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究竟要示范什么?
【品橙旅游】全域旅游是这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串起了旅游业发展的各种亮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成为这几年地方旅游工作的重心。从提出、预热、动员、标准、创建、验收,从中央热到地方热,从行业重视到社会关注,从部门重心到国家战略,从单一到综合,一场历适应新时代的旅游改革发展大戏,终于结出了第一批硕果,评选出第一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盘点刚刚公布的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标准和工作要求,分类研究归纳,就能发现这些示范区,究竟要示范什么?
从几个一票否决项目看,这次要示范的,有几个方面的底线:
一是依赖点状的景区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条件,至少需要一个5A级景区,或者两个4A级景区,或者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者一个国家级生态旅游区。这就要求全域旅游不否认景点旅游,而是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在继承景点旅游发基础上,决不能忽视景区的作用,决不能放弃景区的发展,而是要以景点旅游为基础,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二是重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近三年发生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近三年发生重大旅游投诉、旅游负面舆情、旅游市场失信等市场秩序问题。近三年发生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以及旅游厕所革命不达标。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由此可见,任何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些底线是必须守住的。
三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而不是更宽泛的全域旅游示范市、示范省。把区县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基本单元,主要考虑到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把县级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基本工作,呼应了县域经济发展要求,两者紧密衔接、深度融入,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产业不会孤岛化,不会单一化,才能使旅游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拉动效应才能形成。
所评定的县域,真的是全域都可以旅游吗?并不是,还是局部的,全域不是地理空间的全域,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的范围已经从景区溢出,向祖国山河、城市乡村任何一个角落覆盖。
第一,旅游不是旅游局的旅游,而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旅游。一定是地方党委政府统筹推进的,包括产业发展、市场管理,都需要党委政府统筹各方、整合力量,形成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机制。比如,在旅游用地和旅游公共服务上做得好的地方,一定是地方政府统筹调度的;比如,在旅游市场管理上,由于旅游是综合型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条长,一定需要党委政府统筹文化和旅游、公安、市场监管、物价、税务等部门的职责,建立统一高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旅游不是游客的旅游,而是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共享的旅游,要让游客赏心悦目,也要让居民发家致富。损害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旅游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议,都是不可持续的。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发展旅游,就要营造让游客游得舒心,游得放心的旅游环境,既要在旅游产品上取胜,也要在经营环境上有保障。从居民的角度看,旺季大量游客进入,改变了原先的环境承载力、消费承载力、交通承载力,这就要为当地居民打通共赢的渠道,包括居住环境的改善,包括商机的广泛共享。
第二,旅游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的,不再有界限明晰的,这是全域旅游的要义之一。不是像过去那样分清这是旅游目的地,那是旅游客源地,而是全国各地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对全国来说都是重要的客源地,但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旅游目的地。当前旅游有一个很显著的趋势,去景点化,来一个地方旅游,不是冲着景区去的比例越来越高,网红现象的兴起,就反应了旅游的去景点化,任何地方都可以吸引游客。
第三,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因地适应的。可以肯定的是,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是千篇一律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结合各地的实际,有侧重地倾斜。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国务院新闻吹风会上总结和归纳了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类型,分别是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型、旅游扶贫富民创新发展型、景城共建创新发展型、景区带动创新发展型、生态依托创新发展型、休闲度假创新发展型、资源转型创新发展型、边境开发开放创新发展型等。这些类型,就是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