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小说里的爱欲与拯救 | 悦读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十四点中,至少有五点强调经典需要重读或者反复阅读。当然没错。但我更倾向于从经典中找到阅读快感。
读经典,我指的是经典小说,其实可以像看美国大片,最重要的是视觉享受。获取快感,关键要放下仰视的眼神,抛掉各种关于经典的道听途说,以无知的姿态进入文本。也只有这样,经典才能还原。
最近我就是这样,陆续读了三本小说,毛姆的《刀锋》、霍桑的《红字》以及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一本好的小说,总会有些细节让读者忍俊不禁。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第二章:当阿里萨把他表示“忠贞不贰,永远爱她”的情书掏出来给费尔米纳的时候,从扁桃树的枝叶中掉下一摊鸟粪,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费尔米纳用来接信的绣花绷子上。
这个细节,消解了前面营造出来的阿里萨的爱情纯洁性,暗示爱情的不可信。这从阿里萨几十年里对情欲的追逐,却在费尔米纳面前说“我一直为你保持童贞”,也可看出。
阿里萨这里所说的“童贞”,应指精神层面。他曾试图保持肉体上的贞洁,这一点在他面临清洁女工的色诱时提到过。但当他失贞并感受到肉欲的快乐后,他开始主动追逐并以此为乐。不能说他对生命中的其他几个女人没有爱,但这却说明,爱不是纯洁的,也不是唯一的。
至于费尔米纳,我怀疑她从头到尾就没有爱过阿里萨,也没有爱过乌尔比诺医生。她与乌尔比诺医生的结合是世俗婚姻的典范。
费尔米纳年轻时与阿里萨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情窦初开,或者是出于对爱情的浪漫想象。所以,当她旅游回来,第一次见到阿里萨的时候,她的心思转变得那么迅速,而且毫不犹豫。这意味着她对爱情之种种浪漫想象的幻灭。
在乌尔比诺医生死后,费尔米纳再度接受阿里萨,也并非为了爱情。这里头,有她见到阿里萨社会地位提高的世俗因素,也有晚年凄凉寻求慰藉的动机,还有对年轻时期的怀旧情绪。这时候,肉欲从爱情舞台消隐,两位老人的互相爱抚无非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求。
他们太老了,老得不能做爱,也没有了爱。
(《霍乱时期的爱情》电影剧照)
《霍乱时期的爱情》最后一章描写到,他们在船上挂着标志霍乱的旗帜,在那条被糟蹋、污染的河上来回游弋。这表达的并非爱情最终战胜一切,而是揭露了人类的凄凉境遇——爱没有于世俗存在的理由,生命的残酷规律更能摧残一切。当然,马尔克斯并不对爱情绝望。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原动力。对爱情的绝望,很容易把人推向崩溃边缘。我相继读的其他两本小说,更多是关于拯救的题材:《红字》以宗教为背景,《刀锋》则以一个偏执地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形象,来说明爱情的苍白无力。
《红字》揭示了中世纪宗教对人类爱情的钳制,但我从文本中却也看出来,爱情在这其中扮演的是邪恶的力量。小说里的罗杰·奇林沃思就是邪恶的象征。
小说并没有着墨描写海丝特·普琳与牧师狄梅斯迪尔偷情的过程,而是一开始就描写海丝特·普琳被戴上惩罚的红十字,而狄梅斯迪尔牧师虽然心中充满忏悔,却没有主动站出来接受惩罚。最终,海丝特·普琳丈夫罗杰·奇林沃思的邪恶行径,让牧师认识到,唯有忏悔才能得到救赎。
(《红字》电影剧照)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狄梅斯迪尔忏悔:
我们曾一度忘却了我们的上帝,我们曾一度互相冒犯了各自灵魂的尊严,因此,我们希望今后能够重逢,在永恒和纯洁中结为一体,恐怕是徒劳的了。
上帝洞察一切;而且仁慈无边!他已经在我所受的折磨中,最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仁慈。
他让我忍受这胸前灼烧的痛楚!他派遣那边那个阴森可怖的老人来,使那痛楚一直火烧火燎!他把我带到这里,让我在众人面前,死在胜利的耻辱之中!若是这些极度痛苦缺少了一个,我就要永世沉沦了!赞颂他的圣名吧!完成他的意旨吧!别了!
爱情与欲望,主要是欲望一度战胜了神圣的宗教,而宗教又战胜了邪恶,完成了人的救赎。这就是《红字》想说的。
爱情是不可信的,但爱情存在吗?这恐怕是一个很傻的问题。你觉得她存在,她就存在。爱情作为生命的一个主题,还会永远地伴随着我们的永生永世。
我读的这三本小说,对爱情却充满疑惑。《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世俗爱情的荒谬,《红字》里纯洁爱情的幻灭,让人对爱情近乎绝望,但终究还不是彻底绝望,但在《刀锋》主人公拉里面前,爱情却显得不值一提。换言之,与追求生命的终极问题相比,爱情显得十分渺小。
我很喜欢把《刀锋》看作《星球前传》,都是“英雄”的“史前史”。把拉里当作译者所说的维特根斯坦,使小说更完整,也更有对比意味。
如果拉里当兵的时候没有亲眼见到战友的死亡,并由此困惑于生命问题,他自然会按照世俗的惯性生活。
顺便指出,在我们一生中,难免经历类似遭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从这里发生本质蜕变。即使发生变化,也不一定会像拉里那么彻底。
(《刀锋》剧照)
拉里和伊沙贝尔的爱情,一开始就是世俗惯性下的产物。但当拉里开始自觉反思并逐渐偏离生活轨道的时候,伊沙贝尔对他的爱情就显得靠不住了。你瞧她是那么干脆地决裂,然后投向现实生活的怀抱。
伊沙贝尔和拉里的感情不是爱情,与格雷之间也不是。这世界上有太多和伊沙贝尔一样的人,在世俗中寻找爱情并自以为得到爱情。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都是俗人。但当我读到伊沙贝尔在车上看着拉里的胳膊、眼里充满欲火那一段,我对她说不出有多厌恶。那不仅是一种性欲,也是一种本能的占有欲。这个细节表明,她和曾经是情人的拉里,在人生路上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了。
爱情,最终在拉里身上消失了。
◆ ◆ ◆
本文摘自《书山寻路》
作者:魏英杰
出版:九州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作者的书话与读史随笔集。呈现作者从一个乡村青年,在沈从文先生“向更远地方走去”的激励下,如何成为一个媒体人、专栏作家。
这是大时代里的一份个体记录。它书写了作者对人生的严肃思考,见证了这个社会与人心的变化。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读书会,成为会员,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另,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读·享 | 九州》电子杂志。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ID:jzhpress
书香九州,智慧长留。谢谢您的关注!
Copyright ©2016年
九州出版社读享团
Email:jzhpress@126.com
个人微信号:jiuzhou911,暗号:寂寞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