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六)—— 心理、性别种族和意识形态

黄莎莉 Shirley ART LIFE 2022-10-23

5、世界电影艺术观念(四)—— 结构和视听符号美学(语音)

(黄莎莉试读2020. 7.26)
一、梦、精神分析与电影
从历史角度来看,电影理论一直在过分强调一种限定性幻想和性的内涵,为在电影研究中业已存在的性内涵添加知性的分析,使得这一领域像新的恋物、虐待狂注视和镜像阶段比肩而立的是在观影经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知性和情感现象:直觉、理解、记忆和个性化的愉悦历史等。心理分析在电影研究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心理分析允许电影理论保有一种争辩和理论化特色,并继续与电影研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从心理分析的内涵上考虑,它不仅仅涉及电影理论历史的一种关照,也是对电影进行估价的方法和概念性基础。心理分析的电影研究一直在理论和电影文本之间来回穿梭,使得电影和心理分析向对外开放融合去达致交互的质询、解释和理论化。在美国文化时尚好莱坞远在心理分析理论未进入电影理论之前,心理分析的主题化内容和心理性人物就曾为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提供了叙事性创意和机会主义式的道德评价(案例《黑暗的镜子》《萨尔玛·乔丹档案》《爱德华大夫》《精神病患者》《蓝丝绒》《追踪者》《银翼杀手》《全面回忆》)

《爱德华大夫》中的达利艺术元素

黑暗的镜子 预告片(2007)

《全面回忆》剧情预告[2012]

美国好莱坞最新电影《追踪者》官方预告(2017)

(黄莎莉试读2020. 7.26)
二、性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电影女权主义的先声出现在1972年的美国纽约和英国爱丁堡的女性电影节上,反映在70年代早期的一些流行女性著作中。早期的电影女权主义聚焦在实用性的目标上,如提升女性的自我意识、抨击女性消极的媒介形象和理论上的探讨。对女性积极形象的倡导涉及到改变电影的基本结构,在结构主义、符号学和心理分析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女权主义者试图研究影像的威力,这些理论有效地分析验证了两性差别被融入经典叙事的符码系统之中。在十年时间里,心理分析一直是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主导范例,近年来,这一倾向已经由性别差异的二元论理解转向了多元化的关照、认同和可能的观影方式,这一开放的结果就增强了对种族、男性化和性混杂等问题的关注。经典电影中的女性“神话”代表了对男人而言完美的“女性”,而它对于女性自身而言却毫无意义:女性被消极表现为“非男性”而作为女性的女性则在电影的文本中消失。将电影理解为一种对现实的反映转变为将电影看作是一种对现实观念的构造,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经典电影从不透露其制作手段,而隐藏起意识形态结构成为经典电影的特征。经典电影的叙事就是构造自然、真实和迷人的女性形象的一种“梦幻艺术手法”。

《精神病患者》片段

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将男性人物塑造为积极的和强有力的支配戏剧动作的发展并决定观看的构成;女性人物则被刻画成被动和无力的男性人物欲望的对象。从这个角度,电影就成了一个完善的视觉机器符合传统西方艺术和美学中男性欲望主导的结构准则。女性影像的模棱两可结合了魅力、诱惑和对阉割焦虑的唤醒,在叙事结构中或通过“恋物”或通过叙事情节将女性的“有罪”以“惩罚”或者“拯救”来下结论。希区柯克的电影故事中就有通过女性的两个传统结尾来解决问题:她或者死去(《精神病患者》)或者嫁人(《艳贼》)。女权主义反电影从实验电影和戏剧中吸取灵感,包括爱森斯坦和蒙太奇技巧、布莱希特的“间离效应”和戈达尔的现代主义美学(《斯芬克斯之谜》《惊悚片》《演员生活》《有关一个女人的电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多拉》)。西方视觉文化中,“男性观看”作为一种结构逻辑在80年代早期成为争议的焦点,“男性观看”没有女性观众的空间,但女性观众还是要去看电影,于是她们就接受了男性的视点,也认同了被赋予的消极女性形态。女性主观性不但涉及到观众的关系,而且涉及到电影的叙事结构问题。叙事结构被定位为恋母情结式的欲望,包含了男性主导女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又强调了主观性的性向出发点(希区柯克的《迷魂记(晕眩)》《蝴蝶梦》

美国最经典的爱情悬疑片《迷魂记》

女权电影理论随着更为科学的“性向——性别区别”的概念之下开始涉足阶级、种族、年龄和性偏好领域,同性恋电影的理论问题从此成为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重要课题。早期好莱坞表现同性恋倾向的影片《红衫泪痕》《寻找苏珊》是80年代女权电影的产物,关于女性企图变成理想化的另一个女性。《摩洛哥》《瑞典女王》《男装》是以性向的模糊性塑造的性别中间性的独特影像作品。随着女同性恋主题在电影中的出现,《油炸绿番茄》《萨尔玛与路易斯》《本能》都是反映好莱坞电影女同性恋死亡和病态的类型电影。与此同时,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时期是女性制作电影的高峰,试图将这种多样化的制作加以系统化,卢比·利奇提出了实验性的分类法:正当性使得有关女性抗议影片的合法化《工会女仆》;交流性的先锋电影《有关一个女性的电影》;重建性的《惊悚片》;美杜莎式的《好奇的女孩》;校正的写实主义《克瑞斯塔·克拉格斯的第二次苏醒》,女性电影制作者越来越成功进军好莱坞,上世纪90年代,女权主义艺术电影获得了成功。(《奥兰多》《钢琴课》《安东尼娅的家世》《一个女人的画像》等)

《钢琴课》 1993年欧洲著名女性电影

三、种族与殖民的观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涉及种族、国家化和殖民主义的电影观念跟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平行发展,种族主义的观念来自广泛的传统:传统反殖民主义、反种族主义的论述;战后对反犹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剖析;萨特存在主义和真实性语言;女性解放运动。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引发争论的时髦用语,多元文化主义不但是对欧洲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欧洲中心论的攻击。欧洲中心论将文化的多样性纳入单一的范例式的视点,将欧洲作为意义的唯一来源、世界的中心和本体实在的支点。欧洲中心论将世界分成西方和其他两级,并以此为依据把日常语言划分为谄媚欧洲的两级对立词汇,勾勒出一个线性的历史轨迹,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到罗马帝国,再到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到发现美洲新大陆,工业革命到美国的现代化,欧洲成为历史进程中变化的唯一驱动力。多元文化主义代表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之间的历史性关系,包括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与欧洲中心论相对应提出的多中心主义则强调多元文化对欧洲主导的冲击。多元文化主义在媒介领域应用为多元文化媒介研究,表现少数族裔的研究,帝国主义和东方主义批评,有关殖民和后殖民的论述,第三世界和第三世界电影理论化,有关本土媒介的论述,有关少数族裔、流浪和被放逐电影的论述,白人化的研究以及有关反对种族主义和多元文化媒介教学法的论述。

经典电影《蝴蝶梦》主题曲《以吻封缄》

不管是好莱坞的种族电影公式,还是跟波蒂埃和华盛顿一样黑人明星仍然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种族观念,尽管经过了精心的乔装打扮。真正直接诉诸于非洲裔美国黑人情感和知性的影片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斯派克·李的《循规蹈矩》就是其代表作,他在影片中塑造了全新的非洲裔黑人形象起了关键作用,将黑人的自我意识和好莱坞叙事手法有机地融和在一起,凸显出黑人政治文化民族主义的总体雏形,随后他又拍摄了《25小时》《出卖雄风》和《内部人士》的好莱坞商业片,非洲裔黑人女性也在上世纪90年代电影创作出有突出表现,茱莉·达什《大地的女儿》就受到文化阶层的欢迎。此外,与主流电影的传统正宗美学不同,第三世界和后殖民国家电影涉及到的范围广泛的另类美学根植于非写实的、非西方或超西方的文化传统,体现不同的历史韵律、叙事结构以及对身体、两性、精神和生命的观点,形成了各种独特的美学效果。第三世界电影常常将古代文化资源与现代美学倾向结合,在原始文化、宗教和生活中寻求电影的灵感(《磨炼的时代》《亚利山德拉的疑问》《正派的有色人之种姑娘》《穿越时间》等)
(黄莎莉试读2020. 7.27)
四、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批评
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将意识形态定位为旨在繁衍该社会制度的再现性和表述性活动,控制美国社会经济命脉的商业资本与好莱坞制片厂体系都以体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己任,在总统大选的1940年制作《青年林肯》这样的影片使其成为政治的神明和道德的化身。电影意识形态批评涉及到有关“反省”的争论,反省激发了一种“非表现性的艺术”,其特征是通过抽象和分裂突出艺术的材质和过程。在后现代和当代社会,反省性成为一种常态,同一导演的不同影片也具有不同倾向,伍迪·爱伦的《变色龙》就比他的另一部影片《另一个女人》更具主观反省性,幻觉主义从未在主流电影中占据唯一的主导地位。即便在经典文本中幻觉主义也存在相当的裂缝和缺陷。(未完,待续。。。)
最经典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

购买生活画店作品请扫二维码
延伸阅读: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一)——先锋派电影美学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二)—— 欧洲艺术电影美学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三)——独立电影美学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四)——现代、后现代电影美学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五)—— 结构视听符号美学
艺述:黄莎莉|戏剧(美学)概论网络讲座·文字合集
艺述:黄莎莉|彼得-安德雷·阿尔特《恶的美学》阅读札记(集)
Shirley ART LIFE:关注文艺,持续分享!
shirleyhww@sina.vip.com(投稿与合作)
@微信shirleyhww入读者群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使用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并及时处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