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唤醒和激发团队的使命感和原动力?

益微青年 2019-07-27

要鼓励一个人去实现价值,首先是肯定ta自己的价值,一个觉得自己无关紧要的人是谈不上使命感的。


作者 | 李俊程(小树)

益微青年(EV)2019年培训师计划成员

山东师范大学西部支教同心会理事长



本文转载于个人公众号“树灯”


“小树,你作为队长,是怎么唤醒和激发团队的使命感和原动力的?”


在刚刚过去的2019西部阳光V行动青岛场一日营中,大家在分组讨论课程,坐在场地后排的哈子突然问了我这个问题。


嗯这好像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为啥突然问这个呢?我反问了回去。


现在已经到了6月份,离支教队出发去支教的日子越来越近,但也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队员们设计课程久了已经有些疲惫,感觉很难推进。一些队长有这样的困扰。


说实话,在哈子问这个问题之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使命感和原动力?我们社团好像很少用这两个词,实际上在我记忆里就从来没有用过。


当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没有理论和方法,而是许多的场景和感受。我们的师哥师姐板着脸在台上,我本子上杂乱的笔记中写着大大的”严谨“”守时“,又圈了好多个圈;教室里灯关上,视频中画面一幕一幕闪过;翻开本子的扉页记下几个问题,耳边只有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60个人拉着手围成一圈,有的笑了,有的哭了,彼此的手心微微的发汗……


如何唤醒激发团队的使命感和原动力?我们从不用这两个词,但却好像一直在做着这样的事。


需要提前做一点说明的是,虽然问题问的是“你作为队长”,但我并非是一个单独存在的队长,也并非只负责自己队的十几位队员。我是西部支教同心会的队长,无法脱离开同心会谈团队,很多成果和经验亦是集体的智慧。所以接下来叙述中常常出现的“我们”,指的是我的社团或与我一起管理社团的伙伴。


西部支教同心会是我所在的社团,今年已经是它成立的第十年了。我是同心会第八届组织机构的宣传部干事,第八届支教团三合支教队的队员,第九届组织机构宣传部部长,第九届支教团三合队队长,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退居二线后又组织了一场冬令营……


三年里很多次想放弃想离开,但还是一路走到现在,换了培训师的角色,继续支持大学生做短期支教/乡村夏令营。


如果要问如何唤醒激发团队的使命感和原动力,或许要先问自己,我的所谓使命感和原动力是如何被唤醒和激发的?我是如何一路走下来的?


一次开会


教室里整整齐齐坐着近60个人,每个人握着一支笔,面前摆着一个本子。


我们的师哥师姐板着脸,轮流上台发言。


我的本子上是杂乱的笔记,几条罗列的”不足“旁边,是大大的”严谨“”守时“,又圈了好多个圈。


那是两年前一次活动之后的总结会,具体说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那个本子也已经尘封了很久。但在那两个词外面重重的圈却一直留在脑海里,哈子一问立刻浮现出来。


“严谨守时,严肃活泼”是同心会的工作作风,是师哥师姐几乎每次开会都要提的。出现频率之高让人觉得他们是疯狂地想把这两个词印在刻在你的脑子里。


我最初觉得很没有意义,第一次做活动传单几乎用了我一整个周末,被师哥要求改了四版。我一边改一边在心里质疑,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对齐,去遣词造句,讨论是应该用分号还是用逗号,究竟对山区的孩子能有什么帮助?


一个社团活动,要开筹备会总结会写策划写总结按时发总结要用附件统一命名格式不能有错别字,不按要求发的下次开会要批评。开会事无巨细啥都要讲,发个传单也有无数注意事项,要面带微笑打招呼微微鞠躬提前准备好说辞……


为啥要做这些?我不是去支教的吗??


但我还是会按师哥师姐的要求去做。因为不得不承认,虽然让人很累,但严谨和守时的态度确实就是对的。


一年后,我接手社团成了师姐,由被要求者变为了要求者,被动的角色变为主动。发现有些琐碎的要求,我其实可以提也可以不提,如果提出我还要自己去做相应的跟进和反馈。


但还是会向师弟师妹提我曾经默默质疑过的要求,坚持去抠各种看起来和支教没什么关系的细节。


至于原因,是慢慢领悟直到一天完全明了的。


一个很巧合的机会,我们去参加一个乡村教育的论坛,我负责上台介绍社团。在准备PPT和讲稿时我开始想,我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团队,使我们成为我们的是什么?


我们做支教,做爱心回收爱心义卖,获得奖项荣誉,有多少社员多大的影响力,这些事可以代表我们吗?


我给自己的回答是不能,因为这些事几乎所有社团都在做。随后我突然发现可以使我们与其他团队有所区分的,是怎样做这些事、想把这些事做成什么样,恰恰是这些微信推送里不会写的、结果背后的过程与追求才是真正定义着我们的、核心的精神。



我们是社团,但不是玩乐放松的地方。我们做支教,但只做有准备的、负责任的、真正为了孩子的支教。


因此我们生活中活泼,工作中严肃。所有日常细节的严谨到严苛、认真到较真,都是因为我们不仅要做好事,而且要把好事做好。


这是我们的追求。


也已经成为我在这里学到的和相信的东西。


在这种追求下的工作虽然很累,但它们是对的,而且是值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自己可以被突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我们怀着敬畏去打磨事情,事情也打磨着我们。最终我们看到自己更美好的可能性,也遇到更契合的伙伴。


期待更丰富的教育,遇见更美好的你我——这是同心会的愿景。


那次社团介绍,以及之后所有给师弟师妹开会时讲到我们在做的、要做的是什么,我都讲得很有底气。只有在讲自己坚信的事情时,话语才会有感染力,只有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进到心里。


第八届支教团模拟出团-泰山项目


如何唤醒激发团队的使命感和原动力,或许可以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什么是团队,什么是使命感,什么是原动力,什么是唤醒和激发。


最直接的理解是:团队由个人组成。使命感是要做什么。原动力是为什么要做。


在同心会,我们会常常问师弟师妹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在我给第九届培训团做第一次培训时,讲完乡村教育现状、公益与教育之后,最后十分钟是请每一位成员思考想给西部山区支教地的孩子们带去什么以及自己希望收获什么。思考后把自己的回答写在本子的第一页,或者自己觉得本子里最显眼最重要的地方。


每个人来到社团,都有ta想做的事,也都有ta自己的原因。只是有时候时间久了,事情多了,会忘记和模糊。我们不必告诉别人ta的终点在哪里,只需要提醒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请记得自己的起点。


一位培训团成员思考后的答案


起点之后,是追问——要做怎样的支教?要怎样做支教?


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或者说,愿景使命价值观。这是需要不断去思考,不断去澄清的问题。要队长自己思考,也要引导团队成员思考。我领悟了同心会琐细要求背后的价值追求,才认同进而愿意去做那些琐细的工作;我的小伙伴我的师弟师妹领悟到这些追求并产生认同,我们才成为一个团队,获得更多推动工作完成的动力。


不要觉得这些抽象的思考与讨论是浪费时间,在一起不断思考与澄清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逐渐深化了解自己和彼此的初心,而团队也逐渐凝聚共识,最终拥有共同的追求和动力。


一个有着清晰信念的人才能步履坚定,对于团队来说也是同样。


第九届培训团体能训练-爬山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或许关于这个题目队长要做的,就是看到——看到事和人,看到事的意义,看到人的意义。


看到我们和哪些人,在做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以及做成了什么样。


看到事的意义,是看到琐细事情背后的追求与坚守。


除此之外,还要看到人的意义,看到做事情的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与重要性。


团队中总会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色,有的角色看起来比另一些角色更重要更不可替代。担任不同角色的成员难免会对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有不同的认识,比如常见的情况是执行者有时觉得自己不如智囊团重要。


但事实上一个团队中每个角色都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擅逻辑思维的未必擅长动手,会写文章的可能不擅长演讲……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互相配合,才能高效达成目标。


所以关于角色分工,没有更重要,只有更适合。


关于团队的理念,是同心会一定会融入到培训里讲的。看到每个人的价值与重要性,并让ta自己也看到,是我们在努力去做的。


要鼓励一个人去实现价值,首先是肯定ta自己的价值,一个觉得自己无关紧要的人是谈不上使命感的。


一次团辅


看到人的价值和重要性,是看到人可以做什么。同时还需要看到人的责任和义务,看到人应该做什么。


我们在第九届支教团成立伊始,便着重强调责任。如果说在培训和选拔阶段,是“我想做”,那么通过培训和选拔后进入到支教团,便附加了“我应当做”。因为这意味着真正对更多他人承担着责任,不止是对自己当初选择的责任,对其他队员的责任,对队长的责任,对孩子的责任,还有对那些未能入选的伙伴的责任。


有很多伙伴落选并不是因ta们不够优秀,只是因为名额有限。而ta们想的不是竞争,而是功成不必在我,有比自己更适合的伙伴去支教也很好。ta们留下的是对入选伙伴的期望与祝福。


而我们不能辜负这份心意。


全心全意做接下来的集体备课工作,是为了给孩子带去快乐有意义的体验,也是为了替未能入选但同样抱有赤诚之心的伙伴完成心愿。


这是我们的责任,只不过有时我们意识不到。这亦是需要有人去看到和澄清的。


第九届培训团合影


作为队长,如何唤醒和激发团队的使命感和原动力。这个问题本身包含着一个信息:团队中的人原本有使命感和原动力。


这是队长首先要了解并相信的事情。你的队员如你一样本来就有使命感和原动力,ta们一定有想做些什么让自己和他人或者说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的愿望,否则ta们不会出现在你的团队里。要相信这一点如同相信孩子本来便有生命的力量。


队长如同教育者,要做的不是赋予和灌输,而是唤醒和激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要做的是慢慢梳理和澄清从问题到答案的那条路。


各个团队价值追求不同工作作风不同,可以作为激发资源的共同记忆也不同。如何探明那条路去唤醒和激发,我想每个团队也有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的所谓使命感和原动力是如何被唤醒和激发的?


或许就是因为看到了并且在不断看到更多,看到了我自己想做什么,在做什么,在做的事背后的意义是什么;看到了我可以做什么,我的角色应该做什么。


我先看到了我自己对这个团队的迷茫,澄清了我自己对这个团队的认识。我现在仍不敢说我唤醒和激发了我团队的使命感和原动力,刚刚与现任管理团的一位师妹打电话聊这个问题,发现我、同心会在这件事上仍大有可为。


我深知我没有唤醒和激发每个人,这我做不到也不怀有奢望。我相信“反求诸己”,目光望向队员之前不妨先审视自己。


如何唤醒和激发团队的使命感和原动力,我想作为队长所要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唤醒和激发自己的使命感和原动力,让它们成为你坚信的事情。


因为只有说和做自己坚信的事情,才会对他人有感染力;只有真正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才能真正进入到心里去。


//更多故事//

从摇滚吉他手到乡村夏令营志愿者

我25岁,掌握了分寸感,却不敢冒险。

我的人生是如何栽进公益的

真正的教育,是允许一个孩子与其他人不同。

西西弗书店创始人薛野:用100步去实现你的天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