cn

深圳市元本室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长按关注四面空间

一面自我  |  二面周遭

三面历史  |  四面未来




 往期文章



异母之乳,他乡之土

专业的课 ——《我的大学系列》之八

校园角色——《我的大学系列》之七

好大一场陨石雨

上古神话与当代叙事

星火计划——《我的大学系列》之六

动词解释——《我的大学系列》之五

●当代设计与环境意识

“破碎的自然”之三解—— 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掠影

礼堂、食堂、宿舍和水房 ——《我的大学系列》之四

●在拥挤中的社会里呼吸当代艺术

●“专业的教室” 和 “不专业的走廊”——我的大学系列之三

●学士空间——《我的大学系列之二

●上下废墟,艺术家在行动

●雪峰上一道黑色的闪电

●绿皮车厢长征路—我的大学系列之一

●锦绣山河&鲤属故人

●何为盛宴

●电影中的当代图像美学——贾樟柯电影中的当代艺术诊断(之二)

●苏丹:我的学生拍电影

●酒窖里的那3000双眼睛——意大利酒庄之旅(之二)

●味觉的形式——意大利酒庄之旅(之一)

●宫庙有声·玄之又玄——声音艺术装置《响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