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驻以色列大使“离去” 外交官儿女的所思所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交官说事儿 Author 蔡靖
【留美学子】 第1841期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导语
前期我们转载了《外交官: 不曾“公开”的神秘与传奇》,其中讲述了一些,在人们眼中外交官们的国际舞台生涯之光环下,他们背后的酸甜苦辣。
比如:早期岁月里,外交人员有限的工资收入,几年海外服务之后回国时,也只能买一台电视带回家。
比如:早期岁月里,除了大使几个有限的职位外,其他的外交官是不能带家属同去,许多人不得不与妻子或者丈夫,分居数年。然而这一切,被一些当地的海外民众解释为,也许来自中国外交官,他们国内的生活太好了,所以他们的妻子们都不愿意随丈夫常驻海外。
还比如:如果外派到一些国家,当地的教育条件不好的话, 那么我们外交官为了国家的使命和职责,长期无法在儿女的成长中,相伴和助力。
........
最近驻以色列大使馆的杜大使,刚刚任职没有多久,不幸离世的噩耗传来,令外交圈里的同事和朋友们,甚至许多外交官二代们,都倍感痛心。
今天转载一篇,起因于驻以色列大使的突然“离去”,作为外交圈里的其中一位外交官的女儿,她的所思所想所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外交人的世界。
身为外交人的子女
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文: 蔡靖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刚刚过去的周末,不幸的消息传来: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杜伟不幸于5月17日在特拉维夫去世。初步判断,杜伟大使因身体健康原因意外去世,具体还需进一步核实。
华春莹发推深切哀悼,朋友圈一阵唏嘘,我自己的家庭群也感叹良久,震惊、不舍、可惜,一时间大家对于外交官这个职业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自己与“外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可惜的是自己并未真正踏入这个领域。
我的父母均是外交官,兢兢业业为祖国外交事业奉献了40几年,如今已经退休在家。
其实像我这样,父母都曾驻外工作的孩子很多,周围的小伙伴与我成长的经历和环境大同小异,所以小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殊和不同。但随着不断地融入社会,大到人生观、价值观,小到生活习惯与待人接物,受“外交”影响颇深。
成长环境造就“独立”人格
我的童年记忆其实很模糊,说起来是“北京人”,但记忆里总是穿梭在天津、山东、安徽、沈阳、西安……各个地方。
“拉扯”我长大的人,爸爸算一个,带我的时间比妈妈要长。中学以前,都是由姥姥、姑姑、舅妈照料我的生活,还有那些穿着军装带我去公园的叔叔阿姨们。
《爸爸和我》 【作者供图】
小学二年级,我从天津转学到北京,我那一口天津话,成了第一堂课的“下马威”,没少被嘲笑。
那会儿头发长,又不会梳辫子,课间操跑完就都散下来了,50多岁的班主任要再给我梳一遍。
小学三四年级赶上爸爸去伊科维和,我就自己骑个26女车上下学。到现在右腿膝盖都有个浅浅的疤,就是因为赶着早自习值日,一出门就被撞了,自行车也坏了,俩膝盖流着血跑步就去了。适应“北京”的种种还是花费了一些时间。
我从12岁开始住校,在北京上学住了十年的校,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和同学朋友的感情有时候要比和家人还要深厚。
住校是自由的,但也是危险的,年龄太小,容易“跑偏”。我记得初中时候我就开始染头发、扎耳洞、抹指甲油,也曾因为贪玩抄作业,成绩受影响。但谁没经历过叛逆的青春呢?
外交官的子女子承父业的不少,进入跨国公司的很多,自由职业也是很普遍的选择。正因为经历有些与众不同,所以无论现在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总是有一种微不可见的自豪感,觉得自己走出来的路就是值得的。
奇妙的家庭氛围
也是一种缺憾
经常和朋友们当笑话说,我们家里聊天是有点“精神分裂”的。现在父母退休回国了,终于有时间做饭,一家人坐一起吃饭了。但是因为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思维惯性,国际关系始终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所以就造成了一个诡异的现象:饭桌上永远是不搭嘎的话题穿在一起,“特朗普还是要连任的吧” “这个白鱼这么做好吃吧” “中东欧国家这次疫情表现” “当时我在印度的时候..……” “馒头再买几个?”……脑子不够用的话根本接不上茬。
因为从小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确实不多,父母对我生活上的关心也不如其他家庭多,尽管可能在别人眼里我们这种有点“可怜”,但说实话我挺习惯的。
家长里短听得少,国际形势听得多,弄的我说话习惯也有点受影响。加上沟通的时间少,方式方法也没有那么自然,从小我和父母之间的对话就像“答记者问”似的,答的都很简洁,报喜不报忧。但现在的新闻发言人越来越有温度,也非常风趣,引经据典,与时俱进。我们现在也说话比较“接地气儿”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其实很难及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一种缺憾吧。可能少了一个可以自由任性撒娇的童年,相处之道早早成人化。我也习惯于自己解决问题,“求人不如求己”的思想根深蒂固,哪怕是自己父母,也很少是第一选择去麻烦的人。
榜样力量 砥砺前行
正是因为周边“外交官”很多,所以接触的人一个比一个优秀。“自卑”的情绪是有的,毕竟天外有天,总是有比你优秀的人。但是这样一个能够不断学习的环境又是难得的,总有“刺激”你前行的力量。
父亲老家 安徽明光嘉山县 【作者供图】
父母相识于中国驻芬兰使馆,并选择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八一”建军节在使馆领证结婚。我前些年回老家时(安徽明光嘉山县),还看到了爸爸长大的那个茅草屋。17岁当兵的爸爸,据说当兵了才能吃饱饭,当了一年兵身高蹿了十公分。
我想,他们这辈人,很多都是从寒门走出去的,当时一定没想到还能走出国门,代表国家行使权利,践行义务。作为子女,听着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看到他们站在世界的舞台中央,都觉得特别激动和自豪。
他们的驻外国家是根据国家需要、自身语种、人才匹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妈妈学的芬兰语小语种,基本上外交的上半场就是在来来回回与芬兰打交道。后来因为自身能力,又前往其他语种国家担任大使。
这些外交官的驻外时光很少有特别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一馆之长——大使,更加是日程满满,需要考虑和处理的双边、多边事务繁杂。
看杜大使上任三个月后密密麻麻的行程,就可知道他平时工作的忙碌,更不必提背后需要处理内部事务、谋划未来事务的压力与辛劳。
每个人都有犯懒的时候,都有思想懈怠和自暴自弃的时候。但是舒适生活的同时,还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然最好这些事情还是我们喜欢的。
有时候看妈妈都退休了,还在为讲座在纸上密密麻麻写稿子,一点点学习操作新媒体软件,看一堆非常费眼的英文材料,我就觉得人只要为了理想,为了所求,没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杜大使的离去,是家人的悲恸,是祖国的损失,是外交事业之觞。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奋战在外交战线上的您们,还是能够多注意身体,这也是我们身为子女最大的期望。
作者 / 蔡靖
延伸阅读
【留美学子】感谢【外交官说事儿】授权转载
【留美学子】已发1840期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6年如1日 望星空 脚踏实地
前期发表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