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行为规矩了吗? | 悦读

2016-07-21 李亦园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探险,充满惊喜和刺激。


行车的规矩


李国鼎先生(被誉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建筑师"和"科技之父")曾经转述过一则有关行的故事:他说在一次大宴会中,主人先是在客厅里招待大家喝茶,等到客人来齐之后,就招呼大家进餐厅去用餐,但是大家都很客气,谁也不敢先走进餐厅,推让了半天,只好序齿论长幼,才依序入席。等到坐定了以后,座中的一位外国客人好奇地问主人:你们中国人为什么在宴会时这么讲究礼貌,大家都互相推让,可是在马路上开车时,却又那样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呢?


李先生讲这故事的目的是要说明我们的国民缺乏公德心的情形,凡是在大家都熟识的场合就很讲礼貌,很守秩序;但是在互不认识的公共场合或陌生场合,大家就不守规矩了,好像守规矩、讲礼貌是做给自己人看的。


李先生用这个故事来劝国人要建立一种个人与群体的群己伦理,也就是要有公德心。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我们缺乏公德心、没有群己伦理的情形。


其实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尚可推演出许多国人在行的方面缺乏文化修养的现象。很显然的,汽车实是一种西方的文化,这种汽车文化除去有形的汽车体及机器之外,更重要的是尚包含一套无形的驾驶汽车的规则与伦理。然而我们东方人大半都只是习得或采用了有形的器物,却把那一套无形的规则忘了,或者是把规则用我们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它,于是许多问题就此出现了。


在西方驾车的伦理里,车子是要尊重行人的,所以过马路时,看到行人跨越人行道,驾车的人就会自动礼让,而在任何情形之下,礼让总是驾车人相互之间的默契。可是我们的驾驶人却另有一套想法,他们都觉得“一车在手”就比谁都大,抱一种有车就应当优先的想法,所以横冲直撞,绝不礼让。若有人超他的车,那更是大不敬,非超过去不可,如不幸碰撞了,就下车大打出手,真是蛮横之至。


种困境就是在文化采借过程中只顾到硬体的好处,而忽略了硬体背后的一套软体规则才产生的,没有那一套软体,硬体的存在有时是会引起更大的灾害的。


我有一个朋友从美国来新竹清华大学客座访问一年,回去后写信告诉我说他在台湾开车时学到很多“坏习惯”,回美国后再驾车就常常没有默契而几乎失事。驾车出事固然很危险,但是还有更多这种采借别人文化的外形,却不知道其无形的规则,而闹笑话喧腾国际的更糟的事。


我们假如不能在行的文化上多多学习,只是不断地花钱增加行的工具,那么最终有一天会变成到处都行不得,道路全为车所占了,只有停车之地,而无行车之道了!




旅行的规矩


另外一方面,我们自从经济富裕之后,兼之埠外旅游又开放了,于是到外地旅行的风气就盛行起来。旅游的事实际上也不是我们的文化,在传统的时代里,大家的经济都不是那么宽裕,要随意旅游谈何容易。即使要出门旅行,也是很不得已的事,所以对旅游一事,实在是毫无文化基础的,因而对旅游的种种规矩,更是毫无常识。


不知道搭飞机的规矩,不知道住旅店的规矩,不知道上馆子的规矩,甚至不知道购物的规矩,所以台湾旅客到处受人讥笑,到处被人看不起。有些地方的旅馆甚至不肯招待台湾客人,即使招待也很勉强,甚至另辟一个房间让台湾客人登记住房,以免进入大厅太过喧闹,别的客人受不了,使人看来实在很没有面子,这种缺乏修养的事,实在不胜枚举。


有一次我去美国开会,在飞机上看见一个台湾商人与空中小姐大吵大闹,一舱里的人都觉得丢脸之至。原来那位商人一上飞机就向空中服务员要酒喝,他用半吊子的英文说要一杯wine。所谓wine在英文中是指酿造而成的餐中酒,而餐前所给的则是如威士忌或鸡尾酒等蒸馏而成的烈酒,英文称为liquor或 spirit,他们并没有真正像我们的“酒”字的通称字,勉强也许有 alcohol一词,但他们通常都是称饭前酒liquor,餐酒wine,饭后酒liqueur等。


当时飞机刚起飞,一切尚未就绪,离吃饭时间也尚早,他们最多是给餐前酒liquor,当然没有餐酒wine可喝。然而那位商人要的只是随便的酒,并不懂还有那么多区别,空中小姐也未会出其意,所以就回答说现在没有wine。可是过了不久,有些外国客人开始要威士忌来喝了,那位商人看了就大为光火,认为空中服务员歧视他,服务别人喝酒,却不肯给他酒,大吵大闹,后来几经解释,才算平静了,但是满飞机的外国人都大为摇头,讥笑这些没有旅行常识的中国佬!


上面这样的事真是不胜枚举。有一次我和内人在西安旅游,某日傍晚在晚餐前到旅馆的购物店参观,我们看到比较特别的东西,就低声地交换意见。等到我们选定几件纪念物品要去柜台结账时,柜台的服务员和我们聊起来,问我们是哪里来的旅客,并且猜我们是美国来的或新加坡来的旅客。我问她为什么猜是美国或新加坡呢?为什么不猜我们是台湾来的呢?她说你们的口音像是台湾的国语,但是你们不像台湾客那样大声嚣张地说话,我们听了以后面红无语。




我们的旅客在旅行中确是非常地嚣张,其缺乏旅行的修养的确令人侧目,不仅进入大厅登记住房时叫闹争吵,而进住房间后则大开房门对面聊天,而且聊的都是大批采购的事,不但别人不得安宁,同时也使人觉得碰到庸俗暴发户的可憎!


除此之外,旅馆的员工与老板也都对台湾客很头痛,他们不但会把房间的小东西顺手牵羊地带走,而且把房间弄得大乱,他们不知道浴缸的帘子是挡水的,把帘子放到缸外,弄得浴室内满地是水;睡觉时都喜欢把毯子拉开来,睡得毫无规矩,果皮废纸乱丢一地,饮料咖啡泼在高贵的地毯上等等,所以老板和员工都很不高兴。


台湾旅客在外埠旅游时常起纠纷的事经常是在购物之时,而我们前面所说的暴发户心态更是最根本的原因。


我们的旅游者一窝蜂买名牌衣服饰物,买珠宝手表。但是在国外,尤其在欧洲,买名牌的东西也要有它的文化修养的,店员们熟识买名牌顾客们的种种细腻的欣赏、试用、谈价(不是讨价还价)、喝茶聊天介绍自己、包装、送货等行为,忽然碰到抢货般的购物者,漫天还价、恶行恶相的顾客,当然会感到不习惯,甚而怀疑对方是骗子,所以才会有报警说信用卡是假造的事件发生。信用卡固或有伪,但是不懂旅游购物的文化所引起的误会,才是真正的起因。


总之,有钱只是可以出外旅游的条件之一,缺乏另外一些条件,尤其是不懂现代旅游的文化,缺乏行的文化修养,不但使个人碰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使整个国民的形象破坏无遗。



● ● ●


本文摘自:《文化与修养》

作者:李亦园

出版:九州出版社




本书在揭示文化的意义与本质后,即采用文化人类学的分类法,介绍了科技、社群和精神三方面的文化,语言通俗,用例贴近生活,同时将作者数十年来研究“文化”和中国“民间文化”的两大理论架构纳入其中,使得通俗之中又蕴藏着深层的理念。


作者简介:


李亦园先生,1931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7岁就读于台湾大学,师事考古及人类学大师李济、凌纯声、董作宾等人,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曾任台湾大学人类学教授,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创院院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长,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是台湾人类学的奠基者。


目前活跃于台湾和美国的青壮年人类学者多受业于他。1984年当选为中研院院士。研究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学、比较宗教学、东南亚华侨研究、家庭宗教研究、神话研究等领域。


精彩书摘


穿衣的规矩

钱穆:做人的规矩

下跪和中国人的尊严

钱穆:做一个像样的中国人

林语堂:中国人的脸面

林清玄:过有品质的生活

内在高雅,外在雅致

别轻易暴露了你的浅薄

如何戒掉某种不好的习惯

开车是一场修行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读书会,成为会员,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另,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读·享 | 九州》电子杂志。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ID:jzhpress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

书香九州,智慧长留。


Copyright ©2016年

九州出版社读享团


Email:jzhpress@126.com

企鹅:2635599399

个人微信号:jiuzhou911,暗号:寂寞就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