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舜礼:冷静的研判与理性的应对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旅游产业重振

高舜礼 巅峰智业 2020-09-05

摘要

3月1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指导,巅峰智业、旅豆学堂发起,中国联通联合承办,巅峰美景、华侨城旅投集团协办的“文旅振兴公益在线巅峰大会”召开。大会得到美团门票、同程旅游等战略合作伙伴鼎力支持,同时得到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阿里云、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执惠等千余家参与旅豆学堂在线培训单位的支持,12小时不间断直播交流文旅全产业发展,全网首日超70万人次在线观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原社长高舜礼围绕疫情的影响与应对两方面进行了分享,全文如下: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线上论坛。我主要围绕疫情影响及应对谈两方面的看法。


第一是怎么看待疫情下的旅游产业形势。我们要探讨旅游市场的恢复,离不开分析疫情影响的大形势。当然由于业界对此的分析,有些过于随意和想象,已惹得不少企业对此不感兴趣。因此,我觉得形势分析不能过于表象、简单和急躁,而要尽量冷静、理性和辩证。第二是如何积极推动产业重振。在这个问题上的相关因素很多,如官企学研、金融和中介机构等,但是长远发挥作用的还是旅游部门和企业,再加上旅游者,这三者向着共同目标迈进,就能达成市场与产业的复苏。


1

怎么看疫情下的旅游产业形势


旅游产业总体上这些年发展还是很好的,但遭遇新冠疫情影响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势头呢?我的感觉大致是三点:


(一)新冠疫情影响明显大于“非典”

这来自三个判断,一是新冠疫情已遍及全国,远大于“非典”多年所能及;二是蔓延时间较长,从突发让大家措手不及,到现在已经月余,还未触底;三是管制措施比较严格,人员流动受到很大控制。我今天到这儿来,路上车辆还是不算多的。综上,新冠疫情的影响应该大于“非典”。我不赞同一些业界人士对疫情的分析,觉得疫后旅游会有“报复性增长”、旅游会山花烂漫。我感觉形势没有这么乐观。如果疫情就像防控专家预测的4月份结束,旅游业便要受影响3个月,这中间还有春节黄金周、元宵节、情人节、清明节的传统热点,这段时间的影响能小了吗。


(二)新冠疫情影响判断要复杂得多

理由是三个方面。一是与“非典”相比,它波及地域、管控程度、蔓延时间都要大得多,旅游者内心所遭受的冲击自然也很大,这直接影响到灾后出行心理的复苏;二是现在业界重点关注的“小旅游”所受冲击较多,也就是说旅行社、景区、酒店等等,而真正要顾忌的是对旅游业的全面影响,也就是要立足大旅游、全域旅游,例如公务旅行、商务旅行、会展旅游、休闲消遣等等,它们在旅游业统计中占比不小,如果将这一块儿估计不上,那么对旅游影响的评估就不全面。而且由于第三产业占比已明显高于“非典”时期,跟2003年时相比,旅游业所受影响应比“小旅游”口径大得多。三是疫情在各国已较快发生和发展,有些国家已经过千人,有些国家每天以三位数的速度增加,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入境和出境旅游,这也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疫情的应对要沉着冷静

尽管疫情影响的形势不容乐观,但对疫情影响的应对也不能着急,企业不宜轻易丧失生存的勇气。一是旅游业具有较强的韧性。旅游业曾挺过了不少“当头一棒”事件。比如1994年千岛湖事件、1997年国际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疫情。这些都是对旅游影响很大的事,但我们都挺过来了。二是疫情对旅游业影响仅是部分的。它起码不像蔬菜种植、家畜养殖、生鲜运输等行业一样,也不像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的旅游吸引物、接待设施和条件并没受到很大影响。三是疫情期间的大半个中国处于旅游淡季。长江以北大多还较冷,黄河以北还在下雪。就是不发生疫情,这个时段旅游也不会很旺,淡旺季明显是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的特点。四是居民收入没有受大的影响。我国人均GDP已达1万美元,意味着消费次数会多、花费都会继续提高,这是支撑旅游的一个最积极因素。五是国家各部门、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救助政策。这次政策力度远大于以前,这也有利于减少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综合起来说,新冠疫情影响的形势很严峻,但对旅游业的重振来说,也并非没有有利的条件。所以,沉着、冷静、理性和辩证是最重要的。


2

如何积极推动产业重振


把这个任务完成好,有许多相关因素和工作方面,但最重要的是三个:旅游企业、旅游部门、旅游者。


(一)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当下要做好几个事情:


1、要争取享受扶持政策。要加强政策研究,吃透各项优惠政策,力争将政策能享尽享,勿使遗漏。这个方面漏掉了,既是吃了亏,也说明你搏击市场的能力不行。


2、加紧清扫“门前雪”。把企业必办的事情、难题尽量解决。如旅行社的退团及善后。这里主要靠企业负责人,要想办法、找出路、度难关。最近看到报道,有的旅行社开了微店,这对小微企业也是一种出路。有的景区利用空地开始种植、养殖,这在没有受灾害的年份,一些景区这方面已取得一定收益。


3、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也就是说对没有多大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要推陈出新,加快转型。如景区方面,对前几年刚开始建设的人造景观、大型综合体、特色小镇,这些如果说产品对应市场方面差距较大,又受疫情影响,就要抓紧转型,包括考虑从旅游业转出去。


4、认真决策今后去留。这是对濒于倒闭的企业来讲的。核心问题是还做不做旅游,做这个决策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业态制这宜、因自身制宜,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去把握。在这我要提醒一句:虽然遭遇这么大疫情影响,但对旅游产业讲,它的前景和趋势还是很好的,即所谓基本面没有变,因此要充分考虑、慎重权衡。


(二)旅游部门

旅游部门在应对这次新冠疫情时,动作迅速,较早就出台暂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政策,对景区开放的引导也非常及时。接下来在应对疫情影响需要考虑四方面事情。


1、积极为企业争取扶持政策。一定要注意把争取的关口和时机尽量前移,把该说的话说到、该提的建议提出来,在政策调研和论证阶段,你就要去做到这个争取,确保跟进及时、建言有力,避免“马后炮”。


2、做好旅游市场秩序监管。疫情恢复阶段,是市场秩序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想尽快恢复,难免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因此旅游的上级部门要求要很明确,下级部门要监管落实到位,确保疫情恢复期间旅游市场秩序有条不紊。


3、指导搞好旅游市场恢复。也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拿措施。这里不是条条杠杠越多越好,最主要的是能够落地和管用。同时,在这方面也注意让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主管部门重点是排忧解难。不要动不动跑得太靠前,我不太赞同有的地方动辄派出督导督查组,有可能会干涉到旅游正常市场运行。


4、研究解决难点性问题。国家和省级部门应把很多精力用于研究发展战略上,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下级部门去做所谓的“实事”。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几个: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下决心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改善旅游供给侧、立即完善假日安排问题。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都不是新问题,但以前没有彻底解决,应该借旅游产业恢复和重振的时机,好好地去研究和推进一下。对于省、市级的旅游部门,推动市场恢复的方法未必要因循守旧。有些省出台全省景区价格减半的要求,我认为未必要去这么做。因为你减半了,周边省市也减半,这样就会造成市场竞争。再如提出XX省人游XX省,在市场机制已经建立、高速交通也已实现的时代,这不是一种开放的思路。


(三)旅游者

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在疫情之后能够安全有序地较快出游,是旅游市场尽快恢复的重要条件。在复工期和疫情之后的出游,可能出现的情形是:


1、公务旅行、商务旅行等将是率先的。在当前的“复工期”出现。因疫情防控而隔离了较长时间,一些事情积压成堆,需要差旅去办。


2、逛逛公园、郊区远足将是很自然的。这也是在当前的“复工期”出现的。主要是城里人的周边休闲,应该算作旅游活动,但花费未必多,甚至无花费。


3、异地的中远程旅游将在疫情之后。也就是说防控专家讲得4月之后。不必期望一下就会“井喷式”、“报复式”增长,因为职工复工、学生复课的压力较大,多数人会依据轻重缓急安排生活,立即出游不会太多。当然,不排除个别地方在周末或民族假日(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局部的旅游复苏和小高潮,但在全国不会这么快地普遍起来。


4、旅游的火爆将持续在暑期出现。“五一”虽是连休,但仍不大可能出现井喷式暴涨,2003年“非典”之后的“十一”黄金周出游状况就是最好的参考。只有进入暑期,随着大中小学放假,居民出游可能才会兴旺起来,而且有可能会持续整个假期。


3

结语


综上,旅游业界的经营者可不必急于短期内会有大规模的接待。客源市场的唤醒有其自身规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淀过程。在市场还未到那一步的时候,过早地宣传营销未必就能立竿见影,要学会顺其自然,耐心以待。可先把其它事情办好,随时静候市场恢复的时机,或许是时下最为理性和得当的方法。

大会回看方式

长按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精彩回顾



精选分享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1 年,公司秉承“美丽中国·巅峰智造”的使命,是中国旅游规划行业的标杆企业、文旅产业创新引领者,提供 “以规划为引领,以运营为中枢,以营销执行和产品落地为双引擎”四位一体战略,为客户提供文旅行业一站式解决方案。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在上海、深圳、成都、西安等地设有分公司。公司资质全面,业务覆盖全国,完成2700余项高品质项目,累计运管景区百余家,打造了多彩贵州、大美青海、清新福建等一批知名旅游目的地,荣获“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