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书单 | 与其他生灵一起,轻轻地走在地球上面(赠书)
每年“六一”儿童节,都会有许多来自成年人的“回忆杀”,从分享脸蛋涂得像猴子屁股的演出“黑”照片,到历数小时候经常玩现在难觅踪迹的游戏,赠书或者被赠书,是这首“童年”乐曲中不可缺少的音符。
我们也为孩子们、内心住着小孩子的成年人,精选了这些自然图书,希望以后大家的回忆中,能有更多来自大自然的情感和陪伴。
垃圾堆上绽放的梦想之花
《贫民窟的世界乐团》
作者:米歇尔·皮克马尔
绘者:利昂内尔·勒·尼瓦尼克
出品方:心喜阅童书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巴拉圭贫民窟,是25,000人挣扎求生的地方,也是以每日1,500吨速度增长的大型垃圾场,孩子们自小捡垃圾以补贴家用,当地辍学率高达40%,但也正是从这里,走出了一支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少年交响乐团。
乐团里,所有的乐器都是用垃圾制成的:油桶、钓鱼线、烂叉子、铁皮作提琴,铜管、车钥匙作萨克斯,旧衣柜的木板作吉他……
这个故事,被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得主利昂内尔·勒·尼瓦尼克、法国儿童文学不朽奖得主米歇尔·皮克马尔共同改编成了绘本。
它通过平实有力的文字和富有真实感的“垃圾”拼贴画——每一页都是用废弃物、黏土和颜料制作的拼贴画——展现了贫民窟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孩子们怀抱梦想和希望,对命运做出的奋力反抗。正如乐团的指挥法维欧·查韦斯所说:“世界给我们垃圾,我们报之以音乐。”
这是一本非常温暖、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挑战的故事,从另一个视角,这也是一个“变废为宝”,从垃圾中长出梦想的故事。读完后,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审视一下原本准备扔掉的废弃物品,看看哪些可以通过创意的加持,变废为宝。
《阿莱娜的菜园》
作者:[法]索菲•维西埃
译者:梅思繁
出品方:北斗童书 / 海豚出版社
在“我”上学的路上,有一片长满野草的荒芜田地。走在路上时经常能看到田地的变化:杂草不见了,变成了一堆堆土块;农田的表面显出一条一条的斑纹;农田里长出黄绿色嫩芽,又过了好些天,突然变成了五彩缤纷的菜园。
和“我”的所见同时展开的另外一条线索,展现了阿莱娜的劳作过程:她会到田里挖犁沟、播种,为种子覆盖泥土;她会辛勤地浇水,耐心地等待,带着惬意和自信观察成长出的嫩芽。
两条交织推进的线索,演绎了阿莱娜的劳动过程,也展现了“我”从仔细观察中看到的生命变化。最后,“我”发现菜园里的胡萝卜、花丛、生菜都消失不见了,在着急的寻找中也迎来了答案:它们出现在集市上。
“我”的观察和阿莱娜的劳作,让人体会到生命的力量,和隐藏在细节中的美好。一位读者看到最后时说,这是一个和孩子分享生命循环、能量流动的契机:大地滋养了作物,作物又以食物形式滋养人类,经由人的消化系统最终回到土地,作为这个生态链中的一环,我们怎样做才能珍惜食物、珍爱土地呢?
也期待这些文字和图画,和你的思想、感情碰撞出更多维度的思考。
像其它生灵一样,轻轻地走在上面
《地球的孩子》
[美] J.帕特里克·刘易斯 著
[意] 安娜·巴卜索、[意] 艾莲娜·巴卜索 绘
未小读 出品
“走进暮色,从湿地的生命里获得心灵的滋养。”
“翱翔风中,为一只活动的风筝保留一片鲜绿的草地。”
“让沉静的湖泊开启的你的智慧。”
“让僻静的树林成为你的宁静之乡。”
这些文本源自美国儿童诗歌桂冠诗人J.帕特里克 · 刘易斯,图画则来自博洛尼亚书展获奖绘者安娜·巴卜索、艾莲娜·巴卜索。诗和画的结合,让科普多了些温度和情感,也启发孩子去思考关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关于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高山、湖泊、河流、草地、森林、沙漠,甚至是我们头顶上的天空——所有我们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都在向我们透露着重要的启示,而我们需要用心去聆听,才能领略其中的深意。
“让地球伴你同行,像其他生灵一样,轻轻地走在上面。”这句带着敬畏之心的诗句,是诗人J.帕特里克 · 刘易斯对读者温柔的提醒:尊重并爱护我们周围的世界。
从鱼到人?人类不是从猿演化的吗?
《生命的旅程:从鱼到人》
[英]杜格尔·狄克逊 /著
[英]汉娜·贝利/绘
刘林德/译 孟庆金/译审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品
自然之友提起的保护绿孔雀及其栖息地公益诉讼案,在微博上传播时,一位古生物学者评论道,“这也算是恐龙后裔,让他们好过一些吧……”评论引得好几个网友追问:绿孔雀是恐龙进化来的?这个疑问也同样留在小编心里。
这本写给孩子的生命演化史——《生命的旅程:从鱼到人》,同样也给了小编启发。在数十亿年的生命演化过程中,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命进化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另外一些生命则消失了。其中,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中,很多恐龙灭绝,但是也有一些体型小、适应性强的种类躲过了那场灾难,演化成今天的鸟类。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今天司空见惯的物种,在数亿、数十亿年前则是完全不同的样子。比如,看起来滑溜溜的蛇,它曾经有脚;比如有着长鼻子、大耳朵的大象,最初的样子其实是下图这样。
数十亿年的生命进化纷繁复杂,这本书选取了13个典型案例,通过浅显的文字和生动的插图,带领孩子循着生命时间线,了解从鱼到人的地球生物演化过程,领略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奇特物种,探寻它们如何演化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他们无处不在,不可或缺
《微观世界:谜一样的生命》
作者: [法] 埃莱娜·拉杰克 / [法] 达米安·拉韦尔杜恩
译者: 李萍
出版社: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在家中厨房的角落,可能驻扎着好多小贪吃鬼——
“这边,尘螨围着一堆饭渣、毛发和皮屑大摆盛宴;稍远一点儿,面包蠹虫幼虫正为了一块饼干碎片跟粗脚粉螨吵得不可开交;就在附近,几只甜果螨在一小摊果酱前就座了……这时,室内迷你猎手伪蝎到来,准备将其他参宴者一口吞下……”
这里的尘螨、面包蠹虫幼虫、粗脚粉螨、甜果螨、伪蝎,都是微型生物。在我们身边,有无数渺小的生命,我们用肉眼甚至无法看见,但它们无处不在——从海滩到洋底,从森林土壤到家中厨房,它们在床单上,也在我们的皮肤上……
不要小看它们,离开这些微小的生命,地球上也就不可能有别的生命存在。只是,这些需要借助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如果讲给孩子呢?
《微观世界:谜一样的小生命》,用精美画作展现了近100种微型生物。它先把读者带到一个具体场景,比如厨房、沙滩,再用“放大镜”细腻逼真地呈现这个场景中生存的微生物,给了孩子们直观的认识。对于一些较为生僻的字,它标注了拼音,并在最后介绍了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等知识,以及显微镜的历史。
希望它能协助你和孩子一起探索微观世界,了解那些谜一样的小生命。
在“截然不同”中寻找“相同”
《不一样?嗯,一样!》
[加]希瑟·塔克维克/著
[英] 皮帕·库尼克/ 绘
易小木/译
青豆书坊/出品
一本正经地给孩子介绍动物知识或让孩子观察动物,有些孩子可能会很快失去兴趣,如果设置一些趣味性十足的“问题”呢?不晓得《不一样?嗯,一样!》的作者可能就考虑到这个问题。
这本书选取了动物王国里40种各不相同的动物,配以富有艺术性的动物画图,用朗朗上口的简洁文字,引导孩子们在迥异的动物中找相同——比如斑马奔跑速度快,熊蜂总是飞来飞去,狮子四处游荡……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也会有相同点,比如鬃毛、犄角、鳞片、尖尖的犬牙……
书中配有朗朗上口的文字来启发孩子,“我长得胖乎乎。我全身是褶皱。我身上有硬毛。我全身滑溜溜。但是请仔细观察——我们都有獠牙!”
它可以作为亲子读物,家长可启发、引导孩子自我探究和发现,也可让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孩子,也独自翻阅。无论是亲子阅读还是孩子自主阅读,我们成年人不一定比孩子发现得更多。你愿不愿试试?
《在山上》《在海里》
〔意〕贾科莫·斯帕拉齐/著
〔意〕阿古斯迪那·特拉伊尼/绘
陆婷娟/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
《在山上》这本书,按照一年四季的划分,从春暖花开到白雪皑皑,呈现了不同季节山上的小动物,不仅描述了动物的习性,还提到动物与人类的联系。
《在海里》这本书,按照从沙滩到近海,再到远海的顺序,依次展现了神秘海洋中的居民:帆水母、红海龟……
这套书拿在手里很普通,摊开后别有一番天地——书里的折页拉开后有1.8米长,所有的动物和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都收录在一幅长卷里。
这本书还附带了贴纸,孩子可以为贴纸上的动物,在长长的折页中找到它们的生存环境。例如桶水母生活在沿海区域,那么就需要在海洋长途中找到靠近沙滩的近海地带。让孩子在贴贴找找的游戏中加强对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了解。
希望这些创意的加持,能让孩子们更喜欢科普图书。
彩蛋
自然之友低碳展馆的志愿者们,去年也组建了零废弃乐队,其中一些乐器也是用废旧的油漆桶等改制而成,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排练视频~
本期互动话题
更多荐读请点击:荐读 | 若其它物种一个个灭绝,人类会幸免于难吗?
荐读 | 你家神兽归笼了吗?企鹅托儿所了解一下荐读 | “我妈觉得我饿,我妈觉得我冷”北极鸟宝宝会这样吗?荐读 | 重读春天,跟着73年前博物作家17000英里的行程世界读书日 | 多少成年人仍是患“自然缺失症”的孩子?荐读 | 父母和孩子,请彼此守护对自然的惊奇之心荐读 | 那些伤害自然的行为,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荐读 | 他写下这份武汉植物笔记,帮我们追寻错过的春天森林日书单 | 更多的森林一定意味更好的生态吗?
感谢“自然说”读书会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