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6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联手法国鲁昂美术馆共同推出“不可见的美”绘画展,展览通过19位艺术家的44组件作品展示了二战之后欧洲艺术家们的自我探索之路。通过从二十世纪40年代在欧洲流行开来的抒情抽象主义到90年代的几何抽象主义的发展脉络,来思考他们的个体创作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本次展览由西尔万·阿密克策展。展览期间,美术馆将不定时推送展览相关文章,以期增进公众对展览的进一步了解。
尼古拉斯·德·斯坦尔(Nicolas de Staël,1914-1955年)
1944年,法国秋季沙龙展中专门设立了一个展厅展出当时全世界最著名的抽象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而在另一个展厅中展出了一批同时期抽象艺术家的作品,这个展厅被标注为“抽象第二代”,斯坦尔正是这批艺术家中的一位。虽然被冠以抽象艺术家,但他对此并不认可,他认为绘画风格并不是非此即彼:“一幅画应该同时是抽象又是具象的,要如一面墙一般地抽象,也要如现实中的物象一般具象。”在艺术家中,斯坦尔的创作生涯算是非常短暂的,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1939~1948年,从具象到抽象时期;1949~1951年,抽象成熟时期;1952~1953年,重回具象;1953~1955年,抽象的形具象的景。1914年,斯坦尔出生于彼得堡,父亲是一位沙俄将军,小时候的斯坦尔曾做过沙皇的侍童。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后,斯坦尔全家流亡波兰。8岁时,父母双亡的斯坦尔从此寄人篱下。种种不幸,在他的性格中埋下了阴郁的种子。因而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处处透露着灰暗的调子。
斯坦尔于1938年创作的作品
1933年开始,斯坦尔陆续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和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他选择了建筑和古典素描等非常传统的专业。虽然此时的欧洲早已是现代主义的天下,但他还是受到了严格的古典主义训练。
Nicolas de Staël, Composition, 1944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刚刚开始艺术生涯的斯坦尔被迫从军,一年之后退伍。在战争阴霾的影响下,斯坦尔为了生计成为一名油漆工。巧合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保罗·克利(Paul Klee)也曾经在部队里给飞机刷油漆。克利于1918年战争末期用色块画了一幅抽象的风景画《亚热带风景》(Mild-Tropical Landscape),而斯坦尔在1952年后的创作中也运用了大面积抽象的色块表现风景或者物体。
Paul Klee,Mild-Tropical Landscape,1918
二战末期,斯坦尔搬到了巴黎,成为一名职业画家。这一时期斯坦尔的绘画,多以灰色和棕色为大背景,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将变形的几何图形随意穿插在画面中,且整体色调灰暗,尺幅较小。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1948年。
Nicolas de Staël, Composition, 1945从这段时期的作品看,斯坦尔最初的绘画其实是以抽象艺术为目标的。这个阶段他的绘画吸收了一些早已流行于欧洲的表现形式,充满了抽象主义的元素,并且作为一名祖籍俄国的艺术家,他还融合了构成主义艺术的元素。Nicolas de Staël, Marathon, 1948
1949年,斯坦尔与路易·卡雷画廊签订了购画合同,这为他带来了经济上的保障。由此,斯坦尔得以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画室,找到了生活和绘画的新希望。作品开始转向大尺幅,明亮饱和的色彩,精湛巧妙的构图,风格更加成熟。斯坦尔的抽象创作完成了从学习到形成自我风格的阶段。Nicolas de Staël, Composition, 1949经过了近10年的探索与实验,他的作品开始产生较大变化。细长尖锐的形和线条逐渐演变成长条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组成的色块。
Nicolas de Staël, Composition, 1950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写道“斯坦尔简单而微妙的笔画组合起来,构成令人信服的风景画,奇迹般地给予我们一种光线感和距离感,同时又使我们感觉到颜料的性质。”尤其是在这个阶段,斯坦尔习惯在画面上使用厚重的颜料,观者在观看画面时常常会被颜料的强烈质感而吸引,过分注重画面的物质感。
Nicolas de Staël, Composition, 1951
1949至1951年是斯坦尔抽象艺术的成熟期,他的绘画变得越来越有秩序感。画面中细长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变得规整,色块不再是随便进行组合,而趋向于形体的整体排列。另一方面,他的绘画从单纯的抽象形式开始呈现出丰富的空间感,抽象不再是单纯的表现语言,而是演变成组合形状的必需品。在画面中我们更是感受到艺术家的内心由早期的焦虑不安变得趋向平静与和谐。这段时期的作品是尤为重要的,斯坦尔的笔触变得厚重有质感,创作中随着对形式探索的深入,显露出对绘画材料的兴趣。可惜的是,这一实验并没有延续下去。
Nicolas de Staël, Nu Debout, 1953
1952年,斯坦尔移居到了法国南部,他的绘画创作转向对内容的关注。作品以风景画为主,也夹杂有少量静物作品,甚至是人物画。画面色彩单纯,形体简单,大多以平铺的黄绿红等组合而成,空间感和延伸感十分强。他抽取了景物的本质元素,用亮丽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现了天空、大海、云朵、沙滩、草地等有形的景物。在大色块组合成的清晰形体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画家想要表达的意图,用抽象的手法描绘具象的形体。
Nicolas de Staël, Le Phare (Antibes), 1954
Nicolas-de-staël, Cap Blanc Nez, 1954斯坦尔在画面上抛弃了厚重的颜料,转而用薄而透明的颜料来表现对象。他弱化了对抽象形式的强调,让内容更加突出,画面变得更有张力。
René Magritte, Scenery, 1920
虽然,斯坦尔后期的绘画看起来阳光明媚、积极向上,但是在艺术的本体上并没有质的突破,我们前面已经看到克利在1918年就已经开始这样表现风景。无独有偶的是,在1920年的时候,曾经同样就读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的马格利特(Magritte)也已经画出了类似的风景。
二战之后,艺术界早已经是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的天下,绘画从战前对形式的实验转移到了对内容表现的探索上。斯坦尔或许心知肚明,他在形式上已经很难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他最后阶段的艺术成果,并未得到艺术界的认可,甚至引来了一片负面评价。事业的不如意,感情的失败,生活的窘迫再加上从幼年起就埋藏于心底的阴郁,让斯坦尔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1955年,斯坦尔从他的工作室中纵身跃下。
Nicolas de Staël, Cinq Bouteilles, 1954
1957年,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斯坦尔的回顾展”,初到巴黎习艺的朱德群参观后大为震动。在朱德群回忆录中,他写到:“在我看到斯坦尔的绘画作品以后,独特情感的表现、自由发泄的绘画态度、画面的透明度都十分令我动容。他的作品,对我产生视觉心理乃至整个精神的巨大冲击,我的画风开始改变,慢慢从有形到无形,虽然在此之前我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他给我的感受是任何一个十分有名的画家都无法给予的,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现代绘画家。”- ////////// -
尼古拉斯·德·斯坦尔
《抽象组合》,纸本炭条,1940s
在斯坦尔短暂且坎坷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艺术创作在不停地进行转变与实验,但是,仍然难以摆脱欧洲传统艺术根深蒂固的影响。二战之后,大部分欧洲艺术家都会面临这一问题——如何卸下传统的包袱。斯坦尔的“答案”虽然不是最著名却是非常典型的。本次展览展出了多位同期艺术家的作品,希望籍此更全面、客观地呈现这群艺术家的绘画实验以及这个时期的艺术发展。
- ////////// -
> 粉丝福利 <
为答谢各位小伙伴长期以来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支持与关注,美术馆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小福利。
文末留言分享
对美术馆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改进建议,本周五前留言获赞第一者即可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
ACTIVITIES of MSMS
----- 美术馆活动 -----
READING RECOMMENDATION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