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不能拆,“孤本北平”要怎么更新换代?
北京在老城保护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保护理念上走向了一种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可持续保护之路;二是在保护路径上积极推动街巷整治向街区更新转变,探索并实施了以城市设计为导向、以社区共治共享为根基的街区有机更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老城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改善、街区有机更新与历史文脉保护、文物活化利用有机结合的“北京模式”。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视察慰问时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伴随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持续展开,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提出的老城整体保护要求,北京在老城保护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走出了一条老城疏解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改善、街区有机更新与历史文脉保护、文物公益性活化利用有机结合的“北京模式”。
2019年2月1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北京前门东区,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了解居民生活情况(新华社 2019年2月1日)
草厂四条胡同
保护理念: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
老城保护的本质不是防止变化,而是管理变化,是对老城人居环境进行变化管理的干预过程。这既要尊重历史,延续城市肌理,又要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强化功能提升与环境再创造,满足老城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美国学者唐纳德• 阿普尔亚德(Donald Appleyard)在《欧洲城市保护》一书中提出老城保护的三类干预措施:深层保护,即以严格而准确的形式保护和恢复历史区域;表面保护,即主要保存一个历史区域的公共景观或物理外观;深层的社会保护,强调保护是动态和积极的,应使一个历史区域获得全面改善,包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和确保当地居民就业等。
诸多成功的保护案例及相关研究表明,深层的社会保护是更具可持续性的干预措施。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书》,阐明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历史性城市景观”作为一种获得广泛认同的整体保护框架,呼吁可持续地利用城市历史空间,平衡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力量,将重点从博物馆式的保护方法转变为考虑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的综合性保护方法。
实际上,整体保护老城的诉求总是与其他重要的社会目标和民生需求交织在一起。任何成功的老城保护模式,都需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看待遗产保护的意义,尤其要将社会可持续性理念纳入其保护模式。社会可持续性包含提升所有居民的生活品质、社会互动与市民参与、社区意识等丰富内容。
老城保护不仅要恢复历史风貌,还要通过综合整治,强化街区在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功能,使之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发挥历史资源的当代活力。梁思成说:“虽然北平是现存世界上中古大都市之‘孤本’,它却不仅是历史或艺术的‘遗迹’,它同时也还是今日仍然活着的一个大都市,它尚有一个活着的都市问题需要继续不断地解决。”主张将北京老城保护与解决现实都市问题统一起来。老城不能再拆了,但老城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通过城市更新解决现实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北京老城整治前,不少历史文化街区存在大量违建和危房,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口居住密度偏高、整体环境质量不良。保护修缮欠账较多,不仅严重影响文物古迹安全和古都风貌,也导致宜居性下降。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进以来,北京在老城保护理念与实践方面的最大转变,就是以街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更新、提升老城宜居性和居民获得感为主要抓手,同步推进老城格局和中轴线申遗保护、街区历史风貌恢复、遗产点腾退、文物建筑修复及活化利用等老城保护工作。
要拓展老城保护要素内涵,将街区功能、人口构成和社区结构、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整体保护框架。2017年开始实施的前门地区草厂三条至十条等重点风貌保护区整治提升工作,走出了一条老城保护与塑造“老胡同新生活”有机结合的新路。
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无论是拆除违法建设、改造地下管线、改造提升胡同公厕、健全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范停车管理,还是在满足风貌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对街区内影响传统风貌的要素进行改造、整饰,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的老城保护的具体举措。例如,增加绿植景观,打造口袋公园,设置体现街区特色的胡同家具和公共艺术,腾退文物修复后尝试进行公益性活化利用等。这突破了以往老城保护开发中存在的过度商业化、旅游布景化和“绅士化”现象,以问题为导向治顽疾补短板,重视的是民生改善和环境品质的提升,走向了一种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可持续保护之路。
东城区草厂胡同环境整洁,家家门口都摆放了绿植鲜花(北京日报 2018年8月21日)
从老城保护视角看,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不仅体现在物质环境层面,还包括人文环境的营造与提升。北京老城胡同街巷反映了老北京人生活居住的场所特点,人居环境构成要素包括物质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在“胡同—四合院”这一特定场所内形成的或与此关联的生活方式、礼仪民俗、民间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与胡同的物质环境要素相辅相成。
老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仅是物质环境层面市政基础设施和便民设施的改善,恢复胡同界面形式和节点空间的历史风貌,更是地域特色、场所精神的营造和乡愁记忆的建构,让街区更彰显老北京文化的人文魅力。例如,东四三条至八条作为全国首批30家“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精心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注重讲好“东四故事”的人文环境营造。他们连续11年举办传统民俗“报春”活动,每年举办4次“奔跑中寻找东四胡同记忆”的胡同迷你马拉松,提升了街区公共空间的活力,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以老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营造高品质有魅力的老城人居环境为抓手推进老城保护工作,拓展了老城保护的内涵。从单纯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找到了保护与居住环境改善、保护与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保护与现代生活融合、保护与古都特色风貌塑造的结合点,转变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观念。
保护模式:街区有机更新导向的整体保护
注重发挥城市设计在街区整治提升中的风貌管控与场所营造作用,促进街区整治提升与维护历史风貌双赢。吴良镛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北京老城具有极严谨、极完整的城市设计下形成的整体秩序,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色。对于北京老城的保护,要在整体保护框架下采取“有机更新”的思路。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而集无数相对完整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吴良镛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老城“有机更新”思路,在推行减量提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老城保护缺乏城市设计层面的技术控制指标问题,要以“分层编制、街区管控、分项指引”的方式,建构适应老城整体保护要求的城市设计风貌管控框架。北京编制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实现了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全覆盖,使老城街区的有机更新在具体规划、设计及建设时有规可依。
西城区遵循街区治理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原则,率先提出街区整理更新计划。出台《西城区街区整理实施方案》《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和《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强化街区城市设计的规范指导和街区诊断分析,从“空间形态、环境生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四个层面开展街区整体设计,推动街巷胡同历史文脉重塑。
从全市看,北京街区有机更新策略更多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差异化、精细化的干预措施,强化老城修补等微改造方法,逐步整治更新破败区域和影响城市文脉延续的局部区域,推动街巷整治向街区有机更新转变,探索实施具有北京特色的街区有机更新模式。这避免了过去大拆大建的大规模开发,对老城历史文脉和空间肌理的破坏。
前门东区草厂四条的“小院议事厅”
践行共治理念,探寻自下而上、以社区为根基的保护路径,在共建共享中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往的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机制,主要依靠政府、开发商实施的干预政策,这是一种自上而下“政府作主”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共治共享理念下的老城保护与街区更新,则是一种依靠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资源之间多元协商、共同参与的合作实施过程。这种自下而上的保护方法,让居民成为老城保护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老城保护才能获得更多居民的认同和支持。
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扎根社区的老城活化保护主要体现为社区营造模式。社区营造的目标不仅是保护老城文脉,更重要的是凝聚社区居民共识、建立社区认同感、共同缔造“我们的家园”。借鉴国内外社区参与老城保护的经验,北京应积极探索本土化的公众参与和社区营造路径。
在社区协商民主建设方面,以“小院议事厅”为代表的社区公共事务议事平台,为原住居民参与胡同治理与保护创造了条件。在社区规划建设方面,责任规划师制度不仅能够为责任街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专业指导,担负起老城恢复胡同风貌、修复街区生态的任务,还有助于培育公众参与能力,推进社区营造。
此外,蓬勃兴起的“共生院”理念,强调的是将四合院传统空间与现代居住功能相结合的空间“共生”,这是一种新老居民共生、文化共生、业态共生的特殊的社区营造形态,是老城保护提升的又一创新举措。
老城保护永远也不晚,老城保护永远在路上。北京老城整体保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重塑历史空间连续性、深层次挖掘和传承老城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激发历史街区的活力和多样性、强化市民参与度以及与文化遗产的互动等方面,要开展更加细致和科学的探索。
作者:秦红岭,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发表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5期,原标题“老城保护的北京探索”
责编:沈聪
排版:邝岩
监制:李爱玲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北京日报、共产党员网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 ◆ ◆ ◆ ◆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链接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