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在红尘五欲中过好学修生活,需要掌握这4种心态



关于“如何处理学修与

家庭、工作之间的矛盾”

今天进入第二讲

蜀中大德惟贤长老

在开示中为我们提出了

具体“解法”

他通过《净行品》中的4首偈诵

讲解了面对

家、父母、爱人

及红尘五欲时

居家佛子应该怎么面对和处理

点击阅读第一讲

当信仰与家庭、工作发生矛盾时,你知道解法吗?




一百四十一个“当愿”中,开头几个就是关于家庭的。


(一)第一首:


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你处在家,就要善对家庭,要认识到家的组合都是缘。有善缘,有恶缘,顺心一点就是善缘,不顺心的就是恶缘,都是因缘组合;有聚有散,有分有离,都是性空的。这个要搞清楚。这样子就不会受逼迫,不会走投无路。


唐代有个庞道玄,他的女儿叫庞灵照。父女俩相当有道行。他女儿每天就以编蔑活(蔑活:指四川的竹器)来维持两个人的生活。庞道玄有文采,不愿意当官,喜欢过清闲生活,他写有几首偈子,其中有几句:


日在空中行,

夜在空中卧,

空空空吟诗,

诗空空相合,

莫谓多言空,

空是诸佛座。


你们想想这个道理,一切都是观诸法性空,佛的境界就是空性。《华严经》上讲:“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趣,令心所向皆无碍。”


心如虚空,其量无边,可以包容森罗万象。这个境界就大啊,在虚空是无挂无碍的。这个庞道玄父女,就是那么地高尚。


“莫谓多言空,空是诸佛座”,你不要说我什么都在讲空,你们要晓得空是如来的宝座。如来能够证悟空性,与空性相契和,就登如来的宝座。能够了解空意就见了法身如来。《华严经》的法界观,就包括一切事物及一切事物的性与相,性就是本体,相就是现象,都包括在法界里面。


你能够观空,就能够见一切如来境界、如来净土,层层无尽。你能够观缘生法、观有,就可以晓得一切器世间、众生世间的“一、多、大、小”,从微尘到整个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其中的佛,有业报佛、理性佛、愿望佛等各种各样的佛,你处处都可以见到,能够了解空就是理性佛。理性佛有十种,这个境界大得很。所以对“空”字要有个正确的解释,不是“什么都没得了”而是真空显妙有。了解空就能够证得佛果,了解无我就可以与诸法平等,境界就广大了。



(二)第二首:


孝事父母,

当愿众生,

善事于佛,

护养一切。


一切众生在孝养父母时,要把父母当成佛想。这样子的话,你家中有佛,你要恭敬供养,这是彻底的大孝。希望众生都如是,那就可以普度众生,报众生恩。


(三)第三首:


妻子聚会,

当愿众生,

冤亲平等,

永离贪着。


妻子儿女聚会,其中有冤有亲。冤亲之中你不要有分别执着,亲固然可贵,怨你也要容忍,这就是缘嘛。佛法讲冤亲平等,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要结怨,结了怨啊世世生生都解不了,那才不得了。所以要冤亲平等,化冤为亲,这样子就免得贪着,从中受痛苦,受缠绕。



(四)第四首:

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稳。


你在五欲境界之中,要正对这个境界——财、色、名、食、睡。众生就是留恋于五欲,在五欲之中贪恋不舍就造业受苦。你看现在这个社会,歌舞厅啊、娱乐厅啊、卡拉OK厅等很多。吃的、穿的、听的无不是欲,使人贪恋。但是学佛的在家菩萨、居家的居士啊,你必须要正确对待。就象那个莲花一样,生在污泥之中,保持微妙香洁的品质,不为污泥所染。要有真正的菩萨行,才可以超脱。我如是,希望众生都如是。


“拔除欲箭,究竟安稳”,欲就等于箭一样的。箭一射出来到身上就要致命,丧失法身慧命,就使你不得解脱。能够看清楚欲箭而不沾染,就可以究竟安稳,永远地彻底地都能得到安乐稳定。


这四首诗都是说明在家居士应该建立正确的观点和行动,我们学佛后就必须以正法来解决与家庭和工作的问题,平心静气地平等对待一切,才处得好各种关系。只有这样,在家庭中才能够使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单位里才能与职工、群众和睦相处。


编辑|宗微  图片|冯杰 江游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

/

广学佛典,降服自心烦恼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在百丈禅师处,也许另有深意
邛崃石笋山与唐王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