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梵呗是贯穿一生的修行!专访文殊院川腔梵呗非遗传承人宏琳法师



上周,我们上线了重量级专栏

“川腔梵呗”

推送了第一篇文章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三百余年音声菩提路

粉丝们疯狂留言

“想听更多——”

今天我们送上独家人物专访

看一看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传承人

宏琳法师的故事

音频、视频不要错过


▲宏琳法师

 

佛教梵呗艺术博大精深,被誉为“佛教音乐考古的活标本”。“梵”指清净,“呗”为歌咏,是佛教出家僧人举行宗教仪式时歌诵、供养、赞叹佛菩萨的音声修行法门。

 

今天,“梵呗”这个被围墙所掩藏了数百年的佛教文化,正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褪去其神秘面纱,渐入大众视野。

 

“为什么大家开始喜欢梵呗了?因为梵呗能让我们静心,而很多的流行音乐听后是让人烦躁的。”宏琳法师一语道破了梵呗的特点与好处。

 

作为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的传承人之一,文殊院首座宏琳法师精研川腔梵呗近三十年。他91年在文殊院出家,93年受戒,之后求学于苏州灵岩山,回寺后任藏主,还曾担任市佛协常务理事等职。法师从青年时期在文殊院学习梵呗,到渐次主法各类佛事法会,以及近年来教授学僧学习梵呗,其间不仅授业良多,还坚持以梵呗弘法利生,用新媒体助力梵呗的传播与推广,得到不少粉丝与信众的敬佩与赞许。让我们走近宏琳法师的梵呗生涯,见证一代传承人的精神与担当。


▲宏林法师专访视频



学修之路:

学习梵呗靠的是毅力

 

90年代,是港风席卷、摇滚崛起的年代。时值青年的宏琳法师与其他四五十位年轻僧人,坚守出家本分,志愿精研川腔梵呗,走上了艰苦的学修之路。

 

“我91年来文殊院出家,之后的三四年时间里,跟随马师爷(文殊院已圆寂上座寂真老法师)学习川腔梵呗。他老人家非常热心,每天晚上组织我们学习。不论寒暑,从不间断。”

 

宏琳法师刚到文殊院时,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打杂,搞后勤,比如白天去茶园掺茶倒水,洒扫庭院,到了晚上才有空学习梵呗。根据师父要求,他还要在短时间内将早晚课诵背熟,任务之重、压力之大,非常人能比,全靠自己咬牙坚持。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他们学习梵呗的热情却十分高涨,“学习的房间不大,马师爷就在房子正中摆个凳子,然后他站在凳子上,用双手指挥。我们四五十个师兄围坐在一起,跟着他的指挥学。”法师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浑身上下依然散发着初学梵呗时的欢快与劲头,不时用双手示范法器节奏。

 

“跟马师爷学习时,他教得最多的是赞子。”从1988年起,文殊院所传授的川腔梵呗唱诵开始依据由第十七代方丈宽霖老和尚指导、常厚上座选编的《简明常用赞本》。除了最为常用的《四大祝延》《佛宝赞》《宝鼎赞》《药师赞》等赞词,川腔梵呗中独具特色的《普陀洛伽山》《古佛家风》等也是文殊院出家僧人的必学曲目。



为方便学僧实操演练,寂真老法师亲自组织居士与学僧一起拜忏。老法师在教授时,认真且严格,他要求学僧必须将《梁皇忏》《万佛忏》《千佛忏》《弥陀忏》《地藏忏》《药师忏》《大悲忏》全部学会,并演练到位。宏琳法师就是在那时,用比其他出家人更精勤的练习,快速掌握了拜忏仪轨及其唱诵内容,这为他在日后主持法事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当今社会大众普遍对“和尚边敲木鱼,边念经”有所不解,其实这就是梵呗唱诵的典型表现形式:既有“唱”的嘴上功夫,也有“敲”的手头功夫。宏琳法师善于唱诵,更精于法器,这得益于寂真老法师的教导,常厚上座的严格训练,以及仁定法师的细心指导。使得他对法器所依据的谱子——“板眼”,能打到绝对精准,毫无差错。

 

有道是“打不怕,骂不退,才是佛门真宝贝”。可见师父经常用打骂来考验弟子是否堪用。学完大磬、引磬、木鱼、铛子、鼓这些梵呗常用法器后,宏琳法师第一次参加大雄宝殿的佛事,就挨了常厚上座的骂。“打错了,师父会吼人;错得严重,直接就是棒子敲过来咯!”

 

由于上殿时打错法器是有过失的,宏琳法师在那次犯错之后认真忏悔且加紧用功,反复根据常厚上座的梵呗录音带听习,直到练得滚瓜烂熟为止。因此,他深刻地感受到“学习梵呗靠的是毅力!不只是梵呗学习,修行也要有不怕挨骂、坚持不懈的毅力”。



90年代,磁带随着流行音乐的普及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当时佛教梵呗乃至川腔梵呗还没有专业录制的影音资料面世。为了方便出家人学习,常厚上座与仁定法师发心录制了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录音带,被当时的学僧奉为至宝。“能拿到常厚师父与仁定法师同唱的录音带,感觉是一种殊荣!因为当时只有一套,共四盘,我就想办法翻录了学。

 

最快乐、也是最扎实的一段学习时光,是在常厚上座的督促与指导下,宏琳法师与心慧法师等六七位学僧,一下晚殿就去学习瑜伽焰口。这种小范围教学在当时效果非常好,每天两个小时,一个多月下来,宏琳法师已能较为熟练地掌握焰口的仪轨、唱诵及法器使用。“焰口涉及到很多法器,二师父要求我们每样法器都要会打。我基本已融会贯通,所以临阵不乱。”

 

经过近30年的学习与钻研,如今,宏琳法师已被僧众推举为文殊院首座,其川腔梵呗唱诵技艺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文殊院的各大佛事、法会中,几乎都能看见宏琳法师威仪且专业的主法形象。不论座上座下,他在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上的造诣及其传承宏志,都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宏林法师主持佛事活动



传承之道:

“口传心授”背后的继承与创新

 

而今,70后的宏琳法师仍念念不忘恩师教诲,并将两位老法师弘传梵呗的遗志肩负于身。这种传承的使命感,是来自于佛教特有的师承方式:师父除了依据《赞本》授课,从古至今的“教学”特色——口传心授,才是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的主要传承方式。

 

所谓口传,指的是师父与弟子间,面对面地口头传授;心授,是弟子发自内心地认同且领会,而后一心一意学修,最终得师父心印(真传)。

 

在过去的数年间,寂真老法师、常厚上座、仁定法师等便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文化及技艺与弟子们倾心相授。因此,能依止一位或几位特定的师父学习,是宏琳法师最为欢喜之事,“我一直觉得马师爷功德很大,也很感恩二师父的严格要求!到今天,我都觉得川腔梵呗传承不易,当年一起学习的同修只有两三位后来还在坚持学。所以梵呗要靠大家一起学,一起努力”。



佛教中所谓的传承,说的是弟子向师父求法,师父考察后收下弟子并教授其相关知识;弟子为师后,又须将其所学完好地传授给自己的弟子及后辈。所以按照规矩,接了师父的法,就得往下传。

 

二十多年前,常厚上座录磁带教学僧;21世纪的今天,已是手机普及、5G覆盖的网络时代,于是宏琳法师创新弘法思路,将“阵地”搬到了网上,“2017年起,我就在‘唱吧’APP里录音频,不仅想给后辈留个学习资料,也是我自己往下传承的方式之一”。

 

法师给他的“唱吧”账号取名为“解锁红尘”,已上传了《四大祝愿》《佛宝赞》《虔诚献香花》《钟声偈》《忏悔颂》《普陀洛伽山》等97首川腔梵呗唱诵曲目,尤以文殊院传承的川腔版本为主。

 

尽管法师从未对此账号进行任何推广,但其3万多次的播放量,上千的粉丝数,以及8次“上榜”的热度,已经证明了“川腔梵呗”这个曾经只流传于佛教圈,被称为“小众殿堂音乐”的佛教唱诵正在悄然“出圈”,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除了以新媒体弘传梵呗,宏琳法师还对文殊院的梵乐培训活动提供指导。他会以前辈学习梵呗的故事勉励学人:“八十年代宗教政策刚刚恢复时,文殊院正在大修,在我们之前学习梵呗的仁定法师及其他法师更辛苦。他们白天晚上都要干活,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完了才有空学梵呗。我们现在条件好了,要更加努力才行!”

 

所谓传承,就是无条件地保留传统并对其中的优秀文化继承、发扬并有所创新。那么,什么是“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的传承之道呢?

 

在宏琳法师的言传身教中,窥见了精神的传扬与技法的传授同等重要;而历代祖师相续不断、传承梵呗的使命感,以及两位老法师为法忘躯、勤于授业的菩提心,正是“传承”的原动力。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定然能塑造出更多的梵呗传承人,使他们无惧时代变迁,能将川腔梵呗内化为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信仰。

 

 

川腔之韵:

独一无二的殿堂佛乐

 

传承三百余年的“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极具个性与特色,是中国佛教梵呗中最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梵呗流派。“川腔梵呗在佛教梵呗里是独一无二的。比较有意思的是,外省的师父一般都不学,因为学了回去也用不上。”乍听之下有点尴尬,但恰恰是这种独一性与地域性,让川腔梵呗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三倒九拐”是特色

巴蜀地区虽然广泛使用川腔梵呗,但不同寺院仍然存在部分差异,特别是文殊院的腔调,个性鲜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四川佛教音乐》一书中所收录的川腔梵呗曲目,基本都是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的版本。成都地区的昭觉寺、宝光寺,包括峨眉山等佛教丛林习唱川腔梵呗时,也多向文殊院借鉴。因此,从民国时期至今,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在巴蜀地区可谓名声显赫。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按用途划分,有祈福、荐亡及文艺表演三大类;按风格划分,有庄重、活泼之别。其主要曲类涉及到赞叹三宝的“佛法僧三宝赞”,祝延的“四大祝延”,赞颂佛菩萨的“八大赞”“香赞”及“六句品”“四句品”,还有“荐灵赞品”,等等。

 

众所周知,带有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叫做“川普”;融入巴蜀文化的梵呗唱腔,叫做“川腔”。这一口浓郁的川味可不是川菜的椒盐、麻辣味,而是川腔技法的高超韵味。

 

由于川腔梵呗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十方腔、儒道文化,以及地方戏曲音乐,所以在丰富的调性、多元化的节拍之外,还产生了富有特色的旋律,“川腔与十方腔的区别很明显,除了念诵时多用平调,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倒九拐’:起腔时弯弯较多,升调、降调不断切换,韵味很足”。

 

这种带有民间戏曲曲风婉转、悠长特点的唱法,很可能直接将初学者“麻”晕;待掌握了升降调切换后,这一身的“椒盐”味儿就很难甩得脱了。

 

文殊院的川腔梵呗特色,除了调式上的“三倒九拐”,还有“连九板”的《摆脱红尘》,“三星板”的《古佛家风》,“软三星板”《炉香赞》等,尤其是每日晚殿时所唱的《警众偈》及其仪式,是文殊院与其他寺院的不共之处。

 

在唱诵《警众偈》时,悬吊在大雄宝殿正中的“警众灯”会徐徐下降,警示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这盏灯自清代文殊院重建起便存在,可以说是见证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起承转合的另一只“眼”。



○技巧莫过于“熟能生巧”

学习川腔梵呗只靠毅力断然是不行的,掌握相关技巧往往能事半功倍。宏琳法师从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几个简单实用的技巧。
 
梵呗技巧 简单实用• 梵呗记谱梵呗以“板眼”为法器的谱,需要按照《常用简明赞本》中的板眼标记练习; • 法器之重木鱼是早晚殿中最重要的法器,敲时须先慢后快,勿先快后慢或快慢不均; • 人与法器的配合法器相当于乐队“指挥”,可统领人声,使其不乱;
• 大众与维那的配合大众师要送调,方便维那师接腔,使唱诵不断;
• 换气技巧何处换气可以自己调节,以不影响唱诵的连贯性为准。


宏琳法师一再强调:“学习梵呗除了掌握技巧,主要在于多听,多练。我当初学习梵呗时,录音机都听坏了几个!

 

所以,技巧并不是一种花招,是需要以勤修苦练为代价才能换来的“熟能生巧”,这也是佛教修行所提倡的“精进”之道。



○梵呗就是一种修行

随着时代发展,大众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一些现代唱法、流行调式逐渐被应用在拜忏中。你甚至可以听到“笑傲江湖”版的《炉香赞》,还有“刘三姐”版的佛号,就算“黄梅调”的版本传进耳朵,也不必大惊失色。

 

虽然流行元素偶尔融汇其中,有了些许凡尘气,但梵呗的核心作用永远是促进僧众共同清修,使其凝聚不散;收摄人心,止息散乱;听后使人内心清净,生发智慧。

 

与时俱进与坚持传统是否存在冲突?如何把持梵呗弘传底线而不至于流于世俗?

宏琳法师给梵呗学人的三点注意事项01梵呗唱诵必须规范,要严格按照师父所教,不可随意改动; 02习唱梵呗要有敬畏心、惭愧心,不能当成普通唱歌对待; 03“梵呗”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它贯穿于整个学修与生活。
 

修行之所以称为修行,在于其修正身口意业错误的功用。梵呗的习唱与传承,正是僧众守持威仪、学习因果、检验发心、行菩萨道的重要实践平台。这种不离于“修行”的态度,是川腔梵呗千百年来坚持的道德高地,是一切世俗音乐难以企及的。

 

“释氏梵呗传十方,如来妙智拂凡尘”,正如宏琳法师在唱吧中的签名所言,对梵呗乃至川腔梵呗的传承,就是对佛法的传承;使梵呗传遍十方并让大众受益,则是大家的共同使命。只要四众弟子团结一致,佛教乃至梵呗就能传承万年。


 


川腔梵呗唱诵

啷个起“三倒九拐”?

所谓的“椒盐味儿”到底是个啥子味儿?

一起来学唱吧



炉香乍热 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佛宝赞无穷 功成无量劫中

巍巍丈六紫金容 觉道雪山峰

眉际玉毫光灿烂 照开六道昏蒙

龙华三会愿相逢 演说法真宗

龙华三会愿相逢 演说法真宗

以此经咒功德 回向护 法龙天

三界嶽渎灵聪 守护伽蓝真宰

祈福保安平善 庄严无上菩提

普愿法界冤亲 共入毗盧性海



普陀洛伽山一座 百宝孤峰 孤峰

孤峰涌出碧波中 碧波中现出水晶宫

水晶宫内端然坐 坐定 金容

金容体挂玉玲珑 玉玲珑珠 翠容

紫金妙相难描画画尽 无穷

无穷无尽度众生 度众生出 樊笼

观世音菩萨大慈悲度众生出 樊笼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留言互动

听说不少朋友听佛号、梵呗时

都曾因感动而落泪

说说最触动你的那首梵呗吧

LEAVE A MESSAGE



文字|许薇  图片|沉沉

美编|妙能

编辑|巍然


/

/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的温馨提示
学会这几招,让你立的flag屹立不倒
石鼓为何出声?体用何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