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旅游休闲街区如何成为城市消费延长线上的重要一环?

Yangqi 品橙旅游 2023-01-23


【品橙旅游】旅游休闲街区是公共休闲的新空间,是地方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是夜间文旅消费的一环,也是满足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场景。



近些年,关于旅游休闲街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层出不穷。今年推出的首批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为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文旅融合提供了新动力,或将从新的维度引领当地旅游休闲业态实现高质量提升。


政策支持下的休闲街区“机遇


旅游休闲街区是城市打开消费的新端口,链接着城市的景区景点以及历史建筑、博物馆、书店及图书馆等文化场景,是地方餐饮文化展示体验的载体。因此,旅游休闲街区的发展也与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为推动旅游休闲街区建设,近些年起,针对旅游休闲街区颁布多个相关政策法规。


● 2020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等3部委印发《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建设10个试点城市、30个示范城市,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加快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奠定基础。


●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该政策的提出,是从政策层面对于城市休闲街区发展的引导。


● 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颁布《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以下简称“街区划分标准”)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明确了旅游休闲街区的定义——旅游休闲街区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的城镇内街区。



● 2021年4月底,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旅游休闲街区有关工作的通知》,选择优秀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作为培育对象,开展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指导。


●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再度提到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提出科学设计布局旅游休闲街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在政策支持引导下,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稳步推进,成为各地深化产业融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体验、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


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汇总


2022年1月底,包括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步行街、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宽窄巷子等知名休闲街区在内,首批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公布。首批推出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从各地300多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中优中选优,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备注:最后一栏夜经济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从表格中可看出: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龙头旅游吸引物关系


从首批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高等级旅游景区(4A和5A)、省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依托、衔接关系看,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中有15家自身为4A级旅游景区或4A景区的一部分;有3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核心资源为5A级旅游景区或依托5A景区;有1家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一部分。例如,三巷七坊历史文化街区与镇远古城文化步行街均为5A级旅游景区,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内。常德河街是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的一部分。


仍有24家旅游休闲街区自身就是“流量担当”、就是当地的核心吸引物和打卡必到之地,例如东城区的前门大街、三里屯太古里、天津杨柳青、成都春熙路,这批依托都市的旅游休闲热门景区,以往因受开放性街区或商业场所不予受理5A级景区评定的限制,在抓手层面曾出现阶段性的天花板,此次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认定,将为这批旅游热点吸引物带来新的发展路径。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关系


首批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168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系看,有10家所在区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除自身作为供给体系中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也承担了体现全域旅游示范区公共服务的全域全景图、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游客服务中心(点)、旅游厕所、智慧旅游功能,以及与餐饮文化、购物商业等文旅商多元融合发展的空间载体和场景。


伴随未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和县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在区域旅游发展以及文化和旅游消费引领中的龙头和示范效应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展示区县活力的重要载体。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关系


从首批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120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关系看,有19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兼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称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休闲街区正是夜经济的重要体现场景。从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到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可以看到休闲街区承载着越来越多区县休闲旅游度假需求。


旅游休闲街区要“主客共享”


首批公示的旅游休闲街区旅游公共设施与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仅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还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


©摄图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表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将引导更多的业内学者关注休闲街区,对全国旅游休闲街区的规模化发展有一定助力。


同时,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公布是旅游休闲街区建设要求的具体实践成果,其将为全国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提供现实依据,将引导更多的休闲街区不断完善其旅游设施设备,推动旅游休闲街区的业态升级与服务水平提升,优化当地旅游空间布局。


“‘街区划分标准’中提到,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应注重街区的文旅特色、环境特色、业态布局、服务设施等,这些硬性的标准和业态布局规定将直接引导街区在避免同质化发展的前提下,促进街区旅游休闲产品和服务聚集,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休闲旅游产品。”吴丽云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披露的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在上榜之前已经是周边居民的爱去地,对此有专家表示,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要在保证满足本地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基础上完善。


“多数旅游休闲街区不是高大上的建筑,而是当地的地标性休闲消费场景,其特色就是自带地域化特色、文化和习俗,如土特产和当地服饰反而更加吸引周边居民关注,因此街区多以本地居民作为主要消费对象,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在获得外省游客欢迎前要把满足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放在首位。在本地人被街区的丰富产品吸引之后,生活气息浓厚的街区也将吸引到更多外省游客的青睐,使之成为了主客共享的休闲旅游空间。”某旅游行业规划专家表示。


休闲街区充当城市经济延长线


休闲街区的夜经济布局在“街区划分标准”中多次提及,如旅游休闲街区宜有晚间文娱活动;宜采用声、光、电等技术烘托休闲氛围,宜有街区夜景;旅游旺季宜有80%以上的经营单位营业时间到21时等。


©摄图网


伴随国内旅游需求增长,城乡居民和广大游客对夜间旅游有现实需求,对旅游既有空间拓展需求又有时间拓展需求。


2020年5月“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次被提出后,发展城市夜经济、促进城市夜间旅游项目建设成为践行该战略的重要抓手。


作为城市旅游经济载体,旅游休闲街区也承载着延长夜间消费的重要使命。


夜游和休闲街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通过夜游业态让休闲街区变得有主题感、空间感、互动感、体验感,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提升街区商业价值;另一方面,丰富了夜间旅游产品的休闲街区也可挖掘其网红属性,体现商业街区人气,推广街区品牌价值。


伴随科技发展,单纯的美食与夜景已经无法满足居民与游客的夜生活需求,于是旅游休闲街区开始借助光影、数字多媒体等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意相结合,通过建筑投影、裸眼3D、全息灯光秀、光影演艺、多媒体动态雕塑、网红创意装置等形式聚集人气。


当聚集人气后,旅游休闲街区可以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整合当地自然资源、建筑景观等元素,将旅游休闲街区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充分展示。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博士表示,旅游休闲街区这个特定的空间,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有着现实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实践,也有着推动文化和旅游持续融合的内生动力。而文化特色鲜明的要求恰好就是文旅融合提质升级的重要切入点。以休闲街区为代表的市场主体想要找到业务突破口,就要在保证文旅产品文化特色鲜明的前提下,探索文旅融合的模式落地,进而推广和复制。


因此,旅游休闲街区一方面要注重文化特色鲜明,另一方面也要营造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娱乐、购物环境,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最终体现文化休闲街区的内在品质和活跃度,延伸夜间消费链条,增加休闲街区商业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休闲街区可能存在的光污染与噪音污染,“街区划分标准”同样提出休闲街区应控制声源,降低噪音污染等要求,也足以见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标准颇高。


旅游休闲街区是城市休闲的核心产品,是满足居民与游客旅游需求的重要场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游客心中有一千条优秀的旅游休闲街区,在旅游休闲街区顺应政策号召,打造“差异化”落成的同时,如何吸引居民与游客从早到晚地停驻,带动当地旅游休闲业态发展,延长城市旅游消费链,依然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