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改踏深水:安医大一附院的裂变与新生|十年这里

2018-01-07 肖源、王利 中国之声


医改踏深水:安医大一附院的裂变与新生



听音频,更精彩



陈博:博士的时候是拿800一个月(津贴),现在突然讲,陈博,你一个月能拿5000多块钱,我现在觉得我太高兴了。当然随着以后,结婚有了小孩以后,是不是工资有捉襟见肘的感觉,知足常乐嘛。


这是2014年初,刚刚结束11年的求学生涯,入职安医大一附院的医学博士陈博,接受中国之声《十年这里》采访时说的话。五年之后的2018年初,他成了主治医师,刚刚过去的2017年,他作为副教授,在安徽医科大学带了第一个自己的硕士研究生:


如果说是从工作上来讲的话,当然就不讲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简直一团糟,现在回想一下,从13年7月份刚刚来我们医院,变化还是蛮大。这种变化还是从内心深处的,就是我面对同样一类病人,面对同样一个临床的问题,我的思考方式或者我的这个处理的能力更强,有非常大的一个提升。


经历了15个月的、在业内有“魔鬼训练”之称的住院总医师,陈博说,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90度爬坡般的长进。而过去这五年,安医大一附院也有了自己的裂变与新生。最突出的,就是2017年10月开诊的高新院区。


2017年10月,安医大一附院高新分院,引入直升机作为地面急救的补充


去年(2017年)10月,对住在合肥市高新区的慢性病患者张大爷来说,有个很不错的消息: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正式开诊,从此,他不用再跑十几公里往城东的安医大一附院本部跑了。


临近高速、机场,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周边及省内外群众来说,高新院区的开诊,的确让他们省了不少心。而对于安医大一附院来说,高新院区开诊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流程再造,更是医院管理理念的更新。高新院区采用“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设置肿瘤治疗中心、消化病诊疗中心、创伤中心等五个特色中心,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医疗。


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各楼层科室设置布局,便于开展多学科协作


一个月后,高新院区运作模式的优势,就得到了充分地展现。2017年11月7号下午,一名全身烧伤80%,四肢严重烧伤炭化,右上肢呈屈曲状的患者,被送往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患者家属杨女士:


我们干瓦匠放了三天假,他没有事的时候拿着鱼竿钓鱼,不小心给电击了,人都烧焦了。


高新院区烧伤科主任陈旭林在给患者诊断时发现,患者同时合并脾脏破裂、肾脏挫伤,腹腔内出血,腹膜后血肿,极度失血性休克。在肝胆胰外科、麻醉科、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室等科室密切配合下,经过6个小时的多学科联合手术,保住了患者的性命。


我们把他从ct室直接拉到手术室,然后我们在手术室里面进行普外科、泌尿科的多学科的治疗,决定手术,马上普外科医生就上台开刀了。消化中心、心血管中心、内科外科在一起,它是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这样一个就诊模式。平时相对来讲各自独立比较松散,但是遇到的这种这种复杂的复合伤才能够形成一个合力。


患者家属:他讲有时候还有电麻的感觉……


陈旭林说,如果按照以前的惯有模式,这个病人很可能就“斗”不过伤情。


照以前的模式,这个病人发现脾脏的破裂,病人回到病房以后要普外科医生来。因为在安医本部烧伤科和普外科,他不在一层楼,他来回折腾,医生坐电梯下来,再到病房,估计肯定要耽误一两个小时时间。两个小时的话,可能这个病人来讲可能就已经没了。


安医大一附院院长梁朝朝说,设立高新院区,是安医大和一附院几代人多年的努力目标,而这种努力,就是为了落实“大病不出省”的医改方向:


就是尽量的让安徽的病人不要到安徽以外的地方去看病,这样一方面很不方便,第二方面去北上广给其他医院增加负担。本身安徽的经济比较落后,如果病人再辗转到外地,家里面多少人陪同吃住行,所以有很多的负担。三个月不到的时间,整个高新院区的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我昨天上午到高新院区各个病区,包括门诊去看了一遍,病房的秩序也好,包括环境,那比老院区环境要好的多,医护人员的精神状态也很好。


逐步投入使用的自助设备


医院有前景,医护人员才有动力。当一家医院受制于所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态时,埋头于自身建设,恐怕是医院最好的出路。


张泓在安医大一附院急诊科做了三十年的医生,她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医院近几年的发展:


13年以后,它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09年我们的日急诊量是50到100(人次)之间,12年直到今天,我们的日急诊量已经跃升到600到700之间。从病人的来源,不仅有我们安徽省的,还有来自于周边地区的;从病人的种类,从病人的危重程度来讲,都是较几年前有非常显著的变化。


2013年做了科研处长的孙良丹,对这五年来医院的变化,最大的感受则是,在学术科研界,频频出现安医大一附院的名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弄的科学影响力排名,2014年是第六,15年是第五,16年是第二,17年变成了第一。因为我们团队皮肤病学,可以这么说,就是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还是小有名气的,你看我们一个省属院校来说,拿了中国的两个科学十大金奖,拿了三个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医院党委书记金宗祥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安医大一附院就是通过制度建设,在做强做大上下足功夫:


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这一块要做强,学科建设是关键,学科建设上人才是核心,第二个就是加强内涵建设,从做大这个角度呢,以精细管理和优质服务为总揽,开展一个叫做制度建设提升年活动,通过制度来管权、管人、管事,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水平。



2018年的大门已经开启,新的一年,新的时代。中国之声从2013年开始,连续十年,用话筒聚焦10个中国地点,10个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领域,从细节处展现微观中国的生动图景,记录时代、社会、国家、个人10年的变化与进步。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这一记录的第五年。翻阅过去五年我们记录的民生样本,邯郸武安重现蓝天,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北京寸草春晖养老院已经建立了居家养老设施和运营的标准化体系;广西田东县布兵小学的留守儿童比例下降了一成多,学校建起了网络视频亲情屋,拉进了孩子们和父母的距离……过去五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这些变化在我们观察记录的样本里都有生动的体现。


2013年,我们的报道策划启动时,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18年,党的十九大引领我们进入新时代。我们憧憬下一个五年,新时代的愿景如何逐一实现?1月1号起,我们再次翻开《十年,这里》的民生样本,一起分享时代的变迁,一起倾听你我的故事。




往期回顾

 

河北武安:又见蓝盈盈的天|十年这里

落户自贸区,国家馆重回上海|十年这里

功守道刷屏,阿里的非淘宝世界|十年这里

在杭州留下,关乎房价,却不止于房价|十年这里

北京教改的新使命|十年这里

布兵小学:一所乡村学校的守护与盼望|十年这里



记者:肖源、王利

编辑:周文超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