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全球大考成绩出炉,这些满分学生都在怎样学习?
看点 IB作为全球认可度极高的国际课程之一,其大考成绩已于近日公布,据IBO官网报道,今年全球有超过169,000名考试参加了考试,比去年增长了2%,而其中获得满分45分的只有约百余人。在这场强调综合能力的考试中,为什么他们能获得满分?外滩教育特约作者,具有八年国际学校一线教师经验的龚琴,将诸多学霸的经验与IB的ATL学习方法相结合,从思维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研究技能、沟通技能及社会技能等五大方面,为我们探寻满分背后的学习之道。
文丨龚琴 编丨Travis
IB大考成绩已经出炉,不难预见,又会出来一批满分学生.
每年看着他们的各种励志故事,你是不是也和往年一样,感慨,再感慨,然后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自家的孩子该怎么养还怎么养,毕竟,那是别人家的娃不是?
学霸们的故事,展开了看,各有各的精彩,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而那些相似点的后面,其实就暗藏着每年国际学校大考的各种制胜法宝。
今天,我们来帮大家稍稍盘点总结一下,这些历年拿过大满贯的天之骄子们,都有着哪些相似的硬核内容,而这些东西,又是如何一一完美对应IB这些年大力推崇的ATL(Approaches To Learning)学习方法的各种特质。
笔者至今仍清晰记得某一年,当时所在学校的中学项目协调员(MYP Coordinator)为了更好贯彻这个所谓的ATL实践,愣是要求各年级老师每周硬性一次开会,探讨各学科如何更好融入这些技能的方方面面。
结果证明,理想很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大家本来对这个归纳成理论体系的学习方法还蛮有兴趣的,这每周硬性的会一开下来,结果所有人都恨不得离这个所谓的ATL远远的。
现在想来,学习方法哪是坐在那里可以容我们高谈阔论的,既然是方法论,那就必须要靠实践,现身说法去不断体会。
而当时,我们的激情,全被磨灭在了讨论本身上。
可这并不代表ATL出了问题,恰恰相反,历年来的满分考生故事,越来越让我发现,这些成功故事背后与ATL所列学习方法,是如何被完美演绎出来的点滴。
不信,我们来看看!
首先,罗列几个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相关报道,每个案例都只攫取了我认为较为关键的信息,后面会继续结合ATL展开。
故事内容,无一例外几乎都是孩子们现身说法,讲述满分心得:
当然,先说明一下,IB满分,并非像大家想象中门门科目都是零错误,因为六大科目都是七分制,拿到七分,不是说非得要考个100分才能换算成七分,其考试容错率还是蛮高的,大约拿到80%的分数,就可以算作满分,IB有自己的换算系统。
六门科目,六七四十二分,再加上三大核心课程的各一分,共三分,总共45分。
好,先来看各学霸们的迷你剪辑版:
学霸A:
世界外国语中学-李家辉
加州伯克利分校数学专业
突出特点:
1. 文理均衡;
2. 享受思辨,善于理解概念
( 比如:物理学科中的“波粒二象性”,在高考中偏重计算,在IB考试当中,偏重分析。李同学采访中表示,很喜欢这点)
参考文章来源:
《他毫不费力地拿到IB满分,但否认自己智商过人》(外滩教育 2016.7)
李家辉
学霸B:
世界外国语中学-Angela
芝加哥大学
突出特点:
1.历史学霸-特别擅长每学完一个章节就做总结
2.世外模联(模拟联合国)辩论社社长
3. 采访中特别提及如何避免拖延的方法:“在正式的deadline之前设一个自己的deadline,争取在自己设的deadline前完成”
参考文章来源:
《IB满分学神驾到!这位上海女生这样学历史爱政治》(外滩教育 2016.7)
Angela
学霸C:
上海民办平和学校-黄成来
突出特点:
1.注重时间规划,选择适合自己课程并合理安排时间。
2.在生活中找寻学经济的“美感”(例:带着经济视角去看待生活中任何现象,比如某年冬天,在东北某雪村发现,所有人都在卖冻柿子,一模一样的冻柿子,一个挨着一个在一起卖,产品也一模一样,这时就联想到perfect competition,经济里的完美竞争。)黄同学表示:“我会尽量把身边一些看到的事物和所学到的一些知识点联系起来。”
3.做幕后“齿轮”-自己创办社团/跨社团服务“社团嘉年华”
参考文章来源:
《轻松拿下IB满分,他可能是这几年来最接地气的学神》(外滩教育 2017.7)
黄成来
学霸D: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彭栩如
达特茅斯学院地理专业
突出特点:
1.做了关于社区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调查
2.参加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讲习班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学校环保社社长,带领社员策划了一个社会考察,访问上海一垃圾焚烧填埋场,回校后开始校园废瓶及书本回收活动
4.将不同学科知识点串起来-心理学理论可以运用到环保活动中
5. 善用批判性思考
参考文章来源:
《从平和到常春藤,IB满分女孩分享成长学习心得》(上海升学 2019.5)
彭栩如
学霸E:
北京京西学校-桑田
牛津大学
突出特点:
1.参加学生会
2.超级热爱文学/写作,发起创意写作俱乐部并担任了一年国际学校学生杂志UNIT-E主编
3. 带头组织京西全球问题论坛
4. 京西学生大使
参考文章来源:
《去牛津圆文学梦|访京西毕业生桑田》(菁Kids北京 2019.7)
桑田
学霸F:
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Zoe
SAT
突出特点:
1.着迷于不同知识间的碰撞
2.时间规划-11年级末开始构思文书,12年级初把标化成绩考出来;从选学校到选专业,再到准备材料,整个过程全都独自完成
参考文章来源:
《SAT近满分、收11份offer,她为何终选加州伯克利?》(菁Kids北京 2019.7)
Zoe
好吧,只要你想,这个学霸名单还可以继续列出更多人物来,但重点不在这儿,问题是,你都读出了哪些信息?比如,都有哪些共同点?
首先,很明显,这些学霸们课外活动都很丰富,对吧。
这个算是老生常谈了,可这个跟兴趣班报得并非越多越好是一个道理,你们看其各自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或课外活动,大都与自身将来所进大学录取专业息息相关.
学霸B的历史专业,学霸D的地理,学霸E的文学专业,无一不显示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有备而来。
兴趣多,不算牛,发展成特长再与将来想要学的专业结合才算真正牛。
除此,还有没有其它的点?时间规划,学科均衡,跨学科意识,是不是都有很好的体现?可如果只看到这些,仍然不够。
这里就需要借助近些年IB对ATL(Approaches To Learning)学习方法的大力推崇后的理论系统了。
放心,我不会多么高深地和你掰理论,但基本的咱们还是得有个认识不是。
IB主推的是新西兰教育专家Lance King的那一套理念,后者还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口号主打“学习的艺术”。
Lance King先生是IB专业课程设计的资深培训官,他设计并开发了MYP和DP课程的学习方法框架,该框架目前正在150个国家的4000多所IB学校中实施。
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套学习方法会得到IB如此全方位的青睐和信任呢?
先给一张在网上找到的双语简化图:
左边的为五大主要技能
右边为五大技能各自下的技能束
你对照着刚才那些学霸的突出特点来看,是不是就有点恍然大悟了,跟我们刚才自己发现的差不多,但是人家做出了一个系统,并不断细化。
光就思维能力技能来看,就分别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举一反三技能(迁移技能)。
批判性思维,这几年在教育圈的风靡程度已不亚于抖音在年轻人当中受到的追捧热度。
这个思维,可真不是说说而已,在大学申请文书里,在面试过程当中,在IB的各种考试当中,要想脱颖而出,此思维真得好好练。
无论是前面学霸E自己发起的全球问题论坛,还是学霸A和学霸D直接点名的思辨性思维,都会不可避免涉及到这个。
再看创造性思维,简而言之,要有创意,比如写个TOK论文,不要老用烂大街的事例,小到一句引言,大到一个故事,都是如此。
而举一反三技能,更学术点说,就是所谓的迁移技能。
学霸C“乐于在生活中找寻经济学美感”,学霸F表示“着迷于不同知识间的碰撞”,学霸D的“理论联系实际”,“将不同知识点串起来”等等都是跨学科思维的很好体现,迁移的技能已润物无声在其中。
换句话说,学科内的东西不能学死,学孤立了,得灵活综合运用。
说完思维技能,来看看我们刚才说的显而易见的那些点,最明显的莫过于时间规划了。
其实这只是属于自我管理技能的一个小小方面,包括了组织技能(如时间管理),情感技巧,更确切的翻译应为“情感掌控技能”(比如学生是否能做到沉稳,坚毅,耐心等各种品质)及反思技能。
对的,反思在这里没有被划归到思维能力技能,反而更多看作是自我的一种管理,是不是还蛮有意思的?
具体而言,组织技能几乎在上述提及的所有学霸中都无一例外被提及,时间规划与选课,各科之间的时间配比,与三大核心课程的均衡,同时还要面临大学申请材料一系列的准备,这哪是简单的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萌童鞋可以应付得了的。
这所有的一切,加起来简直堪比一项长久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时间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仅是这几个学霸,我身边认识的几个超优异学生,都无一例外喜欢使用各种时间管理工具,to do list一个个列出来,完成一个划去一个。
学霸B还提到关于dealine的应对方法,“在正式的deadline之前设一个自己的deadline,争取在自己设的deadline前完成”,这个就很赞,你真坐等着dealine向你涌来,那个压力真有可能会把自己逼疯。
看看刚才那个学霸F,从选学校到选专业,再到准备材料,整个过程全都独自完成,是真真的厉害!
情感掌控技能,一论及情感,这东西其实挺抽象,但将其与技能联系起来,就知道这些所谓的情感是可以刻意练习并得到改进的。刚才说的坚毅(受挫力),耐心,细心都可以算入其中。
学霸C喜做“幕后齿轮”(幕后英雄),学霸D发起的学校废瓶及书本回收,如果只是凭一时冲动,没有相当出色的情感掌控技能的配合,你觉得他们能笑到最后?
好,反思技能,讲真,这个和批判性思维,说的有点太多了。
哪个学霸不反思,不擅长总结,学霸A对概念性知识的深度理解,学霸B对历史每学完一章节就自发的笔记总结,这都是反思。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是同一个道理。
反思工具多多,但还是那句话,不要贪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反思方法,用透用精才是王道,反复用,重复反思,方能温故知新。
沟通和社会技能,这个很好理解。
课外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小团体,小组织,都可以,只要是有人,有集体的地方,就得涉及这两个。你是否有领导才能,是否有团队精神,不矫情造作等等。
这两项技能虽说在实打实书面考卷上优势不明显,但一旦到文书申请,与大学面试官交谈,这两个技能的优势就会突显。
所以,别骄傲,大家其它技能都好着的前提下,这两项技能绝对能让你冲出重围,抱得理想学府。
最后还是要花一些笔墨来讲讲这个研究技能,其子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嗯,这是什么东东?感觉像舶来品?
素养这个东西,东西方本身对此的定义就有点不一样,当把英文中的"literacy"翻译成中文的“素养”时,这种差异注定会有。
西方里的素养,更接近于中文里的“素质”,而东方里的“素养”更趋向于一种能力、价值观或态度。
这里的信息素养主要指寻找,解释、判断、创造信息,而媒介素养则指与媒体互动,以使用创建想法和信息,两个都很有时代性。
个人理解是,信息泛滥的现在,信息素养更多指向面向纷繁信息时应该具有的综合能力,包括从寻找到创造信息。
而媒介素养,各种多媒体的兴起,我们光采取鸵鸟政策是没用的,如何积极面对,与其正向互动,是孩子们必须学会的生存法则之一,否则就很容易被各种电子产品奴役。
上面提及的学霸E在校期间,曾担任过国际学校学生杂志UNIT-E主编。我之前认识的学生里,有拍电影,视频剪辑,及文本撰写都自带专家风格的,都是掌握这些技能的熟稔者。
谁越能够在信息乱象中,运用各种媒介工具,快速识别并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谁就越有胜出的可能。
你看,不分析不要紧,一分析才发现,原来我们备觉枯燥的IB学习方法,活生生就是一部被忽略了太久的通关秘籍,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读完此文,下次再谈学习方法时,各位读者心中是不是稍稍有些更清晰的框架了?终有一天,各学科的具体内容,会淡出我们的记忆视线,变得无比模糊,试问我们这些当父母的,还记得几个我们初高中时学过的具体学科知识点?
满分也只是个当下的时态词,人生中的大考哪只这一次?唯有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永恒并得以迁移到我们今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加油吧!散养的娃也好,鸡娃也罢,毕竟,学习方法这个事,早点用起来早好,要想到达罗马,除了那些出生就已在罗马的孩子们,我们无话可说。
面对各种弯道超车,起跑线也并非完全一致的同龄人,也许那些被忽略的学习方法才是到达罗马的最快速捷径!你说呢?
图片来源:
文中提及文章截图
http://www.sohu.com/a/279393462_508493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 3000+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