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文:“每一次的拉扯”都会让我们不一样 | 益微论坛

益微青年 2019-07-27


这底色,让我们在面临各种选择的时候永远知道路在何方,心在哪里。



一篇演讲

at 第二届益微论坛

by 王文

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上海灵青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




| 本文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而成


谢谢来超,其实在石老师背后演讲还是挺有压力,因为在石老师宏大叙事之后,我原来的思考都被打乱了,听完来超对我的介绍后,发现最了解我们自己的是别人(笑)。


刘斌让我在这里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跟在座的各位分享,乡村夏令营对我们个体生命的影响,通过我的一些亲身经历来回应一些他或者本届论坛想表达的价值主张。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曾经的一段故事,和它对我长达10年的影响。


今天在场有看着我长大的,也有我看着长大的,当然还有跟我一起成长的伙伴,所以我讲的所有的话都会被你们印证。


与来超的经历一样,11年前,我被一群贵州苗族女孩的处境所触动。也是这群孩子,把我意外地拉扯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与大多数人一样,在大学之前,我们在被设计好的路上无意识地行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上了大学,我们就像王子与灰姑娘结了婚,再也不用思考续集。好像到大学以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生命是否有更丰富的可能以及更广的宽度都不用再去了解,似乎读到大学人生就成功了。


我很幸运,在我刚刚走进大学的时候,一群千里之外的苗族女孩把我拉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让我知道了在当下的中国还有这样的一群人和这样的一种现象。于是我了解并试图去改变他们的命运,这样的一种外在的拉力,让我知道在既定的路径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原野。


当然我们没有今天的你们那么幸运,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基金会,也不会有太多的企业能够理解并支持我们的行动。当我们提出来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一群孩子命运的时候,引起更多的是怀疑,甚至是嘲笑,所以,我非常感恩当时的自己没有简单地放弃。


500多天以后,当真正走进深深向往的夜郎古国,我们完全被当地的美给迷住了,山是青的,水是绿的,也被孩子、村民的朴实善良震撼到了。我知道,其实是我们自身更需要这样的地方来跟自己对话。很多年后我意识到,这样一段不长不短的经历,给我们内心播下的那棵种子,就是钱理群老师经常说生命底色。


所以,是11年前的那群孩子和那样的一段经历让我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我发现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11年前的那次公益行动,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困难重重,经历了500多天的努力和17天的行动之后,我们发现,对于孩子和当地的状况我们无力改变,而参与行动的我们自身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山里的时候我常说,人的价值,真的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一个大学生、一个年轻人,他的肩膀很多时候可能比脑袋更重要,因为有担当才有未来。所以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大学生像我们一样,能够通过这样的一次公益经历,发现自我,学会承担。


8年前,我读大学三年级,那时非常想做的事,就是让那些像我一样的大学生能够走进这个社会,去熟悉和了解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去了解在三分之二的国土上生活着的人们。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青年寻找内心,建构陌生人之间的连接。所以从08年开始,我就开始从支教志愿者,从乡村夏令营的设计者,变成了一个倡导者,走进了非常多的高校。我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去寻找那些尺码相同的伙伴,改变社会,回归内心。一年之后,我发起了春晖论坛,期待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来为青年成长传递最有价值的声音。


 7年前,我大学毕业,加盟灵山慈善基金会——一家成立很早,一直“沉睡”的公募型基金会。带着很多前辈们的嘱托,我希望通过灵山的平台为民间、为行业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一种向往,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担当。一个地方性的机构,一群初出茅庐的青年,想在行业内实现突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在2010年加盟灵山,2013年就把秋瑾、张龙、羽佳从北京喊回无锡一起创业。之前大部分时间,我一个人带着灵山慈善基金会上下求索,一直没有放弃把一家公募基金会做回它应有的角色。2013年到2015年,是我们的第一次创业。我们用三年的时间给灵山基金会找了很多条路,在过程中有过迷茫,有过非常多的争论,最后在大和小之间选择裂变。2017年是我们的二次创业年的开始,在这之前,我们让多个优秀的项目独立运作,自由生长,灵山基金会也开始逐步回归到平台的位子上,用专业和使命服务民间机构,推动社会发展。


11年前,我读朱建刚老师《行动的力量》,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组织给社会变革带来的美好。9年前,我见到了钱理群老师,他告诉我“存在”对未来的影响,以及我们每一次微小的行动(乡村夏令营)带的改变都可能成为瞬间的永恒。十年来,我面临过太多的选择,也面临太多的诱惑,非常感恩许多前辈的不断拍打,让我一直没有“走偏”。


2014年春节后,梁老师把我约到上海,没有特别的议题,主要是问我:“20年以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正是这种对未来的期待,对生命的尊重,让我在光环之下不敢有所放肆,始终保持谦卑和感恩之心,这也是11年之前我们走进乡村时给自己播的一棵种子。


我一直说,是我们需要乡村,是我们需要土地,是年轻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去回归相对真实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丰富自己的生命,去跟陌生人建构连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活得越发安然自在,越发有所顾忌,越发谦卑和自由。这底色,让我们在面临各种选择的时候永远知道路在何方,心在哪里。谢谢!

 


第二届益微论坛主会场

嘉宾发言稿

正在陆续发布中

敬请期待


感谢

一加一(北京)残障人发展中心提供速录服务 


本场摄影师

魏佳媚



//论坛现场//

11月26日晚,村社论坛发生了什么? | 益微论坛

滴滴!26日“村大院”盛况转播

(附论坛回顾视频地址) | 益微论坛

记者眼中的益微论坛 | 中青在线

据说看了今天的现场播报会.....|益微论坛


//第二届论坛演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演讲全文

(附开幕式惊艳舞蹈《种子》)| 益微论坛



| 益微论坛传播助力伙伴|



//第一届论坛文章//

王雄:夏令营的教育意义和案例分享

从“支教”转向“乡村夏令营”的理念和方法

梁晓燕:从大学生支教看教育公平

伍松:从“短期支教”到“乡村夏令营”


如有问题

请联系

微信客服:小年糕  evservice

电话客服:顾明强  1861225349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