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是浮躁的时候,越要读些“打底子”的书

林义成 前线理论圈 2021-09-22


鉴于一些人被手机控制而懒于读书,有人呼吁“放下手机、捧起书本”。这个呼吁虽得到许多人赞成,但若真的放下手机,确实很难。我想,对此不妨打个折扣:“适当”放下手机,读些“打底子”的书。

 

说“适当”,是读到北大教授陈平原在记者采访时说:“不能完全排斥网上的阅读、手机的阅读,我自己也有不少片段的阅读,但那是以书斋里正襟危坐的读书作为底子。”“现在的资讯太多,不是风就是雨,没有一点自己的立场,你会被冲得站不稳的。”他进一步说,“阅读者必须有自己的立场,有一定的主见,同时,不拒斥各种杂音。任凭风吹浪打,不会轻易翻船。”诚哉斯言!


谚云:“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陈平原所谓“必须有自己的立场”“有一定的主见”,可归之为“底子”,即“物体最下部起衬托作用的部分”,也叫根基、根底、基本、基础、根本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天下的书是有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的底子的,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书。”“打底子”的书,即基础性、源头性、永久性的书。用朱光潜的话说,就是“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如今,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各种新出版的书,再加上存量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而人的精力又很有限。读书莫过于读经典。与其被动地手机不离手,随着感觉读,让网络牵着鼻子走,既耗神费力、无所依从,又所获甚少,不如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精神境界和完善知识结构,读些“打底子”的书。


由于人们职业不同,对素质的要求各异,对读“打底子”的书,自应有所区别。但就党员干部而言,读“打底子”的书,应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普遍应当读下列三个方面的书”。


其一,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的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应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懂弄通基本原理,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坚持学以致用,切实打牢理论根底。


其二,读“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


着眼提高科学素养,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国际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书。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其三,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此类书籍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蕴涵着做人做事、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应认真汲取其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智慧和经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须提及的是,有些“打底子”的书,因其时代背景遥远,初读时会有些难度,因而尤须耐心精读、用心体会、潜心琢磨,下功夫读懂弄通。也正因为读“打底子”的书有难度,惟有熟读精思,才会印象深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


有基础性、源头性、永久性的书作精神“底子”,确立了“自己的立场,有一定的主见”,就会增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正确地思考问题、审视现实;即便是网上阅读,也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掌握阅读的主动权,避免自己的脑袋成为“网络的跑马场”。总之,读些“打底子”的书,然后再广读博览,对于我们增强本领、做好工作会大有裨益。


作者:林义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7月23日第7版

实习编辑:邝岩

监制:李爱玲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ID:qianxiantheory)



◆ ◆ ◆  ◆ ◆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链接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个“在看”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