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低谷,2019景区求变
【品橙旅游】2019年1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示,拟确定北京市圆明园景区等2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个喜讯一定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
今年,从降价到暗访再到摘牌,国有景区无法再吃老本。眼看2019年就要“余额不足”,这样的赏罚分明,无疑给从低谷而来的景区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那么,2019年景区的这盘大棋,下到哪一步了?
多管齐下 不进则退
2018年掀起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热潮,推着各大国有景区踏入了情势更加严峻的2019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趁热打铁,发布《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的通知》称,今年将推进更大范围降价、推动更大力度降价、强化配套服务价格监管、确保降价取得实效和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以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国务院办公厅后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也提出要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于是,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开展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景区渴求丰富产品供给,发展多元化业务,不再依赖门票收入,增强抗风险能力,使转型的步伐更加轻快。
炎炎夏日,国有景区门票降价余波未歇,平地一声惊雷,全国又迎来A级景区“摘牌”风波。
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根据5A级旅游景区年度复核结果,决定给予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取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处理。8月7日起,乔家大院景区暂停运营10天,进行整改。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乔家大院被摘牌以来,全国各省市的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质行动,许多省份主动对辖区内的A级旅游景区进行复核暗访。11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指出,今年景区整改提质行动中,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
在人们的印象中,旅游景区等级似乎总是有升无降,而今年的整治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但若想真正提升景区质量,不能靠单打独斗,还需要工商、物价、公安等多部门联手,将“暗访”常态化,使管理动态化,让摘牌真正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继多地酒店告别“6小件”后,景区也将迎来一场垃圾分类大考。比如今后北京市新评A级景区如果未按规定做到垃圾分类的,将被“一票否决”,已具备A级资质的景区如果违规且限期整改不到位,会被降低A级甚至取消资质。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景区将不得不尽快解决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游客行为引导、垃圾投放设施管理等新问题。
文化和旅游部在12月24日举行的2019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景区提质扩容,推进A级景区特别是4A、5A级景区建设,健全景区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景区弹性供给,进一步优化景区游览线路和游览方式,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进一步推行景区门票预约制度等;启动全国所有A级景区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工作,完善在线评价反馈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设旅游厕所智慧管理,提升旅游厕所管理信息化水平。
“网红”景区的两副面孔
若说重庆位列中国“网红”城市第二,可能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仅在今年十一黄金周,被“8D魔幻风”“火锅”“不夜城”吸引到重庆的游客就有3859.61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187.62亿元,但稍加计算就能得知,人均旅游消费只有486元,而隔壁成都的这个数字则有1420元。重庆“吸人不吸金”的问题被大家诟病已久,热门景区如何将流量变现也被一再讨论。
而频频登上媒体头条的西安似乎已经深谙“网红”流量变现之道,从2018年的“摔碗酒”成为旅游特色体验项目,到最近的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女孩,“抖音之城”顺势而为,吸金又吸睛,让人不禁好奇西安的下一个爆点会是什么,同时也有人隐隐担忧,这样的曝光方式是否健康、可持续。
据媒体报道,随着“不倒翁”女孩的走红,不倒翁底座道具的销量同时增长,恐怕各地景区会陆续出现各种“不倒翁人偶”。西安“不倒翁”女孩的走红,本身也依托了当地优秀的旅游资源与景点运营的创新思想,盲目复制并不一定能如愿以偿。
自从2016年湖南张家界建成玻璃栈道“云天渡”并迅速走红,景区玻璃栈道建设就驶入了快车道,成了不少景区所热衷的“香饽饽”。但让人始料未及的麻烦接踵而来。2016年9月,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玻璃栈道山体上的石头突然脱落,砸到一名女游客,使其右脚掌粉碎性骨折。2017年4月9日,武汉黄陂区木兰胜天景区玻璃栈道项目发生事故,造成游客1死3伤。今年6月份,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安怀镇佛子岭景区玻璃栈道也发生事故,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
一时间,不少地区下发通知,要求加强A级旅游景区玻璃栈道项目管理,结合实际全面评估现有玻璃栈道项目的安全性、必要性和体验性。全国的玻璃栈道都危如累卵,关停的关停,整治的整治。
诚然,传统观光型景区想要创新并不容易,但盲目跟风可能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在景区“网红”项目的背后,发展创新和安全意识都不容忽视。
新趋势中寻生机
在过去,逢年过节,全国主要景区总是人满为患。如今,多家景区已经开始正式推行全网票务预订和总量控制。故宫博物院在这方面可谓循序渐进,2015年6月13日起,故宫正式实施每天8万人次限流措施,2017年“十一”长假期间首次实现全网售票,2019年起试行分时段售票,让观众可以根据预售系统显示的情况选择合适时间入院参观,保证每一个观众的参观品质。
为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全国已有北京八达岭长城、张掖丹霞和杭州千岛湖等多家景区施行线上购票和实名制分时预约入园制度。从服务和管理的长远眼光看,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景区发展不能只提升硬件,配套服务也得跟上。
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优化民众出游体验:实施景区流量控制和门票预约制度,大力发展“智慧景区”,探索节假日景区车辆进入预约管理。
伴随技术进步,不少传统景区为加强管理,更合理地分流游客等,纷纷启动“刷脸”入园的新模式,我国已有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华山、乌镇、三峡大坝旅游区在内的几十家知名景区采用了这一入园规则。
在景区想方设法延长游客旅游时间、增加游客参与度的当下,很多地方仍有“留客难”的问题,夜间旅游便成为了一个突破口。
北京市政府今年提出十三项具体举措,意欲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费品牌。其实在元宵节,故宫就推出了灯光秀,尽管褒贬不一,但也算是一种尝试。而古北水镇早已打出“星空小镇”的口号,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成为景区夜间旅游的正面范例。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发布夜间经济、夜间旅游相关政策规划的城市已超过40个。城市灯火下的夜间旅游,方兴未艾。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布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将以景区为基础,不断向更广阔的外延延伸。
今年年初,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在第三届中国景区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景区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全域旅游之间不是转向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同时存在的关系。
诚然,我们第一次到一个地方,首先想去的总是景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区是永恒的。但另一方面,景区又是永变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景区需要变化,要将垄断性和运营的变化性两方面融到一起,才能一直保持活力。
景区下一个变数又将是什么,就留给2020年解答吧。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