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娃“逆袭”名校: 低起点又何妨
【留美学子】第2568期
8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一直在高考班里做着“好学生”,
直到高二才决定:
我要去美国留学。
那时,
需要拿自己一年去赌我的未来,
需要用这一年
去跟那些从小学习英语的同龄人厮杀。
那时,我还没有意识这条路有多残酷 ......
我不是独有的个例,
我只是向那些不相信命运的同伴们
证明,
命运永远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它不会因为你的出身,
你的教育,
你的长相,
甚至那一封你不愿再看的拒信
而变得不同。
它永远是你最忠实的跟随者,
你只需要奋斗,
它便会无条件拥护。
“眺望人生的寂寞岭,
又有几人,愿当守寺的扫地僧?
文|Caroline Lai
Duke University 2019er
//////////
四年过去,我即将离开大学,初入社会。在被邀请作为毕业典礼演讲学生代表的前夕,刚拿到录取时的那篇旧文被我翻了出来——“当命运给了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我一度和朋友打趣说读这文章要小心,写这文章的人一定是个标题党,全篇鸡汤文满嘴跑火车。
回国的飞机上重温4年前的文字,被自己当年的稚嫩和那股傻劲所逗笑。同时,也被自己当年的坚定和决绝所震撼。16岁的小小女孩如何拥有这样巨大的能量?从开始选择出国的彷徨,到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激动,再到现在蓦然回首的淡然,这四年好似过了十度春秋。
作者提供:作者与专业院长合照
在留学的道路上我们都奋斗着,憧憬着,从每一个看似渺小的个体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追寻我们所想。毕业之际,仅以此文献给每一届申请的莘莘学子,每一个在期待着未来的你们。
//////////
时间回溯到2015年春夏交接的三月。在重庆一中的教室里的我,收到杜克大学录取信的我,眼睛里满含着激动的泪水,当年的我认为那就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可是我一抬头,却看见教室里左右两边的高三学霸正在埋头刷理综,世界依然自顾自旋转,并没有因为一个小女孩的在地球某个角落的小教室里的狂喜而停下来为她鼓鼓掌。
作者提供:毕业演讲现场
四年过去,站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我突然恍惚间回到了4年前的那个夏天。看着镜子里穿着毕业服的我,当年那个满眼激动的小女孩仿佛就在昨天。她会想到当年出国的选择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吗?她会知道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有价值观的变化和对于自我更深层次的审问和思考吗?
//////////
当初天真以为“外向活泼,爱与人打交道就适合去美国” 的我,在高二才“深思熟虑”决定要出去读本科。与其说是坚定不移,不如说是迷迷糊糊上了贼船。不走铺好的康庄大道——冲刺高考,却选择了迷雾森林——老师的不看好,同学的质疑,成堆的单词书和真题,付出和回报永远不成正比的考试成绩,国家机密般的“背景提升”… …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从不足2000的高考词汇量达到SAT要求的12000,需要从打字“二指弹”到噼里啪啦闭着眼睛盲打TOEFL作文,从说起英语就逻辑混乱满嘴跑火车到有条不紊逻辑清晰的对着电脑说上10分钟。
我需要拿自己的一年去赌我的大学以及我的未来,需要用这一年去跟那些从小学习英语的同龄人厮杀。那时候的我还没有意识到竞争的残酷性。
申请结束后整理的题库和书
选择出国同时逼迫着我从一个听话认真三好学生,变成了一个仿佛格格不入的“问题少女”。
托福开始必须用电脑作答,于是我每天背着15寸电脑上下学,被同桌认定我放弃学业,每天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清北班同学左手《浙江省历年高考真题》右手一本 《5年高考3年模拟》;我左手一本SAT官方指南,右手一本网购的1998年-2012年真题,每天都在那一本本没有知识产权的印刷不清晰的真题里研究“密码学”。
最大的困是老师和同学的不理解。曾经年级贴吧里一度流传着“XXX家里有矿的清北班学生学不下去后选择出国”的标题。我倒是很快的学会苦中作乐。流言蜚语促使着我抓紧时间在公交车上练听力,下晚自习后自说自话的边走回家边练口语,在教室最后默默抱着电脑啃TPO的阅读。
从小喜欢从众的我开始学会做一个另类,强迫着自己变得有主见,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不再会因为别人的意见而影响我的决定。
即便是我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放弃投行的offer,回国时,我依然靠着当年的自信心。当一个人真正体会过,跳出社会,父母甚至自己给自己的“人设”时,你会感受到从内心生长出来的自信与自由。质疑声只是你坚定前行的BGM,不被看好的议论只是你闪耀的镁光灯。
//////////
因为申请来到北京后,我多次质疑自己出国的决定。在教育资源如此倾斜一线城市里,当听到别人家的小孩从小学开始考托福的时候,我也曾叩问过命运为何如此不公平?因为起点的不同并不会被考虑在申请里。
当同龄的北京小孩带着自己的全A成绩,满分标化,国际大奖以及2家中介的加持,在留学路上昂扬前行的时候。我还守在阅读老师的教室门口苦等8小时,只因为自己舍不得花300块钱让老师改一篇SAT作文。还在纠结那1分没上110的托福和再怎么拼分都不好看的SAT成绩。
我在北京一度拒绝参加各类中介的宣讲会。宣讲会于我无非是家长们炫耀孩子和交换信息的场所。自卑到极点的我认为所有的父母之间的交流都是在间接羞辱我的无能和懦弱。
在重庆自以为优秀的我,在北京什么都不是。我甚至不懂事的责备父母为什么没有早点把我送到北京上国际学校。我脑子里每天都在问自己“凭什么?你凭什么要比别人差?”扔掉与生俱来的优越,尽管去改变去颠覆,去创造去想象。唯一能做的只有看着自己而不去眼巴巴的看着别人。
高二的暑假托福考到了110去了哈佛夏校
在出国之前我从未拼过命,理由是:不值得。但是这一次却让我变成了个“拼命三娘”,因为我发现我不信命这玩意儿。在北京的学习从早上5点开始,为了不影响同宿舍的同学睡眠又能督促自己早起,我特地把手机放在床下的桌子上充电,逼迫自己以秒为单位摁掉5:30的闹钟,以至于后来就连舍友的手机不小心响起,我都会条件反射的去秒关。
很多个夜晚我的舍友们陪我刷夜,天南地北聊天互相鼓励。为了能够抓住每一分钟,我把不认识的单次抄在一张A4纸上,横着贴在床头我睡觉的位置,以便于睡前最后一眼和早上第一眼都是单词。
我也曾迷信过“听一晚上TPO听力就可以神奇的听懂托福”的流言,多次早上起来耳朵生疼。翻烂一本单词书就用透明胶贴好接着背;所有SAT真题刷完了就再买一套,后来和新东方门口的阿姨混熟以后介绍业务报我的名字还可以打折。整个过程中,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命运给你设下的这重重关卡,是想告诉你,勤能补拙不仅仅是一个成语。
//////////
自信并不需要任何人给予,而是自己在一步步打怪升级中获得。当我毕业后决定回国的再次从零开始的时候,依然有来自父母,社会和前辈们的质疑。
“你要先在大公司工作”
“你本科文凭怎么可能在中国生存”
“你不在美国工作你的留学就没有用”,是不是似曾相似?
就好比当年告诉我一个重庆普通高中出去的女孩,是不可能去到好学校的前辈一样,若我当年听信了大家的劝阻,我不知道今天的我将在何处。我始终坚定地相信我做的每一个决定,并且会用事实向所有人也像自己证明:我可以。
申请大学时很喜欢给自己打鸡血
整个社会在这我大学这四年疯狂的变化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告诉你,社会阶级无法跨越。越来越多的新闻告诉你,官僚阶级在用他们的玩法左右着教育的资源和门槛。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告诉你,不要做无谓尝试。
大家都告诉你不必折腾的时候,你就退缩了,告诉自己顺势而为有什么不好?选择一个“实用”的专业不好吗?选择一个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不也挺好?于是你连去尝试的机会都放弃了,连连摆手说“嗨!我肯定不行的”。
作为过来人,我理解这一路满别人不理解的艰辛。
屠龙的道路必定崎岖,但同样作为尝过凭自己努力叩问命运之门的人,我无法用言语形容这种得之不易的快感和能量。这样的奋斗经历会像一股温暖的水流,连续不断的注入到你的内心,让你在人生中一直充满了力量。
If not now, when?
If not you, who?
延伸阅读
【留美学子】近期发表
喜欢就点“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