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岁的他,一路唱着歌奔赴朝鲜战场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报道《我和我的祖国》,由战场上的十名战斗英雄讲述他们的铁血人生和家国情怀。



漆建国,1924年生于湖北黄冈,28岁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时期,历经多次战役。随后在朝鲜支援建设。


1958年,刚刚回国一年的他,带着新婚的妻子响应号召,支援边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开发建设塔里木垦区。

          

曾经的少年 


年轻时的漆建国。兵团台张瑜、马晓瑾  翻拍


歌声伴我去战斗


“进军号洪亮地叫,战斗在朝鲜多荣耀。就是我们今天吃点苦,能使新生的祖国牢又牢……”


“太阳落下山,山下的同志忙的欢。人手粮食扛两袋,送上第一线。山高路又滑,大雪随风飘,哪怕高山高上天,挡不住英雄汉……”


1952年11月,刚刚在湖北黄冈老家收完水稻的漆建国志愿报名参军,生性乐观、热爱文艺的他一路唱着歌奔赴朝鲜战场。那一年,他28岁,被编入23军69师205团,那是著名的老虎团,有着红军光荣历史传统的英雄劲旅。


漆建国:闷罐子一个车厢,火车上就是蒲苇子,烂脏草。车厢里面铺的是稻草。防空地,车上拉的是牲口,实际里面都是人。铺着稻草是做伪装的。

向北,向北,再向北,火车日夜兼程。漆建国记得,所有人吃喝拉撒睡都是在车上。然而,尽管行程十分隐蔽,刚一进入朝鲜,他们就遭到了袭击。


漆建国:两面都放枪,咚咚咚咚!那火车司机听到放枪,把灯一灭,噗!把车开回祖国。我们跳到一个山沟里,排长找不到班长,班长找不到干事。慢慢收拢,才把人集中起来。

 

漆建国的立功奖章和证书


11月的朝鲜,零下二十多度,部队集结后,踏着没膝的积雪开始急行军。漆建国和战友们每人背负20多公斤的装备,翻山越岭奔向千里外的前线。为了防卫敌机的轰炸,他们都是夜行军,一般是傍晚五、六点钟出发,凌晨一、二点钟宿营。


漆建国:美国鬼子疯狂得很。他来飞机就几十架,炸弹的话猛往下投。班长和排长给我们讲,炮弹来了,呜呜呜那没事;炮弹来了呜呲、呜呲,那就要赶快趴下。


半个月后,枪炮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密集,随行的老战士说,马上就要到前线了。随后,漆建国跟着部队接防了上甘岭西边的395.8高地,距离敌人盘踞的394.8高地只有1000来米。


漆建国:中间一个开阔地大概有个不到1000公尺,就打守卫战。每天打坑道,晚上修工事,挖的火星可以看到。


1953年夏季,反击战打响了。漆建国记得,那一天,美军第5师一个营,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漆建国:一连打五次,才打下去。我们一个连(最后只剩)不到一个排。五次呀!


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猛烈扫射。漆建国和战友坚守在潮湿的坑道里,顽强防守、巧妙反击。


敌人一次次进攻,一次次被打退,大家枪不离身,和衣而卧100多天。挺过冬天,迎来了春天,但补给却愈发困难,连喝水都成了奢侈的事。山下弹坑积蓄的污浊雪水和雨水,用明矾过滤后,便成为唯一的水源。


漆建国:取水最困难,那喝水的缸子,只准你取一缸子水。哪有洗脸刷牙的哟。那个水是炮弹炸的坑里的水,红红的。


在朝鲜回龙洞留念。兵团台张瑜、马晓瑾 翻拍


张口就来的朝语,是光辉岁月的痕迹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得知这一消息,漆建国和战友们兴奋不已,与此同时,漆建国得知,他们同村上战场的12人,包括他在内,仅有两人生还,每每思及此处,他都忍不住哽咽出声。


停战后,漆建国继续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搞建设。1956年,他的弟弟也去了朝鲜,四年未见的兄弟俩终于重逢。


回忆起在朝鲜的日子,96岁的漆建国张嘴就是一串朝鲜语,他记得每个常用语的意思。然而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的尊重和热爱。


漆建国: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特别尊重,我们在路上行军,到老乡村子去,人家半夜都起来,铺让给我们睡。


在朝鲜回龙洞留念(前左一)。兵团台张瑜、马晓瑾 翻拍


支援大西北,走!


1958年,祖国西北边疆建设需要人才。于是,“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时代强音。刚刚回国不到一年的漆建国义无反顾,与新婚妻子告别家乡,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开发建设塔里木垦区,那一年他34岁。


漆建国:上面动员支边建疆,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军人。应该带这个头,我就报名。我们那的书记说,小漆呀,你回来不到一年就要走呀?

  

当年的塔里木垦区,芦苇遍地,白碱滩一眼望不到边。没有房屋自己造,没有粮食自己种。住着潮湿的地窝子,吃着粗糙的苞谷面馍、高粱饼,漆建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垦战士开荒造田,植树造林,用开天辟地的精神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家园。


96岁的漆建国老人。兵团台张瑜、马晓瑾 摄


记者的话


漆建国老人性格开朗、头脑清晰,96岁了,依然爱说爱唱。


采访中,回忆乘坐闷罐子车北上奔赴朝鲜时,战士们吃喝拉撒在车上,一路似乎枯燥乏味,老人豪迈地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说起战争残酷、补给困难,老人真情唱起《战斗在朝鲜多荣耀》《英雄的运粮队》,一遍汉语再来一遍朝语;聊到战争进展顺利,敌人溃不成军,老人又来了段数来宝,描述出美军鼠窜狼奔的狼狈样。


当我们疑惑,老人1957年回国、1958年又万里奔赴边疆时,漆建国老人大声唱起《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在谈到塔里木垦荒的艰辛、塔城戍边的危险时,老人欢快地唱起《我们新疆好地方》《伊犁河水泛波浪》等歌曲。


再有四年漆老就要到百岁了,少小离家,湖北黄冈的乡音未改;新疆生活62年,四世同堂,一家四代全都扎根在了边疆。漆老说,生命还在,就没有理由不继续歌唱……


漆建国的历史告白



漆建国:我们村去了12个人,只回来两个人。我就这么想,只要不打死,就不能当狗熊,一定不要给中国人和家里人丢脸。我这一生啊,对党对人民,做到了自己问心无愧的努力。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我基本做到了。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总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记者:张孝成 卢燕

播讲:成亚

制作: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许晨阳


图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受访人提供



往期回顾:


她们是电影《上甘岭》卫生员的原型,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两次赴朝,在朝鲜他说最爱听这首歌→

提起当年送上战场的那匹马儿,他泣不成声

从学会开飞机到打落敌机,他只用了2年

听完广播里这篇通讯,18岁的他做了一个决定

这张毛主席的签名页,被他珍藏多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